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外紀卷第七
關燈
小
中
大
德以贊事,比也。
引黨以封己,利己而亡君,别也。
是歲。
曹武公薨,子平公須立。
十八年秋八月,晉中行穆子伐鮮虞,圍鼓。
饋聞倫曰:鼓之啬夫聞倫知之,請無罷武夫,而鼓可得。
穆子弗應。
左右曰:不折一戟,不傷一卒,而得鼓,君奚為弗使?穆子曰:聞倫為人佞而不仁,若下之,可勿賞乎?賞之是賞佞人,佞人得志,晉國将舍仁而為佞,雖得鼓,焉用之?鼓人請以城叛,穆子不受,曰:守而二心,奸之大者。
賞善罰奸,國之憲法。
許而弗予,失吾信也。
若其予之,賞大奸而教吾邊鄙貳也。
令軍吏呼城儆将。
攻未傳而鼓降,以鼓子苑支來,既獻而反之。
初,晉董叔将娶于範氏。
叔向曰:範氏富,盍已乎?曰:欲為系援。
他日,董祁訴于範獻子,獻子執而紡于庭之槐。
叔向過之,曰:子盍為我請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
欲而得之,又何請焉? 晉趙簡子鞅曰:魯孟獻子有鬥臣五人,我無一,何也。
叔向曰:子不欲也。
若欲之,肸也,待交挨可也。
鞅,景子成之子也, 是歲。
吳王夷昧薨,欲授國于季劄。
季劄讓,逃去。
吳人 曰:先王有命,兄卒弟代,必緻季子。
今季子逃位,則王。
夷昧後立,其子當代。
乃立夷昧之子僚為王。
劉恕曰:世本曰:夷昧生光而及僚。
服虔曰:夷昧生光而廢之。
夷昧卒,庶兄僚代立。
光曰:我王嗣也。
班固曰:司馬遷采世本為史記,而今之世本與史記不同,未詳孰是。
十九年春正月,齊伐徐。
晉誘戎蠻子嘉殺之,遂取蠻氏,既而複立其子。
秋八月,晉昭公薨,子頃公去疾立。
六卿強,公室卑。
九月,魯大雩。
鄭大旱。
二十年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
是時晉、楚強盛,威服諸戎,自??轅之東,在河南山北者,其種滋廣,号曰陰戎,與陸渾、伊、洛戎事晉,而蠻氏從楚。
至是陸渾叛晉。
秋九月丁卯,晉荀吳帥師滅陸渾之戎,陸渾子奔楚。
其後楚執蠻氏,盡囚其人。
冬,有星孛于大辰。
吳伐楚,戰于長岸,大敗吳,吳大敗楚。
二十一年春三月,曹平公薨,子悼公午立。
夏五月戊寅,風甚。
壬午,大甚。
宋、衛、陳、鄭火。
六月,邾襲鄅,入之。
鄅,妘姓子爵。
冬,楚遷許于析 是歲。
周景王将鑄大錢,單穆公曰:古者民患輕,則作重币以行之,為母權子。
若不堪重,則作輕而行之,亦不廢重,為子權母,小大利之。
今廢輕而作重,民失其資,能無匮乎?絕民用以實王府,猶塞川原而為潢污,竭無日矣。
王弗聽。
燕共公薨,平公立。
二十二年春二月,宋伐邾,圍蟲。
三月,取之。
夏,許悼公瘧。
五月戊辰,飲太子止之藥,薨,止奔晉。
悼公子斯立。
楚為舟師,伐濮。
初,楚平王使伍舉之子奢為太子建師,費無極為少師。
無極不忠于太子,無寵,常讒惡太子。
王使無極為太子娶婦于秦,無極馳歸報王曰:秦女絕美,王可自取,更為太子取婦。
平王聽之。
太子母,蔡女也,無寵于王,王稍疏建。
無極去太子而事平王,言于王曰:晉近諸夏,所以伯楚,僻遠,故不能與之争。
若大城城父,而置太子以通北方,王收南方,得天下也。
王說,從之,使建居城父。
秋,齊伐莒,入紀,共公出奔。
冬,楚取吳州來。
鄭大水,龍鬥于時門之外洧淵。
二十三年春二月,楚費無極日夜言太子短于平王。
伍奢遊人于王側,言大子仁勇得民心。
王以告無極,無極曰: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無怨望,自居城父,内撫百姓,外約諸侯,其事已構。
平王召伍奢考責之。
奢曰:王奈何以小臣疏骨肉之親?王囚奢,使城父司馬奮揚殺太子。
三月,太子奔宋。
無極曰:奢二子皆賢,不殺,為楚國患。
王謂奢曰:能緻二子則生,不能将死。
奢曰:尚之為人,廉死節慈,孝而仁,聞召免父,必不顧其死而至。
員知而好謀,勇而矜功,剛戾忍詢,能成大事,知來必死,必不來。
王使人召二子曰:來,吾生女。
父伍尚欲往,員曰:至則父子俱死而雠不得報,不如奔佗國,借力以雪父恥。
尚曰:我知往,終不能全父,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後不能雪恥,為天下笑。
謂員曰:女能報雠,我将歸死。
尚既就執,員彎弓屬矢,将射使者,使者不敢逼,員遂出亡。
奢聞員不來,曰:楚國君臣且苦兵矣。
王殺奢與尚。
員聞太子建在宋,往從之,道逢其友申包胥。
員曰:吾将複楚,以雪父兄之恥。
申包胥曰:子能亡之,吾能存之。
員至宋,宋有華氏之亂,與建奔鄭,鄭人甚善之。
建又适晉,晉頃公曰:鄭信太子,太子能為内應,我攻其外,滅鄭必矣。
許以鄭封太子。
太子還鄭,事未成,從者知其謀而告之。
鄭定公與子産誅建。
員懼,與建子勝俱奔吳。
到昭關,吏欲執之,員與勝步走,追者在後,幾不得脫。
至江上,一漁父乘船,知其急而渡之。
員既絕渡,漁父視,則有饑色,以麥飯飽魚羹盎漿食之。
員問其名族,不肯告,解劍與之,曰:此直千金。
父曰:楚國之法,得伍子胥者,爵執圭,祿萬擔,金千镒,豈徒千金劍耶?不受。
子胥,員字也。
将去,誡漁父曰:掩子之盎漿,無令其露。
漁父曰:諾。
員行數步,顧視漁父,覆船自沈于水中。
員奔至吳,說王僚以伐楚之利。
公子光曰:子胥父兄聊于楚,欲自報雠,未見其利。
員知光有佗志,未可說以外事。
求勇士堂邑??設諸,見之光。
光喜,乃客員。
員退而與勝耕于野,以待??設諸之事光者,王諸樊子也。
曰:以兄弟次邪?季子當立,必以子乎,則光真适嗣。
常陰納謀臣賢士,欲襲王僚。
是歲。
鄭子産卒, 蔡平公薨,太子朱立。
景王将鑄無射,問律于伶州鸠。
對曰:古之神瞽考中聲,量之以制,度律均鐘,百官??儀,紀之以三,平之以六,成于十二,天之道也。
律呂不易,無奸物也。
王又為之大林,單穆公曰:先王之制鐘也,大不出鈞,重不過石,律度量衡于是乎生,小大器用于是乎出。
故聖人慎之。
三年之中,而有離民之器二焉,國其危哉!王弗聽。
問之伶州鸠,對曰:細過其主,妨于正;用物過度,妨于财;正害财匮,妨于樂。
細抑大陵,不容于耳,非和也;聽聲越遠,非平也;非宗官之所司也。
無益于教,而離民怒神,非臣之所聞也。
王卒鑄大鐘。
二十四年春,鐘成,伶人告和。
伶州鸠曰:上作器,民備樂之,則為和。
财亡民罷,莫不怨恨,臣不知其和也。
王曰:爾老耄矣,何知?及王崩,鐘不和。
夏,晉士鞅聘于魯,問具山、敖山。
魯人以其鄉對,曰:先君獻、武之諱。
鞅歸,戒其所知曰:吾适魯而名其二諱,為笑焉,唯不學也。
木有枝葉,猶庇蔭人,況君子之學乎? 宋少司馬華?劫其父司馬費遂,而召亡人,以南裡叛。
秋七月壬午朔,日有食之。
冬十月,華登以吳師救華氏。
丙寅,齊師、宋師敗吳于鴻口。
華登帥其餘以敗宋師。
元公敗華氏于新裡。
十一月,晉、齊、衛救宋,大敗華氏,圍南裡。
楚費無極取貨于蔡侯朱叔父隐太子之子東國,而謂蔡人曰:楚王将立東國,若不先從,必圍蔡。
蔡人懼,出朱而立東國,是為悼侯。
鼓叛晉。
二十五年春二月甲子,齊伐莒,莒敗齊于壽餘。
景公伐莒,莒子行成。
楚使?越告于宋,請出華氏,宋人從之。
己巳,華?、華登等出奔楚。
景王長庶子朝有寵于王,欲立之。
夏四月乙醜,王崩,子猛立。
六月,晉襲鼓,滅之。
以鼓子苑支來,令鼓人各複其所,非僚勿從。
鼓子之臣夙沙釐以其孥行,軍吏執之。
辭曰:我君是事,非事土也。
名曰君臣,豈曰土臣?今君實遷,臣何賴于鼓?中行穆子召之,曰:鼓有君矣。
對曰:臣委質于狄之鼓,未委質于晉之鼓。
委質為臣,無有二心,敢即私利,以煩司寇。
穆子歎而謂左右曰:吾何德之務而有是臣也。
乃使行言于頃公,與鼓子田于河陰,使夙沙釐相之。
丁巳,葬景王、王子朝作亂,敗奔京。
冬十一月乙酉,王子猛卒,周人谥曰悼王。
己醜,猛母弟敬王丐即位。
資治通鑒外紀卷第七。
終
引黨以封己,利己而亡君,别也。
是歲。
曹武公薨,子平公須立。
十八年秋八月,晉中行穆子伐鮮虞,圍鼓。
饋聞倫曰:鼓之啬夫聞倫知之,請無罷武夫,而鼓可得。
穆子弗應。
左右曰:不折一戟,不傷一卒,而得鼓,君奚為弗使?穆子曰:聞倫為人佞而不仁,若下之,可勿賞乎?賞之是賞佞人,佞人得志,晉國将舍仁而為佞,雖得鼓,焉用之?鼓人請以城叛,穆子不受,曰:守而二心,奸之大者。
賞善罰奸,國之憲法。
許而弗予,失吾信也。
若其予之,賞大奸而教吾邊鄙貳也。
令軍吏呼城儆将。
攻未傳而鼓降,以鼓子苑支來,既獻而反之。
初,晉董叔将娶于範氏。
叔向曰:範氏富,盍已乎?曰:欲為系援。
他日,董祁訴于範獻子,獻子執而紡于庭之槐。
叔向過之,曰:子盍為我請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
欲而得之,又何請焉? 晉趙簡子鞅曰:魯孟獻子有鬥臣五人,我無一,何也。
叔向曰:子不欲也。
若欲之,肸也,待交挨可也。
鞅,景子成之子也, 是歲。
吳王夷昧薨,欲授國于季劄。
季劄讓,逃去。
吳人 曰:先王有命,兄卒弟代,必緻季子。
今季子逃位,則王。
夷昧後立,其子當代。
乃立夷昧之子僚為王。
劉恕曰:世本曰:夷昧生光而及僚。
服虔曰:夷昧生光而廢之。
夷昧卒,庶兄僚代立。
光曰:我王嗣也。
班固曰:司馬遷采世本為史記,而今之世本與史記不同,未詳孰是。
十九年春正月,齊伐徐。
晉誘戎蠻子嘉殺之,遂取蠻氏,既而複立其子。
秋八月,晉昭公薨,子頃公去疾立。
六卿強,公室卑。
九月,魯大雩。
鄭大旱。
二十年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
是時晉、楚強盛,威服諸戎,自??轅之東,在河南山北者,其種滋廣,号曰陰戎,與陸渾、伊、洛戎事晉,而蠻氏從楚。
至是陸渾叛晉。
秋九月丁卯,晉荀吳帥師滅陸渾之戎,陸渾子奔楚。
其後楚執蠻氏,盡囚其人。
冬,有星孛于大辰。
吳伐楚,戰于長岸,大敗吳,吳大敗楚。
二十一年春三月,曹平公薨,子悼公午立。
夏五月戊寅,風甚。
壬午,大甚。
宋、衛、陳、鄭火。
六月,邾襲鄅,入之。
鄅,妘姓子爵。
冬,楚遷許于析 是歲。
周景王将鑄大錢,單穆公曰:古者民患輕,則作重币以行之,為母權子。
若不堪重,則作輕而行之,亦不廢重,為子權母,小大利之。
今廢輕而作重,民失其資,能無匮乎?絕民用以實王府,猶塞川原而為潢污,竭無日矣。
王弗聽。
燕共公薨,平公立。
二十二年春二月,宋伐邾,圍蟲。
三月,取之。
夏,許悼公瘧。
五月戊辰,飲太子止之藥,薨,止奔晉。
悼公子斯立。
楚為舟師,伐濮。
初,楚平王使伍舉之子奢為太子建師,費無極為少師。
無極不忠于太子,無寵,常讒惡太子。
王使無極為太子娶婦于秦,無極馳歸報王曰:秦女絕美,王可自取,更為太子取婦。
平王聽之。
太子母,蔡女也,無寵于王,王稍疏建。
無極去太子而事平王,言于王曰:晉近諸夏,所以伯楚,僻遠,故不能與之争。
若大城城父,而置太子以通北方,王收南方,得天下也。
王說,從之,使建居城父。
秋,齊伐莒,入紀,共公出奔。
冬,楚取吳州來。
鄭大水,龍鬥于時門之外洧淵。
二十三年春二月,楚費無極日夜言太子短于平王。
伍奢遊人于王側,言大子仁勇得民心。
王以告無極,無極曰: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無怨望,自居城父,内撫百姓,外約諸侯,其事已構。
平王召伍奢考責之。
奢曰:王奈何以小臣疏骨肉之親?王囚奢,使城父司馬奮揚殺太子。
三月,太子奔宋。
無極曰:奢二子皆賢,不殺,為楚國患。
王謂奢曰:能緻二子則生,不能将死。
奢曰:尚之為人,廉死節慈,孝而仁,聞召免父,必不顧其死而至。
員知而好謀,勇而矜功,剛戾忍詢,能成大事,知來必死,必不來。
王使人召二子曰:來,吾生女。
父伍尚欲往,員曰:至則父子俱死而雠不得報,不如奔佗國,借力以雪父恥。
尚曰:我知往,終不能全父,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後不能雪恥,為天下笑。
謂員曰:女能報雠,我将歸死。
尚既就執,員彎弓屬矢,将射使者,使者不敢逼,員遂出亡。
奢聞員不來,曰:楚國君臣且苦兵矣。
王殺奢與尚。
員聞太子建在宋,往從之,道逢其友申包胥。
員曰:吾将複楚,以雪父兄之恥。
申包胥曰:子能亡之,吾能存之。
員至宋,宋有華氏之亂,與建奔鄭,鄭人甚善之。
建又适晉,晉頃公曰:鄭信太子,太子能為内應,我攻其外,滅鄭必矣。
許以鄭封太子。
太子還鄭,事未成,從者知其謀而告之。
鄭定公與子産誅建。
員懼,與建子勝俱奔吳。
到昭關,吏欲執之,員與勝步走,追者在後,幾不得脫。
至江上,一漁父乘船,知其急而渡之。
員既絕渡,漁父視,則有饑色,以麥飯飽魚羹盎漿食之。
員問其名族,不肯告,解劍與之,曰:此直千金。
父曰:楚國之法,得伍子胥者,爵執圭,祿萬擔,金千镒,豈徒千金劍耶?不受。
子胥,員字也。
将去,誡漁父曰:掩子之盎漿,無令其露。
漁父曰:諾。
員行數步,顧視漁父,覆船自沈于水中。
員奔至吳,說王僚以伐楚之利。
公子光曰:子胥父兄聊于楚,欲自報雠,未見其利。
員知光有佗志,未可說以外事。
求勇士堂邑??設諸,見之光。
光喜,乃客員。
員退而與勝耕于野,以待??設諸之事光者,王諸樊子也。
曰:以兄弟次邪?季子當立,必以子乎,則光真适嗣。
常陰納謀臣賢士,欲襲王僚。
是歲。
鄭子産卒, 蔡平公薨,太子朱立。
景王将鑄無射,問律于伶州鸠。
對曰:古之神瞽考中聲,量之以制,度律均鐘,百官??儀,紀之以三,平之以六,成于十二,天之道也。
律呂不易,無奸物也。
王又為之大林,單穆公曰:先王之制鐘也,大不出鈞,重不過石,律度量衡于是乎生,小大器用于是乎出。
故聖人慎之。
三年之中,而有離民之器二焉,國其危哉!王弗聽。
問之伶州鸠,對曰:細過其主,妨于正;用物過度,妨于财;正害财匮,妨于樂。
細抑大陵,不容于耳,非和也;聽聲越遠,非平也;非宗官之所司也。
無益于教,而離民怒神,非臣之所聞也。
王卒鑄大鐘。
二十四年春,鐘成,伶人告和。
伶州鸠曰:上作器,民備樂之,則為和。
财亡民罷,莫不怨恨,臣不知其和也。
王曰:爾老耄矣,何知?及王崩,鐘不和。
夏,晉士鞅聘于魯,問具山、敖山。
魯人以其鄉對,曰:先君獻、武之諱。
鞅歸,戒其所知曰:吾适魯而名其二諱,為笑焉,唯不學也。
木有枝葉,猶庇蔭人,況君子之學乎? 宋少司馬華?劫其父司馬費遂,而召亡人,以南裡叛。
秋七月壬午朔,日有食之。
冬十月,華登以吳師救華氏。
丙寅,齊師、宋師敗吳于鴻口。
華登帥其餘以敗宋師。
元公敗華氏于新裡。
十一月,晉、齊、衛救宋,大敗華氏,圍南裡。
楚費無極取貨于蔡侯朱叔父隐太子之子東國,而謂蔡人曰:楚王将立東國,若不先從,必圍蔡。
蔡人懼,出朱而立東國,是為悼侯。
鼓叛晉。
二十五年春二月甲子,齊伐莒,莒敗齊于壽餘。
景公伐莒,莒子行成。
楚使?越告于宋,請出華氏,宋人從之。
己巳,華?、華登等出奔楚。
景王長庶子朝有寵于王,欲立之。
夏四月乙醜,王崩,子猛立。
六月,晉襲鼓,滅之。
以鼓子苑支來,令鼓人各複其所,非僚勿從。
鼓子之臣夙沙釐以其孥行,軍吏執之。
辭曰:我君是事,非事土也。
名曰君臣,豈曰土臣?今君實遷,臣何賴于鼓?中行穆子召之,曰:鼓有君矣。
對曰:臣委質于狄之鼓,未委質于晉之鼓。
委質為臣,無有二心,敢即私利,以煩司寇。
穆子歎而謂左右曰:吾何德之務而有是臣也。
乃使行言于頃公,與鼓子田于河陰,使夙沙釐相之。
丁巳,葬景王、王子朝作亂,敗奔京。
冬十一月乙酉,王子猛卒,周人谥曰悼王。
己醜,猛母弟敬王丐即位。
資治通鑒外紀卷第七。
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