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四百五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監修總裁官經筵講官太子太傅文淵閣大學士文淵閣領閣事領侍衛内大臣稽察欽奉上谕事件處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務正黃旗滿洲都統世襲騎都尉軍功加七級随帶加一級尋常加二級軍功紀錄一次臣慶桂總裁官經筵講官太子太傅文華殿大學士文淵閣領閣事稽察欽奉上谕事件處管理刑部戶部三庫事務世襲騎都尉軍功加十九級随帶加二級又加二級臣董诰内大臣戶部尚書鑲藍旗滿洲都統軍功紀錄五次尋常紀錄十四次臣德瑛經筵講官太子少保工部尚書紀錄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五十九年。
甲寅。
五月。
丁亥朔。
禮部議準、河南巡撫穆和蔺咨稱、增定科場監臨覆試章程。
一、入闱及揭曉次日筵宴。
新例藩司會同提鎮監臨。
應令提鎮一體與宴。
惟駐劄不在省城。
業經出闱回任。
揭曉後筵宴。
無庸複與。
一、監臨改派藩司。
三場有無弊窦。
應即令藩司會同提鎮具奏。
一、填榜钤印。
仍令巡撫監視。
題名錄仍由巡撫疏題。
分咨部院科道。
其進呈時未經覆試。
應将巡撫銜名。
列為钤榜官首行書寫。
一、中式士子年貌籍貫履曆廪增字樣。
俱經鄉試墨卷填明。
覆試卷面。
祇應填寫該生姓名、及中式名次。
俟交卷後彌封。
交派出道府等官校勘。
一、覆試歸巡撫辦理。
其試卷應令藩司豫備。
申送巡撫。
于正面背接縫钤用關防。
一、覆試試卷無多。
應先盡進士出身、派三四員校閱。
不敷于舉人出身人員添派。
一、校閱試卷。
照順天覆試例。
不加圈點。
一覆試人數無多。
應即于督撫衙署扃門編号。
督同監場官員稽察。
一、各省中式朱墨卷。
揭曉後。
由監臨即日钤送督撫覆試。
核對後。
一同解部。
一覆試卷彌封。
俟勘畢、督撫秉公定拟。
再行拆封。
從之。
○以刑部主事馮兆峋、為雲南鄉試正考官。
編修陳希曾、為副考官洗馬文甯、為貴州鄉試正考官。
檢讨張<曾羽>、為副考官。
○戊子。
谕曰、秦承恩奏、同州府屬之蒲城、大荔、朝邑、西安府屬之臨潼、渭南等五縣。
因四月初間。
陰雨稍多。
二麥間生蟲□貳蟲收成不無減薄等語。
蒲城等五縣。
二麥正在升漿之際。
因雨後積陰。
間被蟲傷。
以緻收成歉薄殊為可惜雖該處蟲傷旋經消淨。
而民力究不無拮據。
除該撫業經酌借耔種。
俾得趕種秋禾外。
所有蒲城、大荔、朝邑、臨潼、渭南等五縣。
應徵本年新舊錢糧。
着加恩緩至秋獲後徵收。
以纾民力該部即遵谕行。
○又谕據長麟奏、廣東布政使許祖京呈稱、伊母年逾八旬。
懇請終養等語。
許祖京準其回籍終養。
所有廣東布政使員缺。
着陳大文補授。
○谕軍機大臣曰、穆和蔺奏、河北各屬。
秋禾因缺雨未種。
望澤甚殷連朝雲氣往來。
似有雨意等語。
昨據穆和蔺奏、彰德、衛輝、懷慶三府麥收歉薄。
已降旨将新舊銀糧。
分别緩征用纾民力。
茲據奏稱連日似有雨意。
若得甘霖迅霈。
則大田正可及時播種。
如有無力農民。
該撫當留心查察。
酌量借給耔種。
俾資耕作仍将于何日續得透雨之處。
迅速具奏。
又據福甯奏、山東武城、夏津地方。
于四月二十六日得雨寸許。
東昌、臨清等處。
正在望澤。
今得寸許之雨。
未為沾沛。
日來曾否續得透雨。
及大田播種情形。
亦着該撫據實具奏。
又據徵瑞奏天津地方。
麥收約有五六分。
大田業經趕種。
惟雨後多風。
易形乾燥。
如芒種前後續得透雨。
大田可期長發等語。
天津地方。
屢經得有雨澤。
現距芒種不遠。
大田正資沾潤。
并着梁肯堂留心查察。
該處是否續得透雨。
大田日漸長發之處。
據實具奏。
将此各谕令知之。
○己醜。
孝誠仁皇後忌辰。
遣官祭景陵 ○谕軍機大臣曰、梁肯堂奏二麥收成分數一摺。
内稱計十一府六州。
通共約收四分有餘等語。
麥秋僅止四分。
是夏收竟不及半。
況此内尚有宣化、承德等府、所收六七分不等。
通勻牽算。
始有四分。
則其餘缺雨處麥收歉薄。
已可概見。
雖上年直隸通省秋收豐稔。
現複降旨緩徵平粜。
但究恐民食維艱。
不可不亟籌接濟。
着傳谕梁肯堂、即行查明。
入于夏災案内速行辦理。
并董饬所屬。
認真妥辦。
務使闾閻均沾實惠。
不緻稍有失
甲寅。
五月。
丁亥朔。
禮部議準、河南巡撫穆和蔺咨稱、增定科場監臨覆試章程。
一、入闱及揭曉次日筵宴。
新例藩司會同提鎮監臨。
應令提鎮一體與宴。
惟駐劄不在省城。
業經出闱回任。
揭曉後筵宴。
無庸複與。
一、監臨改派藩司。
三場有無弊窦。
應即令藩司會同提鎮具奏。
一、填榜钤印。
仍令巡撫監視。
題名錄仍由巡撫疏題。
分咨部院科道。
其進呈時未經覆試。
應将巡撫銜名。
列為钤榜官首行書寫。
一、中式士子年貌籍貫履曆廪增字樣。
俱經鄉試墨卷填明。
覆試卷面。
祇應填寫該生姓名、及中式名次。
俟交卷後彌封。
交派出道府等官校勘。
一、覆試歸巡撫辦理。
其試卷應令藩司豫備。
申送巡撫。
于正面背接縫钤用關防。
一、覆試試卷無多。
應先盡進士出身、派三四員校閱。
不敷于舉人出身人員添派。
一、校閱試卷。
照順天覆試例。
不加圈點。
一覆試人數無多。
應即于督撫衙署扃門編号。
督同監場官員稽察。
一、各省中式朱墨卷。
揭曉後。
由監臨即日钤送督撫覆試。
核對後。
一同解部。
一覆試卷彌封。
俟勘畢、督撫秉公定拟。
再行拆封。
從之。
○以刑部主事馮兆峋、為雲南鄉試正考官。
編修陳希曾、為副考官洗馬文甯、為貴州鄉試正考官。
檢讨張<曾羽>、為副考官。
○戊子。
谕曰、秦承恩奏、同州府屬之蒲城、大荔、朝邑、西安府屬之臨潼、渭南等五縣。
因四月初間。
陰雨稍多。
二麥間生蟲□貳蟲收成不無減薄等語。
蒲城等五縣。
二麥正在升漿之際。
因雨後積陰。
間被蟲傷。
以緻收成歉薄殊為可惜雖該處蟲傷旋經消淨。
而民力究不無拮據。
除該撫業經酌借耔種。
俾得趕種秋禾外。
所有蒲城、大荔、朝邑、臨潼、渭南等五縣。
應徵本年新舊錢糧。
着加恩緩至秋獲後徵收。
以纾民力該部即遵谕行。
○又谕據長麟奏、廣東布政使許祖京呈稱、伊母年逾八旬。
懇請終養等語。
許祖京準其回籍終養。
所有廣東布政使員缺。
着陳大文補授。
○谕軍機大臣曰、穆和蔺奏、河北各屬。
秋禾因缺雨未種。
望澤甚殷連朝雲氣往來。
似有雨意等語。
昨據穆和蔺奏、彰德、衛輝、懷慶三府麥收歉薄。
已降旨将新舊銀糧。
分别緩征用纾民力。
茲據奏稱連日似有雨意。
若得甘霖迅霈。
則大田正可及時播種。
如有無力農民。
該撫當留心查察。
酌量借給耔種。
俾資耕作仍将于何日續得透雨之處。
迅速具奏。
又據福甯奏、山東武城、夏津地方。
于四月二十六日得雨寸許。
東昌、臨清等處。
正在望澤。
今得寸許之雨。
未為沾沛。
日來曾否續得透雨。
及大田播種情形。
亦着該撫據實具奏。
又據徵瑞奏天津地方。
麥收約有五六分。
大田業經趕種。
惟雨後多風。
易形乾燥。
如芒種前後續得透雨。
大田可期長發等語。
天津地方。
屢經得有雨澤。
現距芒種不遠。
大田正資沾潤。
并着梁肯堂留心查察。
該處是否續得透雨。
大田日漸長發之處。
據實具奏。
将此各谕令知之。
○己醜。
孝誠仁皇後忌辰。
遣官祭景陵 ○谕軍機大臣曰、梁肯堂奏二麥收成分數一摺。
内稱計十一府六州。
通共約收四分有餘等語。
麥秋僅止四分。
是夏收竟不及半。
況此内尚有宣化、承德等府、所收六七分不等。
通勻牽算。
始有四分。
則其餘缺雨處麥收歉薄。
已可概見。
雖上年直隸通省秋收豐稔。
現複降旨緩徵平粜。
但究恐民食維艱。
不可不亟籌接濟。
着傳谕梁肯堂、即行查明。
入于夏災案内速行辦理。
并董饬所屬。
認真妥辦。
務使闾閻均沾實惠。
不緻稍有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