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眼卷十
關燈
小
中
大
所未敢苟也。
” 谯定《易》學 涪陵谯定少學佛,後學《易》于郭曩氏,自見乃謂之象一語入。
鄉北山有岩,遊詠其中,涪入名曰“讀易洞”。
屢薦不受官。
靖康時在洛,金兵入,不知所在。
大哉《易》之為道也,用其緒餘,猶能使陽陰不能賊,六氣不能殺,而況兵刃禍難乎!文王、箕子,深于《易》者也。
商辛雖暴,其若之何此谯定居京師,所以金兵入而不知所在也。
吾因是而知京房、郭璞其學淺矣。
《中興十策》 建炎中,大駕駐維揚,康伯可上《中興十策》。
一,請皇帝設壇,與群臣六軍缟索戎服,以必兩宮之歸。
二,請移跸關中,治兵積粟,号召兩河,為雪恥計,東南不足立事。
三,請略去常制,為馬上治,用漢故事,選天下英俊,日侍左右,以謀天下利病,通達外情。
四,請河北未陷州郡,朝廷不複置吏,诏士人自相推擇,各保鄉社,以兩軍屯要害為聲援,滑州置留府通接号令。
五,請删内侍百司州縣冗員,文書務簡實,以省财便事。
六,請大赦,與民更始,前事一切不問,不限文武,不次登用,以收人心。
七,請北人避胡挈郡邑南來以從吾君者,其首領皆豪傑,當待之以将帥,不可指為盜賊。
八,請增損保甲之法,團結山東、京東西,兩淮之民,以備不虞。
九,請講求漢、唐漕運,江淮道途置使,以饋關中。
十,請許天下直言便宜,州郡即日繳奏,置籍親覽,以廣豪傑進用之路。
時宰相汪、黃輩不能用也。
按十策中,深切時務,鑿鑿多可行者。
宋室之不競也,宜哉!後秦桧當國,伯可乃因緣為台郎,值慈甯歸養,兩宮燕樂,伯可專應制為歌詞,谀豔粉飾,世以比柳耆卿輩。
傷哉!羅景綸恨伯可之改節,餘獨痛伯可之遭時不幸,有才而不獲售也。
孝宗時,有辛棄疾者,進《美芹十論》,亦可觀。
[按伯可在高宗朝,以詩章應制,與左珰狎。
适睿思殿有徽祖禦畫扇,繪特為卓絕,上時持玩流涕,以起羹牆之悲。
珰偶下直,竊攜至家,而康适來,留之燕飲,漫出以示。
康绐珰入取肴核,辄泚筆幾間,書一絕于上日:“玉辇宸遊事已空,尚餘奎藻繪春風。
年年花鳥無窮恨,盡在蒼梧夕照中。
”珰出見之,大恐,而康已醉,無可奈何。
明日,叩頭請死,上大怒,亟取視之,天威頓霁。
張和仲日:觀此足知伯可本懷矣。
高宗果有為之主,扇頭二十八字不賢于《中興十策》耶亦何嫌于谀豔粉飾也羅景綸此論,枉卻三寸竹管子矣。
] 朱勝非善處苗、劉 苗、劉之亂,正彥有挾乘輿南走之謀,傅不從,朝廷微聞而憂之,幸其速去。
其屬張達為畫計,使請鐵券。
既朝辭,遂造堂,袖劄以懇。
朱勝非日:“上多二君忠義,此必不吝。
”顧吏取筆,判奏行給賜,令所屬檢詳故事,如法制造,不得住滞。
二兇大喜,是夕遂引遁,無複嘩者。
時建炎三年四月己酉也。
明日将朝,郎官傅宿扣漏院白急速事。
命延之入,傅日:“昨得堂帖給賜二将鐵券,此非常之典,今可行乎”勝非取所持帖,顧執政秉燭同閱,忽顧問日:“檢詳故事,曾檢得否”日:“無可檢。
”又問:“如法制造,其法如何”日:“不知。
”又日:“如此可給乎”執政皆笑,傅亦笑,日:“已得之矣。
”遂退。
勝非此舉,其調奸護駕,良有足多者,故能使張、韓諸将竭力倡義,以收勤王之績也。
紛紛局外之議,何足憑! 宋高宗不欲恢複 宋高宗恢複不堅者,忌徽、欽北歸,勢力軋己也。
按《朝野遺記》雲:宋和議成,顯仁後(徽宗妃韋氏)将還,欽宗挽其裾日:“汝歸與九弟言之,吾南歸,但為太乙宮主足矣,他無望于九哥也(高宗第九)。
”後不能卻,為之誓日:“吾先歸,苟不來迎,瞽吾目。
”乃升車。
既歸朝,所見大異,不敢複言。
不久,後失明,募醫療者莫效。
有道士應募入宮,金針一撥,左翳脫然複明。
後喜,求終治其右。
道士笑日:“一目視物足矣,彼一目存誓言可也。
”後惕然起,拜日:“師,聖人也,知吾之隐。
”設幾而留謝之,皆不答,才啜茶,遽索去。
後詢其報德,謾日:“太後不相忘,略修靈泉縣朱仙觀足矣。
”拂衣出。
時上方視朝,仗下,急迹訪之,不得,觀此可知高宗之猜忌矣。
又考欽宗在虜,宋止遣巫阪一迎,而不終請。
中間帝與契丹耶律延禧同拘管鸠翼府者三年,囚于左院者兩年,卒為虜奴箭死馬足之下。
哀哉!高宗忍于其親,何太甚也! 宋南渡兵饷所出 南宋偏安一隅,且當金人括盡金币之後,倉庫貧窘,裡巷蕭條。
史傳嘗言諸處用兵每至幾十萬,不知何從得許多兵兵既多,又何從得許多饷也嘗孝《宗澤傳》,澤平湖東賊王善,得衆七十萬、車萬乘;平楊進,得兵三十萬;平王再興、李貴、王太郎等,又得兵三萬,而河東、京西、淮南、河北之侵掠息矣,共算宗公得賊兵凡一百三萬。
考《韓世忠傳》,世忠平淄青李複賊黨,得兵萬餘,平廣西賊曹成,得兵八萬,平白面山賊劉忠,又得兵萬餘,而淄青、閩廣、河南之侵掠息矣,共算韓公得兵凡十萬。
考《嶽飛傳》,嶽飛平武陵賊孔彥舟、襄漢賊張用、江淮賊李成、筠州賊馬進,得兵八萬;降嶺賊曹成,得兵十餘萬;平吉賊,得兵數千;又平湖賊楊幺,得兵十萬餘,而江淮、嶺表、襄陽之侵掠息矣,共算嶽公得兵凡二十八萬。
其他如二張、劉琦等皆類是。
蓋南渡之後,紀綱廢弛,巨寇蜂起,皆假團練勤王之
” 谯定《易》學 涪陵谯定少學佛,後學《易》于郭曩氏,自見乃謂之象一語入。
鄉北山有岩,遊詠其中,涪入名曰“讀易洞”。
屢薦不受官。
靖康時在洛,金兵入,不知所在。
大哉《易》之為道也,用其緒餘,猶能使陽陰不能賊,六氣不能殺,而況兵刃禍難乎!文王、箕子,深于《易》者也。
商辛雖暴,其若之何此谯定居京師,所以金兵入而不知所在也。
吾因是而知京房、郭璞其學淺矣。
《中興十策》 建炎中,大駕駐維揚,康伯可上《中興十策》。
一,請皇帝設壇,與群臣六軍缟索戎服,以必兩宮之歸。
二,請移跸關中,治兵積粟,号召兩河,為雪恥計,東南不足立事。
三,請略去常制,為馬上治,用漢故事,選天下英俊,日侍左右,以謀天下利病,通達外情。
四,請河北未陷州郡,朝廷不複置吏,诏士人自相推擇,各保鄉社,以兩軍屯要害為聲援,滑州置留府通接号令。
五,請删内侍百司州縣冗員,文書務簡實,以省财便事。
六,請大赦,與民更始,前事一切不問,不限文武,不次登用,以收人心。
七,請北人避胡挈郡邑南來以從吾君者,其首領皆豪傑,當待之以将帥,不可指為盜賊。
八,請增損保甲之法,團結山東、京東西,兩淮之民,以備不虞。
九,請講求漢、唐漕運,江淮道途置使,以饋關中。
十,請許天下直言便宜,州郡即日繳奏,置籍親覽,以廣豪傑進用之路。
時宰相汪、黃輩不能用也。
按十策中,深切時務,鑿鑿多可行者。
宋室之不競也,宜哉!後秦桧當國,伯可乃因緣為台郎,值慈甯歸養,兩宮燕樂,伯可專應制為歌詞,谀豔粉飾,世以比柳耆卿輩。
傷哉!羅景綸恨伯可之改節,餘獨痛伯可之遭時不幸,有才而不獲售也。
孝宗時,有辛棄疾者,進《美芹十論》,亦可觀。
[按伯可在高宗朝,以詩章應制,與左珰狎。
适睿思殿有徽祖禦畫扇,繪特為卓絕,上時持玩流涕,以起羹牆之悲。
珰偶下直,竊攜至家,而康适來,留之燕飲,漫出以示。
康绐珰入取肴核,辄泚筆幾間,書一絕于上日:“玉辇宸遊事已空,尚餘奎藻繪春風。
年年花鳥無窮恨,盡在蒼梧夕照中。
”珰出見之,大恐,而康已醉,無可奈何。
明日,叩頭請死,上大怒,亟取視之,天威頓霁。
張和仲日:觀此足知伯可本懷矣。
高宗果有為之主,扇頭二十八字不賢于《中興十策》耶亦何嫌于谀豔粉飾也羅景綸此論,枉卻三寸竹管子矣。
] 朱勝非善處苗、劉 苗、劉之亂,正彥有挾乘輿南走之謀,傅不從,朝廷微聞而憂之,幸其速去。
其屬張達為畫計,使請鐵券。
既朝辭,遂造堂,袖劄以懇。
朱勝非日:“上多二君忠義,此必不吝。
”顧吏取筆,判奏行給賜,令所屬檢詳故事,如法制造,不得住滞。
二兇大喜,是夕遂引遁,無複嘩者。
時建炎三年四月己酉也。
明日将朝,郎官傅宿扣漏院白急速事。
命延之入,傅日:“昨得堂帖給賜二将鐵券,此非常之典,今可行乎”勝非取所持帖,顧執政秉燭同閱,忽顧問日:“檢詳故事,曾檢得否”日:“無可檢。
”又問:“如法制造,其法如何”日:“不知。
”又日:“如此可給乎”執政皆笑,傅亦笑,日:“已得之矣。
”遂退。
勝非此舉,其調奸護駕,良有足多者,故能使張、韓諸将竭力倡義,以收勤王之績也。
紛紛局外之議,何足憑! 宋高宗不欲恢複 宋高宗恢複不堅者,忌徽、欽北歸,勢力軋己也。
按《朝野遺記》雲:宋和議成,顯仁後(徽宗妃韋氏)将還,欽宗挽其裾日:“汝歸與九弟言之,吾南歸,但為太乙宮主足矣,他無望于九哥也(高宗第九)。
”後不能卻,為之誓日:“吾先歸,苟不來迎,瞽吾目。
”乃升車。
既歸朝,所見大異,不敢複言。
不久,後失明,募醫療者莫效。
有道士應募入宮,金針一撥,左翳脫然複明。
後喜,求終治其右。
道士笑日:“一目視物足矣,彼一目存誓言可也。
”後惕然起,拜日:“師,聖人也,知吾之隐。
”設幾而留謝之,皆不答,才啜茶,遽索去。
後詢其報德,謾日:“太後不相忘,略修靈泉縣朱仙觀足矣。
”拂衣出。
時上方視朝,仗下,急迹訪之,不得,觀此可知高宗之猜忌矣。
又考欽宗在虜,宋止遣巫阪一迎,而不終請。
中間帝與契丹耶律延禧同拘管鸠翼府者三年,囚于左院者兩年,卒為虜奴箭死馬足之下。
哀哉!高宗忍于其親,何太甚也! 宋南渡兵饷所出 南宋偏安一隅,且當金人括盡金币之後,倉庫貧窘,裡巷蕭條。
史傳嘗言諸處用兵每至幾十萬,不知何從得許多兵兵既多,又何從得許多饷也嘗孝《宗澤傳》,澤平湖東賊王善,得衆七十萬、車萬乘;平楊進,得兵三十萬;平王再興、李貴、王太郎等,又得兵三萬,而河東、京西、淮南、河北之侵掠息矣,共算宗公得賊兵凡一百三萬。
考《韓世忠傳》,世忠平淄青李複賊黨,得兵萬餘,平廣西賊曹成,得兵八萬,平白面山賊劉忠,又得兵萬餘,而淄青、閩廣、河南之侵掠息矣,共算韓公得兵凡十萬。
考《嶽飛傳》,嶽飛平武陵賊孔彥舟、襄漢賊張用、江淮賊李成、筠州賊馬進,得兵八萬;降嶺賊曹成,得兵十餘萬;平吉賊,得兵數千;又平湖賊楊幺,得兵十萬餘,而江淮、嶺表、襄陽之侵掠息矣,共算嶽公得兵凡二十八萬。
其他如二張、劉琦等皆類是。
蓋南渡之後,紀綱廢弛,巨寇蜂起,皆假團練勤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