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眼卷九

關燈
,司馬、班、範三史尤多脫亂。

    其後不複有古本可證,真一恨事也。

     希夷《易》說 象卦示人,本無文字,使人消息吉兇默會。

    希夷先生日:“羲皇始畫八卦,重為六十四,不立文字,使天下之人默視其象而已。

    如其象則吉兇應,違其象則吉兇反,此羲皇氏不言之教也。

    《易》道不行,乃有周、孔。

    周、孔孤行,《易》道複晦。

    蓋上古卦畫明,《易》道行,後世卦畫不明,《易》道不行。

    聖人于是不得已而有辭。

    一著其辭,便謂《易》止于是,而周孔遂自孤行,更不知有卦畫微旨。

    此之謂買椟還珠,由漢以來皆然。

    《易》道胡為而不晦也”張和仲日:今之學《易》者,又不過剿紫陽氏規磨之談,不知視買椟還珠何如也! 宋儒教之盛昉于趙普 宋之興也,趙普以半部《論語》佐藝祖緻太平,而其後也,遂有濂洛諸儒之盛,是所謂青出于藍也,所贻者遠矣。

    嗚呼,以焚書坑儒之慘,而欲傳之萬世無窮,不亦惑乎! 燭影斧聲 藝祖舍子立弟,亘古所無。

    迨其後也,德芳、德昭至不良于死,太宗于是乎殘忍矣。

    蓋陳橋之事,與諸将密謀以黃袍加藝祖,實出于太宗。

    彼自以為手天下以授之兄,而今返之也。

    二子處嫌疑之際,雖欲不危,又何可得耶觀夫即位于開寶九年之十一月,不能少待而遽稱太平興國元年,固已示無兄之迹矣。

    燭影斧聲之疑,恐難置喙于後世也。

     趙普遺禍 宋之兵孱國弱,始于趙普。

    方太祖時,曹翰欲取幽州,承周世宗一日取三關之餘威。

    時遼國多隙,取之必矣。

    趙普亦知翰能之,而不勝嫉媢之心,巧為之阻。

    太祖承五代之敝,畏難苟安,玩時愒日,故從其言,而金、元之禍,中國人類幾為匈奴之牧馬場,皆普一言,兆數百年之禍也!其渝金匮之罪,猶在此下乎! 盧多遜愧其父 盧多遜父億,性儉素,恬于榮進,以少府監告老歸洛,以棋酒自放,不親俗事。

    及多遜參大政,服玩漸侈,億歎而泣日:“家本寒素,今富貴驟至,不知稅駕地矣!”後多遜果敗,士大夫高其識。

    多遜當國,門下士極盛,其所器重者,種英、蘇冠二人而已。

    及其得罪,賓客皆散去,獨英、冠二人徒步送之千裡而還。

    英後改名放,即明逸;冠即蘇易簡也。

     種放之隐由母 種放在終南,太宗召而不出,從母命也。

    真宗不召而出,母已物故也。

    貞烈哉,此母也!非女中之田光乎終南處士愧深閨老妪多矣! 郭忠恕清節 郭忠恕,宋初人也。

    放曠岐雍陝洛間,逢人無貴賤,口稱貓;遇山水辄留旬日,或絕粒不食,盛暑暴日中無汗,大寒鑿冰而浴。

    尤善畫,妙于山水屋木,有求者必怒而去。

    意欲畫,即自為之。

    時與役夫小民入市肆飲食,日:“吾所與遊皆子類也!”東坡畫贊叙之甚詳。

    考忠恕初事湘陰公赟,赟為郭威所殺,忠恕佯狂遁去。

    由此觀之,亦清節之士。

    山水木屋不足以盡之也。

     晉、唐不通字學 《宋史長篇》:太宗每暇日,問王著以筆法,葛端以字學。

    筆法,臨摹古帖也;字學,考究篆意也。

    筆法與字學本一途而分歧,晉、唐以來,妙于筆法而不通字學者多矣。

    [楊升庵《六書索隐序》雲:“伏羲觀圖畫八卦,字生焉;虞舜依律和聲,音韻出焉。

    神皇聖帝,君師萬祀,垂此二教。

    至周公出,文則制六書,詩則調六義,郁乎備矣。

    古之名儒大賢,降而騷人墨客,未有不通此者也。

    秦之吏人猶能誦《爰曆》、《滂喜》,漢世童子無不通《急就》、《凡将》,後漢許叔重著《說文》十四篇,五百四十部,本《蒼颉》之篇;九千三百五十三字,則秦篆之全;其所載古文三百九十六,籀文二百四十五,軒周之迹,猶有存者;重文或體六百二十二,則上有孔子說楚莊王諸說,鹹宗古人,不雜臆見,可謂有功小學矣。

    自程元岑之隸、史遊之草、鐘繇之行楷出,而字日訛。

    粱大同中,顧野王著《玉篇》,凡二萬二千七百七十九字,以小楷書寫籀古,十訛其九,已自可憾。

    唐上元中南國一妄處士孫強,又增加俗字,如竹尚少為筍,升高山為杪,此乃童兒之見,俳優之嬉,何足以污竹素也!其間名為此字學者,若李陽冰則戾古诳俗,陸德明則從俗訛音,吾無取焉。

    宋則郭忠恕之雅、楊桓之博、張有之精,吳才老通其音讀,黃公紹泝其源委,若鄭樵則師心妄駁,戴侗則肆手影撰,又字學之不幸也。

    元猶有熊朋來、趙古則窺斑得啟,撷英尋寶。

    何物周伯溫者,聞見既陋,經術不通,類撼樹之蜉蝣,似篆沙之蝸蚓,字學之重不幸,又十倍于戴與鄭矣!今日此學,景廢響絕,談性命者不過剿程、朱之{艹酒}魄,工文辭者止于拾史、漢之聱牙,示以形聲孽乳,質以蒼雅林統,反不若秦時刀筆之吏、漢代奇觚之童,而何以望古人之宮牆哉!”按此段引駁甚精,足為字學開一堂奧。

    ] 楚王元佐自廢 楚王元佐,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