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經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書令[阙],皇太後庾氏憂崩。
夏四月趙人攻宛王國叛[阙]。
壬申葬明穆皇後。
五月乙未帝遷石頭,太守虞潭[阙]庾氷王舒起義兵于三呉。
丙午将軍陶侃溫峤[阙]魏該率舟師于蔡州。
六月賊攻宣城,殺内史桓彛[阙]。
壬辰廬江太守毛寳攻賊合肥,拔之。
八月劉曜石季龍戰于髙堠。
九月司徒王導奔白石[阙]白[阙]。
月蜀将張龍寇[阙]石[阙]之。
傳曰:[阙]過信為次此周之[阙]速[阙]速,師老費财,兵未有[阙]次所以[阙]次浔陽者,王愆期,陶侃[阙]合勢讨峻[阙],溫峤遣王愆期鄧嶽紀穆三帥為前鋒[阙],锺雅趙胤三帥次之。
丁未峻自橫江,濟[阙]壷督六軍與峻戰于西陵,王師敗績。
峻攻[阙]師又敗,卞壷羊曼周導陶贍皆死之。
壷不[阙]其死也[按卞壷字望之,濟陰人,有名譽。
阙司阙爵元帝召為從事,累遷尚書令。
峻反阙軍将軍與峻戰敗,發背瘡,未合力疾而戰,遂阙子胗肝見父沒,相随赴賊,同時見害。
妻裴氏阙屍哭曰:父為忠臣,子為孝子,夫何恨乎!數将惟壷為着],庾亮為稣峻敗[阙]門外,亮走乗小船而奔,攜三弟怿修翼投江[阙],與共推陶侃為盟主,侃尤相稱勸。
不書官,貶[阙]貶曰,亮以舅氏專朝政,作遺诏,褒大臣,而陶侃不在其列,是以蘇峻與約舉兵誅亮,失于先見[阙按亮本傳雲:南頓王宗謀廢亮,執政殺宗,又廢羕,盛使元者。
又先帝保傳天下,以亮剪削宗室者,宗之黨也,與宗俱誅。
鹹和間亡奔蘇峻,峻道微,舉朝皆謂不可,亮不聽,宜峻與祖約反。
稱亮,故經貶之,以戒專政失業也]祖約自平王敦,以進鎮西将[阙],陽為北境藩扞,蘇峻舉兵遂推約為太尉[阙]。
亮。
峻敗,約奔石勒[按祖約本傳雲:奔石勒,勒人約之禍反,大飲醉,逆殺百餘,皆滅盡]書矯诏為中書令,譏亮召亂也。
皇太後宣陽門兵敗,賊揮戈接于帝坐突入,侍人皆見掠奪,庾氏以此憂辱而終。
書曰憂崩,言不得令終也。
南陽太守五國叛降石勒,言趙強也。
葬明穆皇後,卽庾氏,書葬得禮也。
帝遷于石頭,為蘇峻所逼也。
帝哀泣升車宮中,恸哭[石頭城在建邺西北江灣之内]。
虞潭者,翻之孫也,讨張昌,平陳敏,皆有功,累遷至呉興太守。
庾氷者,亮之弟也,時為呉國内史。
王舒者,導從弟也,時為會稽内史。
以三呉之兵拒峻将管韓商晃等。
書起義,嘉之也[按:虞潭貎和柔而内堅明,有膽決,雖數統軍旅,鮮有傾敗,官至侍郞。
年七十九。
庾氷稱素風為世所重,攻賊于石頭,氷勲為多,後入為中書監,衆所歸鹹稱賢相。
王舒潛心學植,為呉中都督。
陶侃百京師,上舒監浙江東五郡軍事]。
陶侃初不預明帝顧命,深以為恨,溫峤推侃為盟主[侃子為峻所殺,喪至,侃不臨],乃會平北将軍魏該,以師四萬次于蔡州,攻石頭。
書次者,過信宿也。
三日已上必告,必告其次,謹師律有漸也。
桓彛字茂倫,漢桓榮之九世孫也,補宣城内史,聞蘇峻作逆,彛慷慨流涕,屯泾陽。
是時州郡多遣使降峻,鹹勸彛僞與通和,彛曰:吾受國厚恩,義當緻死,安能與逆醜通問。
峻遣将韓晃攻彛,固守經年,勢孤力屈,城陷為所害,故書賊攻宣城殺内史,猶齊豹書盜,謂逆黨不湏名也[春秋同二十年盜殺衛侯之兄,傳曰:齊豹作不義,其書為盜。
今韓晃不名而書賊,同也]。
毛寳者孰謂?曰溫峤參軍也,蘇峻之亂,峤以寳為前鋒,時峻以萬斛饋祖約也,寳設策力戰,奪其米,約用大乏。
峤嘉之,上為廬江太守。
攻祖約東關,破合肥,書拔之,旌功且徃逆黨也[傳雲:賊遣韓晃攻寳南城,寳登射殺數十人。
晃問曰:君是毛廬江耶?寳曰:是。
晃曰:君名勇,何不出關?寳曰:君健将,何不入關?而退。
又讨郭黙及賊将石遇,有功,庾亮上為豫州刺史]。
劉曜及石季龍戰于髙堠,季龍敗績,曜遂[阙]于洛陽[謂石勒擒劉曜張本]。
司徒王導奔白石,初導侍帝,峻加害,峻逼帝幸石頭,導争之不得,峻日肆醜言,導随路永及二子奔于白石。
白石卽溫峤庾亮屯所也。
庚午陶侃使督護楊謙攻峻于石頭,陣于白石,峻輕騎出戰,墜馬,遂斬之。
書賊衆大潰,言餘黨不能複聚矣。
十月蜀李雄遣将張龍寇涪陵,太守趙弼沒于賊。
經書蜀不稱李雄,言蜀久與晉相抗,猶敵國焉。
曷謂稱寇?曰僣亂抗正,侵我不已,故書寇以貶其大過也[按雄載記雲:雄,特第三子也,雄卽位,南攻漢中,克涪陵,逺人繼至,下寛大之令,降附者皆假複除,益州遂定]。
十二月石勒自率衆向洛,劉曜常乗赤馬,無故局頓,乗小馬出,複飲酒鬥餘,至西陽門撝陣,勒兵乗之,大潰。
曜昏醉奔退,墜于渠,為石堪所執,送于勒。
書獲之,執之也,春秋之例:凡諸侯身犯不義而惡不及民,則不稱人以執。
若晉侯執曹伯是也[僖二十八年春三月丙午,晉侯執曹伯。
又成十三年二月,執曹伯歸于京師。
傳曰:晉侯執曹伯,不及其民也。
傳例雲:凡君不道于民,而諸侯讨執之,則曰某人執某侯]。
今勒與曜皆僣,敵國,而經兩名之,無曲直之辭也。
稱獲之,因舊史文耳[按曜在位十年而敗,自元海起懷帝永嘉四年僣号,至曜五世,凡二十七年而滅]。
經:鹹和四年春帝正月,帝在石頭。
二月建威長史滕含奉乗輿還宮,弋陽王羕薨。
夏四月乙未始安公溫峤薨。
秋七月有星孛于西北。
九月石勒盡滅劉氏。
冬十月廬山崩。
十二月太尉陶侃讨賊郭黙。
傳曰:帝三年五月為蘇峻遷于石頭,是時雖峻已誅,峻弟逸猶強盛,故猶在石頭,未反正也。
二月丙戌,諸軍攻石頭,建威長史滕含以鋭卒擊蘇逸,大敗之,含奉帝幸溫峤舟中。
書乗輿還宮,正也[按溫峤傳雲:滕含抱天子棄入峤舟中,群臣頓首]。
弋陽王羕者,汝南王亮之第三子也[亮宣帝第四子,母伏太後],元帝渡江,累遷至太保。
明帝寝疾,羕與王導同受顧命,依安平獻王浮故事,設床帳于殿上,鹹和初坐弟南頓王宗免官,降為弋陽王。
至是蘇峻作亂,羕述其勲,峻旣平,賜死。
不書伏誅,諱也。
曷諱爾
夏四月趙人攻宛王國叛[阙]。
壬申葬明穆皇後。
五月乙未帝遷石頭,太守虞潭[阙]庾氷王舒起義兵于三呉。
丙午将軍陶侃溫峤[阙]魏該率舟師于蔡州。
六月賊攻宣城,殺内史桓彛[阙]。
壬辰廬江太守毛寳攻賊合肥,拔之。
八月劉曜石季龍戰于髙堠。
九月司徒王導奔白石[阙]白[阙]。
月蜀将張龍寇[阙]石[阙]之。
傳曰:[阙]過信為次此周之[阙]速[阙]速,師老費财,兵未有[阙]次所以[阙]次浔陽者,王愆期,陶侃[阙]合勢讨峻[阙],溫峤遣王愆期鄧嶽紀穆三帥為前鋒[阙],锺雅趙胤三帥次之。
丁未峻自橫江,濟[阙]壷督六軍與峻戰于西陵,王師敗績。
峻攻[阙]師又敗,卞壷羊曼周導陶贍皆死之。
壷不[阙]其死也[按卞壷字望之,濟陰人,有名譽。
阙司阙爵元帝召為從事,累遷尚書令。
峻反阙軍将軍與峻戰敗,發背瘡,未合力疾而戰,遂阙子胗肝見父沒,相随赴賊,同時見害。
妻裴氏阙屍哭曰:父為忠臣,子為孝子,夫何恨乎!數将惟壷為着],庾亮為稣峻敗[阙]門外,亮走乗小船而奔,攜三弟怿修翼投江[阙],與共推陶侃為盟主,侃尤相稱勸。
不書官,貶[阙]貶曰,亮以舅氏專朝政,作遺诏,褒大臣,而陶侃不在其列,是以蘇峻與約舉兵誅亮,失于先見[阙按亮本傳雲:南頓王宗謀廢亮,執政殺宗,又廢羕,盛使元者。
又先帝保傳天下,以亮剪削宗室者,宗之黨也,與宗俱誅。
鹹和間亡奔蘇峻,峻道微,舉朝皆謂不可,亮不聽,宜峻與祖約反。
稱亮,故經貶之,以戒專政失業也]祖約自平王敦,以進鎮西将[阙],陽為北境藩扞,蘇峻舉兵遂推約為太尉[阙]。
亮。
峻敗,約奔石勒[按祖約本傳雲:奔石勒,勒人約之禍反,大飲醉,逆殺百餘,皆滅盡]書矯诏為中書令,譏亮召亂也。
皇太後宣陽門兵敗,賊揮戈接于帝坐突入,侍人皆見掠奪,庾氏以此憂辱而終。
書曰憂崩,言不得令終也。
南陽太守五國叛降石勒,言趙強也。
葬明穆皇後,卽庾氏,書葬得禮也。
帝遷于石頭,為蘇峻所逼也。
帝哀泣升車宮中,恸哭[石頭城在建邺西北江灣之内]。
虞潭者,翻之孫也,讨張昌,平陳敏,皆有功,累遷至呉興太守。
庾氷者,亮之弟也,時為呉國内史。
王舒者,導從弟也,時為會稽内史。
以三呉之兵拒峻将管韓商晃等。
書起義,嘉之也[按:虞潭貎和柔而内堅明,有膽決,雖數統軍旅,鮮有傾敗,官至侍郞。
年七十九。
庾氷稱素風為世所重,攻賊于石頭,氷勲為多,後入為中書監,衆所歸鹹稱賢相。
王舒潛心學植,為呉中都督。
陶侃百京師,上舒監浙江東五郡軍事]。
陶侃初不預明帝顧命,深以為恨,溫峤推侃為盟主[侃子為峻所殺,喪至,侃不臨],乃會平北将軍魏該,以師四萬次于蔡州,攻石頭。
書次者,過信宿也。
三日已上必告,必告其次,謹師律有漸也。
桓彛字茂倫,漢桓榮之九世孫也,補宣城内史,聞蘇峻作逆,彛慷慨流涕,屯泾陽。
是時州郡多遣使降峻,鹹勸彛僞與通和,彛曰:吾受國厚恩,義當緻死,安能與逆醜通問。
峻遣将韓晃攻彛,固守經年,勢孤力屈,城陷為所害,故書賊攻宣城殺内史,猶齊豹書盜,謂逆黨不湏名也[春秋同二十年盜殺衛侯之兄,傳曰:齊豹作不義,其書為盜。
今韓晃不名而書賊,同也]。
毛寳者孰謂?曰溫峤參軍也,蘇峻之亂,峤以寳為前鋒,時峻以萬斛饋祖約也,寳設策力戰,奪其米,約用大乏。
峤嘉之,上為廬江太守。
攻祖約東關,破合肥,書拔之,旌功且徃逆黨也[傳雲:賊遣韓晃攻寳南城,寳登射殺數十人。
晃問曰:君是毛廬江耶?寳曰:是。
晃曰:君名勇,何不出關?寳曰:君健将,何不入關?而退。
又讨郭黙及賊将石遇,有功,庾亮上為豫州刺史]。
劉曜及石季龍戰于髙堠,季龍敗績,曜遂[阙]于洛陽[謂石勒擒劉曜張本]。
司徒王導奔白石,初導侍帝,峻加害,峻逼帝幸石頭,導争之不得,峻日肆醜言,導随路永及二子奔于白石。
白石卽溫峤庾亮屯所也。
庚午陶侃使督護楊謙攻峻于石頭,陣于白石,峻輕騎出戰,墜馬,遂斬之。
書賊衆大潰,言餘黨不能複聚矣。
十月蜀李雄遣将張龍寇涪陵,太守趙弼沒于賊。
經書蜀不稱李雄,言蜀久與晉相抗,猶敵國焉。
曷謂稱寇?曰僣亂抗正,侵我不已,故書寇以貶其大過也[按雄載記雲:雄,特第三子也,雄卽位,南攻漢中,克涪陵,逺人繼至,下寛大之令,降附者皆假複除,益州遂定]。
十二月石勒自率衆向洛,劉曜常乗赤馬,無故局頓,乗小馬出,複飲酒鬥餘,至西陽門撝陣,勒兵乗之,大潰。
曜昏醉奔退,墜于渠,為石堪所執,送于勒。
書獲之,執之也,春秋之例:凡諸侯身犯不義而惡不及民,則不稱人以執。
若晉侯執曹伯是也[僖二十八年春三月丙午,晉侯執曹伯。
又成十三年二月,執曹伯歸于京師。
傳曰:晉侯執曹伯,不及其民也。
傳例雲:凡君不道于民,而諸侯讨執之,則曰某人執某侯]。
今勒與曜皆僣,敵國,而經兩名之,無曲直之辭也。
稱獲之,因舊史文耳[按曜在位十年而敗,自元海起懷帝永嘉四年僣号,至曜五世,凡二十七年而滅]。
經:鹹和四年春帝正月,帝在石頭。
二月建威長史滕含奉乗輿還宮,弋陽王羕薨。
夏四月乙未始安公溫峤薨。
秋七月有星孛于西北。
九月石勒盡滅劉氏。
冬十月廬山崩。
十二月太尉陶侃讨賊郭黙。
傳曰:帝三年五月為蘇峻遷于石頭,是時雖峻已誅,峻弟逸猶強盛,故猶在石頭,未反正也。
二月丙戌,諸軍攻石頭,建威長史滕含以鋭卒擊蘇逸,大敗之,含奉帝幸溫峤舟中。
書乗輿還宮,正也[按溫峤傳雲:滕含抱天子棄入峤舟中,群臣頓首]。
弋陽王羕者,汝南王亮之第三子也[亮宣帝第四子,母伏太後],元帝渡江,累遷至太保。
明帝寝疾,羕與王導同受顧命,依安平獻王浮故事,設床帳于殿上,鹹和初坐弟南頓王宗免官,降為弋陽王。
至是蘇峻作亂,羕述其勲,峻旣平,賜死。
不書伏誅,諱也。
曷諱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