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疫疾遍地,自郡及邑,以達于鄉。
家至戶到,一村數百家,求一家無病者不可得;一家數十人中,有一人不病者,亦為僅見;就一人則有連病幾次,淹滞二三月而始愈者。
若病不複發,或病而無害,則各就一方互異耳。
此亦吾生之後所僅見者。
三年甲辰八月初一日庚申夜,暴風,海水泛溢,及于外塘,崇明尤甚。
飄來屋木家夥,遍滿塘外,往往有男婦附木而浮于海ㄛ者。
時惠禧庵祯祥為川沙參将,冒雨沖風,躬率将士,駕舟海濱,到處撈救,全活甚衆。
四年乙巳六月望後,有海鳥來止海岸。
是年,大水。
自正月至九月,霪雨,水發凡十五次。
朝廷诏求直言,許中外臣工,各陳得失。
五年丙午六月十四日癸亥,暴風驟雨,河水頓漲四、五尺,坍毀民居廬舍無算。
吾鄉如川沙城中喬憲副石牌坊、大聖寺脊及裡中十餘圍大樹相傳植于洪武初年者,是日俱傾倒拔起。
聞有群龍鬥于空中,雖未目睹,然從來未見此大風潮也。
七年戊申六月十七日甲申,酉時,地震。
予館郡城,樓房有傾側之勢,有頃而定。
後見邸報,知是日北直、山東、河南、淮揚,地震尤甚。
兼以水漲,沖倒城郭、屋廬,人民死者甚衆。
七月初三庚子,京師大雨,三晝夜不止,平地水深數尺。
初九日尤甚,至晚,山西水發,沖倒蘆溝橋,橋上水高數尺,西城坍毀數丈,行人裹足,文移停閣。
九年庚戌四月,大水。
五月,積雨,水勢益漲,與順治戊戌八月同。
然戊戌之水,計日而退,是歲則逾月如故。
月杪,予往澄江,由郡城曆青浦、昆山、吳門、無錫抵江上,皆一望無涯。
六月十一日丙申,風潮大作,暴水增漲,浙西諸郡,幾沉水底,曆冬逾春,此亦數十年間僅見之水災也。
予作《庚戌水災聞見錄》,詳紀其事。
十五年丙辰十二月己酉朔,厲風奇寒,甚于朔北,亦生平所未見者。
十七年戊午四月初五日甲戌,未刻,地震,聲如隐雷,時予在筍裡館中,正草是編。
田産甫畢,适逢之。
六月、七月,亢旱,河水俱涸。
餘于四月二十六日往澄江。
六月二十六日歸,舟次杜行内趙家樓,潮不得達,舍舟步至筍裡,半由河底作途。
後見邸報,知大江南北、河南、山東俱旱,赤地千裡,京師尤甚,每日渴斃多人。
皇上躬行步禱,日至天壇拜祈,齋戒禁屠。
餘在江上,茹素已逾半月,一路歸,絕無葷腥鬻于市肆,亦異事也。
又華、婁二邑,自六月望後起,至十一月,大疫,吾鄉家至戶到,病殁者甚多,或一村而喪數十人。
予有薄田在泖上,佃戶不過六、七家,病殁者男婦凡三人,大概可知矣。
因旱而病,戽水無力,召募無人,田多抛荒,即号稱熟者,亦皆歉收三斛。
起租之田,上好不過收米二石,次者一石五鬥,甚者止收石許。
田家八口嗷嗷,家徒四壁,逃亡相繼。
幸而浦東一帶,溝深稻早,農雖勞苦,頗号有秋。
十八年己未正月,山東、河南、江南北大饑,朝廷遣官分道赈濟。
山東行旅俱絕,蓋因馬料初喂,饑民一見,啖之立盡,故騎不敢行。
河南差勝。
往來都下者,甯纡道從之。
然人食草根、剝樹皮,千百成群,要奪官糧,當事者憂之。
廬、鳳及江甯、常、鎮俱就撫院慕公鳴鶴,檄勸所屬官紳、富戶助米施粥以赈。
蘇郡及松之青浦亦然。
惟吾邑去歲較鄰邑頗稔,故獨免流離饑困。
七月二十八日庚申,京師地震。
自巳至酉,聲如轟雷,勢如濤湧,白晝晦暝,震倒順承、得勝、海岱、彰儀等門,城垣坍毀無數,自宮殿以及官廨、民居,十倒七、八。
壓傷大學士勒得宏,壓死内閣學士王敷政、掌春坊□□子翰林侍讀莊□生、原任總理河道工部尚書王光裕一家四十三口,其他文武職官、命婦死者甚衆,士民不可勝紀。
二十九、三十日,複大震。
通州、良鄉等城俱陷,裂地成渠,流出黃黑水及黑氣蔽天。
有總兵官眷經通州,宿于公館,眷屬八十七口壓死,止存三口。
直至八月初二日方安。
朝延駐跸煤山凡三晝夜。
臣民生者露處枵腹,死者穢氣薰蒸。
诏求直言,嚴饬百僚,同加修省,發币金量給百姓,修理房屋。
自是以後,地時微震。
惟初八、十二三日複大震如初。
近京三百裡内,壓死人民無算。
十九至二十一日,大雨,九門街道,積水成渠。
二十五日晚,又複大震。
下诏切責大臣,引躬自咎,備見邸報。
八月初,飛蝗蔽天,自江北而南,迄于蘇、松。
時餘在昆山,親見其狀,心甚憂之。
幸而不食禾稼,間集蘆葦之場,群集于東海之涯,不甚為災。
九月初,江鳴,聲如牛吼,三日乃止。
又廣東肇慶府城東北地震,有聲如雷。
九月二十四日丙辰,京師地複大震。
皇上齋戒,躬詣天壇,易服行禮。
十一月初九日庚子,陝西西安府及興安州地震,自早至午,震倒房屋,壓死人民無算。
十一月二十四日乙卯,酉時,江南溧陽縣地震,黑氣沖天,聲如轟雷,震倒房屋,壓死人民,略如京師七月,俱見邸抄。
十九年庚申四月十八日丁醜,京師地震,自巳至午,其聲如雷。
二十八日丁亥,又震,自酉刻起,連震四次,房屋動搖,官民徹夜露處,至五月十八日,尚未安甯。
六月至七月望後,大雨時作,江南大水。
七月杪,水方退。
八月初二日夜,澍雨竟夕,水複驟漲,沖倒上海南城數丈,壓死居民七人。
七月初四、五、六日,山西大同、遼州等三四十州縣雨雹,大如鬥如升,盈地數尺,積處如冰山。
江南、江北大水,一望如海,罕見平陸。
自常州以迄蘇、松,大疫遍地,吾鄉家至戶到,談鬼事者如見。
二十二年癸亥十一月初十日,狂風大作,至十三日,嚴寒Ё凍,數十年間所未見,十七日尤甚。
餘在筍裡館中,自朝至暮,終日擁爐飲酒而寒不能卻,硯池中用酒及醋而頃刻成冰。
黃浦中亦凍,兩塘疊冰如山。
自閘港以北,中間稍通數尺一路,然冰牌乘潮而下,勢若排山,舟逢之者,往往立碎;以西則全浦俱凍,潮汐往來,皆由冰下,不通舟隻。
闵行渡口略通而冰牌覆舟死者數十人。
上海董家渡渡船亦覆,死者亦如之。
縣大夫親臨驗閱,重責篙師,禁止開渡。
漕白亦俱停比,直至二十四日,冰始稍釋。
二十七日浦中始通船行,兩塘疊冰,猶未解也。
二十六年丁卯九月初二日醜時,京師地震。
午時,皇上傳集滿大臣九卿,面谕雲:朕奉太皇太後懿旨,謂地震皆因朕過。
或大臣罪輕而譴重配邊;或用刑過當而無辜受害;或帶往行圍人員困苦,各家男婦含
家至戶到,一村數百家,求一家無病者不可得;一家數十人中,有一人不病者,亦為僅見;就一人則有連病幾次,淹滞二三月而始愈者。
若病不複發,或病而無害,則各就一方互異耳。
此亦吾生之後所僅見者。
三年甲辰八月初一日庚申夜,暴風,海水泛溢,及于外塘,崇明尤甚。
飄來屋木家夥,遍滿塘外,往往有男婦附木而浮于海ㄛ者。
時惠禧庵祯祥為川沙參将,冒雨沖風,躬率将士,駕舟海濱,到處撈救,全活甚衆。
四年乙巳六月望後,有海鳥來止海岸。
是年,大水。
自正月至九月,霪雨,水發凡十五次。
朝廷诏求直言,許中外臣工,各陳得失。
五年丙午六月十四日癸亥,暴風驟雨,河水頓漲四、五尺,坍毀民居廬舍無算。
吾鄉如川沙城中喬憲副石牌坊、大聖寺脊及裡中十餘圍大樹相傳植于洪武初年者,是日俱傾倒拔起。
聞有群龍鬥于空中,雖未目睹,然從來未見此大風潮也。
七年戊申六月十七日甲申,酉時,地震。
予館郡城,樓房有傾側之勢,有頃而定。
後見邸報,知是日北直、山東、河南、淮揚,地震尤甚。
兼以水漲,沖倒城郭、屋廬,人民死者甚衆。
七月初三庚子,京師大雨,三晝夜不止,平地水深數尺。
初九日尤甚,至晚,山西水發,沖倒蘆溝橋,橋上水高數尺,西城坍毀數丈,行人裹足,文移停閣。
九年庚戌四月,大水。
五月,積雨,水勢益漲,與順治戊戌八月同。
然戊戌之水,計日而退,是歲則逾月如故。
月杪,予往澄江,由郡城曆青浦、昆山、吳門、無錫抵江上,皆一望無涯。
六月十一日丙申,風潮大作,暴水增漲,浙西諸郡,幾沉水底,曆冬逾春,此亦數十年間僅見之水災也。
予作《庚戌水災聞見錄》,詳紀其事。
十五年丙辰十二月己酉朔,厲風奇寒,甚于朔北,亦生平所未見者。
十七年戊午四月初五日甲戌,未刻,地震,聲如隐雷,時予在筍裡館中,正草是編。
田産甫畢,适逢之。
六月、七月,亢旱,河水俱涸。
餘于四月二十六日往澄江。
六月二十六日歸,舟次杜行内趙家樓,潮不得達,舍舟步至筍裡,半由河底作途。
後見邸報,知大江南北、河南、山東俱旱,赤地千裡,京師尤甚,每日渴斃多人。
皇上躬行步禱,日至天壇拜祈,齋戒禁屠。
餘在江上,茹素已逾半月,一路歸,絕無葷腥鬻于市肆,亦異事也。
又華、婁二邑,自六月望後起,至十一月,大疫,吾鄉家至戶到,病殁者甚多,或一村而喪數十人。
予有薄田在泖上,佃戶不過六、七家,病殁者男婦凡三人,大概可知矣。
因旱而病,戽水無力,召募無人,田多抛荒,即号稱熟者,亦皆歉收三斛。
起租之田,上好不過收米二石,次者一石五鬥,甚者止收石許。
田家八口嗷嗷,家徒四壁,逃亡相繼。
幸而浦東一帶,溝深稻早,農雖勞苦,頗号有秋。
十八年己未正月,山東、河南、江南北大饑,朝廷遣官分道赈濟。
山東行旅俱絕,蓋因馬料初喂,饑民一見,啖之立盡,故騎不敢行。
河南差勝。
往來都下者,甯纡道從之。
然人食草根、剝樹皮,千百成群,要奪官糧,當事者憂之。
廬、鳳及江甯、常、鎮俱就撫院慕公鳴鶴,檄勸所屬官紳、富戶助米施粥以赈。
蘇郡及松之青浦亦然。
惟吾邑去歲較鄰邑頗稔,故獨免流離饑困。
七月二十八日庚申,京師地震。
自巳至酉,聲如轟雷,勢如濤湧,白晝晦暝,震倒順承、得勝、海岱、彰儀等門,城垣坍毀無數,自宮殿以及官廨、民居,十倒七、八。
壓傷大學士勒得宏,壓死内閣學士王敷政、掌春坊□□子翰林侍讀莊□生、原任總理河道工部尚書王光裕一家四十三口,其他文武職官、命婦死者甚衆,士民不可勝紀。
二十九、三十日,複大震。
通州、良鄉等城俱陷,裂地成渠,流出黃黑水及黑氣蔽天。
有總兵官眷經通州,宿于公館,眷屬八十七口壓死,止存三口。
直至八月初二日方安。
朝延駐跸煤山凡三晝夜。
臣民生者露處枵腹,死者穢氣薰蒸。
诏求直言,嚴饬百僚,同加修省,發币金量給百姓,修理房屋。
自是以後,地時微震。
惟初八、十二三日複大震如初。
近京三百裡内,壓死人民無算。
十九至二十一日,大雨,九門街道,積水成渠。
二十五日晚,又複大震。
下诏切責大臣,引躬自咎,備見邸報。
八月初,飛蝗蔽天,自江北而南,迄于蘇、松。
時餘在昆山,親見其狀,心甚憂之。
幸而不食禾稼,間集蘆葦之場,群集于東海之涯,不甚為災。
九月初,江鳴,聲如牛吼,三日乃止。
又廣東肇慶府城東北地震,有聲如雷。
九月二十四日丙辰,京師地複大震。
皇上齋戒,躬詣天壇,易服行禮。
十一月初九日庚子,陝西西安府及興安州地震,自早至午,震倒房屋,壓死人民無算。
十一月二十四日乙卯,酉時,江南溧陽縣地震,黑氣沖天,聲如轟雷,震倒房屋,壓死人民,略如京師七月,俱見邸抄。
十九年庚申四月十八日丁醜,京師地震,自巳至午,其聲如雷。
二十八日丁亥,又震,自酉刻起,連震四次,房屋動搖,官民徹夜露處,至五月十八日,尚未安甯。
六月至七月望後,大雨時作,江南大水。
七月杪,水方退。
八月初二日夜,澍雨竟夕,水複驟漲,沖倒上海南城數丈,壓死居民七人。
七月初四、五、六日,山西大同、遼州等三四十州縣雨雹,大如鬥如升,盈地數尺,積處如冰山。
江南、江北大水,一望如海,罕見平陸。
自常州以迄蘇、松,大疫遍地,吾鄉家至戶到,談鬼事者如見。
二十二年癸亥十一月初十日,狂風大作,至十三日,嚴寒Ё凍,數十年間所未見,十七日尤甚。
餘在筍裡館中,自朝至暮,終日擁爐飲酒而寒不能卻,硯池中用酒及醋而頃刻成冰。
黃浦中亦凍,兩塘疊冰如山。
自閘港以北,中間稍通數尺一路,然冰牌乘潮而下,勢若排山,舟逢之者,往往立碎;以西則全浦俱凍,潮汐往來,皆由冰下,不通舟隻。
闵行渡口略通而冰牌覆舟死者數十人。
上海董家渡渡船亦覆,死者亦如之。
縣大夫親臨驗閱,重責篙師,禁止開渡。
漕白亦俱停比,直至二十四日,冰始稍釋。
二十七日浦中始通船行,兩塘疊冰,猶未解也。
二十六年丁卯九月初二日醜時,京師地震。
午時,皇上傳集滿大臣九卿,面谕雲:朕奉太皇太後懿旨,謂地震皆因朕過。
或大臣罪輕而譴重配邊;或用刑過當而無辜受害;或帶往行圍人員困苦,各家男婦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