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外紀卷第三

關燈


    太子靜長于召公家,二相共立之,是為宣王。

     大旱。

     楚熊嚴有子四人,曰伯霜、仲雪、叔熊、季??。

    熊嚴薨,伯霜立,是為熊霜。

     宣王 元年,召公、周公輔王修政,法文武成康之遺風。

    王命召公伐平淮夷。

    申伯、仲山甫順天下,存失理,喻德教,舉遺士,海内翕然向風,諸侯複宗周。

    尹吉甫作詩美之。

     王不籍千畝,虢文公谏曰:民之大事在農,故稷為大官。

    今欲修先王之緒,而棄其大功,匮神乏祀,困民之财,将何以求福用民?王不聽。

     燕惠侯薨,子釐侯莊立。

     王以秦仲為大夫,讨西戎,始有車馬禮樂侍禦之好,國人美之。

    秦人變風始作, 天下大旱。

     二年,曹幽伯弟蘇弑幽伯而代立,是為戴伯。

     三年,齊武公薨,子厲公無忌立。

     五年,晉釐侯薨,子獻侯籍立。

     六年,西戎殺秦仲。

    王召其子五人,與兵七千人,使伐西戎,破之。

    王予其長子莊公父秦仲及其先大駱犬丘地,即大駱舊居,為西垂大夫。

    戎由是少卻。

     楚熊霜薨,三弟争立,仲雪死、叔熊逃難于濮。

    季??立,是為熊??。

    濮,南夷也。

     自二年不雨,至于是歲。

     十年,魯慎公薨,弟武公敖立。

     十二年春,魯武公與子括戲朝王。

    王愛戲,欲立為魯太子。

    樊仲山父谏曰:廢長立少,不順,不順必犯,犯王命必誅。

    今天子立諸侯而建其少,是教逆也。

    若魯從之而諸侯效之,王命将有所壅。

    若不從而誅之,是自誅王命也。

    是事也,誅亦失,不誅亦失,天子其圖之!王卒立之。

    夏,武公歸而薨,戲立,是為懿公。

     齊厲公暴虐,齊人欲立故胡公子,乃攻殺厲公,胡公子亦戰死。

    齊人立厲公子赤,是為文公。

    誅殺厲公者七十人。

     十五年,衛釐侯薨,太子餘立。

    初,餘弟和有寵于釐侯,多予之賂。

    和以賂士,襲攻餘于墓上,餘入釐侯,羨自殺,谥曰共伯。

    和立,是為武公。

    武公修康叔之政,百姓和集。

    十六年,晉獻侯薨,子穆侯弗生立,自曲沃徙都绛。

    十八年,蔡夷侯薨,子釐侯所事立。

     二十一年,魯懿公兄括之子伯禦與國人攻殺懿公而自立。

     二十二年,封季弟友于鄭,伯爵都鹹林。

     王嘗晏起,姜後脫簪珥待罪于永巷,使其傅母通言于王曰:王樂色而忘德,失禮而晏起,亂之興自婢子始,敢請罪。

    王曰:寡人不德,實自生過,非夫人之罪也。

    自是勤于政事,早朝晏罷,卒成中興之名。

     二十三年,晉穆侯伐條。

     二十四年,齊文公薨,子成公說立。

     二十六年,晉穆侯伐千畝有功。

    初,穆侯夫人齊女姜氏,以條之役生太子仇,千畝之戰生少子成師。

    晉人師服曰:仇者,雠也。

    成師,大号成之者也。

    名自命也,物自定也。

    今适庶名反逆,晉其能母亂乎? 二十七年,宋惠公薨,子哀公立。

     二十八年,楚熊??薨,子熊咢立。

     宋哀公薨,子戴公立。

    宋政久衰,商之禮樂散亡。

    戴公時,大夫正考父校商之名頌十二篇于周太師,歸以祀其先王。

     三十年,周有馬化為人, 有兔舞于鎬京。

     三十二年,王伐魯,殺其君伯禦,立懿公弟稱,是為孝公。

    諸侯從是而不睦。

    王欲得國子之能訓導諸侯者,樊穆仲曰:魯侯肅恭明神,敬事耇老,賦事行刑,必問遺訓而咨于故實。

    王曰:然則能訓治其民矣。

    乃命孝公于夷宮。

     陳釐公薨,子武公靈立。

     曹、戴伯薨,子惠伯兕立。

     三十三年,王伐太原戎,不克。

     齊成公薨,子莊公購立。

    周有馬化為狐。

     三十四年,王征猃狁。

     三十七年,燕釐侯薨,子頃侯立。

     楚熊咢薨,子熊儀立,是為若敖。

     三十八年,王伐條戎、奔戎,王師敗績。

     三十九年,戰于千畝,王師敗績于姜氏之戎。

    王禦??父曰:公仲脫,宣王奄父,趙造父六世孫。

    王既喪南國之師,乃料民于太原。

    仲山甫谏曰:古者不料民而知其多少。

    且無故而料民,天所惡也,害于政而妨于後嗣。

    王卒料之。

     四十年,晉敗北戎于汾隰,戎滅姜侯之邑。

     四十一年,王征申戎,破之。

     四十三年,晉穆侯薨,弟殇叔自立,太子仇出奔。

     四十六年,初,王将殺其臣杜伯而非其罪。

    伯之友左儒争之于王,九複之而王不許。

    王曰:汝别君而異友也。

    儒曰:君道友逆,則順君以誅友;友道君逆,則帥友以違君。

    王怒曰:易而言則生,不易則死。

    儒曰:士不枉義以從死,不易言以求生。

    臣能明君之過,以死杜伯之無罪。

    王殺杜伯,左儒死之。

    王崩,子幽王宮湦立。

     幽王 元年,陳武公薨,子夷公說立。

     晉穆侯太子仇攻殺殇叔而自立,是為文侯。

    未幾,王無道,趙奄父之子叔帶去周如晉事文侯,始建趙氏于晉國。

     二年,西周三川皆震。

    伯陽父曰: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

    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其川源又塞,塞必竭,川竭,山必崩。

    國亡不過十年,數之紀也。

    是歲三川竭,岐山崩,初夏之衰也,褒人之神化為二龍,以同王庭,而言曰:餘褒之二君也。

    夏後蔔殺之與去之,止之,莫吉。

    蔔請其漦而藏之,吉,乃布币而策告之。

    龍亡漦在椟而藏之。

    傳郊之及殷、周,莫之發也。

    厲王之末,發而觀之,漦流于庭,不可除也。

    王使婦人不帏而噪之,化為玄鼋,入于王府。

    府之童妾未既龀而遭之,既笄而孕,當宣王時而生,不夫而育,懼而棄之。

    時童謠曰:檿弧箕服,實亡周國。

    有夫婦鬻是器者,王使執而戮之。

    逃于道,而見鄉者後宮童妾所棄妖子,夫婦哀其夜,号而取之,逸逃于褒。

    褒人褒姁有獄,而入于王,王遂置之,棄女子,出于褒,是為褒姒,三年,王之後宮見褒姒而嬖愛之。

    褒姒年十四,與虢石父比,而谮申後太子、周大夫尹氏及祭公導王為非。

    四年,陳夷公薨,弟平公燮立。

     秦莊公三子,其長世父曰:戎殺我大父仲,我非殺戎,王不敢入邑。

    遂讓其弟為太子,自将擊戎。

    莊公薨,太子襄公立。

     六年,王命伯士伐六濟之戎,軍敗,伯士死之。

     王既淫亂,四夷交侵,戎圍犬丘,秦世父擊之,為戎所虜,歲餘複歸之。

     八年,王以鄭伯友為司徒,和集周民,周民皆說而便愛之。

     九年,王竟以虢石父、褒姒之譛,廢申後及太子宜臼,以褒姒為後,其子伯服為太子。

    宜臼出奔申。

    太史伯陽曰:??成矣,無可奈何。

    褒似不好笑,王說之萬方,故不笑。

    有寇至,則舉烽火,大鼓為燧。

    褒姒乃大笑。

    諸侯悉至,至而無寇。

    王為是數舉烽火,諸侯不信,亦不至。

    褒姒好聞裂缯聲,王發缯裂之,以适其意。

    虢石父為人佞巧,善谀好利,王以為卿,用事專任,國人皆怨。

    政治多邪,諸侯或畔,王室始騷。

    王嘗為太室之盟,戎、狄叛之。

     鄭伯友問于史伯曰:王室多故,餘懼及焉,何所可以逃死?史伯曰:濟、洛、河、穎之閑乎?其子男之國,虢、郐為大。

    虢叔恃勢,郐仲恃險。

    君若以周難之故,寄孥與賄,不敢不許。

    周亂而弊,是驕而貪,必将背君。

    君以成周之衆,奉辭伐罪,無不克矣。

    若克二邑,邬、弊、補、丹、依、??、曆、華,君之土也。

    修典刑以守之,可以少固。

    公曰:周其弊乎?對曰:今王棄高明昭顯,而好讒慝暗昧;惡角犀豐盈,而近頑童窮固。

    去和而取同。

    凡周存亡,不過三稔矣。

    時至而求,恐無及也。

    鄭伯說,乃東寄孥與賄,虢、郐受之,十邑皆有寄地。

    虢,王季子,虢仲之後,國在榮陽,南鄰于郐,是為東虢。

    郐,妘姓,高辛,火正,祝融、黎之後,處其??之故墟,溱、洧之閑。

    周衰,郐君不務政事,而好絜衣服,逍遙遊燕,國小而迫,不能自強于政治,大夫去之,郐之變風始作。

     十一年,王欲殺故太子宜臼,求之于申,申侯弗予,王伐之。

    申侯于鄫人召西夷犬戎攻王,王舉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殺王骊山下戲水,虜褒姒,并殺鄭桓公,盡取周賂而去。

    諸侯即申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為平王,以奉周祀。

    秦襄公、衛武公将兵救周平戎,戰甚力,有功。

    鄭人立桓公子掘突,是為武公。

    幽王之末,日暈再重,内赤外青,有一黑畫,上下通,在日中,牛化為虎,羊化為狼。

     劉恕曰:汲冢紀年曰:幽王死,申侯、魯侯、許文公立平王于申,虢公翰立王子餘。

    二王并立,餘為晉文侯所殺,是為攜王。

    案左傳:攜王奸命。

    杜預曰:攜王,謂伯服也。

    古文作伯盤,皆與舊史不同。

     資治通鑒外紀卷第三。

    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