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四百三十一

關燈
監修總裁官經筵講官太子太傅文淵閣大學士文淵閣領閣事領侍衛内大臣稽察欽奉上谕事件處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務正黃旗滿洲都統世襲騎都尉軍功加七級随帶加一級尋常加二級軍功紀錄一次臣慶桂總裁官經筵講官太子太傅文華殿大學士文淵閣領閣事稽察欽奉上谕事件處管理刑部戶部三庫事務世襲騎都尉軍功加十九級随帶加二級又加二級臣董诰内大臣戶部尚書鑲藍旗滿洲都統軍功紀錄五次尋常紀錄十四次臣德瑛經筵講官太子少保工部尚書紀錄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五十八年癸醜六月丁醜以故廣西太平府屬全茗土州許承祜子祖缵襲職。

     ○豁免遭風沉溺雲南運京銅二十萬七百三十斤有奇。

     ○戊寅。

    谕軍機大臣曰奇豐額奏接據長麟。

    咨會<口英>咭唎國貢船于六月初一日自浙省青龍港開行連日南風順利或可迅抵津門等語。

    該國貢船笨重。

    不能收泊内洋。

    到津後須輾轉起撥。

    計抵熱河已在七月二十以外。

    正可與蒙古王公及緬甸等處貢使。

    一并宴赉。

    即或海洋風信靡常到津略晚不能于七月内前抵熱河。

    即八月初旬到來。

    亦不為遲。

    但應付外夷事宜。

    必須豐儉适中。

    方足以符體制外省習氣。

    非失之太過即失之不及。

    此次<口英>咭唎國貢使到後。

    一切款待固不可踵事增華。

    但該貢使航海遠來。

    初次觀光上國。

    非緬甸安南等處。

    頻年入貢者可比。

    梁肯堂、徵瑞務宜妥為照料不可過于簡略緻為遠人所輕。

    再前據長麟奏<口英>咭唎國船上有官員五十餘人。

    從人水手八百餘名将來收泊海口。

    正副貢使前赴行在瞻觐。

    除随從員役外。

    自有留看船隻之人。

    着徵瑞即詢明通事。

    貢使正副幾人。

    跟随貢使前赴熱河者共若幹員名。

    開具清單速奏。

    其留于外洋大船看守員役舵水人等。

    亦開具人數名單一并奏聞。

    以備給賞将此各谕令知之。

     ○旌表守正捐軀江蘇寶山縣民侯寶田妻蔡氏。

    四川大足縣民朱珑章妻宋氏。

     ○己卯。

    谕曰惠齡奏、泰甯一帶。

    于四月初六日地震。

    廟宇民居。

    多有倒塌共壓斃漢番僧俗男婦二百餘名口。

    受傷三十餘名口。

    震塌碉房七十餘處。

    現委幹員前往查勘。

    分别撫恤等語。

    上年打箭爐口外地震。

    曾降旨加倍賞恤。

    今泰甯一帶。

    又因地震坍塌房屋。

    壓斃人口。

    殊堪憫恻。

    着照上年打箭爐地震撫恤之例。

    亦即加倍賞給。

    該督務宜董饬所屬。

    詳悉查明。

    妥為經理。

    俾資安輯。

    以副朕轸念邊隅。

    優恤番民至意。

    該部即遵谕行。

     ○辛巳。

    谕軍機大臣曰、吉慶奏、<口英>咭唎國貢船。

    于六月十三日。

    行至登州廟島洋面。

    十四日即欲開行。

    經登州府及遊擊上船。

    犒賞宣谕。

    貢使情願敬赴山莊叩祝。

    俟風順即便放洋迳赴天津等語。

    該國貢船。

    于十四日在登舟洋面候風開行。

    約計六月底七月初方可行抵天津洋面。

    船身重大。

    必須另換海船。

    方能收泊内洋。

    而由内洋至内河又須再用小船撥運。

    該國貢物甚多。

    輾轉起撥。

    尚須時日。

    況現在天氣炎熱。

    貢使等起岸後。

    自天津來至熱河、盡可令其緩程行走。

    以示體恤前經降旨。

    俟該貢使到時。

    必須整列隊伍以肅觀瞻梁肯堂系直隸總督到彼彈壓照料呼應較靈但永定河防汛事宜。

    亦關緊要如安瀾無事。

    着該督一得貢船收泊之信即就近前赴天津。

    會同徵瑞妥為料理。

    倘該處有緊要工程、必須梁肯堂在彼駐劄督率辦理。

    即行迅速奏聞侯朕另派慶成、前往天津會同照料。

    該鹽政仍遵前旨。

    帶同該貢使前來于七月杪八月初到灤瞻觐亦不為遲将此谕令知之。

     ○壬午。

    谕軍機大臣曰、徵瑞奏六月十六日有<口英>咭唎國探水船一隻到口詢據通事稱、該貢使因船身過大吃水三丈餘尺恐天津海口不能收泊。

    令該頭目先來探量現探得天津内洋水淺大船不能進口外洋又無山島可以灣泊。

    貢物甚大又極細巧不敢冒昧撥運祇好就在登州廟島起旱該探水船即于十八日開行。

    仍回廟島已飛劄山東撫臣速為料理等語同日又據吉慶奏六月十五日該國貢船正欲開行。

    适前次口□全口 □皮羅口□答探船趕到情願偕赴熱河即于是日一同放洋等語該撫此摺系六月十七日拜發自尚未得十八日。

    該探水船隻轉回之信。

    該國貢船笨重。

    既因天津内洋水淺。

    不能收泊而外洋又無灣泊之所。

    自應聽其即在山東登州廟島起旱。

    較為慎重。

    但其貢物甚大且極細巧撥船尚恐磕碰。

    則用車拉運。

    更易颠簸。

    必須人夫擡運。

    方為妥協。

    吉慶現赴登州一帶。

    查閱城工營伍。

    該探水船隻。

    折回告知貢船後。

    轉帆收泊廟島稍需時日。

    該撫正可乘便迎往。

    親為照料。

    且吉慶辦事細緻。

    自能料理裕如。

    着賞給鮮協枝一個。

    大荷包一對。

    小荷包四個。

    該撫務須妥協經理以副朕柔遠至意。

    至登州起旱進京。

    本有兩路。

    其小路系從武定取道經由河間甯津一帶。

    較為便捷。

    其大路仍由濟南一帶行走着該撫酌量。

    于何路行走穩便即饬沿途驿站并飛咨梁肯堂徵瑞速為豫備所有正副貢使品級較大酌與肩輿其随從員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