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四百三十五

關燈
而于爾國亦殊覺無益。

    特此詳晰開示。

    遣令貢使等安程回國。

    爾國王惟當善體朕意。

    益勵款誠。

    永矢恭順。

    以保乂爾有邦。

    共享太平之福。

    除正副使臣以下各官。

    及通事兵役人等。

    正賞加賞各物件。

    另單賞給外。

    茲因爾國使臣歸國。

    特頒敕谕。

    并錫赉爾國王文绮珍物。

    具如常儀。

    加賜彩緞羅绮文玩器具諸珍。

    另有清單。

    王其祇受。

    悉朕眷懷。

    特此敕谕。

     ○又敕谕曰、爾國王遠慕聲教。

    向化維殷。

    遣使恭赍表貢。

    航海祝厘。

    朕鑒爾國王恭順之誠。

    令大臣帶領使臣等瞻觐。

    錫之筵宴。

    赉予骈蕃。

    業已頒給敕谕。

    賜爾國王文绮珍玩。

    用示懷柔。

    昨據爾使臣以爾國貿易之事。

    禀請大臣等轉奏。

    皆系更張定制。

    不便準行。

    向來西洋各國及爾國夷商。

    赴天朝貿易。

    悉于岙門互市。

    曆久相沿。

    已非一日。

    天朝物産豐盈。

    無所不有。

    原不藉外夷貨物。

    以通有無。

    特因天朝所産茶葉磁器絲觔。

    為西洋各國及爾國必需之物。

    是以加恩體恤。

    在岙門開設洋行。

    俾得日用有資。

    并沾餘潤。

    今爾國使臣于定例之外。

    多有陳乞。

    大乖仰體天朝加惠遠人、撫育四夷之道。

    且天朝統馭萬國。

    一視同仁。

    即在廣東貿易者。

    亦不僅爾<口英>咭唎一國。

    若俱紛紛效尤。

    以難行之事。

    妄行幹渎。

    能曲徇所請。

    念爾國僻居荒遠。

    間隔重瀛。

    于天朝體制。

    原未谙悉。

    是以命大臣等。

    向使臣等詳加開導。

    遣令回國。

    恐爾使臣等回國後。

    禀達未能明晰。

    複将所請各條。

    繕敕逐一曉谕。

    想能領悉。

    據爾使臣稱、爾國貨船、将來或到浙江甯波珠山、及天津廣東地方。

    收泊交易一節。

    向來西洋各國。

    前赴天朝地方貿易。

    俱在岙門。

    設有洋行。

    收發各貨。

    由來已久。

    爾國亦一律遵行多年。

    并無異語。

    其浙江甯波、直隸天津等海口。

    均未設有洋行。

    爾國船隻到彼。

    亦無從銷賣貨物。

    況該處并無通事。

    不能谙曉爾國語言。

    諸多未便。

    除廣東岙門地方。

    仍準照舊交易外。

    所有爾使臣懇請向浙江甯波珠山、及直隸天津地方。

    泊船貿易之處。

    皆不可行。

    又據爾使臣稱、爾國買賣人。

    要在天朝京城。

    另立一行。

    收貯貨物發賣。

    仿照俄羅斯之例一節。

    更斷不可行。

    京城為萬方拱極之區。

    體制森嚴。

    法令整肅。

    從無外藩人等在京城開設設貨行之事。

    爾國向在岙門交易。

    亦因岙門與海口較近。

    且系西洋各國聚會之處。

    往來便益。

    若于京城設行發貨。

    爾國在京城西北地方。

    相距遼遠。

    運送貨物。

    亦甚不便。

    從前俄羅斯人。

    在京城設館貿易。

    因未立恰克圖以前。

    不過暫行給屋居住。

    嗣因設立恰克圖以後。

    俄羅斯在該處交易買賣。

    即不準在京城居住。

    亦已數十年。

    現在俄羅斯在恰克圖邊界交易。

    即與爾國在岙門交易相似。

    爾國既有岙門洋行發賣貨物。

    何必又欲在京城另立一行。

    天朝疆界嚴明。

    從不許外藩人等稍有越境攙雜。

    是爾國欲在京城立行之事。

    必不可行。

    又據爾使臣稱、欲求相近珠山地方小海島一處。

    商人到彼。

    即在該處停歇。

    以便收存貨物一節。

    爾國欲在珠山海島地方居住。

    原為發賣貨物而起。

    今珠山地方既無洋行。

    又無通事。

    爾國船隻已不在彼停泊。

    爾國要此海島地方。

    亦屬無用。

    天朝尺土俱歸版籍。

    疆址森然。

    即島嶼沙洲。

    亦必劃界分疆。

    各有專屬。

    況外夷向化天朝。

    交易貨物者。

    亦不僅爾<口英>咭利一國。

    若别國紛紛效尤。

    懇請賞給地方居住買賣之人。

    豈能各應所求。

    且天朝亦無此體制。

    此事尤不便準行。

    又據稱、撥給附近廣東省城小地方一處。

    居住爾國夷商。

    或準令岙門居住之人。

    出入自便一節。

    向來西洋各國夷商。

    居住岙門貿易。

    畫定住址地界。

    不得踰越尺寸。

    其赴洋行發貨夷商。

    亦不得擅入省城。

    原以杜民夷之争論。

    立中外之大防。

    今欲于附近省城地方。

    另撥一處給爾國夷商居住。

    已非西洋夷商曆來在岙門定例。

    況西洋各國。

    在廣東貿易多年。

    獲利豐厚。

    來者日衆。

    豈能一一撥給地方分住耶。

    至于夷商等出入往來。

    悉由地方官督率洋行商人。

    随時稽察。

    若竟毫無限制。

    恐内地民人與爾國夷人。

    間有争論。

    轉非體恤之意。

    核之事理。

    自應仍照定例。

    在岙門居住。

    方為妥善。

    又據稱<口英>咭唎國夷商自廣東下岙門。

    由内河行走。

    貨物或不上稅。

    或少上稅一節。

    夷商貿易往來。

    納稅皆有定則。

    西洋各國。

    均屬相同。

    此時既不能因爾國船隻較多。

    徵收稍有溢額。

    亦不便将爾國上稅之例。

    獨為減少。

    惟應照例公平抽收。

    與别國一體辦理。

    嗣後爾國夷商販貨赴岙門。

    仍當随時照料。

    用示體恤。

    又據稱爾國船隻。

    請照例上稅一節。

    粵海關徵收船料。

    向有定例。

    今既未便于他處海口設行交易。

    自應仍在粵海關按例納稅。

    毋庸另行曉谕。

    至于爾國所奉之天主教。

    原系西洋各國向奉之教。

    天朝自開辟以來。

    聖帝明王。

    垂教創法。

    四方億兆。

    率由有素。

    不敢惑于異說。

    即在京當差之西洋人等。

    居住在堂。

    亦不準與中國人民交結。

    妄行傳教。

    華夷之辯甚嚴。

    今爾國使臣之意。

    欲任聽夷人傳教。

    尤屬不可。

    以上所谕各條。

    原因爾使臣之妄說。

    爾國王或未能深悉天朝體制。

    并非有意妄幹。

    朕于入貢諸邦。

    誠心向化者。

    無不加之體恤。

    用示懷柔。

    如有懇求之事。

    若于體制無妨。

    無不曲從所請。

    況爾國王僻處重洋。

    輸誠納貢。

    朕之錫予優嘉。

    倍于他國。

    今爾使臣所懇各條。

    不但于天朝法制攸關。

    即為爾國代謀。

    亦俱無益難行之事。

    茲再明白曉谕。

    爾國王當仰體朕心。

    永遠遵奉。

    共享太平之福。

    若經此次詳谕後。

    爾國王或誤聽爾臣下之言。

    任從夷商将貨船駛至浙江天津地方。

    欲求上岸交易。

    天朝法制森嚴。

    各處守土文武。

    恪遵功令。

    爾國船隻到彼。

    該處文武。

    必不肯令其停留。

    定當立時驅逐出洋。

    未免爾國夷商徒勞往返。

    勿謂言之不豫也。

    其凜遵毋忽。

    特此再谕。

     ○庚辰。

    上自避暑山莊回銮。

     ○遣官祭黑龍潭昭靈沛澤龍王之神。

    玉泉山惠濟慈佑龍王之神。

     ○軍機大臣等議覆、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浙江巡撫覺羅長麟等條議、整饬浙省水師營伍章程。

    一、水師例按季分班出巡。

    除現出洋兵弁不計外。

    其輪應下班。

    未屆出洋兵弁。

    應令将備親身督率。

    每月在洋操演二次。

    每次定限三日。

    駕船必行至一二百裡外。

    按照陣圖。

    如法操演。

    不得委令千把帶往搪塞。

    仍令該管提鎮。

    每年親身督操本标将備一次。

    若将備奉行不實。

    提鎮瞻徇容隐。

    許同城道府州縣。

    密報督撫查參。

    文職隐匿不報者。

    一并參處。

    一、水師兵務通習水性。

    熟谙水操。

    召募時。

    令将備詳慎挑補。

    出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