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清寇略
關燈
小
中
大
湯适返,陳已交印绶,脫然事外矣。
會賊至,分守西成,城垣頹敗,又乏守兵,無可捍禦,賊因驅馬直入。
陳軀肥重,其仆牽馬至,四五人扶掖不能上,挾之而趨。
賊尾至文廟前,仆皆散去,遂就擒,至演武場。
先是賊帥歸太,以貨私鹽為業,數月前被陳擒治,荷校當途。
其黨劫之去,陳不知也。
今欲洩憤,杖以百數,且割其勢,置口中,而後脔割之。
歸太兇逆之罪,可擢發數乎?歸太本名國太,因與藩司同名姓,當事思避之;而山左國音為歸,遂呼為歸太。
後賊黨擒解入都,皇上親鞫,得歸太戕陳狀,上震怒,嚴谕大将軍舒公赫德,必生緻歸太。
于是就被擒諸賊,逐名質訊,均以不知對。
及鞫其妻劉氏雲,歸太于九月二十四日戰敗,相向泣下,探懷中雞卵八枚,付劉氏曰:“若等自為計,餘不複相顧矣。
”提槍跨白馬,解纏頭黑布,易以氈帽而出,從此不複見。
方王倫造逆時,四鄉村鎮,皆立義堡。
賊至鳴鼓聚衆,作捍禦;或預掘土坎,遇形迹可疑者,即生埋之。
事定後,撫軍榜歸太狀貌服飾,檄東昌司馬龔孫枝遍查;俱雲有其人。
及扌骨而驗之,皆非;則歸太為漏網脫逃,未可知也。
初五日,傍晚,撫軍徐公績檄兖鎮惟一于五鼓合兵赴柳林,留百人助守,而率騎兵六百往,謂以撫鎮大員,剿烏合之草寇,直以湯沃雪。
鹹引領盼捷音。
而餘亦與諸同人酌飲以為歡。
孰料捷音未奏,而賊反于初六日巳刻臨城下矣!賊将至,人無知者。
龍山猶奉監司劄往閘河撤渡。
至西城外雞市,市人告曰:“君毋往,賊前鋒已渡河,宜急返。
”馳回,而城門已閹,武弁不納。
一時紳士及兵民皆嘩,謂吏目雖微,亦朝廷官,烏有因公出外,棄之以張賊勢者?門啟而入,賊即踵至。
賊之初至也,遇閘河,河闊數十丈,雖有一二舟楫,而賊徒頗繁。
因柝居民廬舍,浮木闆葦席于河,或曳馬尾迤逦而渡。
倘以數百人伏河岸,乘其半渡,賊衆可殲。
惜當事無遠略,僅知撤渡,而計不及此。
至之日,聽國師樊偉之謀,僞收人心,不殺劫,一切食物,均易之以價。
有一賊食人梨而少與值,立斬之,而倍以償。
于是無知細民,鹹為賊無所害;而稍有知識者,亦圖苟安,不思遠避。
三日後,賊狀畢露,掠财物擄婦女,四鄉要路,均守之,無一人得竄逸者。
遂逐戶編名,以老弱執役,少壯者每人給藥一丸,令吞之。
又給黑布一幅,裹額上,刀一口,俾相随攻殺,不從則殺之。
相傳食其藥,即心迷,能殺人。
餘同裡人李允恭者,為臨關椽吏,被虜給藥,僞含于口,藏齒頰間。
俟賊去,吐之,得無恙。
然其母若妻,拘賊營半月。
事平獲返,其不死于賊,不死于官兵者幸也。
其他不受賊脅,不為賊污,甘蹈白刃而不顧,且有阖門殉節者。
人固有賢不肖之不同,烏可同日語哉。
賊之攻城也,皆黑布纏頭,衣履墨色,望之若鬼魅。
間有服優伶彩服者。
器械多劫諸營汛,或以廚刀樵斧,縛杆上,跳躍呼号。
兼挾邪術,城上以劈山炮、佛郎機、過山鳥,齊發擊之,鉛子每丸重二兩,其勢摧山倒壁,當之者宜無不糜爛。
乃自午至酉,賊徒無一中傷,益跳躍呼号,謂炮不過火。
守城兵民,鹹皇迫,竊竊私語,謂:“此何妖術,乃爾也?”賊中有服黃绫馬褂者,系王倫之弟,僞稱四王爺;右手執刀,左手執小旗,坐對南城,僅數百步,口中默念,不知何詞。
衆炮叢集拟之,鉛丸将及其身,一二尺許,即堕地。
當事諸君俱惴惴無可措手。
忽一老弁,急呼妓女上城,解其亵衣,以陰對之,而令燃炮。
群見鉛丸已堕地,忽躍而起,中其腹。
一時兵民歡聲雷動,賊為之奪氣。
群知其術可破,益令老弱妓女,裸而憑城;兼以雞犬血糞汁,縛帚灑之,由是炮無不發,發無不中,賊碎首糜軀,洞胸貫脅,屍枕藉城下,以千計。
自此白晝潛蹤,每至夜分,束黍稭堆城下如阜,焚之。
煙焰障天日,敵樓幾隳者五次。
賴将士用命,以水沃救,得無恙。
一夕,以大車四乘,載火藥,駕牛而至,城上發炮,斃其牛車,不得展動,投火焚之。
焰沖霄漢,民舍鹹燼。
脫令近城,則敵樓必毀,而城不可保矣。
時有武孝廉吳召倫者,為賊主謀,以牛馬駕車,不能避矢炮;因其輪兩旁,沒木闆,約寬三四尺,名曰“大鵬雙展翅”。
令有力者,七八人,伏其下,背負而行。
冀至城下,發火焚敵樓。
城上急投磚石,一時堆車
會賊至,分守西成,城垣頹敗,又乏守兵,無可捍禦,賊因驅馬直入。
陳軀肥重,其仆牽馬至,四五人扶掖不能上,挾之而趨。
賊尾至文廟前,仆皆散去,遂就擒,至演武場。
先是賊帥歸太,以貨私鹽為業,數月前被陳擒治,荷校當途。
其黨劫之去,陳不知也。
今欲洩憤,杖以百數,且割其勢,置口中,而後脔割之。
歸太兇逆之罪,可擢發數乎?歸太本名國太,因與藩司同名姓,當事思避之;而山左國音為歸,遂呼為歸太。
後賊黨擒解入都,皇上親鞫,得歸太戕陳狀,上震怒,嚴谕大将軍舒公赫德,必生緻歸太。
于是就被擒諸賊,逐名質訊,均以不知對。
及鞫其妻劉氏雲,歸太于九月二十四日戰敗,相向泣下,探懷中雞卵八枚,付劉氏曰:“若等自為計,餘不複相顧矣。
”提槍跨白馬,解纏頭黑布,易以氈帽而出,從此不複見。
方王倫造逆時,四鄉村鎮,皆立義堡。
賊至鳴鼓聚衆,作捍禦;或預掘土坎,遇形迹可疑者,即生埋之。
事定後,撫軍榜歸太狀貌服飾,檄東昌司馬龔孫枝遍查;俱雲有其人。
及扌骨而驗之,皆非;則歸太為漏網脫逃,未可知也。
初五日,傍晚,撫軍徐公績檄兖鎮惟一于五鼓合兵赴柳林,留百人助守,而率騎兵六百往,謂以撫鎮大員,剿烏合之草寇,直以湯沃雪。
鹹引領盼捷音。
而餘亦與諸同人酌飲以為歡。
孰料捷音未奏,而賊反于初六日巳刻臨城下矣!賊将至,人無知者。
龍山猶奉監司劄往閘河撤渡。
至西城外雞市,市人告曰:“君毋往,賊前鋒已渡河,宜急返。
”馳回,而城門已閹,武弁不納。
一時紳士及兵民皆嘩,謂吏目雖微,亦朝廷官,烏有因公出外,棄之以張賊勢者?門啟而入,賊即踵至。
賊之初至也,遇閘河,河闊數十丈,雖有一二舟楫,而賊徒頗繁。
因柝居民廬舍,浮木闆葦席于河,或曳馬尾迤逦而渡。
倘以數百人伏河岸,乘其半渡,賊衆可殲。
惜當事無遠略,僅知撤渡,而計不及此。
至之日,聽國師樊偉之謀,僞收人心,不殺劫,一切食物,均易之以價。
有一賊食人梨而少與值,立斬之,而倍以償。
于是無知細民,鹹為賊無所害;而稍有知識者,亦圖苟安,不思遠避。
三日後,賊狀畢露,掠财物擄婦女,四鄉要路,均守之,無一人得竄逸者。
遂逐戶編名,以老弱執役,少壯者每人給藥一丸,令吞之。
又給黑布一幅,裹額上,刀一口,俾相随攻殺,不從則殺之。
相傳食其藥,即心迷,能殺人。
餘同裡人李允恭者,為臨關椽吏,被虜給藥,僞含于口,藏齒頰間。
俟賊去,吐之,得無恙。
然其母若妻,拘賊營半月。
事平獲返,其不死于賊,不死于官兵者幸也。
其他不受賊脅,不為賊污,甘蹈白刃而不顧,且有阖門殉節者。
人固有賢不肖之不同,烏可同日語哉。
賊之攻城也,皆黑布纏頭,衣履墨色,望之若鬼魅。
間有服優伶彩服者。
器械多劫諸營汛,或以廚刀樵斧,縛杆上,跳躍呼号。
兼挾邪術,城上以劈山炮、佛郎機、過山鳥,齊發擊之,鉛子每丸重二兩,其勢摧山倒壁,當之者宜無不糜爛。
乃自午至酉,賊徒無一中傷,益跳躍呼号,謂炮不過火。
守城兵民,鹹皇迫,竊竊私語,謂:“此何妖術,乃爾也?”賊中有服黃绫馬褂者,系王倫之弟,僞稱四王爺;右手執刀,左手執小旗,坐對南城,僅數百步,口中默念,不知何詞。
衆炮叢集拟之,鉛丸将及其身,一二尺許,即堕地。
當事諸君俱惴惴無可措手。
忽一老弁,急呼妓女上城,解其亵衣,以陰對之,而令燃炮。
群見鉛丸已堕地,忽躍而起,中其腹。
一時兵民歡聲雷動,賊為之奪氣。
群知其術可破,益令老弱妓女,裸而憑城;兼以雞犬血糞汁,縛帚灑之,由是炮無不發,發無不中,賊碎首糜軀,洞胸貫脅,屍枕藉城下,以千計。
自此白晝潛蹤,每至夜分,束黍稭堆城下如阜,焚之。
煙焰障天日,敵樓幾隳者五次。
賴将士用命,以水沃救,得無恙。
一夕,以大車四乘,載火藥,駕牛而至,城上發炮,斃其牛車,不得展動,投火焚之。
焰沖霄漢,民舍鹹燼。
脫令近城,則敵樓必毀,而城不可保矣。
時有武孝廉吳召倫者,為賊主謀,以牛馬駕車,不能避矢炮;因其輪兩旁,沒木闆,約寬三四尺,名曰“大鵬雙展翅”。
令有力者,七八人,伏其下,背負而行。
冀至城下,發火焚敵樓。
城上急投磚石,一時堆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