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征錄
關燈
小
中
大
起營,夜次青楊戍。
初七日,發青楊戍。
凡四渡河,河水甚急。
午次克忒克剌,華言“半個山”。
山甚峻拔,遠望如坡,故名。
入此,河稍峽,山攢簇,多松林,上曰:“此松林甚似江南。
”至前山水益清秀可愛,孰謂虜地有此奇觀也。
晚次蒼松峽。
隔岸坡陀間,樹林蓊郁,宛如村落,水邊榆柳繁茂,荒草深數尺,而草稍俱為物所食。
是日獲虜二人,因問之,知虜騎曾經此過一宿,草為馬所食所。
初八日,發蒼松峽,渡泥河數次,河狹水淺,兩岸泥深,人馬多陷。
晚渡黑松林。
蒼翠可愛,遂下馬少憩。
複行十數裡,下營飼馬,日沒複啟行。
夜入山谷中,乘月倍道兼行,上坡下澗,不勝崎岖。
月落,路難行,旌旗甲戈咫隻不能辨。
幼孜三人從寶纛,須臾莫知其處。
但前騎皆不行,始下馬立半山間。
逾時複上馬,下至平川。
路多沉淖且陷,益難行,而鄉道亦惑,遂止,次飛雲壑。
初九日,發飛雲壑。
行二十餘裡,凡渡數山。
至一水泉處,前哨馬已見虜列陣以待。
上饬諸将嚴陣,先率數十騎登山以望地勢。
幼孜三人下馬被甲,複上馬随陣後。
渡一大山,見虜出沒山谷中。
少頃,遣入來僞降。
先是,上度虜必僞乞降,預書招降敕以待。
至是虜果來,上在陣前召取敕,幼孜遂馳馬至前以敕進,上曰:“虜詐來請降,朕亦給之。
”乃以敕付來者去。
又行數十裡,駐兵于山谷中。
忽見陣動,亟上馬前行。
俄聞炮聲,左哨已與虜敵,虜選鋒以當我中軍,上麾宿衛即摧敗之。
虜勢披靡,追奔數十餘裡,予三人同方尚書随寶纛前進。
上已駐兵于靜虜鎮。
遣傳令都指揮王貴來收兵。
貴見予數人驚曰:“何故在此?主上已久下營,可亟回。
”予數人遂回。
往返已百餘裡。
初十日早,發靜虜鎮,命諸将皆由東行。
人渴甚,以衣于草間且行且拽漬露水,扭出飲之。
行數十裡始得水。
晚次駐跸峰。
十一日,上先将精騎窮追虜潰散者,令予三人及文職扈從者皆随都督金玉、冀忠用領馬步後進。
午始行入山谷中,漸見虜棄辎重。
晚次長秀川,而辎重彌望。
十二日,發長秀川,随川東南行,虜棄牛羊狗馬滿山谷。
暮次回曲津。
十三日,次廣漠戍,歸大營。
上逐虜于山谷間,複大敗之,久方回營。
幼孜三人見于帳殿,上語破賊之故,複加慰勞,幼孜三人叩頭謝。
十四日,發廣漠戍。
行數裡渡河,河濱泥深,陷及馬腹,餘虜尚出沒,來窺我後。
上按兵河曲,佯以數人載辎重于後以誘之。
虜見競奔而前,铳響伏發,虜蒼黃渡河,我騎乘之,生擒數人,餘皆死。
虜由是遂絕。
晚次蔚藍山。
十五日,次甯武鎮。
十六日,次紫雲谷。
十七日,次玉潤山。
十八日,次紫微岡。
十九日,次青陽嶺。
二十日,次青華原。
二十一日次淳化鎮。
二十二日早,發淳化鎮,渡河,深及馬鞍。
既渡以為無水矣,而入一澤中,長六七裡,草深,泥水相交。
複渡兩河,泥陷及馬腹,馬行泥潦中,幾陷。
晚次秀水溪。
二十三日,發秀水溪,行十餘裡,入淙流峽,甚險,一水流其中,路傾側臨水,萦回曲折如羊腸,日凡七八渡,登高下低,馬力疲倦,逾數岡至營。
晚次峽中。
二十四日,次錦雲峰。
二十五日,次永甯戍。
二十六日,次長樂鎮。
二十七日,發長樂鎮,草間多蚊,大者如蜻蜓,拂面■〈口替〉,拂之不去。
晚次通川甸,即應昌東二海子間。
上登山遙望,指海邊石山曰:“此即三石山也。
”營之西南曼陀羅山下,有寺基,元公主造寺出家于此,國初廢。
二十八日,次金沙苑。
二十九日,發金沙苑,是程多水,途邊多榆柳,沙陀高低,樹青沙白,甚可觀。
上曰:“此景猶小李金碧山水也。
”行數十裡,有大海子,水稍深,先令軍士伐木為橋以渡,晚次玻璃谷。
三十日,次威信戍。
七月初一日,次武平鎮。
初二日次開平,營于幹耳朵,華言“宮殿”也。
元時宮殿故址猶存,荒台斷礎,零落荒煙野草間,可為一慨。
初四日,次環州。
上召賜瓜果。
初五日,次李陵台,今名威虜驿。
連渡數河,水深及馬鞍。
晚次甯安驿。
初七日,發甯安驿,經元西涼亭故址。
四面石牆未廢,殿基樹木已成抱,殿前柏兩行仍在,但蕭條寂寞。
觀久,怅然而出。
晚次盤谷鎮。
初八日,發盤谷鎮,入山峽中。
路其險,兩山相夾,如行夾城中。
上曰:“此山險厄若是,雖有虜騎千群,豈能至此?縱至此,斷其歸路,鮮有能出者。
”晚次獨石。
初九日,次龍門。
龍門兩山對峙,石崖千仞,水流其中,路由水中行,山水泛時,此處最險。
上指此山曰:“斷此路,孰能度者?”崖石懸處甚平,光大曰:“此處好镌磨崖碑。
”上曰:“朕意如此,汝言正相合也。
” 初十日,次燕然關。
十一日,次長安嶺。
至此方出險。
十二日,次鎮安驿。
十三日,次懷來。
十四日,次永安甸。
召賜瓜果。
十五日,度居庸關。
上令幼孜三人記關内橋。
自八達嶺出關口,凡二十三橋。
晚次龍虎台。
十六日,次清河。
十七日,駕入北京。
初七日,發青楊戍。
凡四渡河,河水甚急。
午次克忒克剌,華言“半個山”。
山甚峻拔,遠望如坡,故名。
入此,河稍峽,山攢簇,多松林,上曰:“此松林甚似江南。
”至前山水益清秀可愛,孰謂虜地有此奇觀也。
晚次蒼松峽。
隔岸坡陀間,樹林蓊郁,宛如村落,水邊榆柳繁茂,荒草深數尺,而草稍俱為物所食。
是日獲虜二人,因問之,知虜騎曾經此過一宿,草為馬所食所。
初八日,發蒼松峽,渡泥河數次,河狹水淺,兩岸泥深,人馬多陷。
晚渡黑松林。
蒼翠可愛,遂下馬少憩。
複行十數裡,下營飼馬,日沒複啟行。
夜入山谷中,乘月倍道兼行,上坡下澗,不勝崎岖。
月落,路難行,旌旗甲戈咫隻不能辨。
幼孜三人從寶纛,須臾莫知其處。
但前騎皆不行,始下馬立半山間。
逾時複上馬,下至平川。
路多沉淖且陷,益難行,而鄉道亦惑,遂止,次飛雲壑。
初九日,發飛雲壑。
行二十餘裡,凡渡數山。
至一水泉處,前哨馬已見虜列陣以待。
上饬諸将嚴陣,先率數十騎登山以望地勢。
幼孜三人下馬被甲,複上馬随陣後。
渡一大山,見虜出沒山谷中。
少頃,遣入來僞降。
先是,上度虜必僞乞降,預書招降敕以待。
至是虜果來,上在陣前召取敕,幼孜遂馳馬至前以敕進,上曰:“虜詐來請降,朕亦給之。
”乃以敕付來者去。
又行數十裡,駐兵于山谷中。
忽見陣動,亟上馬前行。
俄聞炮聲,左哨已與虜敵,虜選鋒以當我中軍,上麾宿衛即摧敗之。
虜勢披靡,追奔數十餘裡,予三人同方尚書随寶纛前進。
上已駐兵于靜虜鎮。
遣傳令都指揮王貴來收兵。
貴見予數人驚曰:“何故在此?主上已久下營,可亟回。
”予數人遂回。
往返已百餘裡。
初十日早,發靜虜鎮,命諸将皆由東行。
人渴甚,以衣于草間且行且拽漬露水,扭出飲之。
行數十裡始得水。
晚次駐跸峰。
十一日,上先将精騎窮追虜潰散者,令予三人及文職扈從者皆随都督金玉、冀忠用領馬步後進。
午始行入山谷中,漸見虜棄辎重。
晚次長秀川,而辎重彌望。
十二日,發長秀川,随川東南行,虜棄牛羊狗馬滿山谷。
暮次回曲津。
十三日,次廣漠戍,歸大營。
上逐虜于山谷間,複大敗之,久方回營。
幼孜三人見于帳殿,上語破賊之故,複加慰勞,幼孜三人叩頭謝。
十四日,發廣漠戍。
行數裡渡河,河濱泥深,陷及馬腹,餘虜尚出沒,來窺我後。
上按兵河曲,佯以數人載辎重于後以誘之。
虜見競奔而前,铳響伏發,虜蒼黃渡河,我騎乘之,生擒數人,餘皆死。
虜由是遂絕。
晚次蔚藍山。
十五日,次甯武鎮。
十六日,次紫雲谷。
十七日,次玉潤山。
十八日,次紫微岡。
十九日,次青陽嶺。
二十日,次青華原。
二十一日次淳化鎮。
二十二日早,發淳化鎮,渡河,深及馬鞍。
既渡以為無水矣,而入一澤中,長六七裡,草深,泥水相交。
複渡兩河,泥陷及馬腹,馬行泥潦中,幾陷。
晚次秀水溪。
二十三日,發秀水溪,行十餘裡,入淙流峽,甚險,一水流其中,路傾側臨水,萦回曲折如羊腸,日凡七八渡,登高下低,馬力疲倦,逾數岡至營。
晚次峽中。
二十四日,次錦雲峰。
二十五日,次永甯戍。
二十六日,次長樂鎮。
二十七日,發長樂鎮,草間多蚊,大者如蜻蜓,拂面■〈口替〉,拂之不去。
晚次通川甸,即應昌東二海子間。
上登山遙望,指海邊石山曰:“此即三石山也。
”營之西南曼陀羅山下,有寺基,元公主造寺出家于此,國初廢。
二十八日,次金沙苑。
二十九日,發金沙苑,是程多水,途邊多榆柳,沙陀高低,樹青沙白,甚可觀。
上曰:“此景猶小李金碧山水也。
”行數十裡,有大海子,水稍深,先令軍士伐木為橋以渡,晚次玻璃谷。
三十日,次威信戍。
七月初一日,次武平鎮。
初二日次開平,營于幹耳朵,華言“宮殿”也。
元時宮殿故址猶存,荒台斷礎,零落荒煙野草間,可為一慨。
初四日,次環州。
上召賜瓜果。
初五日,次李陵台,今名威虜驿。
連渡數河,水深及馬鞍。
晚次甯安驿。
初七日,發甯安驿,經元西涼亭故址。
四面石牆未廢,殿基樹木已成抱,殿前柏兩行仍在,但蕭條寂寞。
觀久,怅然而出。
晚次盤谷鎮。
初八日,發盤谷鎮,入山峽中。
路其險,兩山相夾,如行夾城中。
上曰:“此山險厄若是,雖有虜騎千群,豈能至此?縱至此,斷其歸路,鮮有能出者。
”晚次獨石。
初九日,次龍門。
龍門兩山對峙,石崖千仞,水流其中,路由水中行,山水泛時,此處最險。
上指此山曰:“斷此路,孰能度者?”崖石懸處甚平,光大曰:“此處好镌磨崖碑。
”上曰:“朕意如此,汝言正相合也。
” 初十日,次燕然關。
十一日,次長安嶺。
至此方出險。
十二日,次鎮安驿。
十三日,次懷來。
十四日,次永安甸。
召賜瓜果。
十五日,度居庸關。
上令幼孜三人記關内橋。
自八達嶺出關口,凡二十三橋。
晚次龍虎台。
十六日,次清河。
十七日,駕入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