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眼卷八
關燈
小
中
大
學,不因上之所取也。
漢以射策取士,而蘇、李之詩,班、馬之賦出焉,此豈系于上乎屈原之騷,争光日月,楚豈以騷取人耶況唐人所取,五言八韻之律,今所傳省題詩多不工,其傳世者,非省題詩也。
肅宗靈武之舉非篡 唐玄宗奔蜀,太子即位靈武。
其始為馬嵬驿父老所留,其既為建甯王倓所勸,又其後為杜鴻漸、魏少遊、崔漪、盧薛、李涵五上箋所迫,而太子實無利天下之心也。
當時君父播遷,賊入長安,殺妃主皇孫數十人,刳心以祭,王侯将相,扈從車駕,留長安者,誅及嬰兒。
太子夜馳三百裡至平涼,雖正位号,文武官不滿三十人,太子何豔于此,而攘之于草莽荊棘之日耶其後顔真卿區處河北軍事,以蠟書達表于靈武,遂以真卿為工部尚書,并緻赦書,亦以蠟丸達之。
真卿頒下諸郡,又遣人頒于河南、江淮。
由是諸道始知上即位于靈武,徇國之心益堅。
民間相傳太子北收兵來取長安,日夜望之,或時相驚日:“太子大軍至矣I”則皆走,市裡為空。
賊望北方塵起,辄驚欲走。
京畿豪傑,往往殺賊官吏,遙迎官軍,誅而複起,不能制。
乃知靈武此舉,真可收屬人心,非乘危而利天下也。
其後韋見素等至自成都,奉上寶冊,太子不肯受,曰:“比以中原未靖,權總百官,豈敢乘危,遽為傳襲!”郡臣固請,堅不許,置于别殿,朝夕事之,如定省之禮。
其情亦可憐矣。
而範祖禹乃以為叛君背父,冤矣哉!所可恨者,其罪全在楊國忠。
當唐玄宗議親征時,謂宰相曰:“朕在位垂五十載,去秋已欲傳位太子,值水旱相仍,不欲以餘災遺子孫。
不意胡逆橫發,朕當親征,且使之監國,事平之日,朕将高枕無為矣。
”楊國忠大懼,退謂三夫人日:“太子素惡吾家,若一旦得天下,吾姊妹命俱在旦暮矣!”使貴妃銜土請命于上,事遂寝。
若使國忠從上言,不緻有靈武之事。
竟以怙恩懼禍之故,緻使他日父不得正其終,子不得正其始,既亂人家國,又亂人綱常。
若國忠者,馬嵬死晚矣。
唐以失形勢緻亂 唐安祿山既犯東京,眷留不去。
李泌、郭子儀皆請先取範陽,以覆其巢穴。
肅宗急于收複,不從其策,由是遂失河北,終唐之世,不能複。
黃巢橫行入廣,高骈請分兵守郴、循、梧、昭、桂、永數州之險,自将由大庾度嶺擊之。
使從其言,直罝中兔爾。
而當國者曾莫之省,巢果複出為惡,遂緻滔天。
此數公者,真所謂識形勢者也,而唐兩失之,其取敗宜哉! 房琯用違其才 張玄羽日:房琯所謂治世之能臣耳。
肅宗用違其才,所以一敗而不振。
若收複之後,令琯從容諷議,鎮靜廟堂,以撫摩殘喘,毋令讒邪間之,當必有可觀者。
方用而疑之,方疑而将之,既敗而一逐不收。
人皆嗟琯之不盡其用,予獨悲琯之不逢其時。
房琯長策 司空圖詠房琯詩雲:“物望傾心久,匈渠破膽頻。
”注雲:“天寶中,琯奏請遣諸王為都統節度,安祿山見分鎮诏,拊膺歎日:‘我不得天下矣’。
”蓋當艱危之際,以親王重藩分布外鎮,自能夾輔王室,統系人心。
司空圖詩蓋指此。
杜子美挽公詩,所謂“一德興王後”,亦指此事。
《唐書》因其陳濤斜之敗,遂沒其善,可惜也。
楊鐵崖詠史,目之為“腐儒”,又以王衍比之,過矣!房後谪廣漢,有政績,唐詩人詠房湖者,多稱仰之,今不悉記雲。
[餘按李德裕嘗言:昔玄宗以臨淄王定内難,自是疑忌宗室,不令出閣,天下皆以為幽閉骨肉、虧傷人倫。
向使天寶之末、建中之初,宗室散處九州,何至為安祿山、朱泚所魚肉哉!觀此,則房琯所奏,信救時之良策也。
] 杜子美隐德 杜子美,詩人之豪也。
初拜右拾遺,即上書論救房琯,語甚切,至幾以得罪。
此豈附膻下石之徒比耶!世謂文人無行,殆虛語耳。
杜子美詩意 焦澹園日:杜詩“三分割據纡籌策,萬裡雲霄一羽毛”。
人以三分割據為孔明功業,不知此其所輕為,正如雲霄一羽毛耳。
必也偶伊、呂而失蕭、曹,乃盡公之才。
惜乎運移身殲,僅以三分之業自見,此天也,非人也。
此詩八句一意,讀者逐句解之,失其旨矣。
子美不詠海棠有故 子美父名閑,故詩中不用閑字。
“娟娟戲蝶過閑幔”,刻本之誤也。
母名海棠,故不詠海棠。
坡公有詩雲:“少陵為爾牽詩興,可是無心賦海棠。
”豈亦未之考耶 儒者說詩之謬 詩出于小夫賤隸之口,而說詩者多不免于高叟之固,則所号為窮經稽古之儒,乃反賤隸之不若矣。
蓋詩人吟詠性情,故意象寬平;老儒執守訓诂,故意象窄狹。
如杜子美“仰面貪看鳥,回頭錯應人”,乃詩家上乘。
而朱考亭引之,謂其為“心不在焉,則不得其正”,何異癡人前說夢乎真可發笑! 詩詞訛字 古書無訛字,轉刻轉訛,莫可考證。
略舉數條。
如王渙《李夫人歌》“修嫮秾華銷歇盡”,“修嫮”訛作“德所”。
武元衡詩“劉琨坐嘯風清塞”,訛作“生苑”。
琨在邊城,則“清塞”字為是,焉得有苑乎杜牧詩“長空澹澹沒孤鴻”,今妄改作“孤鳥沒”,平仄亦拗矣。
又牧之《江南春》雲“十裡莺啼綠映紅”,今本誤作“千裡”。
又《寄揚州韓綽判官》雲“秋盡江南草未凋”,俗本
漢以射策取士,而蘇、李之詩,班、馬之賦出焉,此豈系于上乎屈原之騷,争光日月,楚豈以騷取人耶況唐人所取,五言八韻之律,今所傳省題詩多不工,其傳世者,非省題詩也。
肅宗靈武之舉非篡 唐玄宗奔蜀,太子即位靈武。
其始為馬嵬驿父老所留,其既為建甯王倓所勸,又其後為杜鴻漸、魏少遊、崔漪、盧薛、李涵五上箋所迫,而太子實無利天下之心也。
當時君父播遷,賊入長安,殺妃主皇孫數十人,刳心以祭,王侯将相,扈從車駕,留長安者,誅及嬰兒。
太子夜馳三百裡至平涼,雖正位号,文武官不滿三十人,太子何豔于此,而攘之于草莽荊棘之日耶其後顔真卿區處河北軍事,以蠟書達表于靈武,遂以真卿為工部尚書,并緻赦書,亦以蠟丸達之。
真卿頒下諸郡,又遣人頒于河南、江淮。
由是諸道始知上即位于靈武,徇國之心益堅。
民間相傳太子北收兵來取長安,日夜望之,或時相驚日:“太子大軍至矣I”則皆走,市裡為空。
賊望北方塵起,辄驚欲走。
京畿豪傑,往往殺賊官吏,遙迎官軍,誅而複起,不能制。
乃知靈武此舉,真可收屬人心,非乘危而利天下也。
其後韋見素等至自成都,奉上寶冊,太子不肯受,曰:“比以中原未靖,權總百官,豈敢乘危,遽為傳襲!”郡臣固請,堅不許,置于别殿,朝夕事之,如定省之禮。
其情亦可憐矣。
而範祖禹乃以為叛君背父,冤矣哉!所可恨者,其罪全在楊國忠。
當唐玄宗議親征時,謂宰相曰:“朕在位垂五十載,去秋已欲傳位太子,值水旱相仍,不欲以餘災遺子孫。
不意胡逆橫發,朕當親征,且使之監國,事平之日,朕将高枕無為矣。
”楊國忠大懼,退謂三夫人日:“太子素惡吾家,若一旦得天下,吾姊妹命俱在旦暮矣!”使貴妃銜土請命于上,事遂寝。
若使國忠從上言,不緻有靈武之事。
竟以怙恩懼禍之故,緻使他日父不得正其終,子不得正其始,既亂人家國,又亂人綱常。
若國忠者,馬嵬死晚矣。
唐以失形勢緻亂 唐安祿山既犯東京,眷留不去。
李泌、郭子儀皆請先取範陽,以覆其巢穴。
肅宗急于收複,不從其策,由是遂失河北,終唐之世,不能複。
黃巢橫行入廣,高骈請分兵守郴、循、梧、昭、桂、永數州之險,自将由大庾度嶺擊之。
使從其言,直罝中兔爾。
而當國者曾莫之省,巢果複出為惡,遂緻滔天。
此數公者,真所謂識形勢者也,而唐兩失之,其取敗宜哉! 房琯用違其才 張玄羽日:房琯所謂治世之能臣耳。
肅宗用違其才,所以一敗而不振。
若收複之後,令琯從容諷議,鎮靜廟堂,以撫摩殘喘,毋令讒邪間之,當必有可觀者。
方用而疑之,方疑而将之,既敗而一逐不收。
人皆嗟琯之不盡其用,予獨悲琯之不逢其時。
房琯長策 司空圖詠房琯詩雲:“物望傾心久,匈渠破膽頻。
”注雲:“天寶中,琯奏請遣諸王為都統節度,安祿山見分鎮诏,拊膺歎日:‘我不得天下矣’。
”蓋當艱危之際,以親王重藩分布外鎮,自能夾輔王室,統系人心。
司空圖詩蓋指此。
杜子美挽公詩,所謂“一德興王後”,亦指此事。
《唐書》因其陳濤斜之敗,遂沒其善,可惜也。
楊鐵崖詠史,目之為“腐儒”,又以王衍比之,過矣!房後谪廣漢,有政績,唐詩人詠房湖者,多稱仰之,今不悉記雲。
[餘按李德裕嘗言:昔玄宗以臨淄王定内難,自是疑忌宗室,不令出閣,天下皆以為幽閉骨肉、虧傷人倫。
向使天寶之末、建中之初,宗室散處九州,何至為安祿山、朱泚所魚肉哉!觀此,則房琯所奏,信救時之良策也。
] 杜子美隐德 杜子美,詩人之豪也。
初拜右拾遺,即上書論救房琯,語甚切,至幾以得罪。
此豈附膻下石之徒比耶!世謂文人無行,殆虛語耳。
杜子美詩意 焦澹園日:杜詩“三分割據纡籌策,萬裡雲霄一羽毛”。
人以三分割據為孔明功業,不知此其所輕為,正如雲霄一羽毛耳。
必也偶伊、呂而失蕭、曹,乃盡公之才。
惜乎運移身殲,僅以三分之業自見,此天也,非人也。
此詩八句一意,讀者逐句解之,失其旨矣。
子美不詠海棠有故 子美父名閑,故詩中不用閑字。
“娟娟戲蝶過閑幔”,刻本之誤也。
母名海棠,故不詠海棠。
坡公有詩雲:“少陵為爾牽詩興,可是無心賦海棠。
”豈亦未之考耶 儒者說詩之謬 詩出于小夫賤隸之口,而說詩者多不免于高叟之固,則所号為窮經稽古之儒,乃反賤隸之不若矣。
蓋詩人吟詠性情,故意象寬平;老儒執守訓诂,故意象窄狹。
如杜子美“仰面貪看鳥,回頭錯應人”,乃詩家上乘。
而朱考亭引之,謂其為“心不在焉,則不得其正”,何異癡人前說夢乎真可發笑! 詩詞訛字 古書無訛字,轉刻轉訛,莫可考證。
略舉數條。
如王渙《李夫人歌》“修嫮秾華銷歇盡”,“修嫮”訛作“德所”。
武元衡詩“劉琨坐嘯風清塞”,訛作“生苑”。
琨在邊城,則“清塞”字為是,焉得有苑乎杜牧詩“長空澹澹沒孤鴻”,今妄改作“孤鳥沒”,平仄亦拗矣。
又牧之《江南春》雲“十裡莺啼綠映紅”,今本誤作“千裡”。
又《寄揚州韓綽判官》雲“秋盡江南草未凋”,俗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