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經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經:晉成帝鹹和元年春帝正月,帝卽位。
二月丁亥赦改元。
夏四月汝南人執内史祖濟叛。
甲子仆射攸卒。
六月徐州刺史劉遐卒。
秋七月江州刺史應詹薨。
九月蜀人寇涪陵。
冬十月汝南王佑薨。
封魏後勵。
南頓馬氏伏誅。
十一月壬子大閱于南郊。
趙将聰寇壽陽不克。
十二月劉闿叛于趙。
梁王翹薨。
傳曰:成帝諱衍,字世根,明帝長子也。
去年閏八月卽皇帝位,今年正月始書卽位者,春秋所謂正始也。
大赦,改元鹹和,循常制也[按元帝卽位,大赦改元建武,自此以至明帝卽位,大赦改元,永為典制矣]四月汝南人執内史祖濟,小之也,言且與衆同叛爾[按春秋僖五年:晉人執虞公。
書晉人執虞公,罪虞且言易也。
十九年邾人執鄫子用之,杜預雲:凡諸侯稱人以執者,如民為辭也。
經書晉侯執曹伯者,不及其民也。
則是汝南人執祖濟叛于趙者,人衆叛也]。
鄧攸字伯道,襄陽人,永嘉時為河東太守,陷于石勒,逃歸。
元帝時為呉郡太守,入拜侍中。
久之遷尚書右仆射,卒書官,嘉良吏也[按鄧攸事,具良吏傳十二人]。
劉遐字正長,廣平易陽人,冀方比之張飛關羽,間道歸元帝,授以節度,讨周撫有功,徙臨懷太守。
王敦之亂,遐自彭城赴京師,平王含,封泉陵公,遷徐州刺史。
至日卒,志功臣也。
應詹字思逺,南頓人也,魏侍中璩之孫也。
以學藝文章稱。
王澄為荊州時,詹督南平天門武陵三郡事,聞洛陽傾覆,詹攘袂流涕,勸澄赴援,乃為檄詞義壯烈,見者慷慨,澄不能從[阙]。
上元帝假節,以詹為建武将軍,上疏陳便宜曰:先王設官,使君有常尊,臣有定分。
下至亡秦罷侯置守,綱紀廢弛,漢興猶雜建侯守,後參古迹今,大荒之後,朝廷改創,宜因斯先舉元功,以為封首。
又曰:元康以來,賤經尚道,以玄虛為夷達,以儒術為鄙俗,永嘉之弊,未必不由此也。
今雖有儒官,教養未備,宜修辟雍,崇明教義,先令國子授訓,然後皇儲親臨釋奠,如此則普天尚德,率土知方矣。
平王敦,詹為前鋒,以功封觀陽縣侯,都督江州。
上疏曰:夫欲用天下之智力者,莫若使天下信之也。
昔冀缺有功,胥臣蒙先茅之賞子玉軍敗,子文受蒍賈之責。
漢宣帝時,二千石有居軄修明者,入為公卿,其不稱職,免官還為平人。
懲勸必行,歴世長久,中間遷不足勸,免不足懼,以此責成,未見其可。
王敦新平,人情未安,詹撫而懷之,莫不歡心。
疾笃,與陶侃書曰:神州未夷,四方多難,足下宜務建洪範,雖休勿休。
書薨者,詹贈儀同三司,且褒名臣也。
九月蜀李雄張龍寇涪陵,執太守謝俊。
書蜀者,賊衆也。
汝南王佑,文成王亮之子,佑字永猷,元帝渡江,襲封汝南王,谥曰威。
書薨,得其終也。
曹勵者,魏武帝之孫也,去年诏三恪二王應立其後者以聞,至是封勵陳留王,以繼魏後。
書得禮也。
[按晉武受魏禅,奂封陳留王,故今曹勵襲奂之舊封]南頓王宗有罪,宗,西陽王羕之弟也,與兄羕俱過江。
明帝踐祚,宗與虞胤皆為帝所親眤,委以禁旅,連結輕俠,恃宗盛。
至是怨望形于辭色,禦史中丞锺推劾宗謀反,庾亮使收宗。
宗以兵距戰,為亮兵所殺,诏貶為馬氏。
書曰南頓不稱王,貶也。
稱伏誅,國讨之文也。
壬子大閱,王導策不廢武備也。
春秋桓六年秋八月壬午大閱簡車馬,皆于農隙講事,不軌不物則為亂政,故有國家者不可廢閱禮也。
石勒使其将石聰攻壽陽,不克,言祖約保壽陽,足以拒聰也[謂明年蘇峻反,頼王導有武備張本。
前年石生屯洛陽,祖約為有備也,故豫州刺史退保壽陽,言趙不克]。
劉闿為濟岷太守,殺内史夏侯嘉,叛歸石勒。
不書殺内史以叛,罪大也[叛逆罪大,不書殺也]。
梁王肜無子,以武陵王澹子禧為嗣,是為懷王,沒于石勒。
懷王子翹,自石氏歸國得立,是為聲王。
經書薨,貴宗室也。
經:鹹和二年春帝正月,秀才龎貴起義兵攻李雄。
三月益州地震。
五月甲申朔日有蝕之。
秋七月。
冬十月劉曜掠河南地。
十一月祖約蘇峻反,司馬流帥師與峻戰死之。
廣陵郄鑒帥師赴京師。
傳曰:甯州秀才龎貴起義兵,攻雄将任回不克,不稱将書秀才,嘉之也。
益州地震,本志謂:蘇峻作亂之兆[按鹹和二年二月江陵地震,三月益州地震,四月豫州地震。
江陵即應峻之亂,益州即應蜀主李雄廢太子立弟班,召亂之萌也]。
甲申日蝕。
本志:日在井,井主酒食,中饋女主之象。
明年皇太後憂崩之應也。
劉胤者何?曜之子也,初曜伐涼州張茂,稱藩于曜,為石勒所敗,茂複攻曜,掠春州,使枹罕護軍辛宴等與曜子胤相持七十餘日,胤濟師逼枹罕[阙]敗之,遂畧河南地。
言劉石相攻,将亡之漸也[按劉曜旣克張茂後,議廢長子熈而立少子胤。
胤泣曰:慈父之于子也,當存鳴鸠之仁,何可替熈而立臣?臣請死阙,以明赤心。
乃止。
後與石勒戰敗被擒,國乃滅矣]。
十一月豫州刺史祖約/厯陽太守[阙]西平将軍不預,明帝顧命,遂懷怨望。
蘇[阙]永嘉之亂,百姓流亡,推峻為安集将軍[阙]封邵陵公,自有鋭卒萬人,潛有異志[阙],征峻為大司農。
峻疑亮害己,乃潛結祖約以讨亮為名,書反以祖約為首,貶世卿也[祖約以逖功受阙,與蘇峻不同,而為亂,實首惡,故先書而貶之]。
十二月峻兵入姑熟,诏左将軍司馬流戰,賊于慈湖,流敗死之,罪在庾亮也[庾亮阙遣用戰,是亮失策也]。
郄鑒鎮廣陵,聞蘇峻反鑒司馬劉[阙]人宿衛京都,又設壇刑白馬,大誓曰:賊臣祖約[阙]不恭天命,不畏王誅,制脅幽王,拔木塞源,率[阙]兆庻泣,血鹹[阙]奉辭伐罪,以除元惡。
昔戎[阙]桓紏明,董卓淩漢,群後緻讨,義存君親。
古今[阙]我同盟,戮力一心,以救社稷。
書廣陵,重其外[阙。
鑒本傳曰:明帝初卽位,王敦專制,内外危阙,鑒為外援,由是拜安西将軍都督楊州諸軍]。
經:鹹和三年春帝正月,将軍溫峤帥師救京[阙]浔陽。
二月庚戌六軍與峻戰于西陵,王師敗績[阙],庾亮出奔浔陽。
丁巳峻峤诏以祖約為中
二月丁亥赦改元。
夏四月汝南人執内史祖濟叛。
甲子仆射攸卒。
六月徐州刺史劉遐卒。
秋七月江州刺史應詹薨。
九月蜀人寇涪陵。
冬十月汝南王佑薨。
封魏後勵。
南頓馬氏伏誅。
十一月壬子大閱于南郊。
趙将聰寇壽陽不克。
十二月劉闿叛于趙。
梁王翹薨。
傳曰:成帝諱衍,字世根,明帝長子也。
去年閏八月卽皇帝位,今年正月始書卽位者,春秋所謂正始也。
大赦,改元鹹和,循常制也[按元帝卽位,大赦改元建武,自此以至明帝卽位,大赦改元,永為典制矣]四月汝南人執内史祖濟,小之也,言且與衆同叛爾[按春秋僖五年:晉人執虞公。
書晉人執虞公,罪虞且言易也。
十九年邾人執鄫子用之,杜預雲:凡諸侯稱人以執者,如民為辭也。
經書晉侯執曹伯者,不及其民也。
則是汝南人執祖濟叛于趙者,人衆叛也]。
鄧攸字伯道,襄陽人,永嘉時為河東太守,陷于石勒,逃歸。
元帝時為呉郡太守,入拜侍中。
久之遷尚書右仆射,卒書官,嘉良吏也[按鄧攸事,具良吏傳十二人]。
劉遐字正長,廣平易陽人,冀方比之張飛關羽,間道歸元帝,授以節度,讨周撫有功,徙臨懷太守。
王敦之亂,遐自彭城赴京師,平王含,封泉陵公,遷徐州刺史。
至日卒,志功臣也。
應詹字思逺,南頓人也,魏侍中璩之孫也。
以學藝文章稱。
王澄為荊州時,詹督南平天門武陵三郡事,聞洛陽傾覆,詹攘袂流涕,勸澄赴援,乃為檄詞義壯烈,見者慷慨,澄不能從[阙]。
上元帝假節,以詹為建武将軍,上疏陳便宜曰:先王設官,使君有常尊,臣有定分。
下至亡秦罷侯置守,綱紀廢弛,漢興猶雜建侯守,後參古迹今,大荒之後,朝廷改創,宜因斯先舉元功,以為封首。
又曰:元康以來,賤經尚道,以玄虛為夷達,以儒術為鄙俗,永嘉之弊,未必不由此也。
今雖有儒官,教養未備,宜修辟雍,崇明教義,先令國子授訓,然後皇儲親臨釋奠,如此則普天尚德,率土知方矣。
平王敦,詹為前鋒,以功封觀陽縣侯,都督江州。
上疏曰:夫欲用天下之智力者,莫若使天下信之也。
昔冀缺有功,胥臣蒙先茅之賞子玉軍敗,子文受蒍賈之責。
漢宣帝時,二千石有居軄修明者,入為公卿,其不稱職,免官還為平人。
懲勸必行,歴世長久,中間遷不足勸,免不足懼,以此責成,未見其可。
王敦新平,人情未安,詹撫而懷之,莫不歡心。
疾笃,與陶侃書曰:神州未夷,四方多難,足下宜務建洪範,雖休勿休。
書薨者,詹贈儀同三司,且褒名臣也。
九月蜀李雄張龍寇涪陵,執太守謝俊。
書蜀者,賊衆也。
汝南王佑,文成王亮之子,佑字永猷,元帝渡江,襲封汝南王,谥曰威。
書薨,得其終也。
曹勵者,魏武帝之孫也,去年诏三恪二王應立其後者以聞,至是封勵陳留王,以繼魏後。
書得禮也。
[按晉武受魏禅,奂封陳留王,故今曹勵襲奂之舊封]南頓王宗有罪,宗,西陽王羕之弟也,與兄羕俱過江。
明帝踐祚,宗與虞胤皆為帝所親眤,委以禁旅,連結輕俠,恃宗盛。
至是怨望形于辭色,禦史中丞锺推劾宗謀反,庾亮使收宗。
宗以兵距戰,為亮兵所殺,诏貶為馬氏。
書曰南頓不稱王,貶也。
稱伏誅,國讨之文也。
壬子大閱,王導策不廢武備也。
春秋桓六年秋八月壬午大閱簡車馬,皆于農隙講事,不軌不物則為亂政,故有國家者不可廢閱禮也。
石勒使其将石聰攻壽陽,不克,言祖約保壽陽,足以拒聰也[謂明年蘇峻反,頼王導有武備張本。
前年石生屯洛陽,祖約為有備也,故豫州刺史退保壽陽,言趙不克]。
劉闿為濟岷太守,殺内史夏侯嘉,叛歸石勒。
不書殺内史以叛,罪大也[叛逆罪大,不書殺也]。
梁王肜無子,以武陵王澹子禧為嗣,是為懷王,沒于石勒。
懷王子翹,自石氏歸國得立,是為聲王。
經書薨,貴宗室也。
經:鹹和二年春帝正月,秀才龎貴起義兵攻李雄。
三月益州地震。
五月甲申朔日有蝕之。
秋七月。
冬十月劉曜掠河南地。
十一月祖約蘇峻反,司馬流帥師與峻戰死之。
廣陵郄鑒帥師赴京師。
傳曰:甯州秀才龎貴起義兵,攻雄将任回不克,不稱将書秀才,嘉之也。
益州地震,本志謂:蘇峻作亂之兆[按鹹和二年二月江陵地震,三月益州地震,四月豫州地震。
江陵即應峻之亂,益州即應蜀主李雄廢太子立弟班,召亂之萌也]。
甲申日蝕。
本志:日在井,井主酒食,中饋女主之象。
明年皇太後憂崩之應也。
劉胤者何?曜之子也,初曜伐涼州張茂,稱藩于曜,為石勒所敗,茂複攻曜,掠春州,使枹罕護軍辛宴等與曜子胤相持七十餘日,胤濟師逼枹罕[阙]敗之,遂畧河南地。
言劉石相攻,将亡之漸也[按劉曜旣克張茂後,議廢長子熈而立少子胤。
胤泣曰:慈父之于子也,當存鳴鸠之仁,何可替熈而立臣?臣請死阙,以明赤心。
乃止。
後與石勒戰敗被擒,國乃滅矣]。
十一月豫州刺史祖約/厯陽太守[阙]西平将軍不預,明帝顧命,遂懷怨望。
蘇[阙]永嘉之亂,百姓流亡,推峻為安集将軍[阙]封邵陵公,自有鋭卒萬人,潛有異志[阙],征峻為大司農。
峻疑亮害己,乃潛結祖約以讨亮為名,書反以祖約為首,貶世卿也[祖約以逖功受阙,與蘇峻不同,而為亂,實首惡,故先書而貶之]。
十二月峻兵入姑熟,诏左将軍司馬流戰,賊于慈湖,流敗死之,罪在庾亮也[庾亮阙遣用戰,是亮失策也]。
郄鑒鎮廣陵,聞蘇峻反鑒司馬劉[阙]人宿衛京都,又設壇刑白馬,大誓曰:賊臣祖約[阙]不恭天命,不畏王誅,制脅幽王,拔木塞源,率[阙]兆庻泣,血鹹[阙]奉辭伐罪,以除元惡。
昔戎[阙]桓紏明,董卓淩漢,群後緻讨,義存君親。
古今[阙]我同盟,戮力一心,以救社稷。
書廣陵,重其外[阙。
鑒本傳曰:明帝初卽位,王敦專制,内外危阙,鑒為外援,由是拜安西将軍都督楊州諸軍]。
經:鹹和三年春帝正月,将軍溫峤帥師救京[阙]浔陽。
二月庚戌六軍與峻戰于西陵,王師敗績[阙],庾亮出奔浔陽。
丁巳峻峤诏以祖約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