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眼卷六
關燈
小
中
大
二表,三代之文也,而與《陳情》《酒德》《歸去來》俱為第一文章,信笃論乎!"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可與言孔明者,杜氏而已。
"大哉言也!《伊訓》《說命》相表裡。
"可與言二表者,蘇氏而已。
《出師表》缺句 孔明《出師表》,今世所傳,皆本《三國志》。
按《文選》所載,"先帝之靈"下"若無興德之言"六字,他本皆無,于義有缺,當以《文選》為正。
司馬懿非孔明敵 司馬仲達出奇制勝.變化如神,雖孫權亦憚之。
孔明以步卒十餘萬,西行千裡,行行然求與之戰,而仲達以勁騎三十萬,僅能自守,來不敢拒,去不敢追。
賈诩等嘗逼之戰矣,兵交即敗,不敢複出。
姑以待弊為名,而其為計者,不過日夕望其死而無他術也。
然孔明始試其兵,或以饑退,晚年雜耕渭濱,為久駐之基,木牛流馬,日運而至,則其弊不可待矣。
遲之一二年,仲達将何辭哉不戰則君疑之,同列議之,國人輕之,其英氣無所騁,固不免于戰,戰則敗耳。
惜乎!軍前之星遽隕,使後世豎儒得肆饒舌也! 楊颙不知孔明 孔明為相,身校簿書。
主簿楊颙切谏,以為徒勞。
後之覽者,無不為孔明惜也。
張和仲日:楊主簿深達相臣之體,而未亮孔明之心。
夫死生有命,況孔明之死生何等關系,而謂食少事煩,竟緻夭沒也?不意死仲達猶能绐後生明眼人! 武鄉遺言不及姜維 武鄉亟稱姜伯約,論者以為失焉。
觀亮遺言,第舉琬、祎而不及維,料之審矣。
然維于亮,要不負所知也。
以禅之庸、皓之佞,非維則久亡矣。
八陣圖 諸葛武侯八陣圖,在蜀者二。
一在夔州之永安宮,一在新都之彌牟鎮。
王武子曾為《夔州之西市俯臨江岸沙石下看諸葛亮八陣圖》:箕張翼舒,鵝形鶴勢,聚石分布,宛然尚存。
峽水大時,三蜀雪消之際,頻滂滉漾,大樹十圍,枯桤百丈,破礶巨石,随波塞川而下。
水與岸齊,雷奔山裂,聚石為堆者,斷可知也。
及乎水已平,萬物皆失故态,唯陣圖小石之堆标聚行列,依然如是者,垂六七百年間,淘灑推激,追今不動。
在新都者,其地象城門四起,中列土壘,約高三尺。
耕者或鏟平之,經旬餘複突出。
此乃其精誠之貫,天之所支,而不可壞者,蓋非獨人愛惜之而已。
漢祚之長 漢之亡也,貶獻帝為公,後為山陽夫人。
相傳至玄孫秋,猶為公,行漢正朔,用天子禮樂,西晉亡而漢祀始絕。
前後計之,漢蓋已有五百餘年,深仁厚澤之報,固不爽也。
老瞞篡漢,以贻子孫,相傳五帝,共享國四十一年。
其一被弑,其二見廢,唯丕、睿僅存耳。
然則老瞞不亦枉苦心耶! 高貴鄉公文學 史稱高貴才慧夙成,好問尚詞,即其幸學與諸博士論難,信然。
自古末世之君多文采,若隋炀、陳、唐二後主最隽,然不過華靡藻麗耳。
至深于經術,莫如高貴。
人主之學,與韋布異,不能不為之浩歎。
李密《陳情表》訛字 李密《陳情表》有"少仕僞朝"之句,責備者謂其笃于孝而妨于忠。
嘗見佛書引此文,"僞朝"作"荒朝",蓋密之初文也。
"僞朝"字蓋晉改之以入史耳。
劉靜修詩有雲:"若将文字論心術,恐有無邊受屈人。
"蓋指此類乎 阮籍巧附司馬昭 阮籍既為司馬昭大将軍從事,聞步兵廚酒美,複求為校尉。
史言雖去職,常遊府内,朝晏必預,以能遺落世事為美談。
不知此正其詭谲,佯欲遠昭而陰實附之,故示戀戀之意,以重相諧結。
小人情僞,有千載不可掩者。
不然籍與嵇康,當時一流人物也,何禮法疾籍如仇,昭則每為保護;康徒以鐘會片言,遂不免耶至勸進之文,真情乃見。
籍著《大人論》,比禮法士為群虱之處裈中。
若籍附昭,乃裈中之虱,但偶不遭火焚耳。
使王淩、毋丘儉等一得志,籍尚有噍類哉! 晉室久亂 王濟以人乳蒸豚,王恺使妓吹笛,小失聲韻便殺之;使美人行酒,客飲不盡亦殺之。
時武帝在朝,而貴戚敢如此,知晉室之亂也久矣。
晉武以不廢立緻亂 自古帝王多以廢立緻亂,而晉武獨以不廢立緻亂。
舉神器之重,以畀昏童,自以由太子而及遹,是由曆及昌之意也,而甯知遹不克終而死耶天之禍敗人國,固有出于意外者,是所謂報施之巧也。
不然,狼顧之懿,方且賈德色于九原,而古公亶父,何不作法于涼也 晉史矛盾 《晉書》載:惠帝聞蛙鳴,問為官蛙私蛙;見餓者,雲"何不食肉糜"由此言之,愚昧甚矣。
及蕩陰之敗,兵人引嵇紹斬之,帝日:"忠臣也,勿殺!"紹血濺帝衣,左右欲浣衣,帝日:"嵇侍中血,勿浣也。
"由此言之,英明甚矣。
一惠帝也,相去數年,何其乍愚乍明如此史之言,或虛或實,必居一于此矣。
惠帝廢儲 賈谧之谮太子于後也,後信之,以其未有可廢之罪,故為不臣之語,強使醉而書之。
然其迹甚明,其情易察,孰有臣子将為逆于君親而敢露其手書乎惠帝昏庸,既莫之辨,遂使儲君被誣,莫能自白,卒冤以死,不亦哀哉!夫事之可驗,莫如手書,而亦有不可盡據者,此類是也。
"可與言孔明者,杜氏而已。
"大哉言也!《伊訓》《說命》相表裡。
"可與言二表者,蘇氏而已。
《出師表》缺句 孔明《出師表》,今世所傳,皆本《三國志》。
按《文選》所載,"先帝之靈"下"若無興德之言"六字,他本皆無,于義有缺,當以《文選》為正。
司馬懿非孔明敵 司馬仲達出奇制勝.變化如神,雖孫權亦憚之。
孔明以步卒十餘萬,西行千裡,行行然求與之戰,而仲達以勁騎三十萬,僅能自守,來不敢拒,去不敢追。
賈诩等嘗逼之戰矣,兵交即敗,不敢複出。
姑以待弊為名,而其為計者,不過日夕望其死而無他術也。
然孔明始試其兵,或以饑退,晚年雜耕渭濱,為久駐之基,木牛流馬,日運而至,則其弊不可待矣。
遲之一二年,仲達将何辭哉不戰則君疑之,同列議之,國人輕之,其英氣無所騁,固不免于戰,戰則敗耳。
惜乎!軍前之星遽隕,使後世豎儒得肆饒舌也! 楊颙不知孔明 孔明為相,身校簿書。
主簿楊颙切谏,以為徒勞。
後之覽者,無不為孔明惜也。
張和仲日:楊主簿深達相臣之體,而未亮孔明之心。
夫死生有命,況孔明之死生何等關系,而謂食少事煩,竟緻夭沒也?不意死仲達猶能绐後生明眼人! 武鄉遺言不及姜維 武鄉亟稱姜伯約,論者以為失焉。
觀亮遺言,第舉琬、祎而不及維,料之審矣。
然維于亮,要不負所知也。
以禅之庸、皓之佞,非維則久亡矣。
八陣圖 諸葛武侯八陣圖,在蜀者二。
一在夔州之永安宮,一在新都之彌牟鎮。
王武子曾為《夔州之西市俯臨江岸沙石下看諸葛亮八陣圖》:箕張翼舒,鵝形鶴勢,聚石分布,宛然尚存。
峽水大時,三蜀雪消之際,頻滂滉漾,大樹十圍,枯桤百丈,破礶巨石,随波塞川而下。
水與岸齊,雷奔山裂,聚石為堆者,斷可知也。
及乎水已平,萬物皆失故态,唯陣圖小石之堆标聚行列,依然如是者,垂六七百年間,淘灑推激,追今不動。
在新都者,其地象城門四起,中列土壘,約高三尺。
耕者或鏟平之,經旬餘複突出。
此乃其精誠之貫,天之所支,而不可壞者,蓋非獨人愛惜之而已。
漢祚之長 漢之亡也,貶獻帝為公,後為山陽夫人。
相傳至玄孫秋,猶為公,行漢正朔,用天子禮樂,西晉亡而漢祀始絕。
前後計之,漢蓋已有五百餘年,深仁厚澤之報,固不爽也。
老瞞篡漢,以贻子孫,相傳五帝,共享國四十一年。
其一被弑,其二見廢,唯丕、睿僅存耳。
然則老瞞不亦枉苦心耶! 高貴鄉公文學 史稱高貴才慧夙成,好問尚詞,即其幸學與諸博士論難,信然。
自古末世之君多文采,若隋炀、陳、唐二後主最隽,然不過華靡藻麗耳。
至深于經術,莫如高貴。
人主之學,與韋布異,不能不為之浩歎。
李密《陳情表》訛字 李密《陳情表》有"少仕僞朝"之句,責備者謂其笃于孝而妨于忠。
嘗見佛書引此文,"僞朝"作"荒朝",蓋密之初文也。
"僞朝"字蓋晉改之以入史耳。
劉靜修詩有雲:"若将文字論心術,恐有無邊受屈人。
"蓋指此類乎 阮籍巧附司馬昭 阮籍既為司馬昭大将軍從事,聞步兵廚酒美,複求為校尉。
史言雖去職,常遊府内,朝晏必預,以能遺落世事為美談。
不知此正其詭谲,佯欲遠昭而陰實附之,故示戀戀之意,以重相諧結。
小人情僞,有千載不可掩者。
不然籍與嵇康,當時一流人物也,何禮法疾籍如仇,昭則每為保護;康徒以鐘會片言,遂不免耶至勸進之文,真情乃見。
籍著《大人論》,比禮法士為群虱之處裈中。
若籍附昭,乃裈中之虱,但偶不遭火焚耳。
使王淩、毋丘儉等一得志,籍尚有噍類哉! 晉室久亂 王濟以人乳蒸豚,王恺使妓吹笛,小失聲韻便殺之;使美人行酒,客飲不盡亦殺之。
時武帝在朝,而貴戚敢如此,知晉室之亂也久矣。
晉武以不廢立緻亂 自古帝王多以廢立緻亂,而晉武獨以不廢立緻亂。
舉神器之重,以畀昏童,自以由太子而及遹,是由曆及昌之意也,而甯知遹不克終而死耶天之禍敗人國,固有出于意外者,是所謂報施之巧也。
不然,狼顧之懿,方且賈德色于九原,而古公亶父,何不作法于涼也 晉史矛盾 《晉書》載:惠帝聞蛙鳴,問為官蛙私蛙;見餓者,雲"何不食肉糜"由此言之,愚昧甚矣。
及蕩陰之敗,兵人引嵇紹斬之,帝日:"忠臣也,勿殺!"紹血濺帝衣,左右欲浣衣,帝日:"嵇侍中血,勿浣也。
"由此言之,英明甚矣。
一惠帝也,相去數年,何其乍愚乍明如此史之言,或虛或實,必居一于此矣。
惠帝廢儲 賈谧之谮太子于後也,後信之,以其未有可廢之罪,故為不臣之語,強使醉而書之。
然其迹甚明,其情易察,孰有臣子将為逆于君親而敢露其手書乎惠帝昏庸,既莫之辨,遂使儲君被誣,莫能自白,卒冤以死,不亦哀哉!夫事之可驗,莫如手書,而亦有不可盡據者,此類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