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關燈
,既為館甥,遂從先生受業,指示行文步驟,不得馳騁斥弛。

    不及兩月,先生以試事往甯,秋闱不售,居停主趙氏家亦多故,遂辍業。

    九月後,複從瞿師于家塾,省課文,瞿師謂進于舊。

     李雪生先生,諱浣,真定府元氏縣人。

    順治己未進士。

    十三年丙申夏,初分婁縣,先生來令婁邑。

    十四年丁酉二月,季試,餘館郡城,因就試,取餘第五名。

    評餘文曰:不衫不履,翩然而來,自有英雄之氣,見于眉宇,少年中之飛将也。

    四月,文宗行試,餘因就婁籍,面校餘文,極蒙獎歎,有數奇晚遇之恨,拔置第二名。

    五月,府試,錄送文宗。

    六月朔,道試發案,先生指餘名,辄詢左右取否,及聞報大喜,送學後,餘進谒謝拜,先生固辭,惟以道義功名勉勵。

    是歲鄉試,先生以麟經,例當入闱分校,竟以催科政拙,被論回籍。

    其後因南闱關節緻譴,方、錢兩主考伏法,十五房同考官俱棄市,使先生入闱,則衡鑒公平,必無疑似,然當功令森嚴之始,焉保玉石不焚,蓋亦危矣,始知先生之去任,正天之所以報循良也。

     張西山先生,諱能麟,字玉甲,陝西洋縣籍,順天大興人。

    順治丁亥進士。

    乙未,江南初改監司督學,先生來督下江學政。

    十四年丁酉,科試,取餘第五名入泮,亦一時之知遇也。

    越明年,先生移升,分守西蜀,歸裡數年,近複參政山東。

    康熙十七年戊午,薦舉博學鴻儒,不中,家于京。

    戊辰,昌兒都門相遇,猶殷殷道故,欲延昌兒于家塾,因遠辭也。

     馮竹庵先生,諱,字玉宣,吳郡人。

    順治十四年丁酉,先生以明經高等,司教婁學。

    餘初入泮會課,拔餘第一,特谕學役免餘贽儀。

    餘惟以詩扇自呈,而先生欣然笑納。

    後逢朔、望,或操藝文進谒,先生必殷殷勉勵,時出家釀山蔬,留連晨夕。

    己亥,欲延餘家塾,緣餘先有别訂,先生旋亦歸裡,是以不果,然而情意契合,亦學師中所僅見者。

     鄒未庵先生,諱宏,字能宏。

    順治甲子江西鄉舉第二。

    戊戌成進士。

    吉安府廬陵人也。

    康熙癸未冬,來令上海。

    乙巳夏,季試,取餘一等第三名,間一晉谒,情意甚殷。

    後以催征诖誤,被論解任,候代之日,特命昌兒輩以制義就正,每遇一題,闡發議論,千言不倦,必出新機,去陳言,洞中題之肯綮,談及時事,則義形于色,嘗以出處大義相勉勵,愧未能副其望耳。

     ◎及門 在三如一,古訓昭昭,曲藝且然,況吾道耶?本朝自順治以來,極嚴師門之禁。

    凡座師、房師及薦舉之師,一概禁稱,而獨于受業,悉如古禮,所謂天不變則道不變,師門授受之誼,終不可變也。

    餘自甫離函丈,謬作塾師,雖期糊口四方,亦為教學相長,不意三十餘年來,而及門忽已濟濟,其間領悟不同,率教亦異,将來升沉顯晦,必非一緻,此尤閱世所最親切者。

    故一一識之,庶期有出于藍者乎! 顧鐘偉,字表人,少餘二歲。

    餘年十九,自邑城東遷,其兄伯毓與餘同裡,延餘家塾,遂執經焉,後以病沒,不克卒業。

     顧箴,字虞言,伯毓長子,鐘偉侄也。

    少餘七歲。

    偕仲元籌字運臣,季弟箕字洪叙與鐘偉俱受經于餘。

    質頗慧,用筆亦清警。

    順治壬辰歲,餘曾延之家塾,命培兒受業。

    後以役訟毀家,旋以疾卒。

    今兩弟尚存,其季即餘之表侄倩也。

     顧廷鎮,字公甯,于順治乙醜,負笈從餘,時年十四。

    是冬,丁外艱,廢業,不數載而卒。

     周京,字文依,于順治九年壬辰,乃翁參兩延餘家塾,時年十四,雖已遍誦五經而尚未行文。

    是秋,初試筆,作制義,多穎句。

    至十三年丙申,年十八,試補博士弟子。

    時負笈來從者,邑有喬嵩字峻中,憲副玄洲之曾孫,而讠刃齋之從孫也。

    郡有顧□□公淳子,今廢學。

     周新,字文受,京之弟也。

    當京受業時,新甫六齡。

    是年初出就傅,從王元賓學。

    至康熙改元,複自□裡延餘家塾,始習八股,繼改論策,出筆抗爽,多穎異。

    丙午,丁内艱,服阕,複習八股。

    乙卯冬,試入邑癢。

    丁巳歲,試補增廣生。

    辛酉,科試補廪。

     吳謙六,名見龍,明經生壽平長子。

    康熙癸卯,壽平将教授于旗下,命見龍偕其弟泓來從學于周氏,凡四載。

    丁未歲,延餘家塾。

    戊申、己酉,複負笈從餘于郡城。

    是年,丁外艱,服阕,于癸醜冬,試入邑庠,旋複承重守制,亦于丁巳歲試,補增廣生。

     張樨森,字蒼林。

    弟樨棼,字宮名。

    明太常讠刃庵先生之從孫,太學若木之子也。

    若木于餘外翁祗園先生為雁行,故森棼以從子先受業于外翁,後于順治己醜延餘家塾,凡三載,以訟毀家避仇奔走,幾至廢學。

    迨事定歸裡,複事舊業。

    康熙十二年癸醜,始得同入太學。

    己亥年來負笈者,有邵大绂,字方來,若木之表弟也。

     張,字采臣。

    弟□,字壽承。

    郡庠生,泓一之子。

    康熙庚戌,延餘家塾,先受業,以病辍,至次年執贽,凡四載,至丁巳,以新例入太學,應試南省。

     周稚雯,字雲倬,括蒼太守釜山先生孫,太學十經長子也。

    康熙甲寅,延餘家塾,聞雲貴之變,徙居南橋受業焉。

    至十八年己未,援例入太學。

     張世林,字青苑。

    弟泰,字二岑。

    明太常讠刃庵先生之孫司理蓉左之手也。

    康熙乙卯,延餘家塾,遂執經焉。

    是冬,世林入郡庠。

    丁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