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外紀卷第七

關燈
景王 元年夏四月,魯襄公還及方城,聞季武子襲卞,公欲還,出楚師以伐之。

    榮成伯曰:君不能令于國而恃諸侯,其誰昵之?若楚克魯,置其同類,以服東夷,而大攘諸夏,何德于君而予君也?若不克,君以蠻夷伐之,又求入焉,必不獲矣。

    不如予之。

     武子使季冶逆公,追予之玺書以告。

    公未言,榮成子曰:社稷之事,子實制之,唯子所利,何必卞?季冶歸,緻祿而不出,曰:使予欺君,敢享其祿而立其朝乎? 五月,葬靈王。

     吳子餘祭觀舟,阍以刀弑之。

    弟王夷昧立。

     鄭、宋饑。

     六月,吳季劄出聘,通嗣君。

    至魯,見叔孫穆子,說之,請觀周樂。

    至齊,說晏平仲,謂之曰:納邑與政,乃免于難。

    故晏子因陳桓子納政與邑。

    劄至鄭,見子産,如舊相識。

    适衛,說蘧瑗、史狗、史?、公子荊、公叔發、公子朝如晉。

    入其境,歎曰:暴哉!入其都,歎曰:力阙哉!入其朝,歎曰:亂哉!從者問其故,季劄曰:吾見烏巢高,所以知其暴;見舊室好,新室惡,是以知其力阙;見其君自決而不下問,臣保祿而不上谏,所以知其亂也。

    見趙文子、韓宣子、魏獻子及叔向而說之。

    陳桓子,無字,文子子也。

    初,季劄北過徐,徐君好季劄寶劍,口弗敢言,季劄心許之。

    為使上國,未獻。

    還至徐,徐君死于楚,乃解劍緻之。

    嗣君從者曰:此吳國之寶也。

    季子曰:以死倍吾心,是欺也。

    愛劍僞心,廉者不為嗣。

    君曰:先君無命,孤不敢受。

    季子以劍系其墓樹而去。

    徐人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脫千金之劍兮帶丘墓。

     晏平仲治東阿三年,齊景公召而數之曰:子治而亂,将加大誅。

    晏子曰:臣請改道易行,三年不治,臣當死之,明年上計。

    公曰:善矣。

    晏子曰:臣前之治東阿,舉儉罰偷惰,民惡之;決獄不畏強貴,強貴惡之;事貴人不能過禮,貴人惡之;屬托不行,貨賂不至,陂池之魚,以利貧民,君以為罪。

    臣後日之治,皆反于前,民饑過半矣。

    願乞骸骨,避賢者路。

    公謝之曰:子強為我治東阿,寡人無複與焉。

    是歲。

    衛獻公薨,子襄公惡立。

     二年夏四月,蔡太子般弑景公而自立,是為靈公。

    五月,或叫于宋太廟曰:????出出,鳥鳴于亳社,如曰????。

    甲午,大災。

    伯姬卒。

     冬十月,鄭子皮受子産政一年。

    ??子不戲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

    市不豫賈;三年,門不夜關,道不拾遺;四年,田器不歸;五年,士無尺籍,喪期不令而治。

    鄭簡公謂子産曰:内政無出,外政無入,衣裘之不美,車馬之不飾,子女之不潔,寡人之醜;國家之不治,封強之不正,夫子之醜,終簡公之身,内無國中之亂,外無諸侯之患。

     三年春,齊伐魯。

     夏六月辛巳,魯襄公薨,子野立。

    秋九月癸巳,毀而卒。

    襄公子昭公裯立。

     莒犁比公生去疾及展輿,既立展輿,又廢之。

    犁比公虐,國人患之。

    冬十一月,展輿因國人攻犁比公,弑之,自立。

    去疾奔齊。

     四年春正月,諸侯會于虢,尋宋之盟。

    三月甲辰,盟。

    鄭子皮曰:楚公子圍有執戈之前,吾惑之。

    蔡子家曰:楚,大國也。

    圍,令尹也。

    有執戈之前,不亦可乎?魯叔孫穆子曰:服,心之文也。

    大夫而設諸侯之服,有其心矣。

    魯伐莒,取郓。

    楚令尹圍以魯食言,将以叔孫穆子為戮。

    晉樂王鲋求貨於穆子,穆子不予,曰:國有罪,我以貨私免,其若諸侯之事何?餘非愛貨,患其不衷也。

    罪非我之由,為戮何害?趙文子曰:子盍逃之,不幸,必及于子。

    穆子曰:豹也受命于君,以從諸侯之盟,為社稷也。

    苟可以安君利國,美惡一心也。

    文子将請之于楚,樂王鲋曰:諸侯盟未退,而魯背之,安用齊盟?縱不能讨,又免其受盟者,晉何以為盟主?必殺叔孫豹。

    文子曰:有人不難以死安利其國,可無愛乎?善人在位,患弗救不祥;惡人在位,不去亦不祥。

    固請于楚而免之。

    穆子歸,季武子勞之。

    穆子曰:吾不難為戮,養吾棟也。

    棟折榱崩,吾懼壓焉。

    既免大恥,而不忍小忿,可以為能乎?乃見之。

     夏五月,秦後子奔晉,與趙文子語,謂其徒曰:趙孟相晉國,主諸侯之盟,思長世之德,曆遠年之數,猶懼不終其身。

    今悅日而渴歲,怠偷甚矣。

    非死逮之,必有大咎。

     六月,晉敗無終,及群狄于太原。

    莒展輿立,而奪群公子秩。

    公子召去疾于齊。

    秋,齊納去疾,展輿奔吳。

    去疾立,是為著丘公。

     晉平公有疾,秦景公使醫和視之,曰:君惑以生, 若不死,必失諸侯。

    趙文子曰:醫及國家乎?對曰:上醫醫國,其次疾人,固醫官也。

    文子曰:何實生之?對曰:物莫伏于蠱,蠱莫嘉于榖。

    食榖者,晝選男德,以象榖明,宵靜女德,以伏蠱慝。

    今君一之,是不飨榖而食榖也。

    文子曰:君其幾何?對曰:諸侯服不過三年,不服不過十年。

    過是,晉之殃也。

     冬,楚郏敖季父圍聘于鄭,未出竟,聞王有疾而還。

    十一月己醜,圍入問王疾,缢而殺之。

    葬于郏,謂之郏敖。

    圍自立,是為靈王。

    王弟公子比奔晉,其車五乘。

    秦後子來仕,其車千乘。

    叔向為太傅,實賦祿。

    韓宣子問二公子之祿,對曰:大國之卿,一旅之田;上大夫,一卒之田。

    二公子、上大夫皆一卒可也。

    宣子曰:秦公子富,若之何鈞之?對曰:绛之富,商韋藩木楗以過于朝,唯其功庸少也。

    秦、楚匹也,若之何回于富也?乃均其祿。

     趙文子為室,斲其椽而砻之。

    張老曰:天子之室,斲其椽而砻之,加密石焉。

    諸侯砻之,大夫斲之,士首之。

    今子貴而忘義,富而忘禮,吾懼不免。

    文子歸,令勿砻也。

     趙文子問于叔向曰:晉六卿其孰先亡?對曰:中行氏以苛為察,以欺為明,以刻下為忠,以計多為功,以聚斂為良。

    譬猶鞟革者,大則大矣,裂之道也。

     劉恕曰:夫利者,衆人之所趨,人主之操柄,上專之則民怨望,下渎之則身鄙穢。

    厲王近榮夷公而不知大難,幽王用虢石父而國人皆怨。

    故曰:與其有聚斂之臣,甯有盜臣,不能不亡也。

     十二月,晉趙文子卒。

    未幾,平公過九原而歎曰:嗟乎!此地蘊吾良臣多矣!叔向曰:趙武舉士于白屋者四十六人,公家賴之。

    文子之死也,四十六人皆就賓位,是其無私德也。

    公曰:趙武,賢臣也,相晉九年,天下無兵革。

    景子,成文子子也, 是歲。

    邾悼公薨,莊公穿立。

     六年春正月丁未,滕成公薨,子悼公甯立。

     齊使晏嬰于晉,叔向問之,晏子曰:齊季世其為陳氏矣。

    公棄其民而歸于陳氏。

    叔向曰:吾公室亦政在家門,其能久乎? 秋八月,魯大雩。

     九月,燕簡公欲去諸大夫,立其寵人。

     冬,大夫殺公之外嬖。

    公懼,奔齊。

     七年春正月,魯大雨雹。

     秋七月,楚帥諸侯伐吳。

    八月甲申,克朱方,遂滅賴。

    賴,子爵。

     莒著丘公不撫,鄫鄫叛。

    九月,魯取鄫。

     冬,吳伐楚。

     八月春正月,魯舍中軍。

     夏,莒牟夷以牟婁及防茲奔魯。

    秋七月,莒伐魯。

    戊辰,敗莒。

     冬十月,楚以諸侯及東夷伐吳。

     是歲。

    秦景公薨,子哀公立。

     九年春正月,杞文公薨,弟平公郁釐立。

     夏六月丙戌,鄭災。

     秋九月,魯大雩。

     楚靈王不修方城之内,逾諸夏而圖東國三歲于沮、汾,以服吳、越,遂伐徐,吳救之。

    楚伐吳,吳敗楚于房鐘。

     冬十二月,齊景公伐北燕,将納簡公。

    晏子曰:燕有君矣。

     十年春正月癸巳,齊師次于虢,燕人行成。

    二月戊午,盟于濡。

    燕人歸燕姬賂齊而還。

    燕人立悼公。

    是歲悼公之元年。

     夏四月甲辰朔,日有食之。

     晉為杞取魯成。

     秋八月,衛襄公薨,子靈公元立。

     晉反衛戚田。

     十一年春,石言于晉。

     衛靈公嘗朝晉,舍于濮水之上,召師涓曰:吾夜半獨聞鼓琴聲,其狀似鬼神。

    師涓端坐援琴,聽而寫之。

    明日,曰:臣得之矣,然未習也,請宿習之。

    公複宿。

    明日報曰:習矣。

    即去之。

    晉平公置酒于施惠之台,酒酣,靈公曰:寡人得新聲,請奏之。

    平公令師涓坐,師曠旁,援琴鼓之。

    未終,師曠撫而止之曰:此亡國之聲也,不可遂。

    昔師延與纣作樂,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