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四百三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熱河應辦工程甚多。
急需巴甯阿前來辦理。
盛住着遵照前旨。
前赴淮關監督之任。
以便董椿交代後。
即速赴揚州接印任事。
換巴甯阿速行回京。
盛住俟明春巡幸天津時。
再赴行在陛見。
亦不為遲。
将此谕令知之。
○是日。
駐跸密雲縣行宮。
○乙酉。
谕軍機大臣等、現在<口英>咭唎貢使瞻觐事竣。
拟于九月初三日即令起身。
由水路前赴浙江。
仍坐原船開洋回國。
所有經過水程地方。
前已降旨。
祇須照常供應。
不可過于豐厚。
着再傳谕沿途督撫。
将來該貢使等經過時。
該督撫等祇須派令道将護送。
不必親自接見。
其水程應需供給。
及口食等項。
俱照例應付。
俾無缺乏。
不可假以禮貌。
倘有藉詞逗留等事。
應饬令護送官員嚴詞拒絕。
催令按程前進。
毋任遷延。
并着各該督撫、将接待供給、及督率催趱各事宜。
開寫傳單。
行知沿途照料、及伴送官員。
一體遵照辦理。
○是日。
駐跸南石槽行宮。
丙戌。
上詣安佑宮行禮。
○幸圓明園。
○丁亥。
以正藍旗漢軍副都統範宜恒為工部侍郎。
○戊子。
谕、兵部尚書員缺。
仍着慶桂補授。
即着來京。
其荊州将軍員缺。
着興兆補授。
○谕軍機大臣等、<口英>咭唎在西洋諸國中。
較為強悍。
且聞其向在海洋。
有劫掠西洋各國商船之事。
是以附近西洋一帶夷人。
畏其恣橫。
今不準其留人在京。
該國王奉到敕谕後。
或因不遂所欲。
藉詞生事。
不可不豫為之防。
在西洋各國。
赴天朝貿易。
畏服聲教。
由來已久。
未必肯為附從。
第恐<口英>咭唎素習桀骜。
船多人衆。
别夷商等、不免被其恫喝。
吉慶業于二十一日起程赴浙。
山東距浙江甚近。
九月初十日内。
即可抵任。
長麟接奉此旨後。
即委員将巡撫關防。
迎赴嘉興一帶。
交吉慶接收。
長麟即赴粵東新任。
以便與郭世勳恪遵節次谕旨。
随時留心。
密為查察。
朕又思<口英>咭唎國貢使。
欲由廣東回國之意。
必以此次向天朝進貢。
大皇帝十分優待。
并妄稱許令總理西洋各國貿易之事。
向各夷商等誇大其詞。
欲思從中抽分稅銀。
以為漁利之計。
西洋各國夷商。
本素畏<口英>咭唎強橫。
今又假天朝聲勢。
捏造谕旨。
诓誘夷商。
均未可定。
長麟到粵。
總在該貢使之先。
務須會同郭世勳、蘇楞額、先向西洋别國各夷商。
詳晰曉谕。
以<口英>咭唎入貢天朝。
極為恭順。
但該貢使到京後。
有欲駐京經管貿易之事。
俱經駁斥。
現在伊等由廣東回國。
恐有假捏大皇帝聖旨。
欲向爾等總理貿易。
抽分稅銀等事。
斷不可信其謊言。
轉于爾等有損無益。
特先為谕知爾等。
以免将來為其所愚。
如此明白曉谕。
各夷商行頭。
自必心懷感激。
且其與<口英>咭唎是否和睦情形。
亦可知其大概。
即行迅速覆奏。
再聞岙門有西洋尼僧。
在彼焚修。
各夷商俱極信奉。
遇事聽其指揮剖斷。
未知<口英>咭唎夷人。
是否信奉。
如此尼僧、向不與<口英>咭唎一氣交結。
可将以上曉谕夷商各情節。
亦使之聞之。
令其暗中作主。
若與通同一氣。
即不必告知。
恐轉有洩漏。
總之此事。
與其事至而後圖維。
不若先時而加防範。
俾該夷使不得行其貪利狡謀。
方為妥協。
該督等務。
宜遵照節次谕旨。
不動聲色。
随時留心查察。
不可稍事張皇。
此不過朕思慮所及。
豫為指示。
以期有備無患。
想亦必無其事。
萬一該國有煽惑情弊。
該督等當撫别國商人。
使其各安生業。
不與<口英>咭唎勾合。
仍一面據實速奏。
候朕裁奪。
再該使臣入貢時。
沿途海口。
曾經降旨饬令該督撫、轉饬各營汛排列隊伍。
以壯觀瞻。
今該使臣到粵回國時。
并着該督等即饬各标營。
所有墩台營汛。
及旗幟器械。
務宜鮮明整肅。
俾該夷人等見天朝兵威壯盛。
不敢稍萌輕忽。
并禁止洋行别國夷商。
與彼往來。
至有勾結之事。
将此傳谕長麟、并谕郭世勳、蘇楞額知之。
以六百裡加緊發去。
仍六百裡加緊回奏。
朕為此事甚萦念也。
○庚寅。
谕曰、長麟奏、浙江海塘于七月初三、十八、兩次大汛。
适遇急風驟雨。
緻東西兩塘柴埽各工。
間有潑損坍卸。
業已搶鑲堵禦穩固等語。
本年江浙一帶。
雨水較多。
潮汛挾山水而行。
勢甚洶湧。
柴埽各工間被沖塌。
長麟督率工員。
分投堵築。
各工得以保護無虞。
辦理尚屬妥協。
長麟及在工出力各員。
俱着交部照例分别議叙。
以示獎勵。
○又谕、現在<口英>咭利國貢使瞻觐事竣。
于九月初三日。
即令起程由内河水路。
前赴廣東岙門。
附該國貿易船隻。
放洋回國。
已派侍郎松筠。
沿途照料。
所有經過各省。
須專派大員。
管領兵弁。
接替護送。
直隸省着派慶成。
山東省着派富成。
江南省着派王柄。
江西省着派王集。
廣東省着派托爾歡。
各該員務須迎至入境交界處所。
協同妥為照料管束。
○谕軍機大臣等、據長麟奏海塘沙水情形一摺。
業已督率工員。
搶鑲堵禦。
得以保護無虞。
辦理尚屬妥協。
已有旨交部議叙。
着發去藏香一百枝。
交該撫敬謹收貯。
随時恭詣海神廟、拈香緻祭。
用答神庥。
仍着該撫督率在工各員。
小心防護。
俾各工倍臻穩固。
将此傳谕知之。
○是月。
江西巡撫陳淮奏、南昌府屬豐城縣。
濱江兩岸。
向建石堤捍衛。
本年七月初旬。
連日大雨。
風浪沖擊。
緻東岸二黃廟、官湖垱、兩段石堤。
坍塌五十四丈五尺。
又周公垱、橫港口、角公嘴、龍王廟、四處石堤。
俱有損裂。
亟須修複。
所需修費。
請由節年積存歲撥鹽規項下動支。
得旨、用之以實。
勿資浮冒。
○護理陝西巡撫、布政使和甯奏、前因進剿廓爾喀。
往來文報緊要。
陝省地方安設正腰各站。
添派員弁。
多備馬匹。
現軍務已竣。
文報漸稀。
先經将各站減徹一半。
茲據四川督臣知會。
川省各台。
奏準裁徹。
陝省事同一例。
拟即全行徹回。
得旨嘉獎。
○成都将軍觀成、署四川總督惠齡奏、前奉谕旨。
将此次随征廓爾喀之屯土将弁。
揀選數人。
于年底赴京瞻觐。
并令将年班入觐土司。
量為酌減。
查軍營出力屯土弁。
共十七名。
除木泰爾、色木哩雍忠、噶多爾濟、三人。
已經病故。
現祇十四名。
業已先期檄調。
本年例應入觐土司十五處。
亦未便抽減。
緻懷觖望。
但照舊例每土司一名。
準帶大小頭人。
及土舍等。
或一二名。
人數過多。
臣等議将各土司仍行概調。
其餘頭人等。
均毋庸派入。
合之屯土弁。
共二十九名。
現拟于九月内。
酌派總兵副參。
分起帶領起程。
報聞。
卷之一千四百三十五
急需巴甯阿前來辦理。
盛住着遵照前旨。
前赴淮關監督之任。
以便董椿交代後。
即速赴揚州接印任事。
換巴甯阿速行回京。
盛住俟明春巡幸天津時。
再赴行在陛見。
亦不為遲。
将此谕令知之。
○是日。
駐跸密雲縣行宮。
○乙酉。
谕軍機大臣等、現在<口英>咭唎貢使瞻觐事竣。
拟于九月初三日即令起身。
由水路前赴浙江。
仍坐原船開洋回國。
所有經過水程地方。
前已降旨。
祇須照常供應。
不可過于豐厚。
着再傳谕沿途督撫。
将來該貢使等經過時。
該督撫等祇須派令道将護送。
不必親自接見。
其水程應需供給。
及口食等項。
俱照例應付。
俾無缺乏。
不可假以禮貌。
倘有藉詞逗留等事。
應饬令護送官員嚴詞拒絕。
催令按程前進。
毋任遷延。
并着各該督撫、将接待供給、及督率催趱各事宜。
開寫傳單。
行知沿途照料、及伴送官員。
一體遵照辦理。
○是日。
駐跸南石槽行宮。
丙戌。
上詣安佑宮行禮。
○幸圓明園。
○丁亥。
以正藍旗漢軍副都統範宜恒為工部侍郎。
○戊子。
谕、兵部尚書員缺。
仍着慶桂補授。
即着來京。
其荊州将軍員缺。
着興兆補授。
○谕軍機大臣等、<口英>咭唎在西洋諸國中。
較為強悍。
且聞其向在海洋。
有劫掠西洋各國商船之事。
是以附近西洋一帶夷人。
畏其恣橫。
今不準其留人在京。
該國王奉到敕谕後。
或因不遂所欲。
藉詞生事。
不可不豫為之防。
在西洋各國。
赴天朝貿易。
畏服聲教。
由來已久。
未必肯為附從。
第恐<口英>咭唎素習桀骜。
船多人衆。
别夷商等、不免被其恫喝。
吉慶業于二十一日起程赴浙。
山東距浙江甚近。
九月初十日内。
即可抵任。
長麟接奉此旨後。
即委員将巡撫關防。
迎赴嘉興一帶。
交吉慶接收。
長麟即赴粵東新任。
以便與郭世勳恪遵節次谕旨。
随時留心。
密為查察。
朕又思<口英>咭唎國貢使。
欲由廣東回國之意。
必以此次向天朝進貢。
大皇帝十分優待。
并妄稱許令總理西洋各國貿易之事。
向各夷商等誇大其詞。
欲思從中抽分稅銀。
以為漁利之計。
西洋各國夷商。
本素畏<口英>咭唎強橫。
今又假天朝聲勢。
捏造谕旨。
诓誘夷商。
均未可定。
長麟到粵。
總在該貢使之先。
務須會同郭世勳、蘇楞額、先向西洋别國各夷商。
詳晰曉谕。
以<口英>咭唎入貢天朝。
極為恭順。
但該貢使到京後。
有欲駐京經管貿易之事。
俱經駁斥。
現在伊等由廣東回國。
恐有假捏大皇帝聖旨。
欲向爾等總理貿易。
抽分稅銀等事。
斷不可信其謊言。
轉于爾等有損無益。
特先為谕知爾等。
以免将來為其所愚。
如此明白曉谕。
各夷商行頭。
自必心懷感激。
且其與<口英>咭唎是否和睦情形。
亦可知其大概。
即行迅速覆奏。
再聞岙門有西洋尼僧。
在彼焚修。
各夷商俱極信奉。
遇事聽其指揮剖斷。
未知<口英>咭唎夷人。
是否信奉。
如此尼僧、向不與<口英>咭唎一氣交結。
可将以上曉谕夷商各情節。
亦使之聞之。
令其暗中作主。
若與通同一氣。
即不必告知。
恐轉有洩漏。
總之此事。
與其事至而後圖維。
不若先時而加防範。
俾該夷使不得行其貪利狡謀。
方為妥協。
該督等務。
宜遵照節次谕旨。
不動聲色。
随時留心查察。
不可稍事張皇。
此不過朕思慮所及。
豫為指示。
以期有備無患。
想亦必無其事。
萬一該國有煽惑情弊。
該督等當撫别國商人。
使其各安生業。
不與<口英>咭唎勾合。
仍一面據實速奏。
候朕裁奪。
再該使臣入貢時。
沿途海口。
曾經降旨饬令該督撫、轉饬各營汛排列隊伍。
以壯觀瞻。
今該使臣到粵回國時。
并着該督等即饬各标營。
所有墩台營汛。
及旗幟器械。
務宜鮮明整肅。
俾該夷人等見天朝兵威壯盛。
不敢稍萌輕忽。
并禁止洋行别國夷商。
與彼往來。
至有勾結之事。
将此傳谕長麟、并谕郭世勳、蘇楞額知之。
以六百裡加緊發去。
仍六百裡加緊回奏。
朕為此事甚萦念也。
○庚寅。
谕曰、長麟奏、浙江海塘于七月初三、十八、兩次大汛。
适遇急風驟雨。
緻東西兩塘柴埽各工。
間有潑損坍卸。
業已搶鑲堵禦穩固等語。
本年江浙一帶。
雨水較多。
潮汛挾山水而行。
勢甚洶湧。
柴埽各工間被沖塌。
長麟督率工員。
分投堵築。
各工得以保護無虞。
辦理尚屬妥協。
長麟及在工出力各員。
俱着交部照例分别議叙。
以示獎勵。
○又谕、現在<口英>咭利國貢使瞻觐事竣。
于九月初三日。
即令起程由内河水路。
前赴廣東岙門。
附該國貿易船隻。
放洋回國。
已派侍郎松筠。
沿途照料。
所有經過各省。
須專派大員。
管領兵弁。
接替護送。
直隸省着派慶成。
山東省着派富成。
江南省着派王柄。
江西省着派王集。
廣東省着派托爾歡。
各該員務須迎至入境交界處所。
協同妥為照料管束。
○谕軍機大臣等、據長麟奏海塘沙水情形一摺。
業已督率工員。
搶鑲堵禦。
得以保護無虞。
辦理尚屬妥協。
已有旨交部議叙。
着發去藏香一百枝。
交該撫敬謹收貯。
随時恭詣海神廟、拈香緻祭。
用答神庥。
仍着該撫督率在工各員。
小心防護。
俾各工倍臻穩固。
将此傳谕知之。
○是月。
江西巡撫陳淮奏、南昌府屬豐城縣。
濱江兩岸。
向建石堤捍衛。
本年七月初旬。
連日大雨。
風浪沖擊。
緻東岸二黃廟、官湖垱、兩段石堤。
坍塌五十四丈五尺。
又周公垱、橫港口、角公嘴、龍王廟、四處石堤。
俱有損裂。
亟須修複。
所需修費。
請由節年積存歲撥鹽規項下動支。
得旨、用之以實。
勿資浮冒。
○護理陝西巡撫、布政使和甯奏、前因進剿廓爾喀。
往來文報緊要。
陝省地方安設正腰各站。
添派員弁。
多備馬匹。
現軍務已竣。
文報漸稀。
先經将各站減徹一半。
茲據四川督臣知會。
川省各台。
奏準裁徹。
陝省事同一例。
拟即全行徹回。
得旨嘉獎。
○成都将軍觀成、署四川總督惠齡奏、前奉谕旨。
将此次随征廓爾喀之屯土将弁。
揀選數人。
于年底赴京瞻觐。
并令将年班入觐土司。
量為酌減。
查軍營出力屯土弁。
共十七名。
除木泰爾、色木哩雍忠、噶多爾濟、三人。
已經病故。
現祇十四名。
業已先期檄調。
本年例應入觐土司十五處。
亦未便抽減。
緻懷觖望。
但照舊例每土司一名。
準帶大小頭人。
及土舍等。
或一二名。
人數過多。
臣等議将各土司仍行概調。
其餘頭人等。
均毋庸派入。
合之屯土弁。
共二十九名。
現拟于九月内。
酌派總兵副參。
分起帶領起程。
報聞。
卷之一千四百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