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征錄

關燈
炊飯。

    适天陰風寒下雨,人馬俱不渴。

    二十四日早,發雙秀峰,逾時至滅虜鎮,泉曰“永清”。

     二十五日午後,發威虜鎮,晚至紫霞峰。

    二十六日,至玄雲谷。

    使臣舒百戶自瓦剌回。

    上召幼孜三人随駕同行,聽其言瓦剌事。

    夜命寫敕,無卓,以氈覆地,伏而書之,書畢已四鼓矣。

     二十七日,次古梵場。

    二十八日早,發古梵場。

    行數十裡,東北有山甚高廣,峰巒聳拔,蒼翠奇秀類江南諸山。

    山之下孤峰高起,上多白石,元氏諸王葬其下。

    晚至長清塞,有泉水甚清,賜名曰“玉華泉”。

    夜漏初下,上立帳殿前,指北鬥曰:“至此則南望北鬥矣。

    ”語甚久方退。

     三十日,至順安鎮。

    上立帳殿前,指營外諸山曰:“此虜地諸山之入畫者。

    ”遂令畫工圖之。

    晚下雨。

     五月初一日,早微雨,發順安鎮。

    行十餘裡,山多白雲,上召指示前山曰:“此即名白雲山。

    ”又行數裡,白雲中有青氣接地,望之如青山白雲。

    上曰:“此山甚高大可觀。

    ”幼孜以為信然。

    上笑曰:“此氣也,非真山。

    若誠為山,則天下之山無有過之者。

    ”度一岡,遙見胪朐河;又過一岡,上攬辔登其頂,四望如下。

    又行數裡,臨胪朐河,立馬久之,賜名曰“飲馬河”。

    河水東北流,水迅疾。

    兩岸多山,甚秀拔,岸傍多榆柳。

    水中有洲,多蘆葦、青草,長尺餘,傳雲不可飼馬,馬食多疾。

    水多魚,頃有以來進者。

    駐營河上,地名曰平漠鎮。

    初二日,駐跸平漠鎮。

    賜食禦庖鮮魚。

    初三日,發平漠鎮。

    由此順胪朐河東行,午至祥雲巘。

    上立帳殿前召語,片時乃退。

    初四日晨,發祥雲巘。

    午次蒼山峽。

    峭馬營已值胡騎四五人,得箭一枝、馬四疋來進。

     初五日,發蒼山峽。

    午次雪台戍。

    地多野韭、沙蔥,人多采食。

    又有金雀花,花似決明,莖似枸杞,有刺,葉小,圓而末銳,人采取其花食之。

    又有一種黃花菜,花大如茼蒿,葉大如指,長數尺,人亦采食。

     初六日,次錦屏山。

     初七日,次玉華峰。

    初八日,發玉華峰。

    胡騎都指揮款台獲虜一人至,知虜在兀古兒紮河,晚遂度飲馬河下營。

     初九日,上以輕騎逐虜,人各赍糧二十日。

    其餘軍士,令清遠侯帥領駐劄河上。

    扈從文臣,止令尚書方賓及光大、勉仁數人随行。

    命幼孜留營中。

    初十日早,雨。

    駕将發,餘同光大詣帳殿見上,請随駕同往。

    上曰:“爾不能戰陣,往亦無益。

    前途艱難,朕一時顧盼有不及,或為爾累,爾留此豈不安?”幼孜叩頭,不勝感激。

    食後送光大、勉仁出營門,馬上相别,殊覺怆然。

    是日,哨馬營獲胡寇數人及羊馬辎重送至大營,清遠侯複遣人護送馳詣上所,蓋欲以為向導也。

     十五日,早食後出城東,回至清遠侯帳下。

    坐移時,得上追逐胡虜動靜。

    十六日,食後同張侍郎、袁中書出城外登一小山。

    四望天宇空闊,情懷甚适。

     十九日,食後聞捷音将至,甚喜。

    清遠侯來邀作午飯,仍食鮮魚。

     二十一日,早飯出城外候駕,光大、勉仁先至營中相見,且喜且戚。

    時駕從城外過,去城二十裡安營。

    至營中見上,與語良久,命寫《平胡诏》。

     二十二日,分軍由飲馬河先回,上以騎兵追逐餘虜,東行,步行者俱不得從。

    是日,發《平胡诏》及書敕谕數道,甚忙,迫午後起營。

     二十三日午,大雨,午後雨止,發威遠戍。

    晚至廣安鎮。

     二十四日,發廣安鎮,由此循飲馬河南東北行。

    午次蟠龍山,大雨,平地水流,暮雨止。

     二十五日,發蟠龍山。

    雨意未止。

    晚次臨清鎮。

    二十六日,午後離飲馬河,取便道入山中。

    晚次定邊鎮。

    是程無水,載水為早炊。

    二十七日,發定邊鎮。

    午至河,午食後渡河,河水稍深,據鞍不能渡。

    幼孜三人俱脫衣,乘散馬以渡,水沒馬及腰以上。

    暮至雙清源,夜禁火不舉。

     二十八日,發雙清源。

    午至河,水益深,多用柳枝縛筏以渡。

    晚次平山甸。

    上立帳殿前,召幼孜三人問津河之由。

    上歎曰:“朕渡河時已命筏上渡,汝何不由彼?”光大曰:“臣輩不知,及至彼,又無與臣言者,故不由彼渡。

    ”上笑曰:“今日方為艱難,汝得無懼乎?”因渡水,得一木闆,上有虜字,就以進,上命譯史讀之,乃祈雨之言也。

    虜語謂之劄達,華言雲詛風雨,蓋虜中有此術也。

     二十九日。

    次盤流戍。

    六月初一日,次凝翠岡。

    初二日,發凝翠岡,午經闊灤海子。

    上令幼孜數人往觀。

    去營可五六裡,有山如長堤以限水。

    海子甚闊,望之者無畔岸。

    遙望水高如山,但見白浪隐隐,自高而下,天下之物,莫平于水。

    嘗經江湖間,望水無不平者;獨此水遠見如山之高,近處若極下,此理極不可曉。

    觀畢複命,上曰:“此水周圍千餘裡,斡難、胪朐凡七河注其中,故大也。

    ”遂賜名曰“玄冥池”。

    晚次玉帶河。

    初三日次雄武鎮。

    上召予同勉仁往,光大看馬,及退,漏下已三鼓矣。

    初四日,發雄武鎮。

    晚次清胡原。

     初五日,次澄清河。

    初六日發澄清河,數裡渡河,穿入柳林中,柳蒙密不可行,下皆污泥,行五六十裡下營。

    大雨如注,至晚不止。

    又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