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外紀卷第六

關燈
忌之難,諸大夫害伯宗、畢陽,送州犁于楚。

     冬十一月己酉,王崩。

    子簡王夷立。

     初,吳周章卒,子熊遂立。

    卒,子柯相立。

    卒,子強鸠夷立。

    卒,子餘橋疑吾立。

    卒,子柯盧立。

    卒,子周繇立。

    卒,子屈羽立。

    卒,子夷吾立。

    卒,子禽處立。

    卒,子轉立。

    卒,子頗高立。

    卒,子句卑立。

    卒,子去齊立。

    是歲去齊卒,子壽夢立。

    吳始益大,壽夢稱王。

    吳之年始可紀。

     簡王 元年春二月,魯立武公之宮為武世室。

     魯取??、??附庸也。

     三月,晉、衛、鄭、伊洛之戎、陸渾蠻氏侵宋。

    夏四月丁醜,晉遷都新田,亦謂之绛,以绛為故绛。

    六月,鄭悼公薨,弟成公腀立。

     秋,魯侵宋。

    楚伐鄭。

    冬,晉救鄭。

     晉侵蔡。

    楚救蔡。

     二年春,吳伐郯。

    郯,已姓,子爵。

     秋,楚伐鄭。

    諸侯救鄭。

    楚亡大夫申公巫臣在晉,使其子狐庸為行人于吳,教之射禦,導之伐楚。

    吳始大通于上國。

     三年春,晉使魯歸汶陽之田于齊。

     晉侵蔡,遂侵楚。

    晉趙嬰通于趙朔之妻,晉成公女莊姬,其兄趙同、趙括放嬰于齊。

    莊姬譛之于景公曰:同、括将為亂,栾、郄為征。

     夏六月,讨趙同、趙括殺之。

    朔子趙武從其母莊姬,畜 于公宮,以其田與祁奚。

    韓厥言于景公曰:成季之勳,宣孟之忠而無後,為善者懼矣。

    乃立武而反其田焉。

    劉恕曰:史記晉世家,景公十七年,誅趙同、趙括,複令庶子武為後。

    其年及事與左氏略同。

    趙世家雲:晉景公三年,屠岸賈攻趙,趙朔、趙同、趙括、趙嬰齊。

    朔之殳人。

    程嬰匿趙氏孤兒武于山中。

    十五年,景公有疾,與韓厥謀立趙武,攻滅屠岸賈,複與趙武田邑。

    案左傳成二年,晉景公之十一年,栾書将下軍,則于時朔已死矣。

    據此說,殺趙同括後十五年乃立趙武。

    而外傳晉語趙文子冠,見諸大夫,皆不言趙氏複立,惟郵無正謂趙簡子曰:昔先主文子少亹于難,失趙氏之典刑,而去其師保,基于其身,以克複其所。

    諸書多言程嬰、公孫杵臼之事,不知其然乎?晉趙世家與春秋内外傳不相符合,其說近誣。

     趙武冠,見栾武子,曰:昔吾逮事莊主,華則荥矣。

    請務實乎?見中行宣子,曰:惜也,吾老矣。

    見範文子,曰:賢者寵至而益戒,不足者為寵驕。

    故興王賞谏臣,逸王罰之。

    見郄駒伯,曰:壯不若老者多矣。

    見韓獻子,曰:成人在,始與善,如草木之産也,各以其物。

    人之有冠,猶宮室之有牆屋也,糞除而已,又何加焉?見智武子,曰:成子之文,宣子之忠,事君必濟,其可忘乎?見苦成叔子,曰:抑年少而執官者衆,吾安容子?見溫季子,曰:誰之不如,可以求之。

    見張老而語之。

    張老曰:從栾伯之言,可以滋範叔之教,可以大韓子之戒,可以成智子之道善矣。

    三郄,亡人之言也,何稱述焉? 冬,晉、魯伐郯。

     四年,楚共王曰:孤有德于鄭,使人來盟。

    鄭成公私與之盟。

     秋,成公朝晉,晉曰,鄭私平于楚,執之。

    使栾書伐鄭。

    楚侵陳以救鄭。

     冬十一月,楚伐莒。

    戊申,入渠丘。

    庚申,莒潰,楚遂入郓。

     秦及白狄伐晉。

     鄭圍許,是歲。

    齊頃公薨,子靈公環立。

     五年春,衛侵鄭。

     三月,鄭公子如立公子??為君。

    夏四月,鄭人殺??,立成公太子髡頑,子如奔許。

     晉景公有疾。

     五月,立太子州蒲為君。

    會。

    諸侯伐鄭。

    辛巳,晉歸鄭成公。

     六月丙午,晉景公薨,州蒲立,是為厲公。

    七年夏,狄侵晉。

     秋,晉敗狄。

     八年春三月,魯成公将朝周,使叔孫僑如先聘,且告。

    見王孫說,與之語。

    說言于王曰:叔孫享觐之币薄而言谄,殆請之也。

    若貪陵之人來而盈其願,是不賞善也,且财不給。

    王遂不賜,禮如行人。

    成公至,仲孫蔑為介。

    王孫說與之語,說讓,說以語王,王厚賄之。

     劉康公、成肅公會。

    晉厲公伐秦,韓厥将下軍。

     夏五月丁亥,晉以諸侯之師敗秦于麻隧。

     曹宣公薨。

     秋,公庶子負刍殺太子而自立,是為成公。

     九年秋八月,鄭伐許,敗還。

    戊戌,鄭複伐許。

    庚子,入其郛。

     九月,衛定公有疾,立子衎為太子。

     冬十月,公薨,太 子立,是為獻公。

     是歲。

    秦桓公薨,子景公後立。

    莒渠丘公朱薨,厲公孫犁比公密州立。

     十年春,晉會諸侯讨曹成公,執而歸諸京師。

     夏六月,宋共公薨,少子平公成立。

     楚侵鄭及衛。

    鄭侵楚,取新石。

     冬十一月,許靈公畏鄭之逼,請遷于楚。

    辛醜,楚遷許于葉。

     十一年夏四月,滕文公薨,子成公原立。

     鄭伐宋,宋敗鄭于汋陂,鄭敗宋于汋陵。

     衛伐鄭。

     晉厲公将伐鄭,使苦成叔及栾黡興齊、魯之師。

    範文子曰:諸侯皆叛,則晉可為也。

    唯有諸侯,故擾擾焉。

    諸侯,難之本也。

    得鄭憂滋長,焉用鄭?郄至曰:然則王者多憂乎?文子曰:我王者乎,寡德而求王者之功,故多憂。

    楚共王帥東夷救鄭,晉人欲争鄭,範文子曰:能内睦而後圖外,盍姑謀睦乎?今司寇之刀鋸日弊,而斧钺不行,内猶有不刑,而況外乎?唯厚德者能受多福,無德而服者,衆必自傷。

    今勝荊與鄭,吾君将伐智而多力,怠教而重斂,大其私昵,奪諸大夫田而益婦人,諸臣之委室而徒退者将幾人?戰若不勝,晉國之福也。

    戰若勝,其産将害大盍。

    無戰乎?栾武子曰:韓邲、箕之役,晉有大恥三。

    今我任晉國之政,又以違蠻夷重之,雖有後患,非吾所知也。

    範文子曰:晉國故大恥,君臣不相聽,以為諸侯笑也。

     六月甲午晦,荊壓晉軍,厲公使擊之。

    栾書請俟齊、魯之師,郄至曰:楚師将退,我擊之,必以勝歸。

    夫陳不違忌,一間也;南夷與楚來而不陳,二間也;楚與鄭陳而不整,三間也;士卒在陳而嘩,四間也;衆聞嘩則必懼,五間也。

    鄭将顧楚,楚将顧夷,莫有鬥心,不可失也。

    公說,敗楚師于鄢陵,射共王,中其目。

    栾書是以怨郄至,楚師宵遁。

    晉将榖,範文子曰:吾庸知天之不授晉,且以勸楚乎?德,福之基也。

    無德而福隆,猶無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