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外紀卷第九

關燈
子曰:然吾齒存乎!老子曰:亡枞曰:子知之乎!老子曰:舌以其柔齒以其剛枞曰:天下之事盡矣。

    無以複語子老萊子楚人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 孔子閑處喟然歎曰:銅鞮伯華而無死天下其定矣。

    子路曰:其為人何若:孔子曰:其幼也。

    敏而好學,其壯也勇而不屈,其老也。

    有道而能以下人。

    子路曰:有道又誰下哉?孔子曰:以衆攻寡,無不消也;以貴下賤,無不得也。

    周公制天下之政而下士,豈無道哉?欲得士也。

     成回學于子路,三年,恭敬不已。

    子路問其故,對曰:人比于鳥,上畏鷹鹯,下畏網羅。

    夫為善者少而讒者多,若身不死,安知禍罪不施?行年七十,常恐行節之虧,恭敬以待天命。

    子路曰:君子哉! 是歲!洛絕于周,淇絕于舊衛。

     滕隐公薨。

     三十七年春,魯用田賦,自成公作丘甲,哀公用田賦,搜狩、治兵、大閱之事,皆失其正。

    春秋書而譏之,以存王道。

    秋,衛出公會吳于鄖,吳王囚之,說者冠蓋相望而弗能止。

    魯哀公撤鐘鼓之縣,缟素而朝,謂仲尼曰:諸侯無親,以諸侯為親;大夫無黨,以大夫為黨。

    吾欲免衛君而不能。

    仲尼請子貢行,至吳,見太宰嚭,嚭說之,欲薦之于王。

    子貢曰:子不能行也。

    且衛君之來,其半曰不若朝晉,其半曰不若朝吳。

    衛君以吳可歸,故束身以受命。

    今子受而囚之,又欲流之于海,是賞言朝晉者,而罰言朝吳者也。

    諸侯以為蓍龜,則皆移心于晉矣。

    子欲成伯王之業,難乎?嚭入,複之于王。

    王出令曰:十日而遣衛君,不具者死。

    衛出公怨吳王,曾從子,曰:吳王好劍,臣相劍者請為吳王相劍,拔而示之,因為君刺之。

    出公曰:子非義士,為利者也。

    吳強而富,衛弱而貧,子必往。

    吾恐子為吳王用之于我也。

    乃逐之。

     九月,宋伐鄭,取錫,遂圍嵒。

    冬十二月,鄭救嵒。

    丙申,圍宋師 魯螽。

     越王勾踐召範蠡問曰:吳稻蟹不遺種,其可乎?對曰:天應至矣,人事未盡也。

    王怒曰:吾與子言人事,子應我以天時。

    今天應至矣,子應我以人事,何也?對曰:人事與天地相參,乃可成功。

    今禍新民恐,将同其力,緻其死。

    王其馳騁弋獵,無至禽荒,宮中之樂,無至酒荒。

    彼上将薄其德,民将盡其力,望而不得食,乃可以緻天地之殛。

    王姑待之。

     吳王夫差起師北征,阙為深溝,通于商、魯之間,北屬之沂,西屬之濟,将會于黃池。

     三十八年春,鄭取宋師于嵒。

     吳欲伯中國,以尊周室。

    夏,單平公會晉定公、吳夫差、魯哀公于黃池。

     越王勾踐非其身之所種則不食,非其夫人所織則不衣。

    十年不收于國,民有三年之食。

    國之父兄請曰:昔夫差恥吾君,請報之。

    勾踐辭曰:寡人之罪也,無庸戰。

    父兄又請曰:越四封之内,親吾君猶父母也,敢不盡力乎?勾踐許之。

    緻其衆而誓之曰:進則思賞,退則思刑者,有常賞;進不用命,退則無恥者,有常刑。

    國人皆勸曰:孰是吾君也?可無死乎?六月丙子,越伐吳,命範蠡、後庸帥師沿海溯淮,以絕吳路,敗王子友于姑熊夷。

    勾踐帥中軍溯江襲吳,入其郛,焚姑蘇,徙其大舟。

    吳、晉争長,未成邊,遽至,以越亂告。

    吳王懼天下聞而秘之,合大夫而謀曰:越為不道,背其齊盟,道路修遠,無會而歸,與會而先晉,孰利?王孫洛曰:今夕必挑戰以廣民心,勵士以奮其朋勢,彼将不戰而先我。

    吳王許諾。

    昏乃戒令,秣馬食士,夜中服兵擐甲,帶甲三萬,去晉軍一裡。

    昧明,三軍皆嘩,聲動天地。

    晉師大駭,令董褐請事曰:大國越錄造于弊邑之軍壘,敢請亂故。

    吳王親對之曰:孤欲守先君之班爵,進則不敢,退則不可。

    會日薄矣,恐事不集,以為諸侯笑。

    孤之事君,在今日,不得事君亦在今日。

    董褐還,告趙鞅曰:吳王之色類有大憂,小則嬖妾嫡子死,大則越入吳,将毒,不可與戰。

    主其許之先,然不可徒許也。

    趙鞅許諾。

    乃令董褐複命曰:曩君之言,周室既卑,諸侯大夫失禮于天子。

    今君王東海,淫名聞于天子,君有短桓而自逾之,況蠻荊何有于周室?命圭有命,固曰吳伯,不曰吳王。

    周無二王,君若無卑天子以幹其不祥,而曰吳公,孤敢不順從君命?吳王許諾,乃就幕而會。

    吳公先歃,晉侯亞之。

    吳王既會,越聞愈章,恐齊、宋之為己害,命王孫洛先與勇獲帥徒師,以為過賓于宋,焚其北郛。

    夫差使王孫苟告勞于周曰:昔楚為不道,不共承王事,吾先君阖廬不貫不忍。

    今齊侯壬不鑒于楚,夫差遵汶伐博,克有成事,敢告于下執事。

    周王答曰:周室逢天之降禍,遭民之不祥,餘心豈忘憂恤。

    今伯父曰:勠力同德,餘一人兼受介福。

    吳王欲伐宋,太宰嚭曰:可勝而不能居也。

    乃引兵歸國,國亡,太子内空,王居外久,士皆罷敝。

    冬,厚币與越平。

    越自度亦未能滅吳,乃與吳平。

     是歲許元公成薨,子結立。

    元公,悼公孫也。

     三十九年春,魯西狩獲麟。

    孔子曰:吾道不行矣。

    乃因史記而作春秋,約其文辭,以繩當世。

     魯哀公問孔子曰:東益宅不祥,信有之乎?孔子曰:損人益己,身之不祥也;棄老取幼,家之不祥也;釋賢用不肖,國之不祥也;老者不教,幼者不學,俗之不祥也;聖人伏匿,天下之不祥也。

    故不祥有五,而東益不與焉。

     孔子閑居,喟然而歎。

    子思再拜請曰:意子孫不修,将忝祖乎?羨堯舜之道,恨不及乎?夫子曰:孺子安知吾志?對曰:急于進瞻亟聞夫子之教,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負荷,是謂不肖,急所以恐而不解也。

    夫子欣然笑曰:吾無憂矣。

    世不廢業,其克昌乎?孔子娶于宋并官氏,生子鯉,字伯魚,先孔子卒。

    急,字子思,伯魚子也。

     小邾射以句繹奔魯。

     齊田恒與隰斯登靈台觀望,三面皆暢,獨南面,以隰子之家樹蔽之。

    田恒不言而欲去之。

    隰子知其意,歸使人伐樹,俄複止之。

    其相室曰:何變之速乎?隰子曰:古者以愚全身,今田子将有大事,而我知其微,禍莫大焉。

    夏四月,田恒執簡公于舒州。

    五月庚申朔,日有食之。

     莒郊公狂薨。

     六月甲午,齊田恒弑簡公,立簡公弟骜,是為平公。

    田恒與國人盟曰:不盟者,死及家石。

    佗人曰:不盟,是殺吾親也。

    從人而盟,是背吾君也。

    嗚呼!生于亂世,不得正行;劫于暴人,不得全義。

    乃進盟以免父母,退伏劍而死。

    田恒使勇士六人劫子淵栖。

    子淵栖曰:子以我為知乎?臣弑君而從之,非知也。

    以我為仁乎?見利而背君,非仁也。

    以我為勇乎?劫我以兵,懼而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