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遺卷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卒;年六十六。
着有「易剿說」。
先是,淮安閻再彭以帛侑書,求維屏為其妻銘墓;未作也。
卒之日,命家人取帛出;曰:『以付叔子,還淮安閻氏』! 曾燦字青藜,一字止山,甯都人;給事中應遴仲子。
與兄畹,并工詞章。
喜然諾。
時天下多故,思以功業自見;折節下士,士翕然歸之。
乙酉(一六四五),楊廷麟起兵贛州,應遴以閩峤山澤間有衆十萬,俾往撫之;既行,而應遴病卒,贛亦破,乃解散去。
尋祝發為僧,遨遊閩、浙、兩廣間。
已歸甯都;以大母命,受室。
築六松草堂,躬耕不出;後乃入易堂。
少有詩名,選海内名家詩二十卷,号「過日集」。
僑居吳下最久,着「止山集」、「西崦草堂詩」。
客遊燕市以卒。
彭任字遜仕,甯都諸生。
少與同邑溫應搏友;應搏死難,時兵燹蒼黃,人莫敢晝行,任獨往購其屍,哭而殓之。
鼎革後,結廬巘山,名所居曰「一草亭」;足不履城市。
後與同志講學易堂;嘗一訪謝文洊、甘京于南豐之程山,未嘗再他适也。
着「禮記類編」及「草亭文集」。
嘗論朱、陸異同,謂『學者之病不在于辨之不明,而在于行之不笃』;其持論最平。
卒年八十四。
王猷定字于一,南昌人。
父時熙,官太仆卿;天啟中,名在東林。
猷定以選拔,貢成均。
工詩、古文,為人倜傥自豪。
少時馳騁聲伎,狗馬陸博、神仙迂怪之事無所不好;故産為之傾。
亂後,流寓浙中西湖僧舍。
其為文多郁勃,如殷雷未奮;又如崩崖壓樹枒槎、盤礡旁枝,得隙突然幹霄。
與徐世溥、陳宏緒、歐陽斌元輩,皆名著一時。
有「四照堂集」。
陳允衡字伯玑,建昌人;禦史本子也。
家東湖;避亂,流寓蕪江,杜門食貧,以詩歌自娛。
後徙舊京;晚複歸東湖,葺蘇雲卿蔬圃故址居之。
着有「詩譔」、「詩慰」、「國雅」等書。
徐世溥字巨源,新建人。
父良彥,官工部侍郎。
世溥年十六,補諸生;好學,能詩文。
自明季公安、竟陵之說盛行,文體日瑣碎;世溥與同裡陳宏緒、歐陽斌元輩均能獨開風氣,東鄉艾南英、江左錢謙益、姚希孟、裡中萬時華皆以杓鬥歸之。
南贛巡撫潘曾纮得祥符王維儉所修「宋史」,屬世溥及晉江曾異撰重加更定。
世溥才雄氣盛,一往自遂,屢試不第。
鼎革後,遯居山中,絕意進取。
我大學士溧陽陳名夏欲修征辟故事,巡按禦史親式其闾,又作手書遣推官持禮币往山中緻之;拒不納。
推官去,盜踵至,曰:『金币安在』?世溥辭無有。
盜怒,炙之死。
所著曰「榆溪集」。
陳宏緒字士業,新建人;兵部尚書道亨子也。
性警敏;家藏書萬卷,晝夜講肄,遂知名。
以任子薦,知晉州。
時真定屬邑多被兵,大學士劉宇亮出督師,欲移兵入晉州,宏緒拒不納;遂被劾。
缇騎逮問,士民哭阙下,頌其保城功,得釋;谪湖州府經曆,署長興、孝豐二縣事,有惠政。
尋免歸。
鼎革後,屢薦不起;輯「宋遺民錄」以見志。
着有「石莊集」、「恒山存稿」、「寒衣集」、「周易備考」、「詩經、尚書義」等書。
歐賜斌元字憲萬,新建人。
幼奇慧;讀書目十行下,終身不忘。
為諸生,受知于學使蔡懋德、侯峒曾,皆禮以國士;姜曰廣、楊廷麟尤相推重,稱為奇才博學。
與樂平王綱、南昌彭士望講求經濟、以學業相砥镞。
弘光時,嘗為侍郎呂大器草疏劾馬士英二十四大罪;又嘗佐督師史可法幕,可法薦擢推官。
士英知呂疏出斌元手,銜之;擯弗用。
尋歸隐。
乙醜(?)卒,年四十四。
有「文集」十二卷。
張蓋字覆輿,一字命士;永年人。
性孤介;工詩及草書,與同裡申涵光、殷嶽友,稱畿南三才子。
崇祯時,以序當貢太學;不就,授徒養母。
甲申(一六四四)之變,棄諸生;悲吟侘傺,遂成狂疾。
嘗遊齊、晉、楚、豫間;歸閉土室中,雖妻子不得見。
惟涵光、嶽二人至,則延入,談甚洽。
每引酒獨酌,或痛哭長嘯,人莫測也。
其為詩哀憤過情,恒自毀其稿;或作狂草累百過,至不可辨識,乃已。
久之,狂益甚,竟死;年六十。
涵光輯其遺稿,僅得百篇;秀水朱彜尊稱其『五言詩尤高簡,力詣古人』雲。
申涵光字和孟,号凫盟,永年人;太仆卿佳胤子也。
博學能文,尤工詩;名聞河朔間。
以父死國難,遂絕意仕進。
晚年名益高,與張蓋、殷嶽有才子之目。
以理學訓其兩弟,皆能成立。
嘗曰:『靜坐自無妄為,讀書即是立德』。
有故人自京師寄書通問,涵光報以一詩而已;其簡傲如此。
着有「聰山集」、「荊園小語」諸書。
殷嶽字宗山,雞澤舉人。
少跅弛,與弟淵并負才名。
嶽嘗官睢甯知縣,布袍、皁帽騎驢至官舍。
申涵光遺書勸之歸;慨然曰:『我豈以一官易我友』!遂投劾歸。
父太白,官陝西副使;以忤楊嗣昌,坐法死獄中。
嶽上書為父乞骸骨;比歸,而京師陷,遂入西山與弟淵謀舉義。
事洩,淵被害,嶽匿涵光家得免;遂偕隐西山,茅屋三楹,與涵光晨夕唱和相樂。
後客死福州,年六十八。
嶽能詩,自魏、晉以下屏不觀;尤不喜律詩,所作惟古體,莽莽然肖其為人。
有「留耕堂集」一卷。
劉逢源字津逮,曲周貢生。
通星數、河洛之學;手鈔「二十一史」甚精,無訛
着有「易剿說」。
先是,淮安閻再彭以帛侑書,求維屏為其妻銘墓;未作也。
卒之日,命家人取帛出;曰:『以付叔子,還淮安閻氏』! 曾燦字青藜,一字止山,甯都人;給事中應遴仲子。
與兄畹,并工詞章。
喜然諾。
時天下多故,思以功業自見;折節下士,士翕然歸之。
乙酉(一六四五),楊廷麟起兵贛州,應遴以閩峤山澤間有衆十萬,俾往撫之;既行,而應遴病卒,贛亦破,乃解散去。
尋祝發為僧,遨遊閩、浙、兩廣間。
已歸甯都;以大母命,受室。
築六松草堂,躬耕不出;後乃入易堂。
少有詩名,選海内名家詩二十卷,号「過日集」。
僑居吳下最久,着「止山集」、「西崦草堂詩」。
客遊燕市以卒。
彭任字遜仕,甯都諸生。
少與同邑溫應搏友;應搏死難,時兵燹蒼黃,人莫敢晝行,任獨往購其屍,哭而殓之。
鼎革後,結廬巘山,名所居曰「一草亭」;足不履城市。
後與同志講學易堂;嘗一訪謝文洊、甘京于南豐之程山,未嘗再他适也。
着「禮記類編」及「草亭文集」。
嘗論朱、陸異同,謂『學者之病不在于辨之不明,而在于行之不笃』;其持論最平。
卒年八十四。
王猷定字于一,南昌人。
父時熙,官太仆卿;天啟中,名在東林。
猷定以選拔,貢成均。
工詩、古文,為人倜傥自豪。
少時馳騁聲伎,狗馬陸博、神仙迂怪之事無所不好;故産為之傾。
亂後,流寓浙中西湖僧舍。
其為文多郁勃,如殷雷未奮;又如崩崖壓樹枒槎、盤礡旁枝,得隙突然幹霄。
與徐世溥、陳宏緒、歐陽斌元輩,皆名著一時。
有「四照堂集」。
陳允衡字伯玑,建昌人;禦史本子也。
家東湖;避亂,流寓蕪江,杜門食貧,以詩歌自娛。
後徙舊京;晚複歸東湖,葺蘇雲卿蔬圃故址居之。
着有「詩譔」、「詩慰」、「國雅」等書。
徐世溥字巨源,新建人。
父良彥,官工部侍郎。
世溥年十六,補諸生;好學,能詩文。
自明季公安、竟陵之說盛行,文體日瑣碎;世溥與同裡陳宏緒、歐陽斌元輩均能獨開風氣,東鄉艾南英、江左錢謙益、姚希孟、裡中萬時華皆以杓鬥歸之。
南贛巡撫潘曾纮得祥符王維儉所修「宋史」,屬世溥及晉江曾異撰重加更定。
世溥才雄氣盛,一往自遂,屢試不第。
鼎革後,遯居山中,絕意進取。
我大學士溧陽陳名夏欲修征辟故事,巡按禦史親式其闾,又作手書遣推官持禮币往山中緻之;拒不納。
推官去,盜踵至,曰:『金币安在』?世溥辭無有。
盜怒,炙之死。
所著曰「榆溪集」。
陳宏緒字士業,新建人;兵部尚書道亨子也。
性警敏;家藏書萬卷,晝夜講肄,遂知名。
以任子薦,知晉州。
時真定屬邑多被兵,大學士劉宇亮出督師,欲移兵入晉州,宏緒拒不納;遂被劾。
缇騎逮問,士民哭阙下,頌其保城功,得釋;谪湖州府經曆,署長興、孝豐二縣事,有惠政。
尋免歸。
鼎革後,屢薦不起;輯「宋遺民錄」以見志。
着有「石莊集」、「恒山存稿」、「寒衣集」、「周易備考」、「詩經、尚書義」等書。
歐賜斌元字憲萬,新建人。
幼奇慧;讀書目十行下,終身不忘。
為諸生,受知于學使蔡懋德、侯峒曾,皆禮以國士;姜曰廣、楊廷麟尤相推重,稱為奇才博學。
與樂平王綱、南昌彭士望講求經濟、以學業相砥镞。
弘光時,嘗為侍郎呂大器草疏劾馬士英二十四大罪;又嘗佐督師史可法幕,可法薦擢推官。
士英知呂疏出斌元手,銜之;擯弗用。
尋歸隐。
乙醜(?)卒,年四十四。
有「文集」十二卷。
張蓋字覆輿,一字命士;永年人。
性孤介;工詩及草書,與同裡申涵光、殷嶽友,稱畿南三才子。
崇祯時,以序當貢太學;不就,授徒養母。
甲申(一六四四)之變,棄諸生;悲吟侘傺,遂成狂疾。
嘗遊齊、晉、楚、豫間;歸閉土室中,雖妻子不得見。
惟涵光、嶽二人至,則延入,談甚洽。
每引酒獨酌,或痛哭長嘯,人莫測也。
其為詩哀憤過情,恒自毀其稿;或作狂草累百過,至不可辨識,乃已。
久之,狂益甚,竟死;年六十。
涵光輯其遺稿,僅得百篇;秀水朱彜尊稱其『五言詩尤高簡,力詣古人』雲。
申涵光字和孟,号凫盟,永年人;太仆卿佳胤子也。
博學能文,尤工詩;名聞河朔間。
以父死國難,遂絕意仕進。
晚年名益高,與張蓋、殷嶽有才子之目。
以理學訓其兩弟,皆能成立。
嘗曰:『靜坐自無妄為,讀書即是立德』。
有故人自京師寄書通問,涵光報以一詩而已;其簡傲如此。
着有「聰山集」、「荊園小語」諸書。
殷嶽字宗山,雞澤舉人。
少跅弛,與弟淵并負才名。
嶽嘗官睢甯知縣,布袍、皁帽騎驢至官舍。
申涵光遺書勸之歸;慨然曰:『我豈以一官易我友』!遂投劾歸。
父太白,官陝西副使;以忤楊嗣昌,坐法死獄中。
嶽上書為父乞骸骨;比歸,而京師陷,遂入西山與弟淵謀舉義。
事洩,淵被害,嶽匿涵光家得免;遂偕隐西山,茅屋三楹,與涵光晨夕唱和相樂。
後客死福州,年六十八。
嶽能詩,自魏、晉以下屏不觀;尤不喜律詩,所作惟古體,莽莽然肖其為人。
有「留耕堂集」一卷。
劉逢源字津逮,曲周貢生。
通星數、河洛之學;手鈔「二十一史」甚精,無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