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經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也[按本史越勒兵入宮,于帝側收近臣缪播王延等十人,并害。
餘不書于經,省文也]。
劉寔,漢之裔也,好學博通,潔己無瑕,以世多進趨,亷遜道缺,乃着崇讓論以矯之。
其略曰:夫叙用之官得通章表者,有讓賢推能乃通之,其不能有所讓,絶之。
故人臣初除各思推賢能而讓之矣,凡讓之文,付主者掌之,三司有阙,則以三司所讓最多者用之。
是三公共選一公為詳焉。
四征有阙,則以四征所讓最多者用之,是一征阙而四征豫讓之詳焉[按魏晉故事:置征東征西征南征北征四将軍各一員,分掌重。
晉多以親王居之];尚書阙,以尚書所讓最多者與之,以八尚書共選一尚書,固詳于主者選八尚書也。
郡守阙則以郡守所讓最多者用之,固詳于主者選百郡守也。
故世争則毀譽交錯,優劣不分,難得而讓也。
世讓則賢智顯出,能否之美曆曆相次,不可得而亂也。
如此愚智鹹知,進身求通,非修己則無由焉。
愍懷立,以寔為師,太安初寔遜位。
至懷帝卽位,複授以太尉。
寔自陳年老固辭,帝不許。
左丞劉坦上言曰:古之哲王,莫不師元臣,崇飬老。
禮七十緻仕,所以優異舊德以勵亷髙之風,太尉寔體清素之操,執不渝之潔,懸車告老,二十餘年。
臣聞老者不以筋力為禮,寔年九十,命在旦暮,而頻上露闆,冝聽寔所守。
至是诏曰:君年耆告老,确然難違。
今聽君以侯就第。
書曰退老,尊之也。
王衍代寔為太尉,不書,非其繼也[王衍為石勒所敗,勸勒稱尊号,勒怒曰:君名蓋四海,身居三公,何得言不與世事耶。
破壞天下,正是君為。
使左右扶出,夜使人排牆填殺之。
傳言非其繼,意以此耳]。
朱誕為積弩将軍,叛歸劉淵,不貶去姓氏,微也。
且言晉臣之陷于淵者衆,不可勝貶也。
當陽地裂三所,各廣三丈,長二百餘歩。
本志謂:地拆裂者,臣下分離不相從之象也。
言司馬越與茍晞交惡,四方離散之應也。
平陽人劉芒蕩自稱漢後,誘羗戎,僣帝号于馬蘭山,反胡五鬥叟郝索等數千人為亂,征西大将軍南陽王模遣将淳于定讨破,皆斬之。
書曰并平之善并曰吉也。
經:永嘉四年春帝正月。
二月蜀文碩歸順。
三月周玘讨錢璯平之。
五月六州大蝗地震。
六月劉聰弑劉和自立。
秋九月王如賊起。
冬十一月越帥師出許昌,将軍周馥迎帝都壽陽不克。
傳曰:文碩者蜀李雄之将也,殺雄大将軍李國,以巴西歸。
書曰歸順,嘉之也。
五月幽并青冀秦雍大蝗,食草木及牛馬毛皆盡。
兖州地震。
本志謂石勒寇汲郡,執太守胡寵,南濟沔是其應也。
僞漢劉淵死,其子和嗣位,和多猜忌,禦下無恩。
其舅呼延攸說和殺其弟聰,聰覺,攻西明[阙]斬和遂自立。
書弑者,言和雖僞号,亦諸劉之君也。
聰殺和而簒其位,宜貶大惡。
王如者新豐人也,遇亂流離至宛,會诏促還鄉,乃結少年襲官軍,破襄城,于是南安龐寔馮翊嚴嶷長安侯脫,各帥羣盜應之,凡數萬人。
結石勒為兄弟。
書賊起,言互盜盛起,不複制矣[按王如後歸王敦,為敦所誅]。
辛卯晝昏,至庚子凡浃旬。
本志謂夜妖也。
劉向雲:晝而暝,陰為陽也,臣制君也。
班固曰:夜妖者,風雲并起杳冥與常風同,狀天戒,若曰勿使大夫世官專政而暝晦王室。
蓋東海王越以京師饑,羽檄征天下兵,莫有至者。
率衆出許昌,以行台自随,宮府無複守衛,荒馑日甚,殿内死人交橫。
府署并掘塹自守,盜賊公行,枹皷之音不絶。
越以太尉王衍為軍司,越自領豫州牧。
書出者,猶言出奔叛其君也,故貶去族。
周馥字祖宣,浚弟也,理識清幹選舉精宻,累遷至鎮東将軍,以東海王越不盡臣節,毎言及厲然。
又覩羣盜甚盛,洛陽孤危,乃建策迎天子遷都壽春,上書曰:不圖厄運遂至于此,戎狄交侵,畿内厄逼。
臣與祖納裴憲華譚孫惠等三十人伏思大計,以殷王有屢遷之事,周室有岐山之徙,方今帝都罄乏不可久居。
觀今華夷東南為愈,北阻塗山,南抗靈嶽,名川四帯,有重險之固。
楚人東遷,遂宅壽春。
臣請選精卒三萬奉迎皇駕,令裴憲督豫州諸路,荊揚江湘運米十五萬斛/絹十四萬疋以供大駕,令王浚茍晞共平河朔,臣戮力以啟南路皇輿來廵。
司馬越大怒,慮其圖己也,以兵攻馥。
馥憂疾而卒。
書曰不克,惜其謀合事機而為越所沮。
其後晉果東遷焉[按本傳:元帝後問華譚曰:周祖宣何至于反耶?譚對曰:馥見賊盜滋蔓,王威不振,故表移都以纾國難。
若從馥謀,西晉未亡也。
原情豈得為反?帝乃悟] 經:永嘉五年春帝正月宻诏茍晞讨越。
乙亥流人杜弢盜據長沙。
庚午平原王幹薨。
二月汝南王佑奔建邺。
三月戊午越卒。
宗室三十六王沒于石勒。
流人汝班及蹇撫賊起于零桂諸郡,帝遷都倉垣不克。
夏六月庚寅荀藩出奔轘轅。
丁酉劉曜王彌石勒入京師。
帝蒙塵于南陽。
茍晞立豫章王瑞為皇太子。
秋七月浚假立
餘不書于經,省文也]。
劉寔,漢之裔也,好學博通,潔己無瑕,以世多進趨,亷遜道缺,乃着崇讓論以矯之。
其略曰:夫叙用之官得通章表者,有讓賢推能乃通之,其不能有所讓,絶之。
故人臣初除各思推賢能而讓之矣,凡讓之文,付主者掌之,三司有阙,則以三司所讓最多者用之。
是三公共選一公為詳焉。
四征有阙,則以四征所讓最多者用之,是一征阙而四征豫讓之詳焉[按魏晉故事:置征東征西征南征北征四将軍各一員,分掌重。
晉多以親王居之];尚書阙,以尚書所讓最多者與之,以八尚書共選一尚書,固詳于主者選八尚書也。
郡守阙則以郡守所讓最多者用之,固詳于主者選百郡守也。
故世争則毀譽交錯,優劣不分,難得而讓也。
世讓則賢智顯出,能否之美曆曆相次,不可得而亂也。
如此愚智鹹知,進身求通,非修己則無由焉。
愍懷立,以寔為師,太安初寔遜位。
至懷帝卽位,複授以太尉。
寔自陳年老固辭,帝不許。
左丞劉坦上言曰:古之哲王,莫不師元臣,崇飬老。
禮七十緻仕,所以優異舊德以勵亷髙之風,太尉寔體清素之操,執不渝之潔,懸車告老,二十餘年。
臣聞老者不以筋力為禮,寔年九十,命在旦暮,而頻上露闆,冝聽寔所守。
至是诏曰:君年耆告老,确然難違。
今聽君以侯就第。
書曰退老,尊之也。
王衍代寔為太尉,不書,非其繼也[王衍為石勒所敗,勸勒稱尊号,勒怒曰:君名蓋四海,身居三公,何得言不與世事耶。
破壞天下,正是君為。
使左右扶出,夜使人排牆填殺之。
傳言非其繼,意以此耳]。
朱誕為積弩将軍,叛歸劉淵,不貶去姓氏,微也。
且言晉臣之陷于淵者衆,不可勝貶也。
當陽地裂三所,各廣三丈,長二百餘歩。
本志謂:地拆裂者,臣下分離不相從之象也。
言司馬越與茍晞交惡,四方離散之應也。
平陽人劉芒蕩自稱漢後,誘羗戎,僣帝号于馬蘭山,反胡五鬥叟郝索等數千人為亂,征西大将軍南陽王模遣将淳于定讨破,皆斬之。
書曰并平之善并曰吉也。
經:永嘉四年春帝正月。
二月蜀文碩歸順。
三月周玘讨錢璯平之。
五月六州大蝗地震。
六月劉聰弑劉和自立。
秋九月王如賊起。
冬十一月越帥師出許昌,将軍周馥迎帝都壽陽不克。
傳曰:文碩者蜀李雄之将也,殺雄大将軍李國,以巴西歸。
書曰歸順,嘉之也。
五月幽并青冀秦雍大蝗,食草木及牛馬毛皆盡。
兖州地震。
本志謂石勒寇汲郡,執太守胡寵,南濟沔是其應也。
僞漢劉淵死,其子和嗣位,和多猜忌,禦下無恩。
其舅呼延攸說和殺其弟聰,聰覺,攻西明[阙]斬和遂自立。
書弑者,言和雖僞号,亦諸劉之君也。
聰殺和而簒其位,宜貶大惡。
王如者新豐人也,遇亂流離至宛,會诏促還鄉,乃結少年襲官軍,破襄城,于是南安龐寔馮翊嚴嶷長安侯脫,各帥羣盜應之,凡數萬人。
結石勒為兄弟。
書賊起,言互盜盛起,不複制矣[按王如後歸王敦,為敦所誅]。
辛卯晝昏,至庚子凡浃旬。
本志謂夜妖也。
劉向雲:晝而暝,陰為陽也,臣制君也。
班固曰:夜妖者,風雲并起杳冥與常風同,狀天戒,若曰勿使大夫世官專政而暝晦王室。
蓋東海王越以京師饑,羽檄征天下兵,莫有至者。
率衆出許昌,以行台自随,宮府無複守衛,荒馑日甚,殿内死人交橫。
府署并掘塹自守,盜賊公行,枹皷之音不絶。
越以太尉王衍為軍司,越自領豫州牧。
書出者,猶言出奔叛其君也,故貶去族。
周馥字祖宣,浚弟也,理識清幹選舉精宻,累遷至鎮東将軍,以東海王越不盡臣節,毎言及厲然。
又覩羣盜甚盛,洛陽孤危,乃建策迎天子遷都壽春,上書曰:不圖厄運遂至于此,戎狄交侵,畿内厄逼。
臣與祖納裴憲華譚孫惠等三十人伏思大計,以殷王有屢遷之事,周室有岐山之徙,方今帝都罄乏不可久居。
觀今華夷東南為愈,北阻塗山,南抗靈嶽,名川四帯,有重險之固。
楚人東遷,遂宅壽春。
臣請選精卒三萬奉迎皇駕,令裴憲督豫州諸路,荊揚江湘運米十五萬斛/絹十四萬疋以供大駕,令王浚茍晞共平河朔,臣戮力以啟南路皇輿來廵。
司馬越大怒,慮其圖己也,以兵攻馥。
馥憂疾而卒。
書曰不克,惜其謀合事機而為越所沮。
其後晉果東遷焉[按本傳:元帝後問華譚曰:周祖宣何至于反耶?譚對曰:馥見賊盜滋蔓,王威不振,故表移都以纾國難。
若從馥謀,西晉未亡也。
原情豈得為反?帝乃悟] 經:永嘉五年春帝正月宻诏茍晞讨越。
乙亥流人杜弢盜據長沙。
庚午平原王幹薨。
二月汝南王佑奔建邺。
三月戊午越卒。
宗室三十六王沒于石勒。
流人汝班及蹇撫賊起于零桂諸郡,帝遷都倉垣不克。
夏六月庚寅荀藩出奔轘轅。
丁酉劉曜王彌石勒入京師。
帝蒙塵于南陽。
茍晞立豫章王瑞為皇太子。
秋七月浚假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