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眼卷二

關燈
有化無死。

    "可謂季子知己矣。

    ] 《論語》出闵子門人手 《論語》所記孔子與人問答,比及門弟子,皆斥其名,未有稱字者。

    雖顔、冉高弟,亦曰回、雍,至闵子獨雲子骞,終此書無指名。

    然則謂《論語》出于曾子、有子之門人,又安知不出于闵子之門人耶觀所言闵子侍側之詞,與冉有、子貢、子路不同,亦可見矣。

     老彭即老聃 老彭,王輔嗣、陽中立皆以為老聃也。

    《三教論》雲:"五千文容成所說,老為尹談,述而不作。

    "則老彭之為老子,其說古矣。

     左氏非丘明 宗《左氏》者,以為丘明受經于仲尼,所謂"好惡與聖人同"乎,觀孔子所謂"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乃"竊比老彭"之意,則其人當在孔子之前。

    而左氏傳《春秋》者非丘明,蓋有證矣。

    或以為六國時人,或以為左史倚相之後,蓋以所載"虞不臘"等語,秦人始以十二月為臘月,又左氏所述楚事極詳,有無經之傳,而無無傳之經,亦一證也。

    又左氏中紀韓、魏、智伯事,舉趙襄子之谥,則是書之作必在襄子既卒之後。

    若以為丘明,則自獲麟至襄子卒已八十年矣,即使孔子與丘明同時,不應孔子既沒七十有八年,而丘明猶能著書也。

    今左氏引之,其為六國人無疑。

     子羽貌武 夫子雲:"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意謂其貌寝也。

    及觀李龍眠所畫七十二弟子像,其猛毅比季路更甚,則所謂"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于偃室"及夫子所謂"失之子羽"者.正以其貌武而行儒耳。

    《博物志》、《水經注》俱稱子羽渡河,赍千金之璧,河伯欲之,陽侯波起,兩蛟夾舟。

    子羽日:"吾可以義求,不可以威劫。

    "左操璧,右操劍,擊蛟皆死,乃投璧于河。

    三投而辄躍出,竟棄璧而去。

    然則子羽之勇,誠不減季路矣。

     南子是南蒯 《史記》謂孔子見衛靈公之寵姬南子,非也。

    《家語》曰:孔子适衛,子驕為仆,靈公與夫人南子同車出,令宦者雍梁骖乘,使孔子為次乘,遊于市。

    孔子恥之。

    夫聖人方以季桓子受齊女樂而去魯适衛,至衛而恥為靈公、南子之次乘,豈肯輕身往見之南子者,蓋魯之南蒯耳。

    南蒯以費畔,昭公十四年奔齊,侍飲于景公。

    公日:"叛夫。

    "對日:"臣欲張公室也。

    "南蒯欲弱季氏而張公室,夫子見之,将以興魯也。

    與見佛肸事不約而合。

    佛肸之召,子路曾緻疑矣,此又不悅,夫子以堅白匏瓜微言不足醒之,故複有"天厭"之誓。

    比類以觀,則知其非見衛之南子,而見魯之南子,必矣。

     匏瓜 匏瓜,星名,系即日月星辰系焉之系,見應柳之《天文圖》。

    蓋星有匏瓜之名,徒系于天而不可食,正與"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

    維北有鬥,不可挹酒漿"同義。

     執禮之執當作埶 子所雅言"詩書執禮",執字當是埶字之誤。

    隸書埶、執字相類,埶樂也,是即春秋教以禮樂、冬夏教以詩書,與四教亦是四事(埶即藝字)。

     立言之難 夫子"不語怪、力、亂、神",特不語耳,非謂無也。

    後之儒者遂欲一切抹卻,不知力與亂分明有,神怪豈獨無果爾,則《春秋》所紀災異悖亂之事,皆矯誣而不足信乎又如《孟子》"天時地利"章,亦隻較其緩急而輕重言之,若如後儒仁義幹橹之說,則是天時地利可盡捐而不用矣。

    嗚呼,腐儒者流,真所謂以人國僥幸者也! 孔子無所不佩 王逸曰:"行清潔者佩芳,德光明者佩玉,能解結者佩觿,能決疑者佩玦,故孔子無所不佩也。

    "卓吾子日:古者男子出行不離劍佩,遠行不離弓矢,日逐不離觿玦佩玉。

    名為随身之用,事親之物,其實思患預防,文武兼設,可使由而不可使知之道也,與丘田寓兵同括矣,意不在文飾,特假名為飾耳。

    後之人昧其實也,以是為美飾而矜之,務内者從而生厭心,日:"是皆欲為侈觀者,何益之有!"故于今并不設備,而文武遂判,非但文士不知武備,至于武人居常走谒,亦效文裝矣。

    寬衣博帶,雍雍如也,肅肅如也,一旦有儆,豈特文人束手,武人亦甯可用耶! 孔子不夢周公非衰 孔子夢周公,尚是耳中鳴磬,眼中金屑也。

    直到不夢見周公時,便是一齊放下,所謂"去年貧,未是貧,今年貧,始是貧"耳。

    其所雲"吾衰",正已到大休歇處也。

     季文子三思 季文子相三君,其卒也,無衣帛之妾、食粟之馬,無藏金玉.無重器,可謂善矣。

    然怨歸父之謀去三家,至掃四大夫之兵以攻齊,方公子遂弑君立宣公,行父不能讨,反為之再如齊納賄焉,又率師城莒之諸、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