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四百五十七

關燈
監修總裁官經筵講官太子太傅文淵閣大學士文淵閣領閣事領侍衛内大臣稽察欽奉上谕事件處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務正黃旗滿洲都統世襲騎都尉軍功加七級随帶加一級尋常加二級軍功紀錄一次臣慶桂總裁官經筵講官太子太傅文華殿大學士文淵閣領閣事稽察欽奉上谕事件處管理刑部戶部三庫事務世襲騎都尉軍功加十九級随帶加二級又加二級臣董诰内大臣戶部尚書鑲藍旗滿洲都統軍功紀錄五次尋常紀錄十四次臣德瑛經筵講官太子少保工部尚書紀錄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五十九年。

    甲寅。

    七月。

    辛醜。

    谕軍機大臣曰、徵瑞奏、查明天津被水情形。

    督同運使、天津道、令其查明戶口。

    散給米石。

    并将銀谷兼放。

    以便民用等語。

    天津系衆水彙流入海之地。

    今因雨水較多。

    各河漲發。

    又值秋潮正旺。

    潮水逆頂。

    内河之水。

    不能入海。

    以緻高下田畝村莊。

    多有被淹。

    雖幸未沖損民房。

    淹斃人口。

    但田禾被水漫浸。

    實為可惜。

    現已立秋。

    即晚田恐亦不能補種。

    所有被水災民。

    自應實力撫恤。

    今據徵瑞親赴被水處所。

    逐加查勘。

    并令天津道查明戶口。

    銀谷兼施。

    所辦俱好。

    此事即責成徵瑞、督同該軍司道府等。

    實力經理。

    妥為撫恤。

    毋使一夫失所。

    至現在徵瑞查明被災較重之區。

    照例計口散給銀米。

    此時辦理急赈。

    原自應如此。

    若查明被災地方。

    尚有應需接濟者。

    即應奏明加赈。

    并着徵瑞、将此時散赈後。

    将來尚有加赈恩典之處。

    遍行曉谕。

    俾災民均各安心待赈。

    不至遷徙失業。

    方為妥善。

    将此由五百裡傳谕知之。

     ○又谕曰、奇豐額奏、赴揚兼署鹽政印篆一摺。

    内稱、初六日行抵揚州。

    面見董椿、宣旨革職。

    并派員帶送進京。

    聽候治罪等語。

    所奏殊屬錯謬。

    巴甯阿前在鹽政任内。

    與商人結交各款。

    業經全德參奏。

    前此降旨詢問奇豐額、伊系受恩深重之人。

    自應據實查明具奏。

    乃有心徇庇。

    并未效參。

    直至此時。

    始稱感激愧悔。

    無地自容。

    已屬無及。

    實為無恥。

    至奇豐額抵揚州後。

    面見董椿傳旨革職時。

    董椿自必向其分訴。

    或以全德所參巴甯阿與商人交結各款。

    俱系屬實。

    董椿實系徇隐。

    并此外尚有别項款迹。

    或以伊曾經查過巴甯阿并無此事。

    竟系全德有心周内。

    願與全德質對。

    豈有竟默無一言、俯首認罪之理。

    乃奇豐額摺内。

    祇以遵旨革職。

    委員送京。

    聽候治罪。

    朦混具奏。

    而于董椿有何言語、及全德所參巴甯阿各款。

    是虛是實之處。

    并無一字提及。

    則所稱治罪者又治何罪。

    設有人告伊等謀為不軌。

    亦将不辨虛實。

    即治以重辟耶。

    況奇豐額前曾兼署鹽政。

    又系地方官。

    未經查奏。

    其不是已大。

    然猶可藉詞伊在蘇州。

    未能查訪得實。

    今已抵揚州接印。

    即應将全德參奏各款。

    就近詳查确訪。

    并将此事有無虛實。

    及此外巴甯阿尚有何款迹。

    一并陳奏。

    庶可稍贖前愆。

    乃僅敷衍虛詞。

    含糊塞責。

    希圖混過。

    實屬糊塗錯謬。

    朕辦理庶務。

    于臣工功過。

    無不核實辦理。

    從不肯稍事颟顸。

    人孰不知。

    今奇豐額于此事。

    似此模棱完事。

    毫無主見。

    自思此事。

    朕所辦、肯如此糊塗了局乎。

    則伊在江蘇巡撫任内。

    應辦地方事務甚多。

    倘皆似此模棱。

    又将何以勝任耶。

    奇豐額、着傳旨嚴行申饬。

    現已派豐伸濟倫、迎赴前途。

    将董椿拏問。

    并令将全德所參巴甯阿各款。

    是虛是實。

    據實登答。

    仍着奇豐額、将伊在揚州面見董椿時。

    有何言語。

    及全德所參巴甯阿各款。

    是否尚有不實不盡。

    并因何不将董椿面告之語。

    于摺内聲叙之處。

    再行明白回奏。

    若再回護支吾。

    不行據實陳奏。

    一經董椿供出。

    恐奇豐額不能當此重咎也。

    将此由五百裡谕令知之。

    仍即速行回奏。

    尋奏、到揚宣旨時。

    據董椿稱、實系負恩。

    無可置辯。

    又傳詢總商等。

    佥雲巴甯阿于原參外。

    并無别項劣迹。

    臣前奏未叙。

    糊塗錯謬。

    請交部嚴議。

    得旨、太不知恥。

    無良心。

    亦無辭責爾矣。

     ○壬寅。

    谕曰、穆和蔺奏、審拟瘋犯殺死一家四命。

    請旨即行正法一摺。

    已交軍機大臣、會同行在法司、核議速奏矣。

    穆和蔺辦理此案。

    殊屬拘泥。

    前因伍拉納等。

    将拏獲販私拒捕。

    及奪犯毆差尋常案犯。

    概行從重立決。

    殊失情法之平。

    是以降旨饬谕。

    其海洋大盜。

    逆匪聚衆。

    及殺死一家三命四命等案。

    情罪重大。

    自應即正刑誅。

    以示懲儆。

    今瘋犯宋成、殺死蘇老胡氏等一家四命。

    兇殘已極。

    審明後。

    自應一面奏聞。

    一面将該犯即行正法示衆。

    乃該撫仍定拟斬決。

    聽候部覆辦理。

    實屬失當。

    嗣後各省督撫審辦案件。

    除尋常案犯。

    按律定拟奏聞。

    候部核覆外。

    如遇海洋大盜。

    逆匪聚衆。

    及連斃一家三四命者。

    俱應即正典刑。

    不得似此拘泥辦理。

    又穆和蔺同日奏六月分雨水糧價情形一摺。

    内稱、彰德、衛輝、懷慶、三府屬。

    現與藩司、委員分查己未被水。

    另行奏聞等語。

    河北三府。

    被有水災。

    節經降旨、令該撫迅速查勘。

    實力撫恤。

    今據委員确查。

    另行奏聞。

    自必另有專摺陳奏。

    而奏到之摺。

    并無此件。

    則所謂另行奏聞者。

    又系何摺。

    叙次已欠明晰。

    又閱所奏糧價單内。

    衛輝府屬填注價平。

    粟米小麥等項。

    俱較上月稍減。

    尤為不實。

    衛輝府屬。

    系于六月二十四日河水漲發。

    田廬多被淹浸。

    該撫于七月初二日。

    前抵該處查勘。

    此摺系七月初六日拜發。

    是衛輝被水之後。

    已逾旬日。

    該處糧價。

    能較上月不緻增貴。

    已屬至幸。

    豈有被水淹浸之後。

    轉能平減之理。

    自系未經被水之前。

    州縣所報糧價。

    乃穆和蔺并不留心查核。

    率任劣幕填寫價平。

    及較上月稍減字樣。

    可見每月所奏糧價。

    不過任意填寫。

    視為具文。

    全不寓目。

    則又不安用此奏報糧價之摺。

    該撫未嘗寓目。

    豈朕亦不詳加披覽耶。

    穆和蔺審辦重案。

    既失之拘泥。

    而于地方民事。

    又似此漫不經心。

    豫省應辦要件甚多。

    何以能勝巡撫重任。

    着交該部嚴加議處。

    仍令明白回奏。

     ○又谕、據保甯奏、領隊大臣普福、吉星阿、請賞戴花翎等語。

    普福、吉星阿、俱着賞戴花翎。

    嗣後由京派往領隊大臣等。

    候朕特旨賞戴。

    其由本處協領補放領隊大臣。

    原有花翎者。

    即着照舊戴用。

     ○又谕、據保甯奏稱、伊犁效力原任理事官宗室蒙泰、行走懶惰。

    俟伊十年限滿。

    再留三年等語。

    蒙泰、系獲罪發往伊犁效力之人。

    乃如此行走懶惰。

    理宜懲戒。

    保甯據實具奏可嘉。

    保甯、着賞給玉搬指一個。

    大荷包一對。

    小荷包四個。

    并着交部議叙。

    新疆大臣。

    多有瞻徇。

    而蒙泰又系經軍機大臣等、遵旨查明準其回京之人。

    尤易将伊行走懶惰之處。

    隐忍不奏。

    含混令其回京。

    今保甯并不瞻顧情面。

    據實具奏。

    尤屬允協。

    除将蒙泰再留六年外。

    并着遍行曉谕新疆大臣等。

    嗣後遇有似此者。

    均着如此辦理。

    斷不可瞻徇回護也。

     ○癸卯。

    谕、據蔣兆奎奏、山西代州、及所屬之五台繁峙等縣。

    自六月二十三、四、至七月初七八等日。

    大雨連綿。

    山水陡發。

    多有沖塌房屋。

    淹刷地畝。

    損傷人口。

    現在馳赴該處。

    督率履勘等語。

    夏間雨水稍多。

    各處山水。

    多有漲發。

    今山西代州及所屬二縣。

    居民田廬。

    亦因被水淹浸。

    人口緻有損傷。

    情殊可憫。

    現據該撫奏稱、攜帶銀兩。

    親身前往督率撫恤。

    着即詳細查明。

    該處所有沖塌房屋。

    淹斃人口。

    均按例加兩倍給與賞恤銀兩。

    俾資口食栖止。

    該撫務當督饬妥辦。

    勿任胥吏侵漁為要。

    以期災黎共沾實惠。

    副朕轸念民依至意。

     ○谕軍機大臣曰、書麟等奏、伏汛水勢工程平穩一摺。

    據稱、六月二十三、至二十九日。

    上遊豫省。

    沁黃并漲。

    水勢有長無消。

    豐北廳屬曲家莊地方。

    于二十七日過水三十餘丈。

    當即督率搶築。

    于七月初六日。

    儹堵斷流等語。

    覽奏為之深幸。

    此事據該督等稱、于初七日業已具奏。

    自因差弁赍遞。

    是以尚未遞到。

    至本年六月下旬。

    河水接續加長。

    以緻曲家莊過水。

    因上遊沁水旁分。

    大河水勢。

    即行消減。

    得于十日内搶堵完固。

    實為不幸中之幸。

    此皆仰賴河神默佑。

    化險為平。

    覽奏以手加額。

    茲特頒發大藏香二十炷。

    交該督等敬謹祀謝。

    以答靈贶。

    至書麟、蘭第錫、此次于曲家莊漫工。

    督率道将等、實力搶築。

    克日斷流。

    辦理尚為妥速。

    各賞給大荷包一對。

    小荷包四個。

    以示獎勵。

    統俟秋汛安瀾奏報到時。

    再将該督等、并此次在工出力之道将、及文武員弁。

    一并交部議叙。

     ○甲辰。

    谕曰、梁肯堂奏請撥帑四十萬兩。

    即照數發給。

    惟直省此時道府等員。

    正當查勘災務之時。

    赴部領帑。

    恐未必有閑員可委。

    若派部員解往。

    又不知解送何處。

    着梁肯堂速行酌核。

    如道府丞倅中。

    有可差委到部領銀者。

    即行派出。

    令其赴部請領。

    若無閑員可委。

    亦即行奏明。

    并将應解何處。

    指定地方。

    以便專派部員解往。

     ○又谕、本年直隸地方。

    因雨水過多。

    河流漲發。

    多有沖損田廬之處。

    已節降谕旨。

    令該督等實力詳查。

    妥為撫恤。

    并撥給部帑四十萬兩。

    以資赈濟之用。

    其修費賞恤。

    俱着按例加兩倍賞給。

    以示轸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