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外紀卷第二
關燈
小
中
大
弗煩,事父不怒,孝友二虢,昌弟虢仲、虢叔。
比于諸弟。
古公曰:我世當興,其在昌乎。
太伯、仲雍知古公欲立季曆以傳昌,二人乃奔荊蠻以避之。
太伯自号句吳,荊蠻義之,從而歸之者千餘家。
古公卒,六韬曰:太王壽百二十年。
季曆立,是為公季。
王肅曰:太伯見王季生文王,知天命之有在,去而适吳,大王沒而不反。
或曰:古公将卒,謂季曆曰:我死,汝讓兩兄,彼即不受,汝有義而安矣。
古公卒,季曆之吳,召二兄相從而歸。
群臣欲立之,太伯、仲雍以先君命固讓,季曆複如荊蠻。
修古公之遺道,笃于行義,諸侯順之。
公季伐西落鬼戎,俘其狄王 武乙無道,為偶人,謂之天神。
令人為行,與之博。
天神不勝,聊辱之。
為革囊盛血,仰而射之,命曰射天。
獵于河、渭之間,暴雷震死。
在位四年。
竹書紀年曰:武乙三十五年,周俘狄王。
與帝王本紀不同。
子太丁立。
太丁,元年丙寅。
周公季伐燕京之戎,周師大敗。
紀年曰:太丁二年。
其後周伐餘無之戎,克之。
太丁命公季為牧帥。
紀年曰:太丁四年。
又伐克始呼之戎、紀年曰:太丁七年。
翳徒之戎,捷其三大夫。
太丁崩,在位三年。
紀年曰:太丁十一年,周伐翳徒戎。
與帝王本紀不同。
子乙立。
乙一作辛乙元年己巳。
殷益衰,周公季宅程以功,九命作伯,受圭瓒秬鬯之賜。
卒,六韬曰:王季壽百年。
子昌立。
昌十二而冠,文王十三生伯邑考。
左傳曰:冠而生子,禮也。
許慎五經異義曰:左氏說歲星十二年一周天,天道備,故人君子十二可以冠。
長十尺,嗣位。
遵後稷、公劉之業,則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禮賢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
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宮适、鬻子、辛甲、尹佚之徒皆往歸之。
昌詢于八虞,賈逵曰:八虞,周八士,皆在虞官。
咨于二虢,以為卿士。
度于闳夭,而謀于南宮。
诹于蔡、原,而訪于辛尹。
重之以周、召、畢、榮,億甯百神,而柔和萬民。
昔陸終弟三子曰彭祖氏,其裔孫曰大彭。
豕韋為商伯而滅。
弟六子曰季連,生附沮,附沮生穴熊。
其後中微,或在中國,或在蠻夷,弗能紀其世。
鬻子名熊,即其苗裔也。
年九十,見周昌。
昌曰:老矣。
鬻子曰:捕虎逐麋,臣已老矣。
使臣坐而策國事,臣尚少也。
辛甲嘗事纣,七十五谏,不聽而适周。
召公與語,以為賢,告昌,昌親迎之,以為公卿。
召公奭、畢公高,周同姓,或雲皆昌庶子。
昌即位之八年六月,寝疾,五日而地動,東西南北不出國郊。
有司曰:地之動,為人主也。
群臣皆恐,請興事動衆,增國城以移之。
昌曰:天之見妖,以罰有罪,我必有罪。
天以罰我,請改行,其可免乎?于是謹其禮秩皮革以交諸侯,饬其辭令币帛以禮俊士,頒其爵列等級田疇以賞有功。
無幾疾止。
乙之妾子同母三人,長曰微子啟,次曰中衍,季曰受德。
受德乃纣也。
鄭玄曰:乙愛少子辛,欲立焉,号曰受德,傳聲轉作纣。
其母為後而生纣,尚少。
乙及後以啟賢,欲立為太子。
太史據法争之曰:有妻之子,不可立妾之子。
故纣為後。
乙崩,在位三十七年。
辛天下謂之。
纣元年丙午。
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挌猛獸,知足以巨谏,言足以飾非,以為天下皆出已之下。
始為象箸,箕子歎曰:彼為象箸,必不盛以土簋;将為犀玉之杯,玉杯象箸,必不羹菽藿。
衣短褐而舍于茅茨之下,則錦衣九重,高台廣室,稱此以求天下,不足矣。
遠方珍怪之物,輿馬宮室之漸,自此而始,故吾畏其卒也。
鄭玄、王肅曰:箕子,纣之諸父。
服虔。
杜預曰:纣之庶兄。
司馬彪曰:箕子名胥餘。
纣伐有蘇,有蘇氏以妲己女焉。
妲己有寵,其言是從。
所好者貴之,所憎者誅之。
使師延作朝歌,北鄙之音,北裡之舞,靡靡之樂。
造鹿台,為瓊室玉門,其大三裡,高千尺,七年乃成。
厚賦稅以實鹿台之錢,盈巨橋之粟,燎焚天下之财,罷苦萬民之力,收狗馬奇物,充仭宮室,以人食獸。
廣沙丘苑台,以酒為池,縣肉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閑。
宮中九市,為長夜之飲,車行酒,騎行炙,以繩羁人頭,牽詣酒池,醉而溺死。
纣醉而忘其日辰、甲子,問左右皆不知,問于箕子。
箕子曰:為天下主而一國失日,天下其危乎?一國不知,而我獨知之,吾其危乎!辭以亦醉而不知。
百姓怨望,諸侯有畔者,妲己以為罰輕誅薄,威不立耳。
纣乃重刑辟,為熨鬥,以火燒然,使人舉,辄爛其手,不能勝。
纣怒,乃更為銅柱,以膏塗之,加于炭火之上,使有罪者緣之,足滑跌墜火中。
纣與妲己以為大樂,名曰炮烙之刑。
纣以周諸侯昌及九侯、鄂侯為三公,九侯入女于纣,其女不喜淫,纣怒殺之而醢九侯、鄂侯争辨之,并脯鄂侯。
明堂位曰:纣脯鬼侯,以享諸侯。
呂氏春秋曰:纣殺梅伯而醢之,殺鬼侯而脯之,以禮諸侯于廟。
楚辭曰:梅伯菹醢。
昌聞之,竊歎,崇侯虎以告,且谮之曰:昌積善累德,仁而善謀,太子發勇而不疑,中子旦恭儉而知時,若與競行,則不堪其殃,縱而舍之,身必危亡。
冠雖弊,禮加頭;履雖鮮,位在足。
彼将不利于王,請及其未成形圖之。
纣囚昌于誘裡,昌為易卦辭,乃申憤郁厄,作歌曰:殷道溷溷,浸濁煩兮。
朱紫相合,不别分兮。
迷亂聲色,信讒言兮。
炎炎之虐,使我愆兮。
幽閉牢阱,由其言兮。
遘我四國,憂勤勤兮。
太公望呂尚者,東海上人,四嶽伯夷之後,姜姓,呂氏。
夏商之時,申呂或封枝庶子孫,或為庶人。
呂尚避亂隐遼東三十年,行年七十,屠牛朝歌,賣食棘津,遇七十餘主而不聽人,人皆曰狂丈夫。
周昌将出獵,史編蔔之:曰:所獲非熊非罴,非虎非豹,兆得伯王之師。
昌齋三日,田于渭之陽,見呂尚坐茅而漁。
昌勞而問之:曰:子樂漁邪?呂尚曰:君子樂其志,小人樂其事。
吾漁非樂之也。
昌與語,大說,曰:自吾先君太公曰,當有聖人适周,周以興。
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
故号曰太公望,立為師。
或曰:太公博聞,嘗事纣,纣無道,去之。
遊說諸侯,無所遇,歸周。
或曰:呂尚處士,隐海濱,釣于滋泉。
周昌之囚于誘裡,其臣散宜生、闳夭、南宮括患之,而招呂尚。
初,三子學于呂尚,尚知其賢,酌酒切脯,約為朋友。
尚亦曰:嗟乎!西伯賢君也,而不能自濟,由吾力不足而不能自舉也。
四子見于誘裡,相與求有莘氏美女,骊戎之文馬,有熊九驷,西海之濱白狐,林陵怪獸,江淮大貝,因纣之嬖臣費中獻之。
散宜生趨而進曰:西藩之臣昌之使者,敢效其寶,以備其辜。
纣大說,曰:西伯之忠于寡人如是,此一物足以釋西伯,況其多乎?昌長子伯邑考質于殷,為纣禦,纣烹之,為羹賜昌曰:聖人當不食其子。
昌得而食之。
纣曰:誰謂昌聖,食其子尚不知。
昌之囚七年,諸侯皆從之囚。
纣懼而歸之,曰:谮昌者,崇侯虎也。
昌獻洛西之地,赤壤之田,方千裡,請除炮烙之刑。
纣許之,賜昌弓矢斧钺,因公季得專征伐,為西伯,典治南國江漢、汝旁諸侯。
皇甫谧曰:文王襲父為西伯。
西伯歸,乃為王門築靈台,列侍女,撞鐘擊鼓,待纣之失。
纣聞之曰:西伯改過易行,吾無憂矣。
西伯治岐,耕者九一,仕者世祿,關市譏而不征;澤梁無禁,罪人不孥。
為池沼,掘得死人之骨。
西伯曰:葬之。
吏曰:此無主矣。
西伯曰:有天下者,天下之主;有一國者,一國之主。
寡人固其主矣。
以衣棺更葬之。
天下聞之,曰:西伯澤及朽骨,況于人乎?西伯問太公曰:為天下若何?對曰:王國富民,伯國富士,僅存之國富大夫,無道之國富倉府,是謂上溢而下漏。
西伯曰:善。
對曰:宿善不祥。
是日,發倉府以振鳏寡孤獨。
周有玉版,纣令膠鬲索之,西伯不與。
費中以無道來求,乃與之。
西伯問太公曰:商王罪殺不辜,汝助予憂乎?太公曰:天道無殃,不可以先唱;人道無災,不可以先謀。
取天下若逐野獸,得之皆有分肉;若同舟而濟,舟敗皆同其害。
鸷鳥将擊,卑身翕翼;猛獸将搗,俯耳俯伏。
聖人将動,必有愚色。
吾觀商野,草茅勝谷;吾觀其群,衆曲勝直。
暴虐殘賊,敗法亂刑,亡國之則也。
西伯問太公曰:人主動作舉事,有禍殃之應,鬼神之福乎?太公曰:人主重賦斂,大宮室,作台觀,則人多病,溫霜露殺五榖,絲麻不成。
人主好田獵畢弋,不避時禁,則歲多大風,禾榖不實。
人主好破壞名山,壅決名川,則歲多大水。
人主好武事,兵革不息,則日月薄食,太白失行。
西伯曰:誠哉。
乃與太公陰謀,行善修德,以傾商政。
其事多兵權與奇計。
故後世之言兵及陰謀,皆宗本太公。
昔柏翳子大廉玄孫曰孟戲、中衍,鳥身人言,殷太戊蔔,使之禦,吉,遂妻之。
其後世有功佐殷,故嬴姓多顯,遂為諸侯。
其曾孫曰中潏,在西戎,保西垂。
生蜚廉,善走。
蜚廉生惡來革,有力,善毀讒,手裂虎兕。
父子俱以材力事纣。
纣用費中
比于諸弟。
古公曰:我世當興,其在昌乎。
太伯、仲雍知古公欲立季曆以傳昌,二人乃奔荊蠻以避之。
太伯自号句吳,荊蠻義之,從而歸之者千餘家。
古公卒,六韬曰:太王壽百二十年。
季曆立,是為公季。
王肅曰:太伯見王季生文王,知天命之有在,去而适吳,大王沒而不反。
或曰:古公将卒,謂季曆曰:我死,汝讓兩兄,彼即不受,汝有義而安矣。
古公卒,季曆之吳,召二兄相從而歸。
群臣欲立之,太伯、仲雍以先君命固讓,季曆複如荊蠻。
修古公之遺道,笃于行義,諸侯順之。
公季伐西落鬼戎,俘其狄王 武乙無道,為偶人,謂之天神。
令人為行,與之博。
天神不勝,聊辱之。
為革囊盛血,仰而射之,命曰射天。
獵于河、渭之間,暴雷震死。
在位四年。
竹書紀年曰:武乙三十五年,周俘狄王。
與帝王本紀不同。
子太丁立。
太丁,元年丙寅。
周公季伐燕京之戎,周師大敗。
紀年曰:太丁二年。
其後周伐餘無之戎,克之。
太丁命公季為牧帥。
紀年曰:太丁四年。
又伐克始呼之戎、紀年曰:太丁七年。
翳徒之戎,捷其三大夫。
太丁崩,在位三年。
紀年曰:太丁十一年,周伐翳徒戎。
與帝王本紀不同。
子乙立。
乙一作辛乙元年己巳。
殷益衰,周公季宅程以功,九命作伯,受圭瓒秬鬯之賜。
卒,六韬曰:王季壽百年。
子昌立。
昌十二而冠,文王十三生伯邑考。
左傳曰:冠而生子,禮也。
許慎五經異義曰:左氏說歲星十二年一周天,天道備,故人君子十二可以冠。
長十尺,嗣位。
遵後稷、公劉之業,則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禮賢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
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宮适、鬻子、辛甲、尹佚之徒皆往歸之。
昌詢于八虞,賈逵曰:八虞,周八士,皆在虞官。
咨于二虢,以為卿士。
度于闳夭,而謀于南宮。
诹于蔡、原,而訪于辛尹。
重之以周、召、畢、榮,億甯百神,而柔和萬民。
昔陸終弟三子曰彭祖氏,其裔孫曰大彭。
豕韋為商伯而滅。
弟六子曰季連,生附沮,附沮生穴熊。
其後中微,或在中國,或在蠻夷,弗能紀其世。
鬻子名熊,即其苗裔也。
年九十,見周昌。
昌曰:老矣。
鬻子曰:捕虎逐麋,臣已老矣。
使臣坐而策國事,臣尚少也。
辛甲嘗事纣,七十五谏,不聽而适周。
召公與語,以為賢,告昌,昌親迎之,以為公卿。
召公奭、畢公高,周同姓,或雲皆昌庶子。
昌即位之八年六月,寝疾,五日而地動,東西南北不出國郊。
有司曰:地之動,為人主也。
群臣皆恐,請興事動衆,增國城以移之。
昌曰:天之見妖,以罰有罪,我必有罪。
天以罰我,請改行,其可免乎?于是謹其禮秩皮革以交諸侯,饬其辭令币帛以禮俊士,頒其爵列等級田疇以賞有功。
無幾疾止。
乙之妾子同母三人,長曰微子啟,次曰中衍,季曰受德。
受德乃纣也。
鄭玄曰:乙愛少子辛,欲立焉,号曰受德,傳聲轉作纣。
其母為後而生纣,尚少。
乙及後以啟賢,欲立為太子。
太史據法争之曰:有妻之子,不可立妾之子。
故纣為後。
乙崩,在位三十七年。
辛天下謂之。
纣元年丙午。
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挌猛獸,知足以巨谏,言足以飾非,以為天下皆出已之下。
始為象箸,箕子歎曰:彼為象箸,必不盛以土簋;将為犀玉之杯,玉杯象箸,必不羹菽藿。
衣短褐而舍于茅茨之下,則錦衣九重,高台廣室,稱此以求天下,不足矣。
遠方珍怪之物,輿馬宮室之漸,自此而始,故吾畏其卒也。
鄭玄、王肅曰:箕子,纣之諸父。
服虔。
杜預曰:纣之庶兄。
司馬彪曰:箕子名胥餘。
纣伐有蘇,有蘇氏以妲己女焉。
妲己有寵,其言是從。
所好者貴之,所憎者誅之。
使師延作朝歌,北鄙之音,北裡之舞,靡靡之樂。
造鹿台,為瓊室玉門,其大三裡,高千尺,七年乃成。
厚賦稅以實鹿台之錢,盈巨橋之粟,燎焚天下之财,罷苦萬民之力,收狗馬奇物,充仭宮室,以人食獸。
廣沙丘苑台,以酒為池,縣肉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閑。
宮中九市,為長夜之飲,車行酒,騎行炙,以繩羁人頭,牽詣酒池,醉而溺死。
纣醉而忘其日辰、甲子,問左右皆不知,問于箕子。
箕子曰:為天下主而一國失日,天下其危乎?一國不知,而我獨知之,吾其危乎!辭以亦醉而不知。
百姓怨望,諸侯有畔者,妲己以為罰輕誅薄,威不立耳。
纣乃重刑辟,為熨鬥,以火燒然,使人舉,辄爛其手,不能勝。
纣怒,乃更為銅柱,以膏塗之,加于炭火之上,使有罪者緣之,足滑跌墜火中。
纣與妲己以為大樂,名曰炮烙之刑。
纣以周諸侯昌及九侯、鄂侯為三公,九侯入女于纣,其女不喜淫,纣怒殺之而醢九侯、鄂侯争辨之,并脯鄂侯。
明堂位曰:纣脯鬼侯,以享諸侯。
呂氏春秋曰:纣殺梅伯而醢之,殺鬼侯而脯之,以禮諸侯于廟。
楚辭曰:梅伯菹醢。
昌聞之,竊歎,崇侯虎以告,且谮之曰:昌積善累德,仁而善謀,太子發勇而不疑,中子旦恭儉而知時,若與競行,則不堪其殃,縱而舍之,身必危亡。
冠雖弊,禮加頭;履雖鮮,位在足。
彼将不利于王,請及其未成形圖之。
纣囚昌于誘裡,昌為易卦辭,乃申憤郁厄,作歌曰:殷道溷溷,浸濁煩兮。
朱紫相合,不别分兮。
迷亂聲色,信讒言兮。
炎炎之虐,使我愆兮。
幽閉牢阱,由其言兮。
遘我四國,憂勤勤兮。
太公望呂尚者,東海上人,四嶽伯夷之後,姜姓,呂氏。
夏商之時,申呂或封枝庶子孫,或為庶人。
呂尚避亂隐遼東三十年,行年七十,屠牛朝歌,賣食棘津,遇七十餘主而不聽人,人皆曰狂丈夫。
周昌将出獵,史編蔔之:曰:所獲非熊非罴,非虎非豹,兆得伯王之師。
昌齋三日,田于渭之陽,見呂尚坐茅而漁。
昌勞而問之:曰:子樂漁邪?呂尚曰:君子樂其志,小人樂其事。
吾漁非樂之也。
昌與語,大說,曰:自吾先君太公曰,當有聖人适周,周以興。
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
故号曰太公望,立為師。
或曰:太公博聞,嘗事纣,纣無道,去之。
遊說諸侯,無所遇,歸周。
或曰:呂尚處士,隐海濱,釣于滋泉。
周昌之囚于誘裡,其臣散宜生、闳夭、南宮括患之,而招呂尚。
初,三子學于呂尚,尚知其賢,酌酒切脯,約為朋友。
尚亦曰:嗟乎!西伯賢君也,而不能自濟,由吾力不足而不能自舉也。
四子見于誘裡,相與求有莘氏美女,骊戎之文馬,有熊九驷,西海之濱白狐,林陵怪獸,江淮大貝,因纣之嬖臣費中獻之。
散宜生趨而進曰:西藩之臣昌之使者,敢效其寶,以備其辜。
纣大說,曰:西伯之忠于寡人如是,此一物足以釋西伯,況其多乎?昌長子伯邑考質于殷,為纣禦,纣烹之,為羹賜昌曰:聖人當不食其子。
昌得而食之。
纣曰:誰謂昌聖,食其子尚不知。
昌之囚七年,諸侯皆從之囚。
纣懼而歸之,曰:谮昌者,崇侯虎也。
昌獻洛西之地,赤壤之田,方千裡,請除炮烙之刑。
纣許之,賜昌弓矢斧钺,因公季得專征伐,為西伯,典治南國江漢、汝旁諸侯。
皇甫谧曰:文王襲父為西伯。
西伯歸,乃為王門築靈台,列侍女,撞鐘擊鼓,待纣之失。
纣聞之曰:西伯改過易行,吾無憂矣。
西伯治岐,耕者九一,仕者世祿,關市譏而不征;澤梁無禁,罪人不孥。
為池沼,掘得死人之骨。
西伯曰:葬之。
吏曰:此無主矣。
西伯曰:有天下者,天下之主;有一國者,一國之主。
寡人固其主矣。
以衣棺更葬之。
天下聞之,曰:西伯澤及朽骨,況于人乎?西伯問太公曰:為天下若何?對曰:王國富民,伯國富士,僅存之國富大夫,無道之國富倉府,是謂上溢而下漏。
西伯曰:善。
對曰:宿善不祥。
是日,發倉府以振鳏寡孤獨。
周有玉版,纣令膠鬲索之,西伯不與。
費中以無道來求,乃與之。
西伯問太公曰:商王罪殺不辜,汝助予憂乎?太公曰:天道無殃,不可以先唱;人道無災,不可以先謀。
取天下若逐野獸,得之皆有分肉;若同舟而濟,舟敗皆同其害。
鸷鳥将擊,卑身翕翼;猛獸将搗,俯耳俯伏。
聖人将動,必有愚色。
吾觀商野,草茅勝谷;吾觀其群,衆曲勝直。
暴虐殘賊,敗法亂刑,亡國之則也。
西伯問太公曰:人主動作舉事,有禍殃之應,鬼神之福乎?太公曰:人主重賦斂,大宮室,作台觀,則人多病,溫霜露殺五榖,絲麻不成。
人主好田獵畢弋,不避時禁,則歲多大風,禾榖不實。
人主好破壞名山,壅決名川,則歲多大水。
人主好武事,兵革不息,則日月薄食,太白失行。
西伯曰:誠哉。
乃與太公陰謀,行善修德,以傾商政。
其事多兵權與奇計。
故後世之言兵及陰謀,皆宗本太公。
昔柏翳子大廉玄孫曰孟戲、中衍,鳥身人言,殷太戊蔔,使之禦,吉,遂妻之。
其後世有功佐殷,故嬴姓多顯,遂為諸侯。
其曾孫曰中潏,在西戎,保西垂。
生蜚廉,善走。
蜚廉生惡來革,有力,善毀讒,手裂虎兕。
父子俱以材力事纣。
纣用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