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清寇略
關燈
小
中
大
臨清,為山左水陸之沖,距京師八百裡,而近商賈幅辏,市廛林列。
乃嘯聚陽谷、壽張、堂邑三縣之亡命,蟻屯蜂集,雖三旬撲滅,而幹戈烽火,村市為墟。
狂寇跳梁,用紀颠末。
顧軍需旁午,執簡操觚,終虞舛漏。
且叙無倫次,不賢識小,聊存其略雲爾。
甲午之秋,餘客臨清,吏目範龍山與有葭莩誼,投轄下,鍵館于衙齋。
時逆匪王倫以清水邪教,煽聚亡命,至數千人;陰布其黨于東昌、兖州二郡。
八月二十八日,子夜,陷壽張。
縣令沈齊義,朝服坐堂皇,罵賊;賊支解之。
臨清之南鄉張四姑莊,亦同時被賊殺掠一空。
莊去州僅二十五裡,闾閻洶洶。
協鎮葉信,江右人,髦且病,部下兵不滿三百。
州牧王溥入京未返,攝篆者别駕秦震鈞,束手無策。
龍山謂餘曰:“寇至奈何?”餘曰:“升平盛世,此等麼魔,直飛蛾投火,滅亡可立待,何慮為?雖然,不可無備。
宜先谕四鄉,運積聚入城,無為賊掠。
西南二門外,民舍與城毗連者,毀之,虞賊人藉足且縱火也。
派城内居民,列名造冊,上城分守垛口。
其四門敵樓,則以兵守之。
令紳士分任段落,為兵民造飯,供應毋缺。
禦賊器物,自弓矢、火藥、鉛丸外,更多備石灰。
蓋遠憑槍炮,近宜矢石;仰面攀登者,揚灰可眯其目,此其大略也。
至随機應變,不可枚舉矣。
” 龍山曰:“賊之來與否未可知;先運積聚,毀民舍,餘以吏目微員,敢張皇滋事乎?”後賊專攻西南,藉民舍為障蔽,緻城上槍炮不能擊,四鄉積聚恣其淫掠,所備灰石複不多,拆女牆用之。
龍山初未嘗不笑餘為書生談兵也。
先是五月間,四鄉忽起訛言,清水教主招聚訓練,擇八月二十八日起事矣。
或問起事雲何?曰:“殺官劫庫藏。
”察之,每村果有賊目數人,教習槍棒,聲言飲水一瓯,可四十九日不食,因名其教為清水雲。
時猶未知渠魁為王倫也。
倫陽谷人,貌魁岸,性狡谲,多力,有拳勇。
嘗為縣役,因事責斥,無以為生;遂抄撮方書,為人治瘾瘍頗驗。
擇受病男婦之精悍者,不受值,坷感其惠,願為義兒義女,以報德。
又詭稱遇異人授符篆,能召鬼神諸邪法以惑愚民;積十餘年,而奸黨遍諸各邑。
壽張與陽谷連界,沈明府齊義于八月始廉知其事,方拟移文陽谷協擒,而胥役皆賊黨,有僞授元帥将軍之目者,遂作先發制人之舉,于二十八日,召優在衙前演戲,椎牛醵飲。
至更餘,聚賊數千人,呼嘯而入。
沈明府出谕禍福,而僞帥李旺轉率群賊脅降。
李旺者,皂役也。
沈知事不可為,遂朝服升堂罵賊。
李旺抽刀而前曰:“小人今日犯上矣!”遂遇害。
夫縣令職司民社,貴能勞來撫字,而尤貴摘奸發伏。
乃奸民煽亂于下,不能察;甚至胥役舞弄肘腋間,亦夢夢而無覺。
及風聞已确,複不能急為消弭撲滅。
方且鄰邑行文,機事不密,身殉而民社随之,邑宰如此,朝廷亦安賴哉? 兖州鎮惟一滿洲人,素以勇略自誇。
聞變,率所部三百人,疾馳而至。
軍法,以鳥槍利于殺賊,為前鋒。
而鳥槍每杆必以長刀或長矛,一人護之。
蓋鳥槍一發之後,加藥丸引火绠,須片刻俄延,則全賴護之者從旁抵禦,而槍火複發,方保無虞。
兖鎮藐視賊為烏合,倉猝而往,又衆寡不敵,遂為所敗。
騎兵被創而奔,步兵無生還者。
九月二日,賊陷陽谷。
陽谷為賊薮,胥役皆黨羽,故陷之倍易。
縣丞劉希壽、典史方光禮,俱被害。
報至,人情益皇遽。
是日,城上畫角烏烏,城門已晝閉數日。
而州衙大門亦閉,往來者進出即阖。
夜二鼓;廨内外人聲如沸。
餘數眠數起,不能寐。
少選,龍山倉皇呼曰:“此何時,猶酣睡耶?”餘詢:“賊氛若何?” 曰:“頃又報堂邑陷,署篆陳枚、訓導吳标,俱殉難。
餘被害者,無從考。
賊距城二十裡矣。
”餘急起,見龍山率役十餘人,各持械而出。
俄頃,詣南門,探之,聲息寂然。
惟聞各衢巷鳴钲,按冊呼民兵上城。
時陰雲慘合,涼飚飒飒透襟袂。
望陴上無燈火,惟城下系馬二十餘騎而已。
天曙,龍山返,謂已得确耗,賊大隊踞柳林,距城四十裡。
枝黨踞茶庵,有國學生王某以妹進王倫為僞後,群賊慶賀,優人方演劇也。
日向午,兖鎮惟一,率部下馬步八百人,駐城中,遏賊北走,人心稍定。
陳枚者,浙人,以孝廉截取發山左,試用堂邑宰。
湯桂計偕入都,因攝其篆。
而是日
乃嘯聚陽谷、壽張、堂邑三縣之亡命,蟻屯蜂集,雖三旬撲滅,而幹戈烽火,村市為墟。
狂寇跳梁,用紀颠末。
顧軍需旁午,執簡操觚,終虞舛漏。
且叙無倫次,不賢識小,聊存其略雲爾。
甲午之秋,餘客臨清,吏目範龍山與有葭莩誼,投轄下,鍵館于衙齋。
時逆匪王倫以清水邪教,煽聚亡命,至數千人;陰布其黨于東昌、兖州二郡。
八月二十八日,子夜,陷壽張。
縣令沈齊義,朝服坐堂皇,罵賊;賊支解之。
臨清之南鄉張四姑莊,亦同時被賊殺掠一空。
莊去州僅二十五裡,闾閻洶洶。
協鎮葉信,江右人,髦且病,部下兵不滿三百。
州牧王溥入京未返,攝篆者别駕秦震鈞,束手無策。
龍山謂餘曰:“寇至奈何?”餘曰:“升平盛世,此等麼魔,直飛蛾投火,滅亡可立待,何慮為?雖然,不可無備。
宜先谕四鄉,運積聚入城,無為賊掠。
西南二門外,民舍與城毗連者,毀之,虞賊人藉足且縱火也。
派城内居民,列名造冊,上城分守垛口。
其四門敵樓,則以兵守之。
令紳士分任段落,為兵民造飯,供應毋缺。
禦賊器物,自弓矢、火藥、鉛丸外,更多備石灰。
蓋遠憑槍炮,近宜矢石;仰面攀登者,揚灰可眯其目,此其大略也。
至随機應變,不可枚舉矣。
” 龍山曰:“賊之來與否未可知;先運積聚,毀民舍,餘以吏目微員,敢張皇滋事乎?”後賊專攻西南,藉民舍為障蔽,緻城上槍炮不能擊,四鄉積聚恣其淫掠,所備灰石複不多,拆女牆用之。
龍山初未嘗不笑餘為書生談兵也。
先是五月間,四鄉忽起訛言,清水教主招聚訓練,擇八月二十八日起事矣。
或問起事雲何?曰:“殺官劫庫藏。
”察之,每村果有賊目數人,教習槍棒,聲言飲水一瓯,可四十九日不食,因名其教為清水雲。
時猶未知渠魁為王倫也。
倫陽谷人,貌魁岸,性狡谲,多力,有拳勇。
嘗為縣役,因事責斥,無以為生;遂抄撮方書,為人治瘾瘍頗驗。
擇受病男婦之精悍者,不受值,坷感其惠,願為義兒義女,以報德。
又詭稱遇異人授符篆,能召鬼神諸邪法以惑愚民;積十餘年,而奸黨遍諸各邑。
壽張與陽谷連界,沈明府齊義于八月始廉知其事,方拟移文陽谷協擒,而胥役皆賊黨,有僞授元帥将軍之目者,遂作先發制人之舉,于二十八日,召優在衙前演戲,椎牛醵飲。
至更餘,聚賊數千人,呼嘯而入。
沈明府出谕禍福,而僞帥李旺轉率群賊脅降。
李旺者,皂役也。
沈知事不可為,遂朝服升堂罵賊。
李旺抽刀而前曰:“小人今日犯上矣!”遂遇害。
夫縣令職司民社,貴能勞來撫字,而尤貴摘奸發伏。
乃奸民煽亂于下,不能察;甚至胥役舞弄肘腋間,亦夢夢而無覺。
及風聞已确,複不能急為消弭撲滅。
方且鄰邑行文,機事不密,身殉而民社随之,邑宰如此,朝廷亦安賴哉? 兖州鎮惟一滿洲人,素以勇略自誇。
聞變,率所部三百人,疾馳而至。
軍法,以鳥槍利于殺賊,為前鋒。
而鳥槍每杆必以長刀或長矛,一人護之。
蓋鳥槍一發之後,加藥丸引火绠,須片刻俄延,則全賴護之者從旁抵禦,而槍火複發,方保無虞。
兖鎮藐視賊為烏合,倉猝而往,又衆寡不敵,遂為所敗。
騎兵被創而奔,步兵無生還者。
九月二日,賊陷陽谷。
陽谷為賊薮,胥役皆黨羽,故陷之倍易。
縣丞劉希壽、典史方光禮,俱被害。
報至,人情益皇遽。
是日,城上畫角烏烏,城門已晝閉數日。
而州衙大門亦閉,往來者進出即阖。
夜二鼓;廨内外人聲如沸。
餘數眠數起,不能寐。
少選,龍山倉皇呼曰:“此何時,猶酣睡耶?”餘詢:“賊氛若何?” 曰:“頃又報堂邑陷,署篆陳枚、訓導吳标,俱殉難。
餘被害者,無從考。
賊距城二十裡矣。
”餘急起,見龍山率役十餘人,各持械而出。
俄頃,詣南門,探之,聲息寂然。
惟聞各衢巷鳴钲,按冊呼民兵上城。
時陰雲慘合,涼飚飒飒透襟袂。
望陴上無燈火,惟城下系馬二十餘騎而已。
天曙,龍山返,謂已得确耗,賊大隊踞柳林,距城四十裡。
枝黨踞茶庵,有國學生王某以妹進王倫為僞後,群賊慶賀,優人方演劇也。
日向午,兖鎮惟一,率部下馬步八百人,駐城中,遏賊北走,人心稍定。
陳枚者,浙人,以孝廉截取發山左,試用堂邑宰。
湯桂計偕入都,因攝其篆。
而是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