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經卷七
關燈
小
中
大
袁尚兄弟未甞不痛心也,臨機不斷,大事去矣。
呂弘不樂,紹立,乃吿纂廢昌邑之義,請兄為中宗。
纂于是率壯士夜踰禁城守衛,以劍斬纂中額。
壯士執守衛者,纂曰:勿殺義士也。
纂外結紹登閣,自殺。
呂超出奔廣武,纂僭即天王位,谥紹為隐王,書曰:呂纂弑紹,不言,兄弟言兄不兄弟不弟,故兩書若凡人相殺之文也。
經隆安四年春,帝正月二月,星、孛奎婁。
夏四月,孫恩寇浃口。
五月,東亭侯王珣卒。
己卯,孫恩寇臨海,謝琰自死。
六月庚辰,司馬、劉裕讨孫恩于南山。
秋七月,太皇太後李氏崩,[無傳]。
丁卯,秦姚興納乞伏幹歸降。
丁卯,仆射王雅卒,元顯殺車胤。
冬十一月,元顯封其子彥璋為東海王。
十二月,河右李暠稱涼公傳曰:己卯,星孛于奎,長三丈,上至紫微,入北鬥,奎至三台三月,遂經于太微。
帝坐端門。
占曰:彗掃天子廷閣,道易主象也。
孫恩寇浃口,據會稽,自号經東将軍,聞劉牢之來,讨曰:我不失作勾踐也。
王珣,字符琳,導孫也。
初為桓溫掾,與謝玄齊名,溫稱珣曰:謝掾四十,必擁旄仗、钺王掾,當作黑頭三公。
累遷左仆射,封東亭侯。
與殷仲堪、徐邈、王恭、郄恢并以文辭見名于帝。
珣甞夢人,遺以大筆如椽。
俄而帝崩,哀冊谥議,皆珣草以疾解職。
歲餘卒,書侯重王導世封也。
謝琰,字瑗度,安之次子也。
破苻堅有功,封望蔡公。
又平王恭遷衛将軍。
孫恩作亂,诏琰與劉牢之俱進讨。
既而不為武備恩自海島潛窺,伺忽寇浃口入餘姚逼山陰,琰遣參軍劉宣之拒恩,鹹以謂宜持重分兵,設伏以待之。
琰不聴賊掩至塘路,窄琰軍魚貫而進,在艦中旁射之。
至千秋亭,琰敗績為帳,下都督張猛斫琰馬墜地被害,谥曰忠。
肅書曰:自死譏不能兵,又不恤其帳下,宜乎自敗死焉。
孫恩浮海向京口,劉裕縁海拒之,及戰,大敗之,恩狼狽,赴船走。
姚興患勃勃幹歸亂于西北。
傉檀蒙遜擅兵河右,咨謀将帥,鎮撫二方。
于是乞伏幹歸,先遣使送所掠守宰謝罪,請降,許之。
複其子熾盤官爵經,不書伐,言興實患勃勃,而權納幹歸也。
元顯者,會稽王道子子也。
驕侈聚斂,専總百揆,故封其子彥璋為東海王,書曰:元顯封其子,言政不由帝也。
涼武昭王李暠,字玄盛,初事叚,業業聴讒于索嗣而疑暠于是晉昌太守唐瑤檄六郡推暠為涼公,建年曰:庚子屯玉門,陽闗廣田,積粟為東伐之資矣。
王雅,字茂達,魏衛将軍肅之曾孫也。
性接下,敬慎,任過其才,時人以佞幸目之,道子為太子太傅,而雅為少傅。
時王珣有時望其男婚,而賓客車馬甚盛。
俄聞雅拜少傅,辄回詣,雅雅應接,傾心禮之。
孝武将擢王恭、殷仲堪等,雅曰:殷仲堪雖謹于細行,幹略不長,四海無事,必能守職。
若道不常隆,必為亂階矣。
帝不聴有識,稱其知人,末年慎默而已,無複辯正。
遷仆射,卒。
君子謂茂達潛知,季世非己能救,故隐以保全。
詩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茂達之謂矣。
車胤,字武子,辟為桓溫從事,與吳隐之齊名,皆以寒素聞于世,善于賞會,當時皆雲坐無車,公不樂謝,安遊集,輙開筵待之。
孝武帝嘗講孝經,陸納侍講卞耽謝石、袁宏執經,胤與王混摘句,時論榮之。
太元中,增置太學。
生胤領博士,進爵臨湘侯,以疾去職。
後為吳興太守,不赴,遷吏部尚書。
元顯有過,胤密言于道子将奏之。
事洩,元顯逼令自裁,胤乃卒。
書曰:元顯殺車胤,譏無君也。
經隆安五年正月二月,呂超殺呂纂,立其兄呂隆。
夏五月,沮渠蒙遜殺段業。
六月,孫恩至丹徒。
秋七月,段興殺慕容盛。
九月,呂隆降姚興傳曰:呂纂荒耽酒色。
又甞責怒呂超超頓首稱,不敢纂,乃引超燕内殿。
呂隆屢勸纂酒昏醉,超以劍刺,纂洞胷,斬纂首以狥曰:纂殺害太子,昵近小人,畨禾太守,超以骨肉之親,懼社稷颠隕,今已除之矣。
乃立隆沮渠。
蒙遜臨松胡人也。
博涉書史,頗曉天文滑稽善。
權變呂光殺其二父蒙遜,于是起兵據金山,依叚業業封之為臨池侯。
蒙遜嘗謂兄男成曰:業信讒愛佞,無鑒斷之明。
今除業以奉公,何如?男成不許蒙遜告男成叛業,収男成殺之。
蒙遜泣告衆人曰:男成忠于叚,公枉見害諸君能為報仇乎?衆皆泣從之。
羌胡起兵響應,遂殺業業。
京兆人儒素長者無權略,故為奸佞所誤而死。
孫恩至丹徒乙亥,内外戒嚴命髙素張崇之守石頭,劉襲栅斷淮口司馬恢之戍南岸,桓謙司馬允之、毛邃備白石王嘏、孔安國屯中堂,谯王尚之,衛京城震,恐設備也。
慕容,盛寳之子也。
在位馭下驕暴,多所猜忌。
其臣叚興因衆心揺,動夜皷噪大呼盛聞變率左右出戰。
俄一賊從闇中擊傷,盛召叔父熈屬以後事而死。
熈立,乃誅叚玑等夷三族。
呂隆,字永基,光弟寳之子也。
超既殺纂,讓位于隆隆有難色。
超曰:今猶乘龍上天,豈可中下隆在位,多殺豪望,以立威名,内外嚣然。
魏安人焦朗者說姚碩徳曰:呂氏因秦之亂,制命此州諸子競尋幹戈,民死者大半。
明公救生靈之沉溺,布徽政于王門。
碩德從之,率衆至姑臧,呂超出戰敗還。
超謂隆曰:應龍以屈伸為靈,大人以知機為美,天命去矣。
宗族可全。
隆乃降碩徳碩德,表隆為涼州刺史經。
元興元年春正月庚午,大赦,改元。
诏将軍元顯、劉牢之司馬尚之讨桓玄。
三月,劉牢之叛,降桓玄。
辛未,桓玄敗王師于新亭,殺元顯及其六子。
壬辰,遷道子于安成酖,殺之。
南涼秃髪,利鹿孤死,弟傉檀嗣立孫恩死,盧循為主。
秋七月乙亥,奴殺新蔡王崇[,無傳]。
冬十月,冀州劉軌叛歸,慕容徳傳曰:大赦,改元政,出元顯也。
道子為長夜之飲,政無大小,一委元顯,故妄行政,令赦出無名焉。
桓玄兵至京師匮乏,惟給桴橡而食。
劉牢之以元顯信任張法順故叛歸桓玄玄至新亭,元顯棄船屯國子學堂,列陣于宣陽門,玄出大桁,牢之率衆逐元顯執之,送于新亭,縛于舫前,而數之。
元顯荅曰:為張法順所誤。
遂殺之。
玄奏道子酣縱不孝,當棄市,诏遷之于安成郡,尋亦鸩殺秃髪,鹿孤死,遺令以弟傉檀嗣。
傉檀少機警,鹿孤在位軍國,事皆委傉檀及立,自号涼王,遷居樂都,歸欵于姚興冀州。
慕容徳舊牧之地也。
徳既僣,号于滑台,而東接齊魯。
于是劉軌背晉歸徳,懼有辟闾之誅也。
孫恩敗,投水死妖黨猶曰為水仙衆推盧循複為寇經。
元興二年春二月,劉裕破徐道,覆于東陽。
夏四月癸巳朔,日有蝕之。
秋八月,桓玄自号相國楚王。
冬十一月壬午,移太廟神主于琅邪。
十二月,玄簒位。
帝蒙塵于浔陽。
傳曰:徐道覆者,盧循黨也。
癸巳,日蝕。
帝将蒙塵之兆也。
桓玄加九錫,自稱楚王,起
呂弘不樂,紹立,乃吿纂廢昌邑之義,請兄為中宗。
纂于是率壯士夜踰禁城守衛,以劍斬纂中額。
壯士執守衛者,纂曰:勿殺義士也。
纂外結紹登閣,自殺。
呂超出奔廣武,纂僭即天王位,谥紹為隐王,書曰:呂纂弑紹,不言,兄弟言兄不兄弟不弟,故兩書若凡人相殺之文也。
經隆安四年春,帝正月二月,星、孛奎婁。
夏四月,孫恩寇浃口。
五月,東亭侯王珣卒。
己卯,孫恩寇臨海,謝琰自死。
六月庚辰,司馬、劉裕讨孫恩于南山。
秋七月,太皇太後李氏崩,[無傳]。
丁卯,秦姚興納乞伏幹歸降。
丁卯,仆射王雅卒,元顯殺車胤。
冬十一月,元顯封其子彥璋為東海王。
十二月,河右李暠稱涼公傳曰:己卯,星孛于奎,長三丈,上至紫微,入北鬥,奎至三台三月,遂經于太微。
帝坐端門。
占曰:彗掃天子廷閣,道易主象也。
孫恩寇浃口,據會稽,自号經東将軍,聞劉牢之來,讨曰:我不失作勾踐也。
王珣,字符琳,導孫也。
初為桓溫掾,與謝玄齊名,溫稱珣曰:謝掾四十,必擁旄仗、钺王掾,當作黑頭三公。
累遷左仆射,封東亭侯。
與殷仲堪、徐邈、王恭、郄恢并以文辭見名于帝。
珣甞夢人,遺以大筆如椽。
俄而帝崩,哀冊谥議,皆珣草以疾解職。
歲餘卒,書侯重王導世封也。
謝琰,字瑗度,安之次子也。
破苻堅有功,封望蔡公。
又平王恭遷衛将軍。
孫恩作亂,诏琰與劉牢之俱進讨。
既而不為武備恩自海島潛窺,伺忽寇浃口入餘姚逼山陰,琰遣參軍劉宣之拒恩,鹹以謂宜持重分兵,設伏以待之。
琰不聴賊掩至塘路,窄琰軍魚貫而進,在艦中旁射之。
至千秋亭,琰敗績為帳,下都督張猛斫琰馬墜地被害,谥曰忠。
肅書曰:自死譏不能兵,又不恤其帳下,宜乎自敗死焉。
孫恩浮海向京口,劉裕縁海拒之,及戰,大敗之,恩狼狽,赴船走。
姚興患勃勃幹歸亂于西北。
傉檀蒙遜擅兵河右,咨謀将帥,鎮撫二方。
于是乞伏幹歸,先遣使送所掠守宰謝罪,請降,許之。
複其子熾盤官爵經,不書伐,言興實患勃勃,而權納幹歸也。
元顯者,會稽王道子子也。
驕侈聚斂,専總百揆,故封其子彥璋為東海王,書曰:元顯封其子,言政不由帝也。
涼武昭王李暠,字玄盛,初事叚,業業聴讒于索嗣而疑暠于是晉昌太守唐瑤檄六郡推暠為涼公,建年曰:庚子屯玉門,陽闗廣田,積粟為東伐之資矣。
王雅,字茂達,魏衛将軍肅之曾孫也。
性接下,敬慎,任過其才,時人以佞幸目之,道子為太子太傅,而雅為少傅。
時王珣有時望其男婚,而賓客車馬甚盛。
俄聞雅拜少傅,辄回詣,雅雅應接,傾心禮之。
孝武将擢王恭、殷仲堪等,雅曰:殷仲堪雖謹于細行,幹略不長,四海無事,必能守職。
若道不常隆,必為亂階矣。
帝不聴有識,稱其知人,末年慎默而已,無複辯正。
遷仆射,卒。
君子謂茂達潛知,季世非己能救,故隐以保全。
詩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茂達之謂矣。
車胤,字武子,辟為桓溫從事,與吳隐之齊名,皆以寒素聞于世,善于賞會,當時皆雲坐無車,公不樂謝,安遊集,輙開筵待之。
孝武帝嘗講孝經,陸納侍講卞耽謝石、袁宏執經,胤與王混摘句,時論榮之。
太元中,增置太學。
生胤領博士,進爵臨湘侯,以疾去職。
後為吳興太守,不赴,遷吏部尚書。
元顯有過,胤密言于道子将奏之。
事洩,元顯逼令自裁,胤乃卒。
書曰:元顯殺車胤,譏無君也。
經隆安五年正月二月,呂超殺呂纂,立其兄呂隆。
夏五月,沮渠蒙遜殺段業。
六月,孫恩至丹徒。
秋七月,段興殺慕容盛。
九月,呂隆降姚興傳曰:呂纂荒耽酒色。
又甞責怒呂超超頓首稱,不敢纂,乃引超燕内殿。
呂隆屢勸纂酒昏醉,超以劍刺,纂洞胷,斬纂首以狥曰:纂殺害太子,昵近小人,畨禾太守,超以骨肉之親,懼社稷颠隕,今已除之矣。
乃立隆沮渠。
蒙遜臨松胡人也。
博涉書史,頗曉天文滑稽善。
權變呂光殺其二父蒙遜,于是起兵據金山,依叚業業封之為臨池侯。
蒙遜嘗謂兄男成曰:業信讒愛佞,無鑒斷之明。
今除業以奉公,何如?男成不許蒙遜告男成叛業,収男成殺之。
蒙遜泣告衆人曰:男成忠于叚,公枉見害諸君能為報仇乎?衆皆泣從之。
羌胡起兵響應,遂殺業業。
京兆人儒素長者無權略,故為奸佞所誤而死。
孫恩至丹徒乙亥,内外戒嚴命髙素張崇之守石頭,劉襲栅斷淮口司馬恢之戍南岸,桓謙司馬允之、毛邃備白石王嘏、孔安國屯中堂,谯王尚之,衛京城震,恐設備也。
慕容,盛寳之子也。
在位馭下驕暴,多所猜忌。
其臣叚興因衆心揺,動夜皷噪大呼盛聞變率左右出戰。
俄一賊從闇中擊傷,盛召叔父熈屬以後事而死。
熈立,乃誅叚玑等夷三族。
呂隆,字永基,光弟寳之子也。
超既殺纂,讓位于隆隆有難色。
超曰:今猶乘龍上天,豈可中下隆在位,多殺豪望,以立威名,内外嚣然。
魏安人焦朗者說姚碩徳曰:呂氏因秦之亂,制命此州諸子競尋幹戈,民死者大半。
明公救生靈之沉溺,布徽政于王門。
碩德從之,率衆至姑臧,呂超出戰敗還。
超謂隆曰:應龍以屈伸為靈,大人以知機為美,天命去矣。
宗族可全。
隆乃降碩徳碩德,表隆為涼州刺史經。
元興元年春正月庚午,大赦,改元。
诏将軍元顯、劉牢之司馬尚之讨桓玄。
三月,劉牢之叛,降桓玄。
辛未,桓玄敗王師于新亭,殺元顯及其六子。
壬辰,遷道子于安成酖,殺之。
南涼秃髪,利鹿孤死,弟傉檀嗣立孫恩死,盧循為主。
秋七月乙亥,奴殺新蔡王崇[,無傳]。
冬十月,冀州劉軌叛歸,慕容徳傳曰:大赦,改元政,出元顯也。
道子為長夜之飲,政無大小,一委元顯,故妄行政,令赦出無名焉。
桓玄兵至京師匮乏,惟給桴橡而食。
劉牢之以元顯信任張法順故叛歸桓玄玄至新亭,元顯棄船屯國子學堂,列陣于宣陽門,玄出大桁,牢之率衆逐元顯執之,送于新亭,縛于舫前,而數之。
元顯荅曰:為張法順所誤。
遂殺之。
玄奏道子酣縱不孝,當棄市,诏遷之于安成郡,尋亦鸩殺秃髪,鹿孤死,遺令以弟傉檀嗣。
傉檀少機警,鹿孤在位軍國,事皆委傉檀及立,自号涼王,遷居樂都,歸欵于姚興冀州。
慕容徳舊牧之地也。
徳既僣,号于滑台,而東接齊魯。
于是劉軌背晉歸徳,懼有辟闾之誅也。
孫恩敗,投水死妖黨猶曰為水仙衆推盧循複為寇經。
元興二年春二月,劉裕破徐道,覆于東陽。
夏四月癸巳朔,日有蝕之。
秋八月,桓玄自号相國楚王。
冬十一月壬午,移太廟神主于琅邪。
十二月,玄簒位。
帝蒙塵于浔陽。
傳曰:徐道覆者,盧循黨也。
癸巳,日蝕。
帝将蒙塵之兆也。
桓玄加九錫,自稱楚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