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四百三十八

關燈


    分兩輕重。

    因一錢五分重新錢。

    所換圓數較少。

    停積難行。

    今和琳等将此項銀錢停鑄。

    祇鑄一錢。

    及五分重、兩種。

    照原定之數易換。

    而巴勒布舊錢。

    亦一例準換九圓。

    新舊通行。

    上下稱便。

    所辦甚好。

    可謂留心。

    自應如此辦理。

    又據奏、續行拏獲沙瑪爾巴徒弟三名。

    此内噶爾瑪妥覺、噶爾瑪策旺二犯。

    即由四川總督定地發遣煙瘴地方安插。

    其噶爾瑪敦墊一犯。

    俟至四川。

    該督即派員解送來京備訊。

    至各蒙古人等前赴衛藏。

    雖有給票之例。

    而私行前往者。

    想亦不免。

    令和琳等奏請一體給票驗行。

    稽察固屬周密。

    但各蒙古地方遼闊。

    其遊牧處所。

    距欽差大臣駐劄地方較遠者。

    給票之例。

    勢難僻遠周知。

    即使知有此例。

    而道路纡遠。

    亦恐不能一一請領。

    駐藏大臣因其無票。

    不準來藏。

    則瞻禮達賴喇嘛班禅額爾德尼。

    及熬茶學經之人。

    未免裹足不前。

    達賴喇嘛等所得布施。

    或因此減少。

    亦非體恤之道。

    今朕為之定以限制。

    嗣後各蒙古人等赴藏。

    如在十人以上。

    即照和琳等所請。

    由本管王公台吉。

    呈明理藩院、及本處欽差大臣。

    給與路票。

    方準至藏。

    其人數在十名以下者。

    若情願遵例領票。

    仍着一體給領。

    若無力呈領路票者。

    祇可聽其自便。

    如此辦理。

    于限制之中。

    仍寓體恤之意。

    商上布施。

    亦可不緻缺乏。

    較為兩便。

     ○癸酉。

    谕軍機大臣等、本年豫省河内、武陟二縣。

    因沁河驟漲。

    秋禾猝被水淹。

    浙江湖州府屬烏程、歸安等縣。

    及杭州府屬之仁和縣。

    因夏秋雨水較多。

    低窪地畝。

    間被淹浸。

    江蘇海州、沐陽等州縣。

    及安徽無為、銅陵、繁昌等州縣。

    亦因夏間雨水稍多。

    江淮盛漲。

    低田積水。

    未能全消。

    江西南昌、新建、豐城、德安等各縣。

    濱江沿河窪地被水。

    收成究未免歉薄。

    業經降旨賞給口糧。

    酌借耔種。

    并将應徵帶徵等項分别緩徵。

    令該撫等實力查辦。

    以示體恤。

    第念各該處被水地方。

    秋收既未豐稔。

    明春青黃不接之時。

    民力究恐不無拮據。

    是否應需接濟之處。

    着傳谕穆和蔺、吉慶、奇豐額、朱圭、陳淮、即行體察情形。

    據實覆奏。

    候朕于新正酌量加恩降旨。

     ○欽差侍郎松筠、兩廣總督覺羅長麟、浙江巡撫覺羅吉慶奏、據<口英>咭唎貢使禀稱、原乘船開赴岙門。

    現在定海止存一舟。

    舟中人多病。

    同行擁擠。

    又慮傳染。

    仍懇由廣東赴岙門原船。

    察其語出至誠。

    已遵前奉谕旨。

    俯從所請。

    臣長麟、于初十日。

    管押貢使赴粵。

    臣松筠、吉慶、同日督令夷官等。

    将所撥重載。

    前抵甯波。

    候風妥速開洋。

    并咨浙江提督王彙。

    赴定海整肅營伍。

    以昭威重。

    再前賞<口英>咭唎國王、及貢使。

    禦書福字、袍緞荷包等件。

    臣等公同商酌。

    在浙先行傳旨頒賞畢。

    該貢使等免冠屈膝。

    歡悅感激倍常。

    得旨、諸凡皆妥。

    欣悅覽之。

     ○旌表守正捐軀湖北鹹甯縣民餘某妻吳氏。

     ○甲戌。

    上禦懋勤殿。

    勾到福建、奉天、情實罪犯。

    停決福建斬犯七人。

    絞犯六人。

    奉天斬犯三人。

    絞犯二人。

    餘六十一人予勾。

     ○谕軍機大臣等、據松筠等奏、撥令<口英>咭唎貢使等分道起程一摺。

    所辦諸凡皆妥。

    已于摺内批示。

    至摺内稱、長麟于初十日管押該貢使等啟程赴粵。

    松筠、吉慶、即于是日督令該夷官等前赴甯波上船等語。

    該貢使及夷官等。

    經松筠、長麟等。

    查照派撥。

    分路起程。

    可期行走迅速。

    固屬甚善。

    但長麟一路。

    除正副貢使外。

    尚有随從夷人幾名。

    及伊等攜帶随身行李外。

    尚有何箱籠。

    松筠等一路。

    所帶夷官共若幹人。

    其箱桶等項物件。

    共計若幹。

    摺内并未聲叙。

    尚欠明晰。

    計此旨到日。

    松筠、長麟等。

    早經分道行走。

    此事無關緊要。

    亦不必專摺具奏。

    着于奏事之便。

    将夷人名數。

    及箱桶物件等項。

    兩路如何分撥帶領前往之處。

    各開清單。

    随摺具奏。

    至該夷官等到甯波後。

    欲買茶葉絲觔一事。

    前因吉慶奏、甯波地方。

    不産絲觔。

    已令紹興府購備。

    運往海口。

    業經降旨谕令松筠等、如該夷官購買無多。

    不妨酌量準其交易。

    倘伊等不複在彼置辦。

    即令其前赴岙門黃埔購買。

    更覺省事。

    想松筠等接奉前旨。

    自能妥協辦理。

    将此各谕令知之。

    尋松筠、覺羅吉慶奏、貢使經臣等駁饬後。

    不敢再求于甯波貿易。

    至夷官等行走亦安靜。

    惟向伴送官、言及杭綢。

    意甚欣羨。

    臣等酌議略備茶絲賞給。

    比抵鎮海縣。

    宣布皇仁。

    分賜夷官四人各杭綢四匹。

    茶葉五十斤。

    絲六斤。

    随從兵丁。

    酌給茶布。

    皆感激歡汴。

    并酌備牛羊面食等項。

    俟其登原船時。

    給守船夷官從人。

    再臣長麟所帶貢使外。

    副使之子、及通事、醫生、家人、兵役。

    共七十四人。

    行李箱籠百三十一件。

    臣等所帶夷官四名外。

    家人、兵役共九人。

    随帶箱籠六百六十件。

    得旨嘉獎。

     卷之一千四百三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