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四百三十八

關燈


    上禦太和殿視朝。

    文武升轉各官謝恩。

     ○谕、大學士九卿議覆、長麟奏酌減海塘石壩工程一摺。

    從來治水之道。

    以順其性為要。

    水勢順軌直趨。

    自不緻迎激為患。

    若攔截抵禦。

    則水勢激怒。

    不免潑損之虞。

    浙省建築海塘。

    原為保障地方起見。

    然柴石塘工。

    已屬與水争地。

    今又添建石壩。

    高二丈八尺、至一丈五尺。

    直出十餘丈、至五丈不等。

    以十二壩總計。

    縱橫不下百餘丈。

    逼靠塘身。

    是占水之地更加多。

    又何怪水勢愈怒。

    沖激損工。

    福崧前在浙江巡撫任内。

    于地方事件。

    尚不能整饬。

    惟知婪索牟利。

    其海塘工程。

    不過就屬員慫恿之詞。

    即議添建石壩。

    豈能籌辦得當。

    而長麟于海塘事務。

    亦非素所谙悉。

    不過為補救調停之計。

    拟減丈尺。

    亦恐無真知灼見。

    今據大學士九卿會同核議。

    請交與新任巡撫吉慶。

    留心察看。

    酙酌辦理。

    但吉慶平日辦事。

    雖尚明白。

    而于海塘工程。

    亦全未谙悉。

    因思蘭第錫、李奉翰、辦理河務有年。

    雖河海情形不同。

    而水性則一。

    其如何因勢利導之處。

    可以推類而知。

    現在早過霜降。

    河工無事。

    李奉翰、即日到京陛見。

    俟該總河于陛見後。

    即行前赴江南。

    會同蘭第錫、偕赴浙江。

    與吉慶三人。

    詳悉履勘。

    公同商搉。

    将此項石壩。

    應否照舊建築。

    抑應照長麟所奏、酌減丈尺。

    或竟可無需辦理之處。

    酙酌定議速奏。

    所有大學士九卿核議一摺。

    俟蘭第錫、李奉翰等、詳勘覆奏到日。

    再降旨。

    庶此項壩工應修應停。

    得有定見。

    不緻以無益工程。

    激怒水勢。

    屢有潑損等事。

    又須歲修糜費也。

     ○又谕、據巴甯阿奏、淮南通河綱食衆商。

    曆年以來。

    因帶課稍多。

    赀本較重。

    現又增運提引。

    商力未免轉輸不及等語。

    淮南商衆。

    向來辦運引鹽。

    完納課項。

    尚屬奮勉急公。

    茲因節次铳銷。

    及公捐等項。

    分年完納。

    商力未免稍形竭蹷。

    且帶徵各款。

    尚非正項錢糧可比。

    所有淮南不入成本之铳銷食引。

    及铳銷壬子綱引。

    并節次公捐借撥庫項等款。

    共銀三百六十九萬餘兩。

    着自甲寅年起。

    分作十年帶完。

    以纾商力。

    此系朕格外加恩。

    嗣後不得援以為例。

    該部知道。

     ○豁雲南運京乾隆五十三年分、沉溺銅一萬七千斤有奇。

     ○丙寅。

    上禦懋勤殿。

    勾到廣西、廣東、情實罪犯。

    停決廣西絞犯三人。

    廣東斬犯二人。

    絞犯十一人。

    餘八十六人予勾。

     ○谕、據永保等奏、伊斯堪達爾、人甚謹慎。

    諸事奮勉。

    請賞戴花翎。

    所奏甚是。

    伊斯堪達爾、曾在乾清門行走。

    爵本郡王。

    又系阿奇木伯克。

    明亮、明興、雅德等、在任多年。

    并未代伊奏請賞戴花翎。

    殊屬非是。

    伊斯堪達爾、着加恩賞戴三眼花翎。

    以示朕笃念故舊回仆至意。

     ○谕軍機大臣等、本日勾到廣東省秋審情審人犯。

    内葉亞三等十三起。

    俱系聚衆械鬥。

    緻斃二三命至四命不等。

    向來此等械鬥風氣。

    閩省為甚。

    近因嚴加懲創。

    漸覺減少。

    而廣東省聚衆鬥殺之案。

    至有十三起之多。

    閩粵境壤毗連。

    竟至漸染福建刁悍惡習。

    此等行兇聚毆之犯。

    一經定案。

    于法無可寬宥。

    但此風日長。

    以緻戕斃多命。

    骈首抵償。

    殊堪憫恻。

    着傳谕長麟、郭世勳、務宜留心教導。

    默化潛移。

    俾兇悍之風。

    漸次斂戢。

    毋使莠民輕罹法網。

    方不負司牧之任。

     ○又谕曰、江蘭奏、拏獲齊東縣诓騙錢文。

    拒毆官役之任祖虞等一摺。

    此事自應由驿速奏。

    何以江蘭止專差赍遞。

    未免遲延。

    任祖虞等捏稱求免漕糧。

    向鄉民诓騙錢文。

    經該縣前往查拏。

    膽敢拒毆丁役。

    并将該縣毆打。

    情節實屬可惡。

    現在已獲犯十名。

    而起意為首之任祖虞。

    亦經就獲。

    此等莠民犯法。

    為首者自當嚴辦。

    以儆刁風。

    着傳谕江蘭、即将此案人犯。

    審明速辦。

    不必輾轉搜求。

    緻滋拖累。

    至該縣傅試萬、親往查拏。

    尚屬認真。

    若審明後、于此事并無釀案、辦理不善之處。

    即着送部引見。

    以示鼓勵。

     ○又谕曰、巴甯阿奏、從前兩淮總商江廣達、過繼之子江振鴻。

    人尚明白。

    現在家道消乏等語。

    江廣達、充當總商有年。

    辦理公務。

    尚為出力。

    今念伊繼子生計艱窘。

    自當量加轸恤。

    江廣達舊有康山園一處。

    本家無力修葺。

    着傳谕董椿、即令衆商出銀五萬兩承買。

    作為公産。

    其銀兩即賞給江振鴻營運。

    毋庸起息。

    又江廣達舊借帑項二十五萬兩。

    業經繳還。

    并着于應交内務府閑款内。

    撥借銀五萬兩。

    照例起息。

    其所借本銀。

    不妨令其從容繳納。

    江振鴻得此十萬兩。

    作為營運赀本。

    伊家生計。

    自必漸次寬裕。

    以示體恤。

     ○丁卯。

    上禦乾清門聽政。

     ○戊辰。

    上詣雍和宮行禮。

     ○乙巳。

    谕曰、吉慶奏、杭州府屬之仁和縣地方。

    于八月初旬。

    陰雨連綿。

    山水陡發。

    田畝晚禾。

    間段受傷等語。

    本年杭州府屬。

    田禾多已收獲。

    惟仁和縣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