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四百五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
看來該處雨澤。
或足滋沾潤。
但未稔該府所屬二麥能否薄收。
大田曾否播種長發。
民情若何。
總未據梁肯堂奏及。
并着傳谕該督、即速查明據實覆奏。
毋稍回護。
○調鑲藍旗漢軍副都統範建豐、為正藍旗漢軍副都統。
以内閣學士瑚圖禮、為鑲藍旗漢軍副都統。
○乙酉。
谕、據穆和蔺奏、彰德、衛輝、懷慶三府屬安陽等二十二州縣。
高阜地方。
麥苗難望有收。
牽算收成。
不過三四五分等語。
河北本系積歉之區。
本年雨澤未能優溥。
麥收既已歉薄。
大田播種尚稽。
若将新舊錢糧。
同時并徵民力不無拮據。
着加恩将彰德府屬之安陽、湯陰、臨漳、林縣、武安、涉縣、内黃、衛輝府屬之汲縣、新鄉、輝縣、獲嘉、淇縣、延津、滑縣、浚縣、封邱、考城、懷慶府屬之河内、修武、武陟、原武、陽武等二十二縣。
應徵新舊錢糧。
緩至本年秋熟後徵收。
其應于本年麥熟開徵之節年借欠耔種口糧等項銀谷。
均着緩至六十年麥熟後開徵。
該撫務須督饬所屬。
實力奉行。
俾闾閻生計。
益資寬裕。
以副朕勤求民瘼至意。
該部即遵谕行。
○谕軍機大臣曰、朱圭進禦制論史古文。
閱其後跋。
以朕論史之文繹推闡。
有因史成。
經紹六為七之語。
但朕自臨禦以來。
宵旰勤求。
幾餘典學。
凡史冊内有關政治者。
偶經論斷。
為之折衷。
而見諸設施者方且引以為愧。
朱圭跋語固非鋪張揚厲泛為謀辭。
究屬稱頌過當。
第觀其文義。
尚為典核。
着賞給紗扇筆墨等件。
以示獎勵。
此冊并着諸皇子、及皇孫綿恩、各繕一部。
豫備觀覽 ○又谕曰、景安奏、頭進漕船全過安陵一摺内稱。
近日水勢稍弱。
現在分段多設撥船以撥兌撥直至水深之處。
再歸原載等語。
此法好。
景州一帶水勢既形微弱。
若遇淺起撥。
過淺即歸原載。
則糧船高大。
撥船低小。
輾轉起卸實屬稽遲。
今景安酌量辦理。
自可遄行無滞。
現又據蘇甯阿奏稱、漕船回空重運往來不緻擁擠。
所辦亦好。
着傳谕景安等、悉心籌畫。
遇有河道新淤。
随時疏浚。
并接催二進幫船起撥北上以期迅速無誤。
○又谕曰穆和蔺奏、通省二麥約收分數。
其大河以南。
雨澤涵濡。
合計麥收有八分。
較為豐稔。
民食自當充裕。
現在直隸省雨澤愆期。
麥收歉薄正可以豫省之有餘。
濟直省之不足。
穆和蔺當曉谕百姓等、如遇有商民前往豫省販買麥石。
務須公平粜賣。
不可擡價遏籴。
俾源源接濟麥石流通。
豫省小民既可粜售得錢而直省百姓。
亦可得食。
豈不兩有裨益。
并咨會所過關津。
此次如有豫省麥船前赴直隸販售者。
将應徵稅課。
量為輕減。
迅速放行。
商販等聞知獲利。
自必踴躍從事。
源源販運。
實為兩便。
穆和蔺務須明晰勸谕。
不可令官吏等借端抑勒。
從中滋弊。
轉緻以利民之事。
而适以累民。
以副朕廑念民依。
因時調劑至意并速奏河北近日情形如何。
将此谕令知之。
○豁免福建台灣撥運内地遭風失水兵米兵谷四百八十石。
○丙戌。
上命皇八子永璇詣天神壇皇十一子永瑆詣地祗壇皇十五子永嘉親王颙琰詣太歲壇、祈雨。
○谕軍機大臣曰、蔣兆奎奏報、省城得雨一摺閱所奏情形。
省北之大同等屬省南之汾州等屬均于春間雨雪連綿。
土脈滋潤二麥可冀有收。
至太原、平陽、蒲州等處。
得雨未經透足。
茲省城于二十五日得雨。
亦僅止三寸未至深透。
乃該撫遽稱農民歡忭何得為此過滿之言。
着傳谕蔣兆奎、即将太原、平陽、蒲州等處。
是否續沛甘霖。
迅速具奏。
其缺雨處所。
如有民力拮據。
應行接濟。
借給耔種酌予緩徵之處并察看情形。
據實奏聞。
毋得稍有諱飾。
○是月。
天津巡漕禦史祝雲棟奏故城河道多淤。
随商同天津道。
于該處六十餘裡。
分作六段。
每段委。
丞倅一員。
督夫挑挖。
幫船一到。
皆挽運無阻。
得旨、好。
勉為之。
○江南河道總督蘭第錫奏、外河廳清口順黃壩。
舊有二三四等架木龍。
按現在情形應各移上二三十文方與溜勢趨向有益。
其外河南岸陳家莊工原設木龍一架。
長三十丈現因溜勢下坐應移下二十丈地方另紮。
并加長五丈足資挑護。
得旨、以實妥為之。
○福建巡撫蒲霖奏、呂宋番船戶郎安直黎、帶番梢四十名。
載貨往廣貿易在洋遭風。
收泊廈港。
随饬廳營撥兵役防護。
督令牙行交易貨物俟事竣遣令回國。
報聞。
卷之一千四百五十一
看來該處雨澤。
或足滋沾潤。
但未稔該府所屬二麥能否薄收。
大田曾否播種長發。
民情若何。
總未據梁肯堂奏及。
并着傳谕該督、即速查明據實覆奏。
毋稍回護。
○調鑲藍旗漢軍副都統範建豐、為正藍旗漢軍副都統。
以内閣學士瑚圖禮、為鑲藍旗漢軍副都統。
○乙酉。
谕、據穆和蔺奏、彰德、衛輝、懷慶三府屬安陽等二十二州縣。
高阜地方。
麥苗難望有收。
牽算收成。
不過三四五分等語。
河北本系積歉之區。
本年雨澤未能優溥。
麥收既已歉薄。
大田播種尚稽。
若将新舊錢糧。
同時并徵民力不無拮據。
着加恩将彰德府屬之安陽、湯陰、臨漳、林縣、武安、涉縣、内黃、衛輝府屬之汲縣、新鄉、輝縣、獲嘉、淇縣、延津、滑縣、浚縣、封邱、考城、懷慶府屬之河内、修武、武陟、原武、陽武等二十二縣。
應徵新舊錢糧。
緩至本年秋熟後徵收。
其應于本年麥熟開徵之節年借欠耔種口糧等項銀谷。
均着緩至六十年麥熟後開徵。
該撫務須督饬所屬。
實力奉行。
俾闾閻生計。
益資寬裕。
以副朕勤求民瘼至意。
該部即遵谕行。
○谕軍機大臣曰、朱圭進禦制論史古文。
閱其後跋。
以朕論史之文繹推闡。
有因史成。
經紹六為七之語。
但朕自臨禦以來。
宵旰勤求。
幾餘典學。
凡史冊内有關政治者。
偶經論斷。
為之折衷。
而見諸設施者方且引以為愧。
朱圭跋語固非鋪張揚厲泛為謀辭。
究屬稱頌過當。
第觀其文義。
尚為典核。
着賞給紗扇筆墨等件。
以示獎勵。
此冊并着諸皇子、及皇孫綿恩、各繕一部。
豫備觀覽 ○又谕曰、景安奏、頭進漕船全過安陵一摺内稱。
近日水勢稍弱。
現在分段多設撥船以撥兌撥直至水深之處。
再歸原載等語。
此法好。
景州一帶水勢既形微弱。
若遇淺起撥。
過淺即歸原載。
則糧船高大。
撥船低小。
輾轉起卸實屬稽遲。
今景安酌量辦理。
自可遄行無滞。
現又據蘇甯阿奏稱、漕船回空重運往來不緻擁擠。
所辦亦好。
着傳谕景安等、悉心籌畫。
遇有河道新淤。
随時疏浚。
并接催二進幫船起撥北上以期迅速無誤。
○又谕曰穆和蔺奏、通省二麥約收分數。
其大河以南。
雨澤涵濡。
合計麥收有八分。
較為豐稔。
民食自當充裕。
現在直隸省雨澤愆期。
麥收歉薄正可以豫省之有餘。
濟直省之不足。
穆和蔺當曉谕百姓等、如遇有商民前往豫省販買麥石。
務須公平粜賣。
不可擡價遏籴。
俾源源接濟麥石流通。
豫省小民既可粜售得錢而直省百姓。
亦可得食。
豈不兩有裨益。
并咨會所過關津。
此次如有豫省麥船前赴直隸販售者。
将應徵稅課。
量為輕減。
迅速放行。
商販等聞知獲利。
自必踴躍從事。
源源販運。
實為兩便。
穆和蔺務須明晰勸谕。
不可令官吏等借端抑勒。
從中滋弊。
轉緻以利民之事。
而适以累民。
以副朕廑念民依。
因時調劑至意并速奏河北近日情形如何。
将此谕令知之。
○豁免福建台灣撥運内地遭風失水兵米兵谷四百八十石。
○丙戌。
上命皇八子永璇詣天神壇皇十一子永瑆詣地祗壇皇十五子永嘉親王颙琰詣太歲壇、祈雨。
○谕軍機大臣曰、蔣兆奎奏報、省城得雨一摺閱所奏情形。
省北之大同等屬省南之汾州等屬均于春間雨雪連綿。
土脈滋潤二麥可冀有收。
至太原、平陽、蒲州等處。
得雨未經透足。
茲省城于二十五日得雨。
亦僅止三寸未至深透。
乃該撫遽稱農民歡忭何得為此過滿之言。
着傳谕蔣兆奎、即将太原、平陽、蒲州等處。
是否續沛甘霖。
迅速具奏。
其缺雨處所。
如有民力拮據。
應行接濟。
借給耔種酌予緩徵之處并察看情形。
據實奏聞。
毋得稍有諱飾。
○是月。
天津巡漕禦史祝雲棟奏故城河道多淤。
随商同天津道。
于該處六十餘裡。
分作六段。
每段委。
丞倅一員。
督夫挑挖。
幫船一到。
皆挽運無阻。
得旨、好。
勉為之。
○江南河道總督蘭第錫奏、外河廳清口順黃壩。
舊有二三四等架木龍。
按現在情形應各移上二三十文方與溜勢趨向有益。
其外河南岸陳家莊工原設木龍一架。
長三十丈現因溜勢下坐應移下二十丈地方另紮。
并加長五丈足資挑護。
得旨、以實妥為之。
○福建巡撫蒲霖奏、呂宋番船戶郎安直黎、帶番梢四十名。
載貨往廣貿易在洋遭風。
收泊廈港。
随饬廳營撥兵役防護。
督令牙行交易貨物俟事竣遣令回國。
報聞。
卷之一千四百五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