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四百三十九

關燈
考成。

    遇有盜劫。

    一經破案時。

    即知實力督緝。

    不至日久宕延。

    自幹降黜。

    而平日勤奮者。

    仍不至于廢棄。

    此朕于懲創之中。

    仍寓愛惜人才之意。

    着為令。

     ○又谕曰、陳用敷奉、遣犯在配脫逃。

    旋經拏獲。

    審明辦理一摺。

    已交該部議奏矣。

    此案疏脫遣犯之專管官。

    及失察上司等。

    各有應得之咎。

    着交該部照例辦理。

    其首先巡見之弓兵李瑤。

    及協同拏獲之汛兵李嘉秀。

    尚能留心。

    業經該撫分别獎賞。

    着再酌量加賞。

    以示鼓勵。

     ○谕軍機大臣等、昨據郭世勳等具奏、<口英>咭唎船隻到粵。

    即饬開行一摺。

    因降旨谕知該撫、務令該夷船停泊等候。

    以便貢使到粵。

    即乘原船回國。

    免緻藉詞逗留。

    本日複據郭世勳等奏、貢使雖赴浙江。

    而貢船四隻。

    先行到粵。

    長麟自必令該貢使等。

    仍由内地赴粵。

    不若即将現到貢船。

    令其等候裝載貢使等語。

    所奏恰與昨旨相符。

    自應如此辦理。

    且現據松筠等具奏。

    該貢使等懇請趕赴岙門。

    仍坐原船回國。

    并寫具夷信。

    即求發到岙門。

    交給船上夷人。

    令其等候。

    可見該貢使等。

    亦欲令原船在粵灣泊等候。

    今聞船隻未開。

    适如所願。

    想亦無可藉口。

    長麟務須帶同貢使。

    趱程行走。

    以便及早到粵。

    迅速放洋。

    設或該貢使等置辦貨物後。

    尚欲在粵稽延。

    不肯即行登船。

    長麟當谕以爾等原懇趕赴岙門。

    乘坐原船回國。

    今原船業已在此等候。

    足敷裝載。

    自應即速開行回國。

    如此明白曉谕。

    伊等自不敢再有推诿。

    該貢使等登舟後。

    若尚停泊候風。

    止當密為稽察。

    毋許勾結滋事。

    其一切食用。

    可以不必照内地之例。

    官為照料。

    緻令從容坐食。

    更有耽延也。

    至郭世勳昨奏到粵夷船。

    不許逗留一節。

    朕恐其拘泥前旨。

    不能随機籌辦。

    緻将來貢使抵粵。

    無原船可坐。

    又須附搭商船。

    藉詞延緩。

    是以降旨詳谕。

    今郭世勳奏到辦理情形。

    與昨降之旨适合。

    殊屬可嘉。

    着賞給大荷包一對。

    小荷包四個。

    以示獎勵。

     ○以陝甘督标中軍副将許世臣、為山東登州鎮總兵。

     ○旌表守正捐軀、直隸束鹿縣民劉士欽女劉氏。

    河南上蔡縣民翟顯祚女翟氏。

     ○戊寅。

    上禦紫光閣。

    閱中式武舉騎射。

     ○己卯。

    上禦紫光閣。

    閱中式武舉技勇。

     ○谕曰、梁肯堂奏、直屬上年被災地方。

    紳士商民。

    報捐銀米。

    分廠煮赈。

    貧民均資接濟等語。

    該紳士等誼敦鄉裡。

    捐赀助赈。

    好善可風。

    着交部照例分别議叙。

    以示獎勵。

     ○以浙江平陽協副将劉烜、為衢州鎮總兵。

     ○豁盛京出海遭風沉溺運通豆石一千八百石。

     ○庚辰。

    上禦太和殿傳胪。

    賜中式武舉、一甲徐殿揚、鮑友智、周自超、三人。

    武進士及第、二甲卓麟圖等五人。

    武進士出身。

    三甲李萬傑等二十九人。

    同武進士出身。

     ○辛巳。

    上禦懋勤殿。

    勾到湖廣情實罪犯。

    停決斬犯七人。

    絞犯十一人。

    餘九十四人予勾。

     ○旌表逼嫁捐軀湖北鹹甯縣民萬志高妻潘氏。

     ○壬午。

    禮部奏、冬至節應行慶賀禮。

    得旨、今年冬至次日、着停止行禮。

     ○癸未。

    上禦懋勤殿。

    勾到江西、安徽、情實罪犯。

    停決江西絞犯五人。

    安徽斬犯四人。

    絞犯六人。

    餘七十七人予勾。

     ○谕軍機大臣曰、惠齡奏、嚴查水摸偷撈銅觔。

    酌定章程一摺。

    據稱向來沉溺銅鉛。

    報獲之數。

    往往鉛多銅少。

    若非水摸人等以銅價較昂。

    有心隐匿。

    何至沉銅報獲之案。

    如出一轍等語。

    銅鉛沉溺。

    其打撈并無難易之殊。

    乃向來撈獲數目。

    往往鉛多于銅。

    自因銅鉛價值懸殊。

    水摸等隐匿銅觔。

    以圖盜賣牟利。

    節次所降谕旨甚明。

    今惠齡既知有此項情弊。

    何以報獲銅觔。

    仍屬寥寥。

    此等事、總有治人無治法。

    惟在該督遵照節次谕旨。

    督饬所屬。

    遇有銅鉛沉溺。

    實力嚴查。

    如有水摸隐匿銅觔。

    及鋪戶私行售買者。

    即切實根究。

    随案嚴懲。

    其弊方可逐漸斷絕。

    勿徒以定立章程。

    一奏了事。

    仍至有名無實也。

    除就近谕知福康安外。

    将此谕令知之。

     ○以故輔國将軍崇甯子哲麟、奉恩将軍隆泰子福塞赫、賽沖阿子烏勒希松阿、各襲職。

     ○命刑部郎中章煦、提督陝甘學政。

     ○甲申。

    谕曰、圖思義應交銀六千一百餘兩。

    系代屬員分賠。

    尚非侵蝕入已之項。

    着加恩寬免。

     ○丁亥。

    谕曰、富尼善、佛住等。

    于烏什、阿克蘇事件。

    有聯名具奏者。

    又有單銜具奏者。

    披閱殊不明晰。

    從前因參贊大臣駐劄烏什。

    兼管阿克蘇。

    該處事務。

    應由烏什參贊大臣一人具奏。

    今既不兼管。

    而阿克蘇、較烏什地方、尤為遼闊。

    烏什大臣。

    無節制阿克蘇大臣之責。

    兩處事件。

    理宜公同管理。

    彼此相去不遠。

    即或一人偶出巡查。

    及因病暫假。

    其一人亦易兼理。

    嗣後該二處尋常細事。

    仍着在本城辦理。

    遇應行奏辦緊要事。

    俱着公同商辦。

    不得仍前彼此單銜具奏。

     ○谕軍機大臣曰、圖桑阿奏、綏遠城斬犯雪格。

    在監自缢一案。

    先據該管典史報稱。

    該犯在監病故。

    經右衛同知紮爾杭阿。

    以原報該犯系十月初十日患病。

    次日即經身故。

    情有可疑。

    禀請派員查驗。

    經圖桑阿派委綏遠城理事同知福柱、前往驗看。

    雪格實系在監自缢身死。

    與原報不符。

    奏明移交該撫審辦。

    此案雪格既系在監自缢。

    何以該典史捏稱病斃。

    其中必有規避處分。

    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