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皇帝遺迹

關燈
朝密事,曆曆無差謬言,始知其為不死矣。

    乃相向拜而泣者久之,一時故臣皆來吊探,莫不哀痛。

    至是,佥舉以實聞,章皇帝诏厚養于諸王館中。

    未幾,一夕暴卒,衆皆疑其遇毒也,後命以公禮葬于郊外。

    少帝在京師有感懷詩一律雲:‘淪落江南數十秋,可憐霜雪已盈頭。

    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漢無情水自流。

    長樂宮中雲氣散,昭陽殿上雨聲愁。

    新浦細草年年錄,野老吞聲哭未休。

    ’此詩感慨無窮,含蓄無限,凄涼意思,吾固知其失天下而獨飲恨于萬世矣。

    嗚呼!是誠可悲哉!讀少帝之詩而不堕淚流涕者,亦幾希。

     ○方孝孺 孝孺字希直,号遜志齋,又号正學,甯海人。

    少以孝謹節儉知名。

    其父嘗仕于魯,因被誣谪戍。

    孝孺丱角時,上書代役,名已播海内。

    嘗從宋景濂甫先生遊,學益大進,心實希聖,遂為四海文宗。

    洪武中,辟教西漢,造就多士,遐迩徹聞。

    蜀王聞其賢,嘗聘置左右,辄啟正道。

    每見,必以仁義道德之言陳于王前。

    建文初,館閣交章薦其有輔弼才,于是召入翰林,方将大展初蘊,不久竟罹國難。

     文皇師入南京,首召姚廣孝曰:‘朕欲诏天下,必得文學冠世者,方可任之。

    ’廣孝以孝孺薦,于是遣使者召聘。

    孝孺聞之,閉門嫚罵,使者回奏,文皇優容之。

    (‘文皇優容之’,‘容’原作‘密’,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改。

    )又遣使者赍玺書,以太子賓客征,孝孺抵征書于地,仍大诟不已。

    事聞,文皇怒,複今以乘輿來促。

    孝孺自京城失守之曰,已閉戶絕足不出,居嘗憂沮,辄不食,曰就羸憊,有時凄然泣下,衣盡濕,家人為之感動。

    至是,三遣征書迫之,自度不免,乃服斬衰以見。

     文皇見之,勃然變色,因命草诏,孝孺大恸于殿前曰:‘有死而已。

    ’文皇怒曰:‘汝服重服,不顧九族矣!’孝孺奮然曰:‘殺我十族亦無奈!’因出不遜語,乃命出斬之,(‘乃命出斬之’,原無‘乃’字,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補。

    )孝孺張目大憤,出都門尚詈不已。

    臨刑時顔色不變,從容作絕命辭:其略曰:‘奸臣得志兮謀國用猷,忠臣發憤兮血淚交流。

    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嗚呼哀哉兮庶不我尤。

    ’孝孺沒後,誅及九族,五服之親,盡皆滅戮。

    文皇怒不已,必欲誅十族,後将其朋友代為一族誅之。

    自古忠臣得禍之烈,未有如孝孺以侪輩代刑兼及室家之辱者,是誠異聞也哉! ○練安 練安,字子甯,以字行,新淦人。

    (‘新淦人’原作‘當塗人’,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改。

    )子甯性資英邁,志操不凡。

    幼從鄉長者竹莊先生遊,竹莊命賦水竹村居,(‘竹莊命賦水竹村居’,‘水’原作‘冰’,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改。

    )有‘千山暮雨石泉通,一夜春雷長箨龍’之句,竹莊甚奇之。

    後遊泮宮,與金文靖幼孜相友善,嘗謂:‘子異曰必為良臣,我當為忠臣。

    ’ 洪武乙醜,入對大廷,賜進士及第,授翰林修撰。

    子甯益以名節自勵,于是聲望藹然,中外鹹以文學行義稱之。

    未幾,以母喪去位,杜門屏迹,力行古喪禮。

    服阕,升吏部左侍郎,尋遷前職。

    革除元年,與孝孺等特見信用。

    時朝廷命李景隆出師十萬禦燕,子甯候景隆辭朝,即于朝班内執其首,數其罪,奏請誅之,不聽。

    子甯稽首請先伏誅,言甚剀切。

    會蕭用道、周以德上書指斥用事者,用事者盛氣以诟兩人,子甯奮激曰:‘國事至此,尚不容直言者乎?顧所論,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用事者愧而止。

     文皇定南京,召子甯聽用。

    子甯不肯臣服,曰:‘有死而已。

    ’上大怒,竟斬之。

     ○黃觀 黃觀,字伯瀾,一字尚賓,貴池人。

    父贅于許,幼從其姓,及第後始複姓。

    觀自幼穎異,長受業于元待制黃殷士。

    天兵入大都,殷士死之,觀亦砥砺以忠義自許。

    嘗築翠微精舍,讀書其間。

     洪武庚午,領鄉薦。

    辛未,入陳禦戎策,大要以天道、福善、禍淫之機,人事、練兵、講武之法為言也。

    高廟嘉之。

    擢狀元及第,受官翰林。

    尋升吏部右侍郎。

     建文年間,嗣皇改官制,增侍中員,次尚書,以觀為之,與方孝孺曰見寵用。

    後奉命征兵上遊諸郡入援,奮不顧家,且行且募兵。

    至安慶,聞天兵渡江,知事不濟,痛哭謂人曰:‘吾妻素有志節,必不受辱。

    ’遂招魂,葬之江上。

    明曰,家僮自京逃來,果言夫人翁氏暨二女俱被執,有象奴得之,給取钗钏出市酒肴,(‘绐取钗钏出市酒肴’,‘绐’原作‘叱’,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改。

    )夫人遂攜二女赴淮清橋下溺焉。

    觀舟至李陽河,度大事已去,不可為,乃東向再拜,于羅刹矶湍急處,绐舟人奮棹,遂自溺焉。

     ○鐵铉 鐵铉,鄧州人。

    (‘鄧州人’,‘鄧’陳作‘鄭’,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改。

    )洪武年間,由國子生授禮科給事中,改都督府斷事,奏對詳明,高廟善之,賜字曰‘鼎石’。

    嘗有訴藩府違法狀者,召至,屬法司鞫之,數月獄未成,(‘數月獄未成’,‘月’原作‘曰’,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改。

    )不能決。

    高廟怒,屬铉鞫之,片時而成。

    自是益見愛重,凡法司疑獄,必以屬铉。

    未幾,改大參東魯,曆升尚書,竟以死節。

     ○張紞(‘張紞’原作‘張铉’,據明史卷一五一張紞傳改。

    ) 張紞,字昭季,号鷃庵,關中人,少以才識通敏文行知名。

     洪武間,由明經舉,曆雲南參政,進左布政使。

    (‘進左布政使’,‘左’下原有一‘右’字,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删。

    )凡雲南土地貢法,賦令條約,祀神壇祠,公署廨宇,與夫上下典儀,公用程度,悉紞裁定,夷民心孚,遠近奠安。

    洪武三十年三月入觐,考最為天下第一,欽賜十二牧首褒章。

    建文改元,召升冢宰。

    及聞文皇禦極,因自堂上投于地,曰:‘臣當一死報國。

    ’即痛哭一晝夜。

    淚盡,繼之以血。

    迨明晨,徑自缢于部之後堂。

     ○陳迪 陳迪,字景道,宣城人。

    自幼倜傥有志操。

    勝國時辟舉甯國司訓。

    己未,以通經召除翰林編修。

    乙醜,升侍講,預修皇明大典。

    辛未,出為少參東藩,捕蝗弭盜,民甚德之。

    甲戌年内難,奪情起複。

    辭,不允。

    乙亥,左轄南藩。

    時諸夷苗賊猖獗,迪率王師擊破之,獻俘于朝,有白金采帛之賜。

    戊寅,召為大宗伯。

     壬午,文皇禦極,以迪名重金棱,三遣使臣,以冊書征聘,不起。

    上怒,命輿至奉天門。

    迪入殿,但長揖而已。

    文帝谕其歸附之意,迪仰天大哭曰:‘國君既亡,我将何所倚?身為大臣,自分不能救之,死有餘責矣,尚何以叨新命哉?’上大怒,竟缢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