●卷二十七。雜記一
關燈
小
中
大
副都禦史,仍直軍機處。
凡三十餘年中,更戢金川,讨準夷,平定回部,軍書旁午,日不暇給,君帶星而入,比夜而歸,為聖主所深知,宰臣所倚任,與胡巡撫寶泉、蔣侍郎炳同。
至于奉命起草,每奏進必當上意,政事填委,手批門授,皆能明晰曉暢,洞中機要,則二君或不逮焉。
(《春融堂集》) 汪文端公于乾隆十一以刑部尚書兼署都察院左都禦史,旋入直軍機處。
丁卯、戊辰之間,金川方用兵,羽書旁午,恭承睿谟廣運,燭照萬裡之外。
指授方略,日數千百言,文端視草,援筆立就,無不當上意。
(《松泉文集》) 陸朗夫風儀秀整,靜氣迎人。
在樞垣亻暴直,至于日晡猶不退,猝有急務,立辦。
以故大學士傅文忠公屢薦公,上亦知公深,凡巡幸處俱令扈從。
(《小倉山房文集》) 王蘭泉先生以丁醜召試中書,協辦侍讀。
戊寅入直軍機房,充《通鑒輯覽》纂修、《同文志》纂修,兼校經咒館。
戊子充《續三通》館纂修。
因兩淮鹽運使提引事發,與趙君升之坐言語不密罷職。
時緬甸未靖,阿公桂為定邊左副将軍,知先生學問,請以從,诏許之。
辛卯,阿公罷,溫公福代之,移師四川。
溫公複請以行,遂與趙君升之、乏君丹宸偕發永昌。
是年賞給主事,随四川軍營辦事,氵存升至吏部郎中。
丙辰,金川蕩平凱旋,五月初五日得旨:“吏部郎中王昶,久在軍營,著有勞績。
著升授鴻胪寺卿,賞戴花翎,在軍機處行走。
”是時科甲出身賜花翎者,惟大學士金壇于公及先生而已。
己亥,以都察院左副都禦史外用河南布政使,戶部尚書梁公國治言在軍機房久,多聞舊事,請留。
庚子,随扈南巡差次,授江西按察使。
丙午秋,以南布政使入觐,蒙詢問曆來軍機密事及前于文襄公當國狀。
戊申,調江西布政使。
已酉春,升刑部右侍郎。
(《春融堂集》) 乾隆癸未,餘以内閣中書直軍機處時,法駕春則上陵,秋則校獵,無不橐筆以從。
而方恪敏公時為直隸總督,首先迎駕,每行在召見畢,辄與相見。
蓋公為内閣前輩,又直軍機最久,為餘平時所景慕。
其後十五六年又與公之子葆岩方伯先後直軍機處,乃得讀公《薇香》、《燕香》兩集,凡若幹卷。
(同上) 乾隆庚辰會試,未揭曉前一日,鎮洋宮保畢公與同年諸君重光、童君鳳三皆以中書直軍機。
諸當西苑夜直,日未昃,諸君忽語公曰:“今夕須湘衡代直。
”公問故,則曰:“餘輩尚善書,傥獲隽,可望前列,須回寓偃息,并候榜發耳。
湘衡書法中下,即中式,讵有一甲望耶?”湘衡者,公字也。
語竟,二人者徑去不顧,公不得已為代直。
日晡,忽陝甘總督黃廷桂奏折發下,則言新疆屯田事,公無事,熟讀之。
時新疆甫開,上方欲興屯田,及殿試,發策新貢士及之。
公經學、屯田二策,條對獨詳核,遂由拟進第四人改第一,諸君次之,童君名第十一。
(《更生齋丈集》) 趙君升之兩放會試,未得列館職,而書局總裁曆舉公分修《平定準噶爾》、《回部方略》、《通鑒輯覽》、《一統志》及未成之《音韻述微》、《鑒古輯覽》、《熱河志》諸書,且俾總校,均集日程課。
公又以其間寅入酉出,僳直草诏令,賦詩談宴俱不廢。
或賣文以佐祿入所不逮。
去年四庫全書館局開,一時績學之士多入翰林,賜進土其與公同獲罪者皆起,而公積軍功稍遷,遇變又不為同行者之苟免。
設公舉禮部,必不直軍機,不直軍機,人知公學之博、說之長,而不知才之足倚以決事,即一言不密,又非出有意。
退而授徒著書、亦足以開益于人而傳于後。
乃援薦援留,輾轉再四,至以身殉,為可哀矣。
(《白華文集》) 趙君升之以壬午召試中書,癸未充方略館纂修官。
甲申,直軍機房,大學士劉文正公、劉文定公、今大學士于公皆嗟異其才。
戊子秋,侍講學士紀公及中書徐步雲洩兩淮盧運使事,君與昶牽連得罪。
會兵部尚書阿公桂以定邊右副将軍總督南、貴州,請以餘兩人掌書記,诏許之。
(《春融堂集》) 孫文靖公雖風裁山峻,而貞不絕俗,受人讠垂诿,必委曲為謀。
刻意憐才,雖一介之士,辄與抗禮。
故事,京師士大夫在軍機者,例不見客,不答拜。
獨公反其所為,與故舊周旋,宴飲如平生歡。
(《小倉山房文集》) 王日杏字丹宸,癸酉舉人。
授内閣中書,入直軍機處,曆遷戶部郎中。
出守貴州大定府,緣事镌職。
複起為刑部主事,入直如故。
三十六年從西軍入川,與趙文哲同在幕府,軍潰,格賊死之,贈光祿寺少卿。
(《金川瑣記》)
凡三十餘年中,更戢金川,讨準夷,平定回部,軍書旁午,日不暇給,君帶星而入,比夜而歸,為聖主所深知,宰臣所倚任,與胡巡撫寶泉、蔣侍郎炳同。
至于奉命起草,每奏進必當上意,政事填委,手批門授,皆能明晰曉暢,洞中機要,則二君或不逮焉。
(《春融堂集》) 汪文端公于乾隆十一以刑部尚書兼署都察院左都禦史,旋入直軍機處。
丁卯、戊辰之間,金川方用兵,羽書旁午,恭承睿谟廣運,燭照萬裡之外。
指授方略,日數千百言,文端視草,援筆立就,無不當上意。
(《松泉文集》) 陸朗夫風儀秀整,靜氣迎人。
在樞垣亻暴直,至于日晡猶不退,猝有急務,立辦。
以故大學士傅文忠公屢薦公,上亦知公深,凡巡幸處俱令扈從。
(《小倉山房文集》) 王蘭泉先生以丁醜召試中書,協辦侍讀。
戊寅入直軍機房,充《通鑒輯覽》纂修、《同文志》纂修,兼校經咒館。
戊子充《續三通》館纂修。
因兩淮鹽運使提引事發,與趙君升之坐言語不密罷職。
時緬甸未靖,阿公桂為定邊左副将軍,知先生學問,請以從,诏許之。
辛卯,阿公罷,溫公福代之,移師四川。
溫公複請以行,遂與趙君升之、乏君丹宸偕發永昌。
是年賞給主事,随四川軍營辦事,氵存升至吏部郎中。
丙辰,金川蕩平凱旋,五月初五日得旨:“吏部郎中王昶,久在軍營,著有勞績。
著升授鴻胪寺卿,賞戴花翎,在軍機處行走。
”是時科甲出身賜花翎者,惟大學士金壇于公及先生而已。
己亥,以都察院左副都禦史外用河南布政使,戶部尚書梁公國治言在軍機房久,多聞舊事,請留。
庚子,随扈南巡差次,授江西按察使。
丙午秋,以南布政使入觐,蒙詢問曆來軍機密事及前于文襄公當國狀。
戊申,調江西布政使。
已酉春,升刑部右侍郎。
(《春融堂集》) 乾隆癸未,餘以内閣中書直軍機處時,法駕春則上陵,秋則校獵,無不橐筆以從。
而方恪敏公時為直隸總督,首先迎駕,每行在召見畢,辄與相見。
蓋公為内閣前輩,又直軍機最久,為餘平時所景慕。
其後十五六年又與公之子葆岩方伯先後直軍機處,乃得讀公《薇香》、《燕香》兩集,凡若幹卷。
(同上) 乾隆庚辰會試,未揭曉前一日,鎮洋宮保畢公與同年諸君重光、童君鳳三皆以中書直軍機。
諸當西苑夜直,日未昃,諸君忽語公曰:“今夕須湘衡代直。
”公問故,則曰:“餘輩尚善書,傥獲隽,可望前列,須回寓偃息,并候榜發耳。
湘衡書法中下,即中式,讵有一甲望耶?”湘衡者,公字也。
語竟,二人者徑去不顧,公不得已為代直。
日晡,忽陝甘總督黃廷桂奏折發下,則言新疆屯田事,公無事,熟讀之。
時新疆甫開,上方欲興屯田,及殿試,發策新貢士及之。
公經學、屯田二策,條對獨詳核,遂由拟進第四人改第一,諸君次之,童君名第十一。
(《更生齋丈集》) 趙君升之兩放會試,未得列館職,而書局總裁曆舉公分修《平定準噶爾》、《回部方略》、《通鑒輯覽》、《一統志》及未成之《音韻述微》、《鑒古輯覽》、《熱河志》諸書,且俾總校,均集日程課。
公又以其間寅入酉出,僳直草诏令,賦詩談宴俱不廢。
或賣文以佐祿入所不逮。
去年四庫全書館局開,一時績學之士多入翰林,賜進土其與公同獲罪者皆起,而公積軍功稍遷,遇變又不為同行者之苟免。
設公舉禮部,必不直軍機,不直軍機,人知公學之博、說之長,而不知才之足倚以決事,即一言不密,又非出有意。
退而授徒著書、亦足以開益于人而傳于後。
乃援薦援留,輾轉再四,至以身殉,為可哀矣。
(《白華文集》) 趙君升之以壬午召試中書,癸未充方略館纂修官。
甲申,直軍機房,大學士劉文正公、劉文定公、今大學士于公皆嗟異其才。
戊子秋,侍講學士紀公及中書徐步雲洩兩淮盧運使事,君與昶牽連得罪。
會兵部尚書阿公桂以定邊右副将軍總督南、貴州,請以餘兩人掌書記,诏許之。
(《春融堂集》) 孫文靖公雖風裁山峻,而貞不絕俗,受人讠垂诿,必委曲為謀。
刻意憐才,雖一介之士,辄與抗禮。
故事,京師士大夫在軍機者,例不見客,不答拜。
獨公反其所為,與故舊周旋,宴飲如平生歡。
(《小倉山房文集》) 王日杏字丹宸,癸酉舉人。
授内閣中書,入直軍機處,曆遷戶部郎中。
出守貴州大定府,緣事镌職。
複起為刑部主事,入直如故。
三十六年從西軍入川,與趙文哲同在幕府,軍潰,格賊死之,贈光祿寺少卿。
(《金川瑣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