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經卷七

關燈
荊州,為國号也。

    冬十一月壬午,遷帝于永安宮。

    癸未,移晉神主于琅邪降,諸侯舊封也。

     桓玄于姑孰僣帝位,大赦,改元建始[與趙王倫同号],又号永始[執權年同],其符僣逆如此。

    于是劉裕等斬桓修于京口,斬桓弘于廣陵。

    玄震駭出南門,南奔,逼乘輿西上。

    帝蒙塵于浔陽,玄所逼也。

    經元興三年春正月,帝在浔陽。

    三月庚申,劉裕置留台,具百官。

    夏四月,劉裕讨桓玄,武陵王遵稱制攝萬幾。

    五月壬午,督護馮遷斬桓玄乗輿反,正奉神主入太廟。

    閏月,桓振陷江陵,帝蒙塵于賊營。

    六月,毛璩讨桓希,斬之。

    秋七月戊申,永安皇後何氏崩。

    冬十月,盧循寇廣州,南燕,慕容徳死,兄子超立傳曰:帝在浔陽,桓玄軍中也。

    劉裕置行台司徒王谧推裕錄尚書事。

    四月丙戌,诏以幽逼于玄,萬機虗曠,乃立武陵王遵遵,元帝孫也,字茂逺初,封年十二,受拜流涕,感動左右。

    桓伊嘗詣遵遵曰:吾門何為?通桓氏左右曰:桓溫踈宗相見無嫌。

    遵曰:我聞人姓木邉,便欲殺之,況諸桓乎?由是以聰慧稱。

    桓玄降,遵為彭澤侯,遣之國行。

    次石頭,夜濤水入淮,舩破不得出。

    會義旗興,複诏攝萬機,内外敬之。

    五月,桓玄義軍戰于峥嵘,洲玄敗走,将投梁州。

    桓希益州都督馮遷抽刀而前,玄曰:何人敢殺天子?遷曰:殺天子之賊耳。

    遂斬玄首送京師枭于大桁,乘輿反,正複奉神主歸太廟,禮也。

    桓振複據江陵以拒義師,擁帝居賊營。

    六月,毛璩自領梁州,遣将攻漢中,殺桓希。

    桓氏,始衰也。

    皇後何氏諱法倪,父凖後,無子,稱穆皇後居永安宮,與安帝蒙塵至巴陵,劉裕奉後還都。

    至是崩,盧循谌曾孫也。

    娶孫恩妹恩亡,衆推循為主。

    泛海至畨禺寇廣州,逐刺史吳隠之,自攝州事,遣使貢獻,朝廷多虞權,假循廣州刺史慕容徳迎其兄之子超于長安。

    徳夢其父曰:汝既無子,何不立超寤而告其妻,吾将死矣。

    乃下書以超為太子經。

    義熈元年春,帝正月,帝在江陵,南陽,守魯宗之破桓謙、桓振于柞溪,劉道規擊桓謙走之,乘輿反正。

    戊戌,诏大赦改元。

    二月,谯縱殺刺史毛璩以蜀叛。

    三月,将軍劉懐肅斬桓振帝,至自江陵。

    四月,劉裕還京口。

    秋八月冬十一月,乞伏幹歸破仇池。

    楊盛傳曰:魯宗之起義,襲破襄陽,進軍擊桓振與桓謙北走。

    帝得反正,乃改元義。

    熈以義兵緻重熈也。

    谯縱巴西人也,始為安西府叅軍。

    蜀人愛之,刺史遣縱東下,縱有貳志,因民不樂東行。

    道次涪城,毛璩聞之,自涪城歩還,成都,率兵讨縱,璩戰死焉。

    劉懐肅自雲杜伐桓振廣武将軍唐興斬振奉帝至京師,書曰:至自江陵,告于廟也。

    劉裕還京口,言自還也,非诏命能制矣。

    乞伏幹歸。

    既附姚興、姚興加幹歸為左賢王,率衆攻仇池,楊盛于西陽堡大破之。

    經義熈二年春,帝正月,刺史司馬榮期擊谯子明于白帝。

    夏五月,封法蓮為高陽王。

    秋七月冬十月,封劉裕豫章公劉毅、南平公,何無忌安戎公傳曰:谯子明者,谯縱将也。

    司馬榮期為益州刺史,擊子明于白帝,以破賊來告也。

    南陽王法蓮,高密王之子也。

    十月,論匡複功,劉裕為首,劉毅,何無忌次之,其餘封賞有差,不書略也。

    經義熈三年春正月二月,車騎将軍劉裕來朝,劉裕殺殷仲文及其弟叔文、道叔并駱球。

    夏五月,大水,[無傳]。

    六月,赫連勃勃僣位于朔方。

    八月,劉敬宣監征蜀。

    冬十一月,赫連勃勃敗秃髪,傉檀慕容雲殺慕容熈自立傳曰:劉裕來朝者,用劉穆之之謀,自丹徒領揚州入輔政,且疑殷仲文等異己也。

    殷仲文雖娶桓玄妹,而素不交宻,作玄九錫,辭納貨賄,家累千金。

    玄敗,乞解職待罪,诏不許。

    遷為東陽太守,意不平,劉毅深相禮,接之不過,何無忌無忌,疑其薄己中,傷之,言于劉裕曰:桓胤、殷仲文腹心之疾,[初赦文雲除桓胤外,餘桓氏不赦]。

    至是,以仲文與駱球謀反及其弟并誅之,書裕殺者以其聽何無忌中傷之也。

    然仲文畜賄貪祿,不為無過不稱官者,懲之也。

    赫連勃勃,字屈丐,劉淵族也,長八尺五寸,腰十圍,美風儀,性辯慧,髙平沒,奕于以女妻之事。

    姚興使鎮朔方,時有河西鮮卑,獻馬八千,與姚興、勃勃襲殺沒奕于并,其衆僣稱天王國号夏,以謂夏禹苗裔也。

    劉敬宣者,牢之之子也。

    牢之平孫恩威名甚振。

    初與王恭同起兵背,恭自降,诏讨桓玄,輙降。

    玄尋又背玄歸晉。

    有劉襲者,謂牢之曰:事不可者,莫大于反而将軍徃年反。

    王兖州,[恭也。

    ]近日反,司馬郎君[安帝也。

    ]會複反,桓公[玄也,]一人三反,豈可得乎?敬宣先還京口,失期不到,牢之疑,為劉襲所殺矣。

    乃自缢。

    俄敬宣至,與高雅之同奔慕容,超玄敗,複還京。

    至是使平盧循遷征虜将軍。

    監征蜀,勃勃僣号求婚于傉檀,傉檀弗許,勃勃怒,伐之,殺萬餘人,掠羊馬數十萬去,傉檀追之,其将焦朗谏曰:不如從溫圍北渡,趨萬斛堆,阻水結營,制其咽喉,百勝之術也。

    其一将賀連曰:彼牛羊塞路财貨,若山,不能抗我,宜在速追。

    傉檀追之,勃勃聞而喜。

    乃于陽武下峽鑿淩埋車,以塞路,逆擊大敗。

    傉檀慕容熈者,垂少子也,為妻符。

    後起承華殿土與。

     榖同價,典軍杜靜載棺上書谏,熈怒,斬之。

    符後死,熈如喪考妣使有司案檢臨哭者有淚以為忠孝無淚則罪之,羣臣莫不含辛為淚。

    将軍馮跋觀熈政暴虐,推慕容雲為主發上方徒五千閉門拒熈熈葬符氏,收髪貫甲身,馳赴難攻,北門不克走,微服隠于林中,索而殺之,雲葬于符氏之墓,國人皆笑之,[傳夷禮,所以言召禍也。

    ]經義熈四年春,帝正月,琅邪王徳文領司徒劉裕錄尚書事。

    夏四月,仆射孔安國卒。

    秋七月冬十一月,大風拔樹。

    十二月,陳留王曹靈誕薨,傳曰:徳文即恭帝也。

    劉裕意先尊徳文,而後己圖進位也。

    孔安國仆射愉之子也。

    安國儒素清正,嘗為東海王師。

    诏曰:卿導達津梁,依仁遊藝,亦至左仆射卒,大風拔木盧,循兵至之兆也。

    曹靈誕魏,陳留王奂之後也。

    書薨,重國賓也。

    經義熈五年春,帝正月二月,慕容超寇宿豫,執劉千載、趙元二太守而去。

    三月,将軍劉裕伐慕容超。

    夏六月丙辰,震于太廟。

    秋七月九月,盜殺高雲馮跋簒位。

    冬十月,魏紹殺其君道。

    武帝傳曰:慕容超,字祖明,長八尺,精彩秀發,徳甚愛之,名之曰超立為太子。

    及嗣位,遣斛榖提公孫歸等率騎寇宿豫,執南陽太守趙元、陽、平太守劉千載、濟陰太守徐、阮而去。

    震于太廟者何?春秋僖十五年,震夷伯之廟罪人也。

    于是展氏有隠慝焉。

    今震太廟,天戒若曰,廟社不靈,人主昏弱,權臣震蕩,隠慝之咎,發于此乎?高雲即慕容雲也。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