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外紀卷第八

關燈
此之謂也。

    古者民神不雜,民之精爽不攜貳者,在男曰觋,在女曰巫。

    于是有天、地、神民、類物之官,是謂五官。

    周宣王時,重、黎之後失其官守,寵神其祖,以取威于民,曰重實上天,黎實下地。

    遭世之亂,莫之能禦也。

     楚子期祀平王,祭以牛俎于王,王問于觀射父曰:祀牲何及?對曰:祀加于舉,則上下有序,神求備物,不求豐大。

    聖王正端冕,帥其群臣,精物以臨監享祀,謂之一純,玉帛為二精,天地民及四時之務為七事。

    民之徹官百,王公子弟之質能言能聽徹其官者,而物賜之姓,以監其官,是為百姓。

    姓有徹品十于王,謂之千品。

    五物之官陪屬萬,為萬官。

    官有十醜,為億醜。

    天子之田九垓,以食兆民。

    王取經入,以食萬官。

     楚鬥且廷見令尹子常,歸語其弟曰:楚其亡乎?不然,令尹不免。

    吾見其問蓄聚積實,如餓豺狼焉。

    積貨滋多,蓄怨滋厚,不亡何待? 冬,蔡昭侯獻裘佩于子常,子常受之,歸昭侯。

    昭侯歸而如晉,請伐楚。

     是歲,塵入成周,熊入于周。

     十四年春三月,劉文公合諸侯于召陵,謀伐楚。

    晉荀寅求貨于蔡侯,弗得,言于範獻子,乃辭蔡侯。

     晉使蔡伐沈。

    夏,滅沈。

    秋,楚為沈故,圍蔡。

     楚自昭王即位,無歲不有吳師。

    蔡昭侯以其子乾與大夫之子為質于吳。

    阖廬謂伍子胥、孫武曰:始子言郢未可入,今果如何?對曰:楚囊瓦貪,唐、蔡皆怨之。

    王必欲大伐,得唐、蔡乃可。

    阖廬從之。

    冬,吳悉興師,與蔡侯、唐侯伐楚,選多力者五百人,利趾者三千人,以為前陳。

    十一月庚午,陳于柏舉。

    阖廬弟夫概請戰,弗許。

    夫概曰:王已屬臣兵,兵以利為上,尚何待焉?以其部兵擊楚,大敗之。

    囊瓦奔鄭。

    吳乘勝而前,比至郢,五戰,楚五敗。

    己夘,楚昭王出奔。

    庚辰,吳入郢,昭王奔鄖。

    鄖公之弟懷将弑王,鄖公辛止之。

    懷曰:平王殺吾父,在國則君,在外則雠也。

    見雠弗殺,非人也。

    鄖公曰:事君者不為内外行,不為豐約舉,苟君之卑尊一也。

    懷弗聽,曰:吾思父,不能顧矣。

    鄖公以王奔随。

    伍子胥求昭王,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

    申包胥亡于山中,使人謂子胥曰:報雠以甚乎子,故平王之臣親北面而事之。

    今至于聊死人,此無天道之極。

    子胥曰:吾日暮塗遠,故倒行而逆施之。

    申包胥走秦告急求救,秦哀公未許。

    包胥立秦庭,哭七日七夜不絕聲。

    哀公憐之曰:楚雖無道,有臣若是,可無存乎? 是歲,陳惠公薨,子懷公柳立。

     杞悼公薨,子隐公乞立。

    七月,其弟過弑隐公自立,是為僖公。

     曹聲公弟露弑隐公而自立,是為靖公。

    十五年春,王人殺子朝于楚。

     夏,越聞吳王在楚國,空入吳。

    吳王使别兵擊越。

     六月,申包胥以秦師救楚,再敗吳師。

     秋七月,楚子期、子蒲滅唐。

     吳夫概見越、秦交敗吳,吳王留楚不去,九月亡歸,自立為吳王。

    吳敗楚于雍澨,秦、楚皆敗。

    吳師又大敗吳于公婿之溪。

    阖廬乃歸,攻夫概,敗之,夫概奔楚。

    冬十月,楚昭王還入郢,封夫概于堂溪,為堂溪氏。

     昭王之出奔也,見藍尹亹,載其孥。

    王曰:載予。

    對曰:自先王莫墜其國,當君而亡之,君之過也。

    遂去王。

    歸,又求見,王欲執之,曰:臣避于成臼,以儆君也,庶悛而更乎。

    今之敢見,觀君之德也。

    曰:庶憶懼而鑒前惡乎。

    君有國而不愛臣,何有于死。

    子西使複其位,以無忘前敗。

    王乃見之。

    昭王歸賞始于申包胥,包胥曰:輔君安國,非為身也。

    救急除害,非為名也。

    功成受賞,是賣勇也。

    君既定矣,又何求焉。

    遂逃賞,終身不見賞。

    及鄖公之弟懷,子西曰:君有二臣,或可賞也,或可戮也,君王均之,群臣懼矣。

    王曰:或禮于君,或禮于父,均之可也。

     晉圍鮮虞, 是歲。

    燕平公薨,簡公立,或雲惠公 日隕于地。

    有麈入豐。

     十六年春,鄭滅許,執許男斯。

     二月,魯侵鄭,取匡。

    夏四月己醜,吳敗楚舟師,又敗楚陵師于繁揚。

     楚遷郢于鄀。

     周儋翩率王子朝之徒,因鄭人将以作亂于周。

    鄭伐周。

    六月,晉戍周。

    冬十二月,敬王辟亂,處于姑莸。

    十七年春二月,齊歸魯郓陽,關陽虎居之以為政。

    夏四月,齊伐魯。

     冬十一月戊午,單子、劉子逆王。

    晉籍秦送王入于王城。

     十八年春正月,魯侵齊。

     二月己醜,單子伐榖城,劉子伐儀,栗辛夘。

    單子伐簡城,劉子伐盂,以定王室。

    魯侵齊。

    夏,齊伐魯。

    晉救魯。

     晉趙鞅使涉佗、成何與衛靈公盟于??澤,将歃,涉佗、成何捘靈公之手而撙之,靈公怒。

    王孫商曰:不如與百姓同惡之,請令于國,有姑姊妹者,家一人質于晉,百姓必怒,君因反之。

    公曰:善。

    令三日而征之,五日而令畢,國人巷哭,乃出西門,閉東門而叛晉。

     秋,晉侵鄭、衛。

    九月,魯侵衛。

     魯陽虎欲去三桓。

    冬十月,季孟氏敗陽虎,虎出奔。

     初,吳入楚,召陳懷公不往。

    是歲,複召懷公,至則怒其前不往,留之。

    未幾,懷公卒于吳,子湣公越立。

     曹靖公薨,子陽立。

     十九年夏六月,陽虎自魯陽關出奔齊,遂自宋奔晉。

    趙鞅受賂,厚遇之。

    虎謂鞅曰:堂上之人,朝廷之吏,邊境之士,臣所樹主者過半。

    今堂上之人卻臣于君,朝廷之吏危臣于法,邊境之士劫臣于兵。

    鞅曰:惟賢者能報德,不肖者不能也。

    夫樹桃李者,夏得其休息,秋得其食焉。

    樹蒺藜者,夏不得休息,秋得其刺焉。

    子之所樹者蒺藜,非桃李也。

     陽虎常言曰:主賢明則悉心以事之,不肖則飾奸而試之。

    簡子相之,左右曰:虎善竊人國政。

    簡子曰:虎務取之,我務守之。

    遂執術而禦虎,虎不敢為非,簡子幾至于伯。

     秋,齊伐晉。

     是歲,鄭獻公薨,子聲公勝立。

    晉六卿強,侵奪鄭,鄭遂弱。

    秦哀公薨,太子早死,谥夷公。

    夷公子惠公立 二十年。

    初,孔子仕魯,為中都宰,制為養生送死之節,行之一年,四方諸侯則焉。

    定公曰:學子法以治魯,何如?孔子曰:天下可矣。

    二年,為司空,别五土之性,物各得所生之宜,由司空為大司寇。

    夏,齊景公、魯定公會于夾谷,孔子攝相事。

    齊人歸魯郓、喚、龜、陰之田。

    魯有父子訟者,孔子同狴執之,三月不别。

    其父請止,孔子赦之,季桓子不說。

    孔子喟然歎曰: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