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經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坂走輪哉。
楚漢輕重,惟在君侯,若悉五州之衆,據兖豫之都,則羯寇必滅。
廆在一方,無由自發,故逺陳箋言,不宣。
侃等議請封廆為燕王,朝議未定而廆卒,其第三子皝嗣位,為平州刺史,督攝部内。
書遼東公卒,嘉其欲附也。
王舒孰謂?曰導從弟也,随元帝渡江,累遷至撫軍,讨蘇峻逆黨韓晃有功,封彭澤侯,谥曰穆,經書官,褒功也。
石勒自太興二年僞稱趙王,至鹹和五年僣号趙帝,至是卒,書曰死者,不與其君崩也,為臣薨也,書死以其國位不正之稱乎。
石聰者,勒之族子,與石季龍有隙,遂來奔。
其實奔而書降何也?曰晉中國,趙非列國之敵也,故書來降。
經鹹和九年春帝正月隕石于梁州二。
三月會稽地震。
夏四月石季龍攻郭權陷之。
六月蜀李雄死,侄班嗣。
乙卯太尉陶侃薨。
江陵公陸晔卒。
蜀李期弑其主班。
十二月石虎弑其主弘,趙人朱縱來降。
傳曰:隕石隕星也,春秋僖公十六年書隕石于宋五,今涼州張駿分野。
仲尼筆法,志其災異以應人君,奉天戒修新政也,不為涼州言吉兇也。
左氏所謂陰陽之事非吉兇所主是也。
地震會稽者,災異及于大臣乎,是時陶侃薨之應也。
趙生鎮關中,起兵讨石季龍,為季龍所敗,而生将郭權以上邽來降,诏以權為秦州刺史。
上邽豪族害權,降季龍,攻權于郿,陷之。
書陷者,言中國之地陷于賊故也。
蜀李雄字仲隽,特之子也,立兄蕩之子班為太子,其相李骧王達皆諌曰:呉王舎其子而立其弟,所以有專諸之禍。
宋宣不立與夷而立穆公,卒有宋督之變。
雄不聽,竟立班焉。
雄生痬于頭而卒,書曰死者,國位不正,非可言崩也。
陶侃字士衡,鄱陽人,舉孝亷至洛陽,遷至江夏太守,讨張昌陳敏有功,中興歸元帝,元帝加侃奮威将軍,又擊杜弢破之,為荊州刺史,又讨杜曽平之,轉廣州刺史。
及王敦反,诏侃領江州,敦平,遷都督荊雍益梁州諸軍事,入讨蘇峻之亂,有功拜大将軍,上表遜[阙]曰:臣欲為陛下西平李雄,北吞石季龍,良圖未遂,于此長乖,以後事付右。
司馬王愆期輿車就船,明日薨于樊溪,年七十六,谥曰桓。
書太尉薨,正也。
陸晔字士光,呉郡人,元帝以侍中皆北士宜兼用南人,乃以晔清正為侍中。
成帝踐祚,拜開府儀同三司,平蘇峻,封江陵公[阙],年七十四卒,谥曰穆。
書公,貴之也。
蜀李期,雄第四子也,雄旣不立己子乃立兄子班,于是李越不平,因雄死奔喪,與期宻圖之,因班夜哭,而越殺班于殡宮,遂立期為主。
經書期弑其主班,而不書越罪,何也?昔趙盾弑其君,貶其不讨賊,今期及越共謀殺班,期實首,故書期弑其主,貶其骨肉相殘,自期始也。
石虎字季龍,勒養子也,勒旣立其子弘,而季龍不平,乃廢弘,群臣勸季龍卽位。
書曰石虎弑其君弘,兩名之,皆僣僞也。
然國位不正,亦人主耳,故書弑,貶賊子也。
朱縱者何?石季龍徐州從事也,殺刺史郭祥來降,季龍擊奔淮南。
書曰趙人,微也。
曰來降,抑僞以尊。
經:鹹康元年春帝正月[帝始元服乃改元]。
二月帝親釋奠。
夏四月趙虎寇曆陽,命大司馬王導禦之。
秋八月長沙武陵大水。
冬十月乙未朔日有蝕之。
傳曰:帝親釋奠,書始也。
始元服,乃親行禮,重祀典也。
[逸按帝講詩,釋奠于太學。
本志祀孔子顔回配]。
石季龍自率衆南伐,至曆陽,臨江而旋。
又遣石遇圍襄陽,我師屯章山,救襄陽,大司馬王導總其事。
分遣劉峻救曆陽,趙胤屯慈湖路,永戍牛渚,王允之屯蕪湖,郄鑒使陳光衛京師王國保襄陽經書王導禦之,包諸将以畧其文也。
[春秋,元經有詳畧,無褒貶也。
]長沙、武陵、大水二郡,連災沴也。
乙未日蝕。
是歲,大旱,米鬥錢五百書,災異甚也。
[公羊記異以異阙災也。
元經不然,異同書之]經。
鹹康二年春,帝正月辛巳,彗星見于奎,丁[阙]立皇後杜氏。
庚申,髙麗來貢。
夏四月,皇後見大廟[阙],揚州、會稽大饑。
冬十月,廣州鄧嶽擊夜郞、新[阙]與古并克之,[興口汾陽之地]。
是月,诏封周漢後[,猶周封二王後也。
]十一月, 将軍司馬勲為蜀李壽所敗。
傳曰彗,掃星也。
史臣按彗體無光,傅日為光。
故夕見者則東指,朝見者則西指,在日;南北者,則随日光而指光芒所及,則為災。
今彗見于奎,十六星,天之武庫也。
是時石虎兵強,江東武備不能振之象也。
皇後杜氏,預之曽、孫也。
父乂,奕世名德,故立為皇後正也。
[按本傳雲:後長猶無齒,有求婚者,以此中止。
及帝納後而齒盡生,有此異相]髙麗,入方物,東夷航海而至也。
是時慕容廆稱單于于遼東,與東夷校尉崔毖有隙,毖與髙麗,伐廆為廆敗奔髙麗,來貢者,懼慕容而欲以附中國也。
皇後見于太廟,案嘉禮,皆告于廟:一曰納采,二曰問名,三曰納吉,四曰納征,五曰請期,六曰親迎,皆有祝文。
今皇後見于廟,所以明奉祭祀之本也。
揚州、會稽,二郡大饑,诏開倉赈給禮也。
夜郞興古不奉貢,旣克之,言歸順也。
诏封周漢之後。
其诏曰:歴觀前代,賓禮三恪。
故杞宋光于周典,宋姬垂于漢策,周漢之後,絶而莫繼。
其詳求衛公山 陽公近屬有履行修明,可以繼承其祀者,依舊典施行。
十一月,遣建威将軍勲安集漢中為壽所敗,案春秋敗。
或曰:某師為某師所敗,其敗績一也。
但文有異爾。
[公羊傳分為二義,非也。
]經鹹康三年春,帝正月辛卯,立太學。
夏六月旱,[阙]慕容皝立為燕王,傳曰:禮始立學,必釋奠于先聖。
先師及行事,必用币,[阙]立學,斯禮無聞。
魏正始二年,使太常釋奠祠孔[阙]。
雍元帝[阙]興,皇子講論,[阙]于太學。
今書立太學者以明[阙],但祠孔子于中[阙]。
至是始别立太學也。
夏六月旱,傷稼,則書不書,大雩,譏廢禮也。
慕容皝者,廆第三子也,盡遼左之地,擊叚遼破石虎,乃遣使劉祥獻捷于我,自稱燕王,從其好也。
且言皝才兼文武,不貶其為假王也。
[逸按載記。
皝雄毅多權,畧通經學,知天文凡行兵陣,無不勝捷
楚漢輕重,惟在君侯,若悉五州之衆,據兖豫之都,則羯寇必滅。
廆在一方,無由自發,故逺陳箋言,不宣。
侃等議請封廆為燕王,朝議未定而廆卒,其第三子皝嗣位,為平州刺史,督攝部内。
書遼東公卒,嘉其欲附也。
王舒孰謂?曰導從弟也,随元帝渡江,累遷至撫軍,讨蘇峻逆黨韓晃有功,封彭澤侯,谥曰穆,經書官,褒功也。
石勒自太興二年僞稱趙王,至鹹和五年僣号趙帝,至是卒,書曰死者,不與其君崩也,為臣薨也,書死以其國位不正之稱乎。
石聰者,勒之族子,與石季龍有隙,遂來奔。
其實奔而書降何也?曰晉中國,趙非列國之敵也,故書來降。
經鹹和九年春帝正月隕石于梁州二。
三月會稽地震。
夏四月石季龍攻郭權陷之。
六月蜀李雄死,侄班嗣。
乙卯太尉陶侃薨。
江陵公陸晔卒。
蜀李期弑其主班。
十二月石虎弑其主弘,趙人朱縱來降。
傳曰:隕石隕星也,春秋僖公十六年書隕石于宋五,今涼州張駿分野。
仲尼筆法,志其災異以應人君,奉天戒修新政也,不為涼州言吉兇也。
左氏所謂陰陽之事非吉兇所主是也。
地震會稽者,災異及于大臣乎,是時陶侃薨之應也。
趙生鎮關中,起兵讨石季龍,為季龍所敗,而生将郭權以上邽來降,诏以權為秦州刺史。
上邽豪族害權,降季龍,攻權于郿,陷之。
書陷者,言中國之地陷于賊故也。
蜀李雄字仲隽,特之子也,立兄蕩之子班為太子,其相李骧王達皆諌曰:呉王舎其子而立其弟,所以有專諸之禍。
宋宣不立與夷而立穆公,卒有宋督之變。
雄不聽,竟立班焉。
雄生痬于頭而卒,書曰死者,國位不正,非可言崩也。
陶侃字士衡,鄱陽人,舉孝亷至洛陽,遷至江夏太守,讨張昌陳敏有功,中興歸元帝,元帝加侃奮威将軍,又擊杜弢破之,為荊州刺史,又讨杜曽平之,轉廣州刺史。
及王敦反,诏侃領江州,敦平,遷都督荊雍益梁州諸軍事,入讨蘇峻之亂,有功拜大将軍,上表遜[阙]曰:臣欲為陛下西平李雄,北吞石季龍,良圖未遂,于此長乖,以後事付右。
司馬王愆期輿車就船,明日薨于樊溪,年七十六,谥曰桓。
書太尉薨,正也。
陸晔字士光,呉郡人,元帝以侍中皆北士宜兼用南人,乃以晔清正為侍中。
成帝踐祚,拜開府儀同三司,平蘇峻,封江陵公[阙],年七十四卒,谥曰穆。
書公,貴之也。
蜀李期,雄第四子也,雄旣不立己子乃立兄子班,于是李越不平,因雄死奔喪,與期宻圖之,因班夜哭,而越殺班于殡宮,遂立期為主。
經書期弑其主班,而不書越罪,何也?昔趙盾弑其君,貶其不讨賊,今期及越共謀殺班,期實首,故書期弑其主,貶其骨肉相殘,自期始也。
石虎字季龍,勒養子也,勒旣立其子弘,而季龍不平,乃廢弘,群臣勸季龍卽位。
書曰石虎弑其君弘,兩名之,皆僣僞也。
然國位不正,亦人主耳,故書弑,貶賊子也。
朱縱者何?石季龍徐州從事也,殺刺史郭祥來降,季龍擊奔淮南。
書曰趙人,微也。
曰來降,抑僞以尊。
經:鹹康元年春帝正月[帝始元服乃改元]。
二月帝親釋奠。
夏四月趙虎寇曆陽,命大司馬王導禦之。
秋八月長沙武陵大水。
冬十月乙未朔日有蝕之。
傳曰:帝親釋奠,書始也。
始元服,乃親行禮,重祀典也。
[逸按帝講詩,釋奠于太學。
本志祀孔子顔回配]。
石季龍自率衆南伐,至曆陽,臨江而旋。
又遣石遇圍襄陽,我師屯章山,救襄陽,大司馬王導總其事。
分遣劉峻救曆陽,趙胤屯慈湖路,永戍牛渚,王允之屯蕪湖,郄鑒使陳光衛京師王國保襄陽經書王導禦之,包諸将以畧其文也。
[春秋,元經有詳畧,無褒貶也。
]長沙、武陵、大水二郡,連災沴也。
乙未日蝕。
是歲,大旱,米鬥錢五百書,災異甚也。
[公羊記異以異阙災也。
元經不然,異同書之]經。
鹹康二年春,帝正月辛巳,彗星見于奎,丁[阙]立皇後杜氏。
庚申,髙麗來貢。
夏四月,皇後見大廟[阙],揚州、會稽大饑。
冬十月,廣州鄧嶽擊夜郞、新[阙]與古并克之,[興口汾陽之地]。
是月,诏封周漢後[,猶周封二王後也。
]十一月, 将軍司馬勲為蜀李壽所敗。
傳曰彗,掃星也。
史臣按彗體無光,傅日為光。
故夕見者則東指,朝見者則西指,在日;南北者,則随日光而指光芒所及,則為災。
今彗見于奎,十六星,天之武庫也。
是時石虎兵強,江東武備不能振之象也。
皇後杜氏,預之曽、孫也。
父乂,奕世名德,故立為皇後正也。
[按本傳雲:後長猶無齒,有求婚者,以此中止。
及帝納後而齒盡生,有此異相]髙麗,入方物,東夷航海而至也。
是時慕容廆稱單于于遼東,與東夷校尉崔毖有隙,毖與髙麗,伐廆為廆敗奔髙麗,來貢者,懼慕容而欲以附中國也。
皇後見于太廟,案嘉禮,皆告于廟:一曰納采,二曰問名,三曰納吉,四曰納征,五曰請期,六曰親迎,皆有祝文。
今皇後見于廟,所以明奉祭祀之本也。
揚州、會稽,二郡大饑,诏開倉赈給禮也。
夜郞興古不奉貢,旣克之,言歸順也。
诏封周漢之後。
其诏曰:歴觀前代,賓禮三恪。
故杞宋光于周典,宋姬垂于漢策,周漢之後,絶而莫繼。
其詳求衛公山 陽公近屬有履行修明,可以繼承其祀者,依舊典施行。
十一月,遣建威将軍勲安集漢中為壽所敗,案春秋敗。
或曰:某師為某師所敗,其敗績一也。
但文有異爾。
[公羊傳分為二義,非也。
]經鹹康三年春,帝正月辛卯,立太學。
夏六月旱,[阙]慕容皝立為燕王,傳曰:禮始立學,必釋奠于先聖。
先師及行事,必用币,[阙]立學,斯禮無聞。
魏正始二年,使太常釋奠祠孔[阙]。
雍元帝[阙]興,皇子講論,[阙]于太學。
今書立太學者以明[阙],但祠孔子于中[阙]。
至是始别立太學也。
夏六月旱,傷稼,則書不書,大雩,譏廢禮也。
慕容皝者,廆第三子也,盡遼左之地,擊叚遼破石虎,乃遣使劉祥獻捷于我,自稱燕王,從其好也。
且言皝才兼文武,不貶其為假王也。
[逸按載記。
皝雄毅多權,畧通經學,知天文凡行兵陣,無不勝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