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外紀卷第十

關燈
周紀八 起旃蒙赤奮若盡強圉赤奮若凡七十三年 元王 元年春,越侵楚。

    夏,楚追越師至冥,不及,乃還。

     秋,楚伐東夷。

     二年冬十一月,越圍吳, 是歲。

    晉知伯伐鄭,取九邑。

    晉定公薨,子出公錯立。

     晉趙簡子嘗與栾激遊,曰:吾好聲色而激緻之,吾好宮室台榭而激為之,吾好良馬善禦而激求之,吾好士六年矣,而激未嘗進一人,是進吾過而黜吾善也。

    将沈激于河。

     或謂簡子曰:君何不更乎?簡子曰:諾。

    左右曰:君未有過,何更?簡子曰:吾将求之以來谏者卻之,必止我過矣。

     簡子聞楊實之賢,問于成傳。

    傳曰:不知也。

    簡子曰:子與之友,何不知也?傳曰:實年十五,廉而不匿;年二十,善義且仁;三十,勇毅果決;四十,綏懷鄉裡,遠人親附。

    不見于今十年,為人數變,是以不知也。

     楊因見簡子曰:臣居鄉三逐,事君五去。

    聞君好士,故來見。

    簡子絕食而迎之。

    左右谏曰:居鄉三逐,不容于衆也;事君五去,不忠于君也。

    簡子曰:美女,醜婦之仇也。

    盛德之士,亂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授以為相,而國大治。

     趙簡子病,召太子母恤而告之曰:我死已,葬服衰上夏屋山以望。

    太子敬諾。

    簡子卒,母恤代立,是為襄子。

    未葬簡子而中牟畔,入齊葬五日,襄子興師攻之,圍未合而城自壞者十堵,襄子擊金而退軍。

    軍吏曰:天助也,曷為去之?襄子曰:吾聞之于叔向曰:君子不乘人于利,不迫人于險。

    使之城成而後攻。

    中牟聞其義,請降。

    襄子服衰,與群臣上夏屋山,望代俗甚樂甚美。

    襄子曰:先君必以此教也,乃先善之。

    代君好色,以其姊妻之,其所善代者萬故。

    久之,代君以善馬奉襄子,襄子谒代君,請觞之。

    舞者數百人,置兵羽中,先具大金鬥,代君酒酣,反鬥而擊之,一成腦塗地。

    舞者操兵以鬥,盡殺其從者,以代君之車迎其妻。

    道聞之,泣呼天曰:以弟亡夫,非仁也;以夫恐弟,非義也。

    磨笄自刺而死。

    代人憐之,名其所死地為磨笄山。

    遂興兵平代。

    代,即北戎也。

    襄子兄伯魯早死,封其子周于代,為代成君。

     劉恕曰:左氏傳魯哀公十七年,晉複伐衛。

    簡子曰:止。

    謂趙鞅也。

    二十年十一月,越圍吳,趙孟降于喪食,曰:先王與吳王有質。

    告于吳王曰:寡君之老無恤。

    謂襄子也。

    杜預曰:趙孟襄子無恤時,有父簡子之喪。

    是歲周元王二年,晉定公三十七年也。

    史記六國表,周定王十一年,晉出公十七年,趙簡子之六十年,簡子卒。

    趙世家亦雲:出公十七年,簡子卒,在魯哀公二十年之後十七年也。

    而趙世家:襄子元年,越圍吳,襄子降喪食,乃是左傳哀二十年事。

    若簡子以晉出公十七年卒,則襄子元年在吳亡後十六年也。

    史記前後差互,故以左氏傳為據。

     四年,夏四月,邾隐公自齊奔越,曰:吳為無道,執父立子,越王歸之。

    太子桓公革奔越, 越王勾踐郊敗吳。

    吳三戰三北,冬,入吳,吳師自潰。

    夫差帥其賢良與重祿上姑蘇。

    越圍王台。

    吳使王孫洛肉袒膝行,請成于越,曰:孤臣夫差,異日嘗得罪于會稽,夫差不敢逆命。

    今君王舉玉趾而誅孤臣,孤臣意者欲如會稽之事,敢布腹心。

    越王欲許之。

    範蠡曰:天節不遠,五年複反。

    王曰:諾。

    不許。

    使者往而複來,辭愈卑,禮愈尊,請以金玉子女賂君之辱,男女服為臣禦。

    王又欲許之。

    範蠡曰:十年謀之,一朝而棄之,可乎?王曰:吾難對其使者,子其對之。

    範蠡乃左提鼓,右援枹,以應使者曰:昔上天降禍于越,委制于吳,而吳不受。

    今反此義,以報此禍,吾王敢無聽天之命,而聽君王之令乎?王孫洛曰:吳稻蟹不遺種,子助天為虐,不忌不祥乎?範蠡曰:昔吾先君周室之不成子也,濱于東海之陂,鼋龜魚鼈之與處,蛙黾之與同渚,吾雖腼然人面,猶禽獸也,又安知是????者乎?王孫洛請反辭于王。

    範蠡曰:君王委制于執事之人,子往矣,無使執事之人得罪于子。

    使者反,範蠡擊鼓興師,至姑蘇宮。

    十一月丁卯,勾踐使人告夫差曰:天以吳賜越,孤不敢不受。

    王其無死!寡人達王于甬句東,夫婦三百,唯王所安。

    吾與王為二君,以沒王年。

    夫差對曰:天降禍吳國,不在前後。

    當孤之身,土地人民,越既有之矣,孤何面目以視天下?吾老矣,不能事君王。

    夫差将死,曰:使死者有知,吾無以見。

    子胥為幎冒面而死。

    自是越春祭三江,秋祭五湖,為之立祠。

     越王索卒于楚,而攻晉。

    左史倚相謂楚惠王曰:越已破吳,豪士死,銳卒盡,大甲傷,索兵攻晉,示我病也。

    不如起師與之分吳。

    惠王曰:善。

    起師從之。

    越王怒,将擊楚。

    文種曰:我憊矣,與戰必不克,不如賂之。

    乃割露山之西五百裡以與楚。

     勾踐反至五湖,範蠡辭王曰:臣不複至越國矣。

    君憂臣勞,君辱臣死。

    昔君王辱于會稽,臣不死者,為此事也。

    今事已濟,請從會稽之罰。

    王曰:子聽吾言,與子分國;不聽,身死,妻子為戮。

    範蠡曰:君行制,臣行意。

    乃歎曰:計然之策,十用其五而得意。

    既以施國,吾欲用之。

    家,裝其輕寶珠玉,與私徒屬乘舟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終極。

    越王命工以良金寫範蠡之狀而朝禮之。

    浃日,令大夫朝之,環會稽三百裡為範蠡地,曰:後世子孫有敢侵蠡地者,使無終沒于越國。

     劉恕曰:史記吳世家:越王滅吳,誅太宰嚭,以為不忠而歸。

    左氏傳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