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外紀卷第七
關燈
小
中
大
無,即陳文子也。
冬十月,晉人克栾盈于曲沃,盡殺栾氏之族黨。
初, 齊莊公為車五乘之賓,而杞梁、華舟獨不與焉。
歸而不食。
其母曰:生而有義,死而有名,五乘之賓盡汝下也。
梁與舟同車侍于莊公。
還自晉,遂襲莒,公傷股。
明日複戰,杞梁、華舟下鬥,獲甲首三百。
公曰:子止,吾與子同齊國。
二子曰:君為五乘之賓,而舟與梁不與焉,是少吾勇也。
臨敵涉難,止我以利,是惡吾行也。
深入多殺,臣之事也;齊國之利,非吾所知也。
壞軍陷陳,三軍不敢當。
至莒城下,莒人曰:子無死,吾與子同莒國。
杞梁、華舟曰:去國歸敵,非忠臣也。
雞鳴而期日中忘之,非信也。
深入多殺,臣之事也。
莒國之利,非吾所知。
進鬥,殺二十七人而死。
莒人行成。
杞梁之妻聞之而哭。
城為之弛,而隅為之崩。
二十三年春,魯侵齊。
夏,楚為舟師伐吳,無功而還。
秋,齊伐莒。
冬,楚伐鄭。
諸侯救鄭, 周榖、洛鬥将毀王宮,靈王欲壅之。
太子晉谏曰:民有怨亂,猶不可遏,而況神乎?王将防鬥川以飾宮,是飾亂而佐鬥也,無乃章禍,且遇傷乎?王卒壅之。
齊人城郏。
晉平公使叔譽于周,見太子晉而與之言,五稱而五窮。
歸告公曰:太子晉行年十五,而臣勿能與言。
君請歸邑而與之田。
若不反,有天下,将以為誅。
平公将歸之,師曠曰:請使瞑臣往與之言,反而複之。
師曠見太子,與之言,皆稱善。
師曠歌無射,曰:國誠甯矣,遠人來觀。
修義經矣,好樂無荒。
太子歌??:曰:何自南極,至于北極,絕境越國,弗愁道遠。
師曠謂太子曰:汝将為天下宗乎?太子曰:自太皞至堯、舜、禹,未有一姓再有天下者。
吾後三年,上賓于帝所,汝慎無言。
師曠歸,未及三年,告死者至。
晉羊舌肸聘于周,發币于大夫及單靖公。
靖公享之,儉而敬,賓禮贈餞,視其上而從之。
燕無私,送不過郊。
叔向曰:異哉!吾聞一姓不再興,今有單子,周其興乎。
昔史佚有言,動莫若敬,居莫若儉,德莫若讓,事莫若咨。
單子之贶我禮也,皆有焉,子孫必蕃,後世不忘。
初,晉範宣子與和大夫争田,久而無成,宣子欲攻之,司馬侯曰:諸侯皆有二心,是之不憂而怒和大夫,非子之任也。
祁午曰:晉為盟主,子為正卿,若能靖端諸侯,使服聽命于晉,晉國其誰不從?何必和盍密和?宣子問于家老訾祏對曰:吾子嗣位,于朝無奸行,于國無邪民,将何治為?宣子說,乃益和田而與之和。
訾祏死。
宣子謂獻子曰:昔吾有訾祏,朝夕顧焉,以相晉國,且為吾家。
今吾觀女,專則不能,謀則無與,将若之何?對曰:鞅也居處恭,不敢安易,敬學而好仁,和于政而好其道,謀于衆不以賈好私志雖衷,不敢謂是必長者之由。
宣子曰:可以免身。
晉平公射??不死,使豎襄搏之,失。
公怒,拘将殺之。
叔向聞之,夕,君告之。
對曰:昔唐叔射兕于徒林,殪以為大甲。
今君射??不死,搏之不得,恥也。
必速殺之,勿令遠聞。
公忸怩趣,赦之。
是歲。
燕文公薨,懿公立。
二十四年春,齊伐魯。
齊莊公通于崔杼妻姜氏。
夏五月乙亥,杼弑公。
邢蒯瞆使晉而反,将入死而報君。
其仆曰:君之無道,四鄰諸侯莫不聞也。
蒯瞆曰:子早言,我能谏之;不聽,我能去之;不谏,又不去,吾将死之。
驅車入死。
其仆曰:人有亂,君猶死之;我有治長,可無死乎?結辔自刎于車上。
申蒯将往赴難,申詳止之曰:君之無道,聞于諸侯,何必死之?蒯曰:食無道之食,衣無道之衣,居無道之位,安得有道?而死馳至公門,崔杼不内蒯,以劍斷臂與門者。
杼陳八列,命之。
蒯入門,奮劍三踴而鬥殺七列。
不及一列,而死陳不占。
往赴難,食則失七,上車失轼。
其禦曰:怖懼如此,雖往何益?不占曰:死君,義也;無勇,私也。
君子不以私害義。
至門,聞鬥戰之聲,恐駭而死。
杼令士大夫皆脫劍入盟,言不疾,指不至血者,死。
所殺十人。
次及晏子,晏子奉杯血,仰天歎曰:嗚呼!崔杼不忠而弑其君!杼曰:子從我,與子分國;不與吾,吾将殺子。
直兵将推之,曲兵将句之。
晏子曰:回以利而背其君,非仁也;劫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
詩雲:恺悌君子,求福不回。
嬰可回乎?崔子舍之。
晏子趨出,授綏而乘。
其仆将馳,嬰子撫其手曰:麋鹿在山林,其命在庖廚。
馳不益生,緩不益死。
桉之成節而去。
丁醜,崔杼立莊公弟杵臼,是為景公。
崔杼,慶封相之。
晉伐齊,齊請成,納賂,平公許之。
六月,鄭伐陳,入之。
賂鄭以宗器,乃還。
秋七月,晉趙武為政。
舒鸠叛楚,楚伐之,吳救之。
楚敗吳師,圍舒鸠。
八月,滅之。
衛獻公入于夷儀。
冬十月,鄭複伐陳。
十二月,吳王諸樊伐楚,門于巢,巢,牛臣射殺之。
弟王餘祭立。
初,諸樊嘉季劄之義,兄弟皆欲以次緻國,令以漸至,故諸樊稱先王壽夢之意傳弟焉。
季劄封延陵,号延陵季子。
衛獻公自夷儀使與甯喜言,求複國,甯喜許之。
二十五年春二月,甯喜告蘧伯玉,伯玉曰:瑗不得聞君之出,敢聞其入。
辛卯,甯喜弑殇公。
甲午,獻公入衛。
夏,楚、秦侵吳,聞吳有備而還,遂侵鄭。
六月,晉會諸侯讨衛,執獻公。
秋七月,齊景公、鄭簡公為獻公如晉,晉許歸之。
楚椒舉奔鄭,将奔晉。
蔡聲子将如晉,遇之于鄭,飨之以璧侑,曰:能事晉君,以為諸侯主。
辭曰:非所願也。
若得歸骨于楚,死且不朽。
聲子曰:子尚良食,吾歸子。
椒舉降,三拜,納其乘馬,聲子受之。
還,見楚令尹子木,言:舉若以晉謀楚,必有豐敗。
子木愀然曰:召之,其來乎?對曰:亡人得生,又何不來為?子木曰:不來,則若之何?對曰:資東陽之盜使殺之,可乎?子木曰:我為楚卿,而賂盜以賊一夫于晉,非義也。
乃使椒鳴召其父而複之。
初,屈到嗜芰,有疾,召其宗老而屬之曰:祭我必以芰。
及祥,宗老将薦芰,屈建命去之,曰:夫子承楚國之政,其法刑在民心,而藏在王府,上可比先王,下可訓後世。
雖微楚國,諸侯莫不譽夫子,不以私欲幹國典。
遂不用。
許靈公如楚,請伐鄭。
秋八月,薨于楚。
子悼公買立。
冬十月,楚伐鄭。
十二月,衛人歸衛姫于晉,乃釋獻公。
二十六年,魯郈成子聘于晉,過衛,右宰榖臣止而觞之,陳樂而不樂,酒酣,送之以璧。
成子反,過而弗辭。
其仆怪而問之,成子曰:止而觞我,與我歡也;樂而不樂,告我憂也。
酒酣,送之以璧,寄之我也。
衛其有亂乎!衛獻公患甯喜專。
夏,公孫免餘攻殺甯喜及右宰榖臣。
郈成子倍衛三十裡,還車而臨,三舉而歸,使人迎榖臣,妻子隔宅異之,分祿而食其子,長而反其璧。
孔子曰:知可以微謀,仁可以托财者,郈成子之謂乎? 宋向戍善于晉,趙文子又善于楚,令尹子木,欲弭諸侯之兵,晉、楚、齊、秦許之,皆告小國,為會于宋。
秋七月辛巳,盟于宋。
子木欲襲晉軍,曰:若盡晉師而殺趙武,則晉可弱也。
叔向謂趙文子曰:何患焉?忠不可暴,信不可犯,合諸侯以為不信,諸侯何望焉?荊敗我,諸侯必叛之,子何愛于死?死而可以固晉國之盟主何懼焉?楚人固請先歃。
叔向謂趙文子曰:霸王之勢,在德不在歃。
昔成王盟諸侯于岐陽,楚為荊蠻置茆??,設望表,與鮮卑守燎,故不與盟。
今将與狎主。
諸侯之盟,唯有德也。
務德所以服楚也。
無争先,乃先楚。
是行也,晉以藩為軍,攀辇即利,而舍候遮捍,衛不行,楚人不敢謀,畏晉之信也。
冬十一月乙亥朔,日有食之。
二十七年春,魯無冰。
秋,魯旱,大雩。
周有黑氣如日者五。
冬十一月癸巳,王崩,子景王貴立。
十二月,楚康王薨,子麇立,是為郏敖。
魯襄公如楚,及漢,聞康王卒,諸侯大夫欲還。
叔仲昭伯曰:君之來也,為其名與衆也。
今王死,其名未改,其衆未敗,何為還?義人者,固慶其喜而吊其憂,況畏而服焉?二三子有禦楚之術,守國之備,則可也。
若未有,不如往也。
遂行。
是歲。
燕懿公薨,子簡公款立。
冬十月,晉人克栾盈于曲沃,盡殺栾氏之族黨。
初, 齊莊公為車五乘之賓,而杞梁、華舟獨不與焉。
歸而不食。
其母曰:生而有義,死而有名,五乘之賓盡汝下也。
梁與舟同車侍于莊公。
還自晉,遂襲莒,公傷股。
明日複戰,杞梁、華舟下鬥,獲甲首三百。
公曰:子止,吾與子同齊國。
二子曰:君為五乘之賓,而舟與梁不與焉,是少吾勇也。
臨敵涉難,止我以利,是惡吾行也。
深入多殺,臣之事也;齊國之利,非吾所知也。
壞軍陷陳,三軍不敢當。
至莒城下,莒人曰:子無死,吾與子同莒國。
杞梁、華舟曰:去國歸敵,非忠臣也。
雞鳴而期日中忘之,非信也。
深入多殺,臣之事也。
莒國之利,非吾所知。
進鬥,殺二十七人而死。
莒人行成。
杞梁之妻聞之而哭。
城為之弛,而隅為之崩。
二十三年春,魯侵齊。
夏,楚為舟師伐吳,無功而還。
秋,齊伐莒。
冬,楚伐鄭。
諸侯救鄭, 周榖、洛鬥将毀王宮,靈王欲壅之。
太子晉谏曰:民有怨亂,猶不可遏,而況神乎?王将防鬥川以飾宮,是飾亂而佐鬥也,無乃章禍,且遇傷乎?王卒壅之。
齊人城郏。
晉平公使叔譽于周,見太子晉而與之言,五稱而五窮。
歸告公曰:太子晉行年十五,而臣勿能與言。
君請歸邑而與之田。
若不反,有天下,将以為誅。
平公将歸之,師曠曰:請使瞑臣往與之言,反而複之。
師曠見太子,與之言,皆稱善。
師曠歌無射,曰:國誠甯矣,遠人來觀。
修義經矣,好樂無荒。
太子歌??:曰:何自南極,至于北極,絕境越國,弗愁道遠。
師曠謂太子曰:汝将為天下宗乎?太子曰:自太皞至堯、舜、禹,未有一姓再有天下者。
吾後三年,上賓于帝所,汝慎無言。
師曠歸,未及三年,告死者至。
晉羊舌肸聘于周,發币于大夫及單靖公。
靖公享之,儉而敬,賓禮贈餞,視其上而從之。
燕無私,送不過郊。
叔向曰:異哉!吾聞一姓不再興,今有單子,周其興乎。
昔史佚有言,動莫若敬,居莫若儉,德莫若讓,事莫若咨。
單子之贶我禮也,皆有焉,子孫必蕃,後世不忘。
初,晉範宣子與和大夫争田,久而無成,宣子欲攻之,司馬侯曰:諸侯皆有二心,是之不憂而怒和大夫,非子之任也。
祁午曰:晉為盟主,子為正卿,若能靖端諸侯,使服聽命于晉,晉國其誰不從?何必和盍密和?宣子問于家老訾祏對曰:吾子嗣位,于朝無奸行,于國無邪民,将何治為?宣子說,乃益和田而與之和。
訾祏死。
宣子謂獻子曰:昔吾有訾祏,朝夕顧焉,以相晉國,且為吾家。
今吾觀女,專則不能,謀則無與,将若之何?對曰:鞅也居處恭,不敢安易,敬學而好仁,和于政而好其道,謀于衆不以賈好私志雖衷,不敢謂是必長者之由。
宣子曰:可以免身。
晉平公射??不死,使豎襄搏之,失。
公怒,拘将殺之。
叔向聞之,夕,君告之。
對曰:昔唐叔射兕于徒林,殪以為大甲。
今君射??不死,搏之不得,恥也。
必速殺之,勿令遠聞。
公忸怩趣,赦之。
是歲。
燕文公薨,懿公立。
二十四年春,齊伐魯。
齊莊公通于崔杼妻姜氏。
夏五月乙亥,杼弑公。
邢蒯瞆使晉而反,将入死而報君。
其仆曰:君之無道,四鄰諸侯莫不聞也。
蒯瞆曰:子早言,我能谏之;不聽,我能去之;不谏,又不去,吾将死之。
驅車入死。
其仆曰:人有亂,君猶死之;我有治長,可無死乎?結辔自刎于車上。
申蒯将往赴難,申詳止之曰:君之無道,聞于諸侯,何必死之?蒯曰:食無道之食,衣無道之衣,居無道之位,安得有道?而死馳至公門,崔杼不内蒯,以劍斷臂與門者。
杼陳八列,命之。
蒯入門,奮劍三踴而鬥殺七列。
不及一列,而死陳不占。
往赴難,食則失七,上車失轼。
其禦曰:怖懼如此,雖往何益?不占曰:死君,義也;無勇,私也。
君子不以私害義。
至門,聞鬥戰之聲,恐駭而死。
杼令士大夫皆脫劍入盟,言不疾,指不至血者,死。
所殺十人。
次及晏子,晏子奉杯血,仰天歎曰:嗚呼!崔杼不忠而弑其君!杼曰:子從我,與子分國;不與吾,吾将殺子。
直兵将推之,曲兵将句之。
晏子曰:回以利而背其君,非仁也;劫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
詩雲:恺悌君子,求福不回。
嬰可回乎?崔子舍之。
晏子趨出,授綏而乘。
其仆将馳,嬰子撫其手曰:麋鹿在山林,其命在庖廚。
馳不益生,緩不益死。
桉之成節而去。
丁醜,崔杼立莊公弟杵臼,是為景公。
崔杼,慶封相之。
晉伐齊,齊請成,納賂,平公許之。
六月,鄭伐陳,入之。
賂鄭以宗器,乃還。
秋七月,晉趙武為政。
舒鸠叛楚,楚伐之,吳救之。
楚敗吳師,圍舒鸠。
八月,滅之。
衛獻公入于夷儀。
冬十月,鄭複伐陳。
十二月,吳王諸樊伐楚,門于巢,巢,牛臣射殺之。
弟王餘祭立。
初,諸樊嘉季劄之義,兄弟皆欲以次緻國,令以漸至,故諸樊稱先王壽夢之意傳弟焉。
季劄封延陵,号延陵季子。
衛獻公自夷儀使與甯喜言,求複國,甯喜許之。
二十五年春二月,甯喜告蘧伯玉,伯玉曰:瑗不得聞君之出,敢聞其入。
辛卯,甯喜弑殇公。
甲午,獻公入衛。
夏,楚、秦侵吳,聞吳有備而還,遂侵鄭。
六月,晉會諸侯讨衛,執獻公。
秋七月,齊景公、鄭簡公為獻公如晉,晉許歸之。
楚椒舉奔鄭,将奔晉。
蔡聲子将如晉,遇之于鄭,飨之以璧侑,曰:能事晉君,以為諸侯主。
辭曰:非所願也。
若得歸骨于楚,死且不朽。
聲子曰:子尚良食,吾歸子。
椒舉降,三拜,納其乘馬,聲子受之。
還,見楚令尹子木,言:舉若以晉謀楚,必有豐敗。
子木愀然曰:召之,其來乎?對曰:亡人得生,又何不來為?子木曰:不來,則若之何?對曰:資東陽之盜使殺之,可乎?子木曰:我為楚卿,而賂盜以賊一夫于晉,非義也。
乃使椒鳴召其父而複之。
初,屈到嗜芰,有疾,召其宗老而屬之曰:祭我必以芰。
及祥,宗老将薦芰,屈建命去之,曰:夫子承楚國之政,其法刑在民心,而藏在王府,上可比先王,下可訓後世。
雖微楚國,諸侯莫不譽夫子,不以私欲幹國典。
遂不用。
許靈公如楚,請伐鄭。
秋八月,薨于楚。
子悼公買立。
冬十月,楚伐鄭。
十二月,衛人歸衛姫于晉,乃釋獻公。
二十六年,魯郈成子聘于晉,過衛,右宰榖臣止而觞之,陳樂而不樂,酒酣,送之以璧。
成子反,過而弗辭。
其仆怪而問之,成子曰:止而觞我,與我歡也;樂而不樂,告我憂也。
酒酣,送之以璧,寄之我也。
衛其有亂乎!衛獻公患甯喜專。
夏,公孫免餘攻殺甯喜及右宰榖臣。
郈成子倍衛三十裡,還車而臨,三舉而歸,使人迎榖臣,妻子隔宅異之,分祿而食其子,長而反其璧。
孔子曰:知可以微謀,仁可以托财者,郈成子之謂乎? 宋向戍善于晉,趙文子又善于楚,令尹子木,欲弭諸侯之兵,晉、楚、齊、秦許之,皆告小國,為會于宋。
秋七月辛巳,盟于宋。
子木欲襲晉軍,曰:若盡晉師而殺趙武,則晉可弱也。
叔向謂趙文子曰:何患焉?忠不可暴,信不可犯,合諸侯以為不信,諸侯何望焉?荊敗我,諸侯必叛之,子何愛于死?死而可以固晉國之盟主何懼焉?楚人固請先歃。
叔向謂趙文子曰:霸王之勢,在德不在歃。
昔成王盟諸侯于岐陽,楚為荊蠻置茆??,設望表,與鮮卑守燎,故不與盟。
今将與狎主。
諸侯之盟,唯有德也。
務德所以服楚也。
無争先,乃先楚。
是行也,晉以藩為軍,攀辇即利,而舍候遮捍,衛不行,楚人不敢謀,畏晉之信也。
冬十一月乙亥朔,日有食之。
二十七年春,魯無冰。
秋,魯旱,大雩。
周有黑氣如日者五。
冬十一月癸巳,王崩,子景王貴立。
十二月,楚康王薨,子麇立,是為郏敖。
魯襄公如楚,及漢,聞康王卒,諸侯大夫欲還。
叔仲昭伯曰:君之來也,為其名與衆也。
今王死,其名未改,其衆未敗,何為還?義人者,固慶其喜而吊其憂,況畏而服焉?二三子有禦楚之術,守國之備,則可也。
若未有,不如往也。
遂行。
是歲。
燕懿公薨,子簡公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