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四百五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至意。
○是日。
駐跸南石槽行宮。
○壬子。
谕軍機大臣等、本日經過懷柔縣地方。
見豐山口内外一帶道旁田地。
頗有積水。
禾苗亦屬滋長。
因令扈從大臣、詢之在交界處所跪道之昌平州知州。
順義、懷柔、兩縣知縣。
會稱二十四日下晚。
此一帶得雨二寸。
但看田間積水情形。
該處得雨分寸。
必不止此。
因複令詢之豐山口村民。
據稱二十四日傍晚。
所得之雨。
實有五寸。
已接前潤。
可為深透等語。
懷柔一帶。
既經得雨五寸。
該州縣等止稱二寸。
轉為減少其數。
自必因此次業将得雨二寸具報該督。
是以意存回護。
仍據原報登答。
亦可謂昧良回護。
竟不留心民事矣。
着傳谕梁肯堂、即查明該州縣有無具報二十四日得雨分寸若幹。
是否實系回護原報、含混登答之處。
據實覆奏。
再本日據豐紳殷德奏、蔺溝行宮一帶。
于昨日未申間得雨四寸。
勢甚酣透。
雲氣皆往南行。
諒京城附近。
自必同時沾被等語。
梁肯堂于召對後。
即已起身遄回。
途次自必遇雨。
附京一帶及畿南各屬。
是否得獲優沾。
諒必陸續具報。
并着梁肯堂、即行據實查明具奏。
○是日。
駐跸密雲縣行宮。
○癸醜。
谕軍機大臣等、本日寅刻自密雲啟跸時。
即獲澍雨。
經過石匣一帶。
途次雨頗綿密。
現仍濃陰未散。
二十五日蔺溝得雨時。
雲氣既往南行。
諒京城附近。
自必同時沾被。
而本日途次得雨。
雲勢濃厚廣遠。
京畿更可一律均沾。
何以總未據留京王大臣奏到。
豈拘泥本報日期。
始行具奏耶。
着傳谕留京王大臣、即将二十五二十七等日。
京師曾否得雨之處。
迅速覆奏。
○是日。
駐跸要亭行宮。
○甲寅。
駐跸兩間房行宮。
○乙卯。
谕、理藩院設有額外侍郎一缺。
原以加恩蒙古人等。
現在禦前額驸土默特貝勒索諾木巴勒珠爾、年逾六旬。
辦事奮勉。
着授為額外侍郎。
以示獎勵。
○谕軍機大臣等、據留京王大臣奏、二十五日。
京城得有<雨澍>雨後。
二十六日卯刻。
又得雷雨一陣等語。
二十六日京城得雨不及一寸。
自未為沾沛。
昨二十八日駐跸兩間房。
亥刻雷電交作。
複獲甘膏大霈。
甚為優渥。
且雲氣濃厚。
雨勢必廣。
京師自應一律均沾。
究竟曾否同得<雨澍>雨。
能否深透。
着留京王大臣即行速奏。
本日又據福甯奏、武城、臨清、聊城、平原等處。
于二十五六日。
得雨三四五寸不等。
盡可翻犁播種。
已種者可資長發。
未種者即可趕種晚谷雜糧。
設或不能一例有收。
倉貯之外。
可以請放折色。
現在市糧不乏。
民間買食亦易。
若小暑以前未得透雨。
彼時南糧最後幫船。
尚在東昌一帶。
再請酌量截留。
以備赈需等語。
所奏甚為明晰。
該省濟南、東昌、臨清各屬。
現在又得雨三四五寸。
已種田禾。
足資長發。
即未種者。
亦可翻犁播種矣。
此時市糧不乏。
民間口食有資。
截留漕糧一事。
自不妨緩行籌辦。
萬一小暑以前。
缺雨處所。
未獲普被甘霖。
彼時福甯即當将南糧後幫。
一面酌量截留。
一面具奏。
不必再行拘泥奏請。
以緻往返需時。
○又谕、據特克慎奏、郭密地方所有卡座。
請俟冰化時停其安設。
并抽徹續添兵丁。
仍令西甯駐劄大臣、每年親查一次等語。
黑河外岸設有卡座。
原以杜衆番冰凍偷渡。
第伊等出沒無常。
即冰融時。
豈不能乘筏而濟。
況将兵丁抽徹。
必緻匪竊更多。
至每年仍敕駐劄大臣巡查。
雖為防範起見。
惟巡查卡座。
勢須多帶弁兵。
蒙古人等豫備供支轉緻多費滋累。
奎舒前在該處駐劄數年。
情形自所熟悉。
着将各卡座防範何處部落。
及駐劄大臣巡查。
有無裨益之處。
詳悉具奏。
将此谕令知之。
○是日。
駐跸常山峪行宮。
○是月。
兩江總督書麟奏、此次查閱江西、安徽營伍。
将優等弁兵獎賞。
其年力軟弱者。
即時責革。
仍督令鎮将勤加訓練。
得旨、勿久而懈。
勉之。
○巡視東漕光祿寺卿宗室斐靈額奏、濟甯以北。
因冬春雨少。
汶源稍弱。
先将蜀山湖出水之金線閘。
啟闆宣放。
按濟衛河。
近因江廣重船抵境。
複将該湖出水之利運閘啟闆暢放。
南北分注。
足敷宣濟。
俟江西尾船。
挽過寺前、柳林二閘。
即将該二閘嚴閉。
逼水北注。
總期随時制宜。
相機辦理。
得旨、此語得之。
卷之一千四百五十三
○是日。
駐跸南石槽行宮。
○壬子。
谕軍機大臣等、本日經過懷柔縣地方。
見豐山口内外一帶道旁田地。
頗有積水。
禾苗亦屬滋長。
因令扈從大臣、詢之在交界處所跪道之昌平州知州。
順義、懷柔、兩縣知縣。
會稱二十四日下晚。
此一帶得雨二寸。
但看田間積水情形。
該處得雨分寸。
必不止此。
因複令詢之豐山口村民。
據稱二十四日傍晚。
所得之雨。
實有五寸。
已接前潤。
可為深透等語。
懷柔一帶。
既經得雨五寸。
該州縣等止稱二寸。
轉為減少其數。
自必因此次業将得雨二寸具報該督。
是以意存回護。
仍據原報登答。
亦可謂昧良回護。
竟不留心民事矣。
着傳谕梁肯堂、即查明該州縣有無具報二十四日得雨分寸若幹。
是否實系回護原報、含混登答之處。
據實覆奏。
再本日據豐紳殷德奏、蔺溝行宮一帶。
于昨日未申間得雨四寸。
勢甚酣透。
雲氣皆往南行。
諒京城附近。
自必同時沾被等語。
梁肯堂于召對後。
即已起身遄回。
途次自必遇雨。
附京一帶及畿南各屬。
是否得獲優沾。
諒必陸續具報。
并着梁肯堂、即行據實查明具奏。
○是日。
駐跸密雲縣行宮。
○癸醜。
谕軍機大臣等、本日寅刻自密雲啟跸時。
即獲澍雨。
經過石匣一帶。
途次雨頗綿密。
現仍濃陰未散。
二十五日蔺溝得雨時。
雲氣既往南行。
諒京城附近。
自必同時沾被。
而本日途次得雨。
雲勢濃厚廣遠。
京畿更可一律均沾。
何以總未據留京王大臣奏到。
豈拘泥本報日期。
始行具奏耶。
着傳谕留京王大臣、即将二十五二十七等日。
京師曾否得雨之處。
迅速覆奏。
○是日。
駐跸要亭行宮。
○甲寅。
駐跸兩間房行宮。
○乙卯。
谕、理藩院設有額外侍郎一缺。
原以加恩蒙古人等。
現在禦前額驸土默特貝勒索諾木巴勒珠爾、年逾六旬。
辦事奮勉。
着授為額外侍郎。
以示獎勵。
○谕軍機大臣等、據留京王大臣奏、二十五日。
京城得有<雨澍>雨後。
二十六日卯刻。
又得雷雨一陣等語。
二十六日京城得雨不及一寸。
自未為沾沛。
昨二十八日駐跸兩間房。
亥刻雷電交作。
複獲甘膏大霈。
甚為優渥。
且雲氣濃厚。
雨勢必廣。
京師自應一律均沾。
究竟曾否同得<雨澍>雨。
能否深透。
着留京王大臣即行速奏。
本日又據福甯奏、武城、臨清、聊城、平原等處。
于二十五六日。
得雨三四五寸不等。
盡可翻犁播種。
已種者可資長發。
未種者即可趕種晚谷雜糧。
設或不能一例有收。
倉貯之外。
可以請放折色。
現在市糧不乏。
民間買食亦易。
若小暑以前未得透雨。
彼時南糧最後幫船。
尚在東昌一帶。
再請酌量截留。
以備赈需等語。
所奏甚為明晰。
該省濟南、東昌、臨清各屬。
現在又得雨三四五寸。
已種田禾。
足資長發。
即未種者。
亦可翻犁播種矣。
此時市糧不乏。
民間口食有資。
截留漕糧一事。
自不妨緩行籌辦。
萬一小暑以前。
缺雨處所。
未獲普被甘霖。
彼時福甯即當将南糧後幫。
一面酌量截留。
一面具奏。
不必再行拘泥奏請。
以緻往返需時。
○又谕、據特克慎奏、郭密地方所有卡座。
請俟冰化時停其安設。
并抽徹續添兵丁。
仍令西甯駐劄大臣、每年親查一次等語。
黑河外岸設有卡座。
原以杜衆番冰凍偷渡。
第伊等出沒無常。
即冰融時。
豈不能乘筏而濟。
況将兵丁抽徹。
必緻匪竊更多。
至每年仍敕駐劄大臣巡查。
雖為防範起見。
惟巡查卡座。
勢須多帶弁兵。
蒙古人等豫備供支轉緻多費滋累。
奎舒前在該處駐劄數年。
情形自所熟悉。
着将各卡座防範何處部落。
及駐劄大臣巡查。
有無裨益之處。
詳悉具奏。
将此谕令知之。
○是日。
駐跸常山峪行宮。
○是月。
兩江總督書麟奏、此次查閱江西、安徽營伍。
将優等弁兵獎賞。
其年力軟弱者。
即時責革。
仍督令鎮将勤加訓練。
得旨、勿久而懈。
勉之。
○巡視東漕光祿寺卿宗室斐靈額奏、濟甯以北。
因冬春雨少。
汶源稍弱。
先将蜀山湖出水之金線閘。
啟闆宣放。
按濟衛河。
近因江廣重船抵境。
複将該湖出水之利運閘啟闆暢放。
南北分注。
足敷宣濟。
俟江西尾船。
挽過寺前、柳林二閘。
即将該二閘嚴閉。
逼水北注。
總期随時制宜。
相機辦理。
得旨、此語得之。
卷之一千四百五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