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眼卷九

關燈
宗之長子。

    廷美死,元佐亦旋以狂疾廢。

    嗚呼,太伯之讓其迹隐,季劄之讓其慮深,元佐此舉,可謂追迹千古,豈真狂也!太宗之殘忍刻薄,到此甯不可為之警省耶! 天書之興仿遼俗 宋澶淵既盟,封禅事作,祥瑞沓臻,天書屢降,一國君臣,如病狂然,何也及讀《遼史》,乃知其意。

    契丹之俗,其主稱天,其後稱地,一歲祭天,不知其幾。

    獵而手接飛雁,雁自投地,皆稱為天賜,祭告而誇耀之。

    意者宋之諸臣,因知契丹之習,又見其君有厭兵之意,遂進神道設教之言,欲假是以動敵人之聽聞,庶幾足以潛消其窺伺之志與然不修本以制敵,又效尤焉,計亦末矣。

    其後徽宗嘗諷道箓院言:“朕乃上帝元子,在天為神霄玉清王長生大帝君,憫中華被金狄之教,懇請于上帝,下降人世,為人主,令天下歸于正道。

    ”于是群臣與道箓院上章,冊帝為教主道君。

    未幾,女真起自夷狄,建号大金,蕩覆中華,斯言若為之先兆也。

     古章奏皆手書 宋時百官奏章,皆手自書進。

    賈學士直孺為谏官,有所條奏,仁宗識其手書,每嘉賞之。

    古人凡在仕籍,無不工書者,故一切章奏皆手書之,非唯得敬君之體,且機密事亦不至宣洩取敗。

    今人多不能書,故不得不倩于書史耳。

    但古人章疏未必全用楷書,而行草間見,今古帖中尚有載者。

     梁灏謝啟之訛 陳正敏《遁齋閑覽》:“梁灏八十二歲,雍熙二年狀元及第,其謝啟雲:‘白首窮經,少伏生之八歲;青雲得路,多太公之二年。

    ’後終秘書監,卒年九十餘。

    ”此語既著,士大夫亦以為口實。

    予以國史考之,梁公字太素,雍熙二年廷試甲科,景德元年以翰林學士知開封,暴疾卒,年四十二。

    子固,亦進士甲科,至直史館,卒年三十二。

    史臣謂梁方當委遇,中塗夭謝;又雲梁之秀,中道而摧。

    明白如此,遁齋之妄不待攻也。

     寇準天書由王旦 寇萊公以朱能天書複相,議者迄今惜之。

    按史準罷相,改節度山南東道。

    巡檢朱能挾内侍都知周懷政為天書。

    上以問王旦,旦日:“始不信天書者,準也。

    今天書降準所,當令準上之。

    ”準從,上其書,因此複入中書。

    觀此,則夫左右其事、借公以取信于天下者,旦之本謀也。

    天書之事,旦不惜以其身為之,至是乃薄餌公以利,而重分公以謗。

    嗚呼,是誠何心哉!始準固不欲,其婿王署與周懷政善,因力勸成之。

    然此等事,豈宜決諸子婿哉準入相後,士論嘩然。

    有門生日:“某有三策,第一莫若稱疾求外補,第二朝觐日便以乾祐之事露誠上奏,少救公生平;第三不過為宰相耳。

    ”公不悅,竟有海康之谪。

    張和仲日:公不聽門生之三策,而惑于其婿之片語,豈所謂利令智昏者耶王文正機關,與美珠之遺若出一轍,君臣之間,不啻有市心矣。

     王欽若遺善 《宋史》:真宗初即位,王欽若時與母賓古同位三司,請赦天下宿逋,自五代至戚平。

    真宗從之,遣使四出,蠲宿逋一千餘萬,釋系囚三千餘人。

    由是遇之甚異,不久入相。

    仁宗繼位,推廣先志,亟改追欠司為蠲納司。

    此事世知之者鮮,當表出之,亦憎而知其善也。

     丁謂長者言 丁崖州雖險詐,然亦有長者言。

    真宗嘗怒一朝士,再三語之,丁辄退縮不答。

    上作色日:“如此叵耐,問辄不應!”丁進日:“雷霆之下,臣更加一言,則虀粉矣。

    ”真宗欣然嘉納。

     寇萊公奢儉不同 寇萊公寝處一青帏,二十餘年,時有破壞,益命補葺。

    或以公孫弘事靳之,公日:“彼詐我誠,雖弊何憂”然知鄧州時,制花蠟燭,不點油燈。

    罷官日,廁溷間燭淚在地,往往成堆。

    何此奢而彼儉也青帏之弊,豈真異于弘耶 夏竦不值一文 夏竦嘗統師西伐,揭榜塞上,雲:“有得趙元昊頭者,賞錢五百萬貫、爵西平王。

    ”元昊使人入市賣箔陝西,倚之食肆外,食訖,佯遺去。

    至晚,肆間人得之,展視箔端物,乃元昊購竦之榜也,雲:“有得夏竦頭者,賞錢兩貫。

    ”竦聞之,遽令藏掩。

    餘謂夏虜雖狡,尚是寬政,若悉竦奸狀,則一文不值者,兩貫懸賞猶多也。

     夏竦剖棺之報 夏竦之死也,仁宗将往澆奠。

    吳奎言于上日:“夏竦多詐,今亦死矣。

    ”仁宗怃然,至其家,澆奠畢,躊躇久之,命大閹去竦面幕而視之。

    世謂剖棺之與去面幕,其為人主疑一也。

     龐籍隐德 龐丞相籍,以使相判太原。

    時司馬溫公适倅并州。

    一日被檄巡邊,溫公因便宜命諸将築堡于窮鄙,而不以聞。

    既西羌攻敗我師,破其堡,殺一副将,朝廷深訝龐公擅興,诘責不已,遂落使相,以觀文殿學士罷歸。

    龐公素重溫公之賢,默然竟不自明,溫公遂獲免。

    妙哉,龐公真不易得也!狄青之征侬賊,亦賴龐公為内主,乃得成功。

    嗚呼,今不可得矣!國朝王晉溪之于陽明,其庶幾乎 韓、範事業 韓魏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