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四百五十四

關燈
監修總裁官經筵講官太子太傅文淵閣大學士文淵閣領閣事領侍衛内大臣稽察欽奉上谕事件處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務正黃旗滿洲都統世襲騎都尉軍功加七級随帶加一級尋常加二級軍功紀錄一次臣慶桂總裁官經筵講官太子太傅文華殿大學士文淵閣領閣事稽察欽奉上谕事件處管理刑部戶部三庫事務世襲騎都尉軍功加十九級随帶加二級又加二級臣董诰内大臣戶部尚書鑲藍旗滿洲都統軍功紀錄五次尋常紀錄十四次臣德瑛經筵講官太子少保工部尚書紀錄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五十九年。

    甲寅。

    六月。

    丙辰朔谕、前因直隸保定等府屬。

    麥收僅止四分以下。

    降旨賞借貧民口糧。

    因思山東東昌武定等各府屬。

    未得透雨。

    麥收歉薄。

    恐亦有急需接濟之處。

    谕令福甯詳悉查明。

    一面妥辦。

    一面奏聞。

    茲據福甯奏稱、濟南、東昌、武定、臨清等府州縣。

    暨毗連各屬麥收僅二分有餘。

    現在大田均未播種。

    即間有偏得雨澤已經播種亦尚待雨滋長民力不無拮據等語。

    着加恩将曆城、章邱、長山、鄒平、新城、長清、齊河、齊東、濟陽、禹城、臨邑、陵縣、德平、德州、平原、淄川、惠民、青城、陽信、海豐、樂陵、商河、沾化、蒲台、濱州、利津、聊城、堂邑、博平、茌平、清平、莘縣、冠縣、館陶、恩縣、高堂、臨清、夏津、武城、邱縣、壽張、陽谷、範縣、觀城、朝城、博興、樂安、高苑、臨淄、東阿、平陰等五十一州縣。

    暨坐落衛所之鳏寡孤獨老幼殘疾貧民。

    賞給六月分一月口糧。

    其餘乏食貧民酌借一月口糧。

    該撫務須督饬所屬。

    悉心妥辦使貧民均沾實惠。

    以副朕轸恤窮檐。

    有加無已至意。

    該部即遵谕速行。

     ○以刑部郎中範鏊、為四川鄉試正考官。

    中允餘集、為副考官。

    編修李如筠、為湖南鄉試正考官。

    戶部主事談祖绶、為副考官。

     ○豁除山東臨清州、被水沖壓地一百十五頃九十畝有奇額賦。

     ○豁免貴州運京沉溺鉛二十三萬一千二百五十斤。

     ○是日、駐跸喀喇河屯行宮。

     ○丁巳。

    上詣熱河文廟行禮。

     ○詣永佑寺瞻禮 ○谕、此次巡幸熱河。

    經過懷柔地方見豐山口内外一帶道旁田地。

    頗有積水。

    因令扈從大臣、詢問跪道之昌平州知州。

    順義懷柔、兩知縣。

    俱稱二十四日。

    此一帶得雨二寸。

    複令詢之該處村民。

    則稱二十四日。

    所得之雨。

    實有五寸。

    兼接前潤。

    已為深透等語。

    朕以懷柔一帶。

    既據村民佥稱得雨五寸。

    何以該州縣轉為減少其數。

    或系該州縣等具報總督。

    祇稱二寸。

    是以意存回護。

    因令梁肯堂、将該州縣原報得雨分寸。

    查核具奏。

    茲據該督奏稱、查對順義縣張懷泗、懷柔縣張廷儀、原禀。

    均祇稱得雨一寸。

    其為回護顯然。

    豐山口雖系懷柔縣所管地方。

    但昌平州知州藍嘉瑄、順義縣知縣張懷泗、輙同稱得雨二寸。

    含混登答。

    請将該州縣一并先行革職嚴究等語。

    所奏略為過當。

    該州縣如平日于地方事件。

    或有廢弛贻誤。

    或于出借耔種。

    從中克扣及應辦赈濟。

    有心諱飾。

    居官聲名不惬輿論又兼捏诳則革職尚為僥幸。

    若該州縣平日并無别項款迹。

    尚能留心辦理地方災赈事務今祇系回護原報。

    含混登答是僅偏于疎忽。

    意在稱災。

    尚非諱災可比。

    将該員交部察議已足示懲。

    倘因此即予革職。

    恐地方州縣。

    遇有災歉。

    轉緻諱飾不報。

    朕辦理庶務。

    于大小臣工功過。

    一秉至公。

    從不肯畸重畸輕稍有屈抑。

    此事着交蘇淩阿、蔣錫棨、即親赴昌平、順義、懷柔、将各該員在任所辦地方事務。

    輿論若何。

    及災赈等事。

    是否實心經理。

    有無藉端侵扣等弊。

    據實具奏。

    再行分别核辦。

    至近畿各屬。

    節據梁肯堂奏稱、良鄉、涿州、易州、房山等處得雨一二三寸。

    通州、武清一帶得有透雨。

    而大興宛平、尚未據報得雨。

    恐順天府所屬各州縣究欠沾被。

    現在莫瞻菉在京并無應辦之事。

    着即輕騎減從。

    前赴順天府所屬。

    詳查各該處節次得雨。

    是否屬實。

    所種大田。

    已種者是否長發。

    未種者現在曾否陸續補種齊全。

    有無被旱成災之處。

    據實具奏。

    以副朕念切民依。

    無時或釋至意。

     ○又谕、本年駐跸熱河。

    此處綠營兵丁。

    一體當差。

    着加恩各賞給一月錢糧。

     ○是日、駐跸避暑山莊。

    至八月癸酉、皆如之 ○戊午。

    谕軍機大臣等、近年來巴甯阿在熱河監修各寺廟工程。

    因其尚知勤奮。

    不辭勞苦。

    是以疊加恩擢。

    用至侍郎總管内務府大臣。

    并賜花翎黃褂。

    以示獎勵。

    去歲因河東安遠等三廟。

    有換木揭□□瓦之工緊要。

    特由兩淮鹽政、擢授戶部侍郎令其來京。

    前赴熱河專司監辦。

    且伊曾在朕前面奏。

    有他人監工。

    多不肯常川親看。

    緻有偷減浮冒等弊。

    奴才受恩深重。

    不論大小各工。

    皆系親身不時督查。

    方得工歸實用。

    帑不虛糜之語。

    乃朕于本月初二日。

    始到熱河。

    是日雨勢雖大。

    何緻安遠廟方竣之工。

    即有大殿前坡琉璃瓦脫落數十隴。

    并将下兩層檐全行砸損。

    實堪駭異。

    已将伊革去翎褂。

    監督等革職。

    并交總管内務府大臣嚴查治罪矣由此觀之。

    是伊面奏之言。

    皆屬虛飾。

    全不足信或冥冥之中。

    另有别項昧良害理之事。

    是以佛天不佑。

    令其敗露。

    不然。

    何以京城、熱河、此等高大殿座。

    不一而足。

    從未有瓦片脫落之事。

    是其既已昧良欺僞。

    則前在揚州。

    必有營私黩貨之事奇豐額系江蘇巡撫。

    耳目甚近且曾至揚州署理鹽政數月。

    豈有并無聞見之理。

    奇豐額接奉此旨。

    務将巴甯阿在兩淮任内。

    有何貪黩敗檢情節。

    據實查奏。

    不可因同系内務府之人。

    稍涉葭莩。

    代為徇隐。

    别經發覺。

    恐奇豐額不能當此重咎。

    想奇豐額受朕深恩。

    用至巡撫。

    諒不敢從井救人。

    自贻伊戚也仍即速行據實覆奏。

     ○又谕、據留京王大臣及順天府奏、本月初二日子時。

    大雨傾注甚為滂沛。

    入土已有五寸。

    至寅刻勢尚未止。

    同日又據李奉翰奏、臨清一帶。

    前雖得雨數次。

    不成分寸今于五月二十五日申時至亥時止得有雷雨入土三寸附近之夏津武城等縣。

    同日得雨三四五寸各等語。

    是此次之雨。

    極為普遍豈直省地方尚未一律沾足耶着傳谕梁肯堂、即将缺雨各屬。

    此次是否得雨普遍深透。

    所種大田。

    如何滋長勃發情形。

    即速查明據實具奏。

    至山東臨清一帶已得透雨且據李奉翰奏、是日陰雲濃厚。

    雨勢必廣。

    農田均可布種。

    則該省濟南迤西之東昌、武定、濟甯等屬。

    自必普被甘膏。

    乘時翻犁耕種。

    秋成可望有收。

    并着福甯、将各該處得雨是否普渥。

    及大田播種情形。

    一并據實速奏。

     ○又谕曰、李奉翰等奏、漳河長水。

    幫船趱行情形一摺覽奏欣慰。

    此次衛河陸續長水至四尺五寸。

    重運得以遄進。

    皆賴河神默佑所緻。

    應虔誠緻祭以答靈贶至衛河先經長水八寸。

    旋又因漳河水勢陡長暢注入衛長至四尺五寸。

    自必上遊豫省之河北等屬。

    得有優霖。

    至為沾沛。

    方能長水充足。

    乃該省河北道所禀彰德、衛輝、懷慶等府各屬。

    于五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