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外紀卷第九
關燈
小
中
大
言:願擇諸子長賢者為太子。
景公老,惡言嗣事,愛茶母,欲立之,憚發之口。
公病,命國夏、高張立荼為太子,逐群公子于萊。
秋,公薨,荼立。
冬十月,群公子奔魯。
三十一年春,晉伐鮮虞。
吳伐陳。
楚救陳。
夏六月戊辰,齊、陳僖子乞及鮑牧逐國夏、高張、陳乞,武子強啟子也。
初,楚昭王之理石渚,公正好義。
廷有殺人者,渚追之,乃其父也,縱之而反于廷,曰:殺人者,臣之父也,臣罪當死。
王曰:追而不及,庸有罪乎?渚曰:以父立政,非孝子也;廢法縱罪,非忠臣也。
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誅而死,臣職也。
不受令而自刎。
昭王嘗出遊,留夫人姜氏于漸台之上。
王聞江水大至,使使者迎夫人。
夫人曰:王召宮人必以符,使者忘持符來,妾不敢從。
妾聞貞女不犯約,勇者不畏死,守節而已,不敢棄約越義而求生。
大水至而死,号曰貞姜。
先是,楚有雲如衆赤鳥,夾日以飛三日。
秋七月,楚昭王在城父,将救陳,召諸公子大夫曰:孤不佞,再辱楚師,今得以天壽終,孤之幸也。
命其弟公子申及結為王,皆讓不可。
又命次弟公子闾,五讓,乃許之。
将戰,王有疾。
庚寅,攻大冥,薨于城父。
公子闾曰:王病甚而舍其子,臣所以許王,廣王意也。
今王卒,臣敢忘乎?乃與子西、子期謀,伏師閉塗,迎越女之子章,立之而後還,是為惠王。
八月,齊陳乞使人之魯,召景公子陽生,夜至于齊。
冬十月丁卯,立之,是為悼公。
使朱毛遷其君荼于骀,殺諸野幕之下,謂之安孺子。
三十二年春,宋侵鄭。
晉侵衛。
秋,魯伐邾,入之,執邾隐公以歸。
宋圍曹。
冬,鄭救曹,侵宋。
三十三年春,宋滅曹,執曹伯陽以歸,殺之。
三月,吳伐魯。
夏五月,齊伐魯,取喚及闡。
六月,魯歸邾隐公。
公無道,吳讨之,囚諸樓台。
使諸大夫奉太子革為政。
秋,魯及齊平。
九月,齊闾丘明如魯莅盟。
子服景伯戒宰人曰:陷而入于恭,闵馬父笑。
景伯問之,對曰:笑吾子之大也。
先聖王之傳恭,猶不敢專。
稱曰:自古在昔,先民,今吾子之教官僚曰陷而後恭,滿之甚也。
十二月,齊歸魯喚及闡。
杞僖公薨,子湣公維立。
是歲。
晉有豕人言。
三十四年春,鄭圍宋雍丘,宋圍鄭師。
二月甲戍,取之。
夏,楚伐陳, 宋伐鄭。
是歲。
越王勾踐謂範蠡日:上天降禍于越,委制于吳,吾欲與子謀之。
對曰:得時不成,反受其殃,王無蚤圖。
三十五年春,邾隐公奔魯,遂奔齊。
吳、魯邾郯伐齊。
齊鮑牧弑悼公。
吳王夫差帥舟師,将自海入讨齊,齊人敗之,吳師還。
夏,晉伐齊,取犁及轅。
齊人立悼公子壬,是為簡公。
越王獻美女西施、鄭旦于吳,夫差納之。
伍子胥谏曰:越王夏被毛裘,冬禦黹绤。
聚敢死之士數萬人,必為吳隙。
夫差不聽。
初,阖廬起台于姑蘇山,去國三十五裡,春夏遊焉。
夫差高而飾之,三年乃成。
周旋诘屈,橫亘五裡,崇飾土木,殚耗人力。
宮妓千人,别立春宵宮,為長夜飲,造千石酒鐘,作天池,池中作青龍舟,舟中盛陳妓樂,日與西施為水嬉。
宮中作海靈館、館娃閣,銅溝玉檻,宮之楹檻皆珠玉飾之。
秋,夫差複儆師,将伐齊。
伍子胥曰:天命有反,越王戚然服士以伺吾間,而王以齊、魯為憂,越将有吳土。
今王罷民于姑蘇,都鄙薦饑,吳民離矣。
王不聽。
越王勾踐拊循其士民,欲以報吳。
大夫逢同曰:吳兵加齊晉,怨深于楚,越德少而功多,為越計,莫若結齊親楚,附晉以厚吳,三國伐之,越承其弊,可克也。
勾踐問範蠡曰:吳王淫于樂而忘百姓,亂民功,逆天時,信讒喜優,憎輔遠弼,上下相偷,其可乎?對曰:人事至矣,天應未也,王姑待之。
冬,楚代陳。
吳延州來季子救陳。
是歲。
薛惠公薨。
三十六年春,齊國書、高無丕帥師伐魯。
仲尼在衛聞之,謂弟子曰:魯,父母之國,二三子何為莫出?子路、子張、子由請出,孔子皆弗許。
子貢請行,孔子許之。
至齊,說田恒曰:憂在内者攻強,憂在外者攻弱。
今君破魯以廣齊,戰勝以驕主,破國以尊臣,而君之功不與焉,則交日疏于主,求以成大事,難矣。
不如伐吳。
伐吳不勝,人民外死,大臣内空,孤主制齊者唯君也。
田恒曰:善。
雖然,吾兵業已加魯矣,去而之吳,大臣疑我,奈何?子貢曰:君按兵無伐,臣請使吳,令救魯而伐齊。
君因以兵迎之,田恒許之。
子貢南說吳王曰:霸者無強敵,千鈞之重,加铢兩而移。
今以萬乘之齊,伐千乘之魯,與吳争強,竊為王危之。
夫救魯,顯名也,誅暴齊以服強晉,利莫大焉。
吳王曰:吾嘗與越戰,越王有報我心,待我伐越而聽子。
子貢曰:王方以存亡繼絕為名,伐小越而畏強齊,非勇也。
今存越,示諸侯以仁;救魯伐齊,威加晉國,諸侯相帥而朝吳,伯業成矣。
王必惡越。
臣請東見越王,令出兵以從。
吳王大說,使子貢之越。
越王除道郊迎,身禦至舍而問曰:此蠻夷之國,大夫何以俨然辱而臨之?子貢曰:吾說吳王以救魯伐齊,其志欲之而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如此,破越必矣!句踐頓首再拜曰:孤不料力與吳戰,困于會稽,痛入骨髓,日夜欲與吳王接踵而死。
子貢曰:吳王猛暴,群臣不堪,國家敝于數戰,百姓怨上。
今王發士卒佐之,以徼其志,卑辭以尊其禮,其伐齊必矣。
彼戰不勝,王之福也。
戰勝,必以兵臨晉,臣請北見晉君,令共攻之。
吳銳兵盡于齊,重甲困于晉,而王制其敝,此滅吳矣!越王許諾。
子貢報吳王曰:臣敬以大王之言告越王,越王大恐曰:抵罪于吳,賴大王之賜,死不敢忘,何謀之敢慮?後五日,越使大夫種頓首言于吳王曰:東海役臣孤勾踐使者臣種,敢修下吏問于左右。
竊聞大王将興大義,誅強救弱,請悉起境内士卒三千人,孤被堅執銳,先受矢石,因賤臣種,奉先人藏器甲二十領,鐵屈盧之矛,步光之劍,以賀軍吏。
吳王說太宰嚭數受越重寶厚賂,日夜言于吳王,愛信越殊甚。
伍子胥谏曰:齊之與吳,習俗不同,言語不通。
我得其地不能處,得其民不能。
使吳之與越接土鄰境,道易人通。
雠,敵戰之國也,非吳喪越,越必喪。
吳王信越浮詞詐僞而貪齊,後将悔之。
太宰嚭曰:君王之令不行于上國者,齊、晉也。
王勝齊而以兵臨晉,是一舉而服兩國也。
子胥曰:王戰而勝,天亡吳矣。
不勝,猶未也。
王不聽。
子貢勸王許越師而辭其君。
吳王乃謝越王。
景公老,惡言嗣事,愛茶母,欲立之,憚發之口。
公病,命國夏、高張立荼為太子,逐群公子于萊。
秋,公薨,荼立。
冬十月,群公子奔魯。
三十一年春,晉伐鮮虞。
吳伐陳。
楚救陳。
夏六月戊辰,齊、陳僖子乞及鮑牧逐國夏、高張、陳乞,武子強啟子也。
初,楚昭王之理石渚,公正好義。
廷有殺人者,渚追之,乃其父也,縱之而反于廷,曰:殺人者,臣之父也,臣罪當死。
王曰:追而不及,庸有罪乎?渚曰:以父立政,非孝子也;廢法縱罪,非忠臣也。
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誅而死,臣職也。
不受令而自刎。
昭王嘗出遊,留夫人姜氏于漸台之上。
王聞江水大至,使使者迎夫人。
夫人曰:王召宮人必以符,使者忘持符來,妾不敢從。
妾聞貞女不犯約,勇者不畏死,守節而已,不敢棄約越義而求生。
大水至而死,号曰貞姜。
先是,楚有雲如衆赤鳥,夾日以飛三日。
秋七月,楚昭王在城父,将救陳,召諸公子大夫曰:孤不佞,再辱楚師,今得以天壽終,孤之幸也。
命其弟公子申及結為王,皆讓不可。
又命次弟公子闾,五讓,乃許之。
将戰,王有疾。
庚寅,攻大冥,薨于城父。
公子闾曰:王病甚而舍其子,臣所以許王,廣王意也。
今王卒,臣敢忘乎?乃與子西、子期謀,伏師閉塗,迎越女之子章,立之而後還,是為惠王。
八月,齊陳乞使人之魯,召景公子陽生,夜至于齊。
冬十月丁卯,立之,是為悼公。
使朱毛遷其君荼于骀,殺諸野幕之下,謂之安孺子。
三十二年春,宋侵鄭。
晉侵衛。
秋,魯伐邾,入之,執邾隐公以歸。
宋圍曹。
冬,鄭救曹,侵宋。
三十三年春,宋滅曹,執曹伯陽以歸,殺之。
三月,吳伐魯。
夏五月,齊伐魯,取喚及闡。
六月,魯歸邾隐公。
公無道,吳讨之,囚諸樓台。
使諸大夫奉太子革為政。
秋,魯及齊平。
九月,齊闾丘明如魯莅盟。
子服景伯戒宰人曰:陷而入于恭,闵馬父笑。
景伯問之,對曰:笑吾子之大也。
先聖王之傳恭,猶不敢專。
稱曰:自古在昔,先民,今吾子之教官僚曰陷而後恭,滿之甚也。
十二月,齊歸魯喚及闡。
杞僖公薨,子湣公維立。
是歲。
晉有豕人言。
三十四年春,鄭圍宋雍丘,宋圍鄭師。
二月甲戍,取之。
夏,楚伐陳, 宋伐鄭。
是歲。
越王勾踐謂範蠡日:上天降禍于越,委制于吳,吾欲與子謀之。
對曰:得時不成,反受其殃,王無蚤圖。
三十五年春,邾隐公奔魯,遂奔齊。
吳、魯邾郯伐齊。
齊鮑牧弑悼公。
吳王夫差帥舟師,将自海入讨齊,齊人敗之,吳師還。
夏,晉伐齊,取犁及轅。
齊人立悼公子壬,是為簡公。
越王獻美女西施、鄭旦于吳,夫差納之。
伍子胥谏曰:越王夏被毛裘,冬禦黹绤。
聚敢死之士數萬人,必為吳隙。
夫差不聽。
初,阖廬起台于姑蘇山,去國三十五裡,春夏遊焉。
夫差高而飾之,三年乃成。
周旋诘屈,橫亘五裡,崇飾土木,殚耗人力。
宮妓千人,别立春宵宮,為長夜飲,造千石酒鐘,作天池,池中作青龍舟,舟中盛陳妓樂,日與西施為水嬉。
宮中作海靈館、館娃閣,銅溝玉檻,宮之楹檻皆珠玉飾之。
秋,夫差複儆師,将伐齊。
伍子胥曰:天命有反,越王戚然服士以伺吾間,而王以齊、魯為憂,越将有吳土。
今王罷民于姑蘇,都鄙薦饑,吳民離矣。
王不聽。
越王勾踐拊循其士民,欲以報吳。
大夫逢同曰:吳兵加齊晉,怨深于楚,越德少而功多,為越計,莫若結齊親楚,附晉以厚吳,三國伐之,越承其弊,可克也。
勾踐問範蠡曰:吳王淫于樂而忘百姓,亂民功,逆天時,信讒喜優,憎輔遠弼,上下相偷,其可乎?對曰:人事至矣,天應未也,王姑待之。
冬,楚代陳。
吳延州來季子救陳。
是歲。
薛惠公薨。
三十六年春,齊國書、高無丕帥師伐魯。
仲尼在衛聞之,謂弟子曰:魯,父母之國,二三子何為莫出?子路、子張、子由請出,孔子皆弗許。
子貢請行,孔子許之。
至齊,說田恒曰:憂在内者攻強,憂在外者攻弱。
今君破魯以廣齊,戰勝以驕主,破國以尊臣,而君之功不與焉,則交日疏于主,求以成大事,難矣。
不如伐吳。
伐吳不勝,人民外死,大臣内空,孤主制齊者唯君也。
田恒曰:善。
雖然,吾兵業已加魯矣,去而之吳,大臣疑我,奈何?子貢曰:君按兵無伐,臣請使吳,令救魯而伐齊。
君因以兵迎之,田恒許之。
子貢南說吳王曰:霸者無強敵,千鈞之重,加铢兩而移。
今以萬乘之齊,伐千乘之魯,與吳争強,竊為王危之。
夫救魯,顯名也,誅暴齊以服強晉,利莫大焉。
吳王曰:吾嘗與越戰,越王有報我心,待我伐越而聽子。
子貢曰:王方以存亡繼絕為名,伐小越而畏強齊,非勇也。
今存越,示諸侯以仁;救魯伐齊,威加晉國,諸侯相帥而朝吳,伯業成矣。
王必惡越。
臣請東見越王,令出兵以從。
吳王大說,使子貢之越。
越王除道郊迎,身禦至舍而問曰:此蠻夷之國,大夫何以俨然辱而臨之?子貢曰:吾說吳王以救魯伐齊,其志欲之而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如此,破越必矣!句踐頓首再拜曰:孤不料力與吳戰,困于會稽,痛入骨髓,日夜欲與吳王接踵而死。
子貢曰:吳王猛暴,群臣不堪,國家敝于數戰,百姓怨上。
今王發士卒佐之,以徼其志,卑辭以尊其禮,其伐齊必矣。
彼戰不勝,王之福也。
戰勝,必以兵臨晉,臣請北見晉君,令共攻之。
吳銳兵盡于齊,重甲困于晉,而王制其敝,此滅吳矣!越王許諾。
子貢報吳王曰:臣敬以大王之言告越王,越王大恐曰:抵罪于吳,賴大王之賜,死不敢忘,何謀之敢慮?後五日,越使大夫種頓首言于吳王曰:東海役臣孤勾踐使者臣種,敢修下吏問于左右。
竊聞大王将興大義,誅強救弱,請悉起境内士卒三千人,孤被堅執銳,先受矢石,因賤臣種,奉先人藏器甲二十領,鐵屈盧之矛,步光之劍,以賀軍吏。
吳王說太宰嚭數受越重寶厚賂,日夜言于吳王,愛信越殊甚。
伍子胥谏曰:齊之與吳,習俗不同,言語不通。
我得其地不能處,得其民不能。
使吳之與越接土鄰境,道易人通。
雠,敵戰之國也,非吳喪越,越必喪。
吳王信越浮詞詐僞而貪齊,後将悔之。
太宰嚭曰:君王之令不行于上國者,齊、晉也。
王勝齊而以兵臨晉,是一舉而服兩國也。
子胥曰:王戰而勝,天亡吳矣。
不勝,猶未也。
王不聽。
子貢勸王許越師而辭其君。
吳王乃謝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