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經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太子置百官。
八月劉聰陷長安,南陽王模薨。
九月茍晞及豫章王沒于石勒。
十一月猗盧寇太原。
傳曰:帝宻诏征東大将軍茍晞讨東海王越。
先是晞移檄諸征鎮曰:天歩艱險,亂禍流離,元海造逆于汾陽,世龍階亂于三魏,晞以虛薄委以關東,所以藩固王室無俾城壞。
夫舟楫不固,則齊桓責楚襄王逼狄則晉文緻讨。
凡我同盟在此行矣。
及诏讨越上表曰:越以宗臣,寵樹奸黨,擅為诏令,縱兵寇掠。
臣祗奉前诏,遣王模陳午等兵詣項,龔行天讨。
書曰讨越,聲其罪也。
流人杜弢本蜀郡人,避亂南湘中,賊衆推弢為牧,故書曰盜據長沙。
平原王幹者,宣帝之子也,惠帝反正,以幹為太保。
當齊王冏之平,幹懷百錢見冏曰:倫逆亂義,舉是汝之功。
今以百錢賀汝。
雖然,大勢難居不可不慎。
及冏誅,幹哭之恸曰:宗室日衰,此兒最可人複害之,自今殆矣。
東海王越徃視幹,幹閉門不通,使人謝遣,而自于門隙窺之。
當時莫能測其意者。
年八十。
書薨得禮也。
汝南王佑者,亮之孫也。
佑立為威王,遇中原亂,南渡江依元帝。
書奔以明内難也。
越卒者何?東海王薨于項也。
曷謂薨于項而書卒?曰罪盈而死,天下不與其為王也。
越初卒,秘不發喪,遺命襄陽王範統其衆歸東海,會石勒追及于寗平,焚越屍柩,曰:此人亂天下,吾為天下報之。
焚其骨以告天地。
經書卒,罪宜誅爾。
三十六王者何?曰越旣死,其子毗自京邑同宗室子弟出奔,遇石勒,自武陵西河而下皆被害。
餘王陷于勒。
書三十六王,言宗室盡沒矣。
沙班蹇撫二賊起湘州,虜其刺史茍眺,破零桂,東略武昌,殺安城太守郭察/邵陵太守鄭融/衡陽内史滕育。
書曰諸郡,言賊勢大也。
茍晞表請帝遷都倉垣,帝将從之,宮中及黃門戀赀财不欲出,至是饑甚,人相食,百官皆流亡十八九。
帝召近臣将行,無車輿,歩出西掖門至銅駞街,為盜所掠,不得進而還。
書曰不克,計窮無為矣。
荀藩者,朂之子也,時為司空。
聞劉曜等犯京邑藩,先出奔轘轅。
不書司空,貶也。
身為三公,不能安帝室掃群盜,而先自亡去,非社稷臣也。
帝蒙塵于平陽者何?曰劉聰僣據平陽,及劉曜入京師,帝開華林園門欲幸長安,為劉曜所追及,百官士庻死者三萬餘人。
執帝送歸平陽,劉聰以帝為會稽公。
古者天子蒙塵于外國,史哀之辭不忍書其囚執。
豫章王端者,清河王遐之子也,兄诠為皇太子,以端封豫章。
會洛陽陷沒,端東奔茍晞,立為皇太子[按本史端立七十日沒于勒]。
王浚者,司空沈之子也,領幽冀都督,假立皇太子,其實為妄将謀僣号,故削去其姓,貶僞假也[按本傳:浚為石勒所執,責之曰:不忠于晉,積粟五十萬,不赈百姓]。
南陽王模者,髙宻王泰之子也,有聲稱于宗室,進位太尉。
洛陽陷,降于劉粲,為聰所害。
書薨,終之以王禮也。
茍晞及豫章王沒于石勒者,先是豫章王東奔茍晞,承制録尚書事,居蒙城。
勒執晞殺之,及端亦遇害。
端與晞同書沒,傷端為晞所禍也。
猗盧者孰謂?曰匈奴種也,其先曰神元,分國為三部:一曰昭帝神元統一部,居上谷之北濡源二曰桓帝,居代北叄合陂三曰穆帝猗盧,居定襄北盛樂城。
其後猗盧強盛,總攝三部。
至是攻新興鴈門,劉琨不能制,自稱三部大人。
蓋後魏拓跋之先。
書寇太原,言夷狄深入中國也。
經:永嘉六年春帝正月帝在平陽。
二月壬子日有蝕之。
癸醜琅邪王睿檄四方讨勒。
夏四月丙寅将軍山簡卒。
秋七月木火金聚牛鬥。
九月诏猗盧為代公。
辛巳雍州刺史賈疋敗劉粲,長安人立秦王邺為皇太子。
傳曰:帝在平陽,王業已淪也。
然厯數猶存,故元經書年以永嘉。
書春以帝正月,書劉聰僞邑為平陽,存其主而抑僞号也[劉聰改元嘉平,代西晉。
初号漢也]。
壬子日蝕,本志謂秦王邺于長安代帝監撫宗廟,而帝蒙塵,不能反正之象也。
琅邪王卽元帝也。
因洛之亂,渡建邺,荀藩等推王為盟主,乃移檄四方共讨石勒。
不書姓,以真主讨僞亂,必貶僞以成文也。
山簡者何?曰吏部濤之子,為征南将軍鎮襄陽,江漢歸附。
或宴會僚佐,勸簡作樂,簡曰:社稷傾覆不能康正,晉之罪人也,何樂之有。
因流涕慷慨,未幾卒。
書官而卒,賢之也。
歲星熒惑,太白聚于鬥牛,呉分野,東晉中興之應也。
劉琨鎮并州時,劉粲寇晉陽,又太原太守髙喬降于粲,于是琨奔長山,乞師于猗盧,乃表猗盧為代公。
賈疋者太尉诩之孫也,累遷雍州刺史,率兵三萬複長安。
劉粲聞之,使劉曜來戰,疋破之,曜中流矢,追至甘泉。
書官不書诏命,言疋勇略,有複晉之志,故特書以褒之。
秦王邺者,呉王宴之子也,秦獻王簡無後,以邺嗣封。
賈疋旣破粲曜,三輔小安,乃與衛将軍劉芬、京兆太守梁總共奉為皇太子。
書長安人不書官名者,言民思晉主,關輔厭亂,衆欲
八月劉聰陷長安,南陽王模薨。
九月茍晞及豫章王沒于石勒。
十一月猗盧寇太原。
傳曰:帝宻诏征東大将軍茍晞讨東海王越。
先是晞移檄諸征鎮曰:天歩艱險,亂禍流離,元海造逆于汾陽,世龍階亂于三魏,晞以虛薄委以關東,所以藩固王室無俾城壞。
夫舟楫不固,則齊桓責楚襄王逼狄則晉文緻讨。
凡我同盟在此行矣。
及诏讨越上表曰:越以宗臣,寵樹奸黨,擅為诏令,縱兵寇掠。
臣祗奉前诏,遣王模陳午等兵詣項,龔行天讨。
書曰讨越,聲其罪也。
流人杜弢本蜀郡人,避亂南湘中,賊衆推弢為牧,故書曰盜據長沙。
平原王幹者,宣帝之子也,惠帝反正,以幹為太保。
當齊王冏之平,幹懷百錢見冏曰:倫逆亂義,舉是汝之功。
今以百錢賀汝。
雖然,大勢難居不可不慎。
及冏誅,幹哭之恸曰:宗室日衰,此兒最可人複害之,自今殆矣。
東海王越徃視幹,幹閉門不通,使人謝遣,而自于門隙窺之。
當時莫能測其意者。
年八十。
書薨得禮也。
汝南王佑者,亮之孫也。
佑立為威王,遇中原亂,南渡江依元帝。
書奔以明内難也。
越卒者何?東海王薨于項也。
曷謂薨于項而書卒?曰罪盈而死,天下不與其為王也。
越初卒,秘不發喪,遺命襄陽王範統其衆歸東海,會石勒追及于寗平,焚越屍柩,曰:此人亂天下,吾為天下報之。
焚其骨以告天地。
經書卒,罪宜誅爾。
三十六王者何?曰越旣死,其子毗自京邑同宗室子弟出奔,遇石勒,自武陵西河而下皆被害。
餘王陷于勒。
書三十六王,言宗室盡沒矣。
沙班蹇撫二賊起湘州,虜其刺史茍眺,破零桂,東略武昌,殺安城太守郭察/邵陵太守鄭融/衡陽内史滕育。
書曰諸郡,言賊勢大也。
茍晞表請帝遷都倉垣,帝将從之,宮中及黃門戀赀财不欲出,至是饑甚,人相食,百官皆流亡十八九。
帝召近臣将行,無車輿,歩出西掖門至銅駞街,為盜所掠,不得進而還。
書曰不克,計窮無為矣。
荀藩者,朂之子也,時為司空。
聞劉曜等犯京邑藩,先出奔轘轅。
不書司空,貶也。
身為三公,不能安帝室掃群盜,而先自亡去,非社稷臣也。
帝蒙塵于平陽者何?曰劉聰僣據平陽,及劉曜入京師,帝開華林園門欲幸長安,為劉曜所追及,百官士庻死者三萬餘人。
執帝送歸平陽,劉聰以帝為會稽公。
古者天子蒙塵于外國,史哀之辭不忍書其囚執。
豫章王端者,清河王遐之子也,兄诠為皇太子,以端封豫章。
會洛陽陷沒,端東奔茍晞,立為皇太子[按本史端立七十日沒于勒]。
王浚者,司空沈之子也,領幽冀都督,假立皇太子,其實為妄将謀僣号,故削去其姓,貶僞假也[按本傳:浚為石勒所執,責之曰:不忠于晉,積粟五十萬,不赈百姓]。
南陽王模者,髙宻王泰之子也,有聲稱于宗室,進位太尉。
洛陽陷,降于劉粲,為聰所害。
書薨,終之以王禮也。
茍晞及豫章王沒于石勒者,先是豫章王東奔茍晞,承制録尚書事,居蒙城。
勒執晞殺之,及端亦遇害。
端與晞同書沒,傷端為晞所禍也。
猗盧者孰謂?曰匈奴種也,其先曰神元,分國為三部:一曰昭帝神元統一部,居上谷之北濡源二曰桓帝,居代北叄合陂三曰穆帝猗盧,居定襄北盛樂城。
其後猗盧強盛,總攝三部。
至是攻新興鴈門,劉琨不能制,自稱三部大人。
蓋後魏拓跋之先。
書寇太原,言夷狄深入中國也。
經:永嘉六年春帝正月帝在平陽。
二月壬子日有蝕之。
癸醜琅邪王睿檄四方讨勒。
夏四月丙寅将軍山簡卒。
秋七月木火金聚牛鬥。
九月诏猗盧為代公。
辛巳雍州刺史賈疋敗劉粲,長安人立秦王邺為皇太子。
傳曰:帝在平陽,王業已淪也。
然厯數猶存,故元經書年以永嘉。
書春以帝正月,書劉聰僞邑為平陽,存其主而抑僞号也[劉聰改元嘉平,代西晉。
初号漢也]。
壬子日蝕,本志謂秦王邺于長安代帝監撫宗廟,而帝蒙塵,不能反正之象也。
琅邪王卽元帝也。
因洛之亂,渡建邺,荀藩等推王為盟主,乃移檄四方共讨石勒。
不書姓,以真主讨僞亂,必貶僞以成文也。
山簡者何?曰吏部濤之子,為征南将軍鎮襄陽,江漢歸附。
或宴會僚佐,勸簡作樂,簡曰:社稷傾覆不能康正,晉之罪人也,何樂之有。
因流涕慷慨,未幾卒。
書官而卒,賢之也。
歲星熒惑,太白聚于鬥牛,呉分野,東晉中興之應也。
劉琨鎮并州時,劉粲寇晉陽,又太原太守髙喬降于粲,于是琨奔長山,乞師于猗盧,乃表猗盧為代公。
賈疋者太尉诩之孫也,累遷雍州刺史,率兵三萬複長安。
劉粲聞之,使劉曜來戰,疋破之,曜中流矢,追至甘泉。
書官不書诏命,言疋勇略,有複晉之志,故特書以褒之。
秦王邺者,呉王宴之子也,秦獻王簡無後,以邺嗣封。
賈疋旣破粲曜,三輔小安,乃與衛将軍劉芬、京兆太守梁總共奉為皇太子。
書長安人不書官名者,言民思晉主,關輔厭亂,衆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