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四百二十二

關燈
實已遠揚。

    不能立時起獲。

    除贓數一百兩以内者。

    仍着落該管官罰賠外。

    如數百兩、至千兩以上者。

    應令該管官罰賠十分之一二。

    如此辦理。

    庶各州縣知所懲儆。

    又不至有刁民捏報之弊。

    方為妥協。

    至此事屢經降旨訓饬。

    惟本日蔣兆奎奏到之摺。

    逐案開列清單。

    尚為明晰。

    此外各省。

    直隸、山東、河南、曾經具奏。

    其餘未經奏到者尚多。

    可見該督撫奉行不能實力。

    着将蔣兆奎奏摺清單。

    發交閱看。

    仍谕令随時整饬。

    核實辦理。

    以副朕安戢闾閻。

    務歸平允至意。

     ○谕鎮撫。

    是現在該國情形。

    必須福康安到廣西後。

    彼處得有信息。

    皆可聞風懾服。

    在心向阮光平者。

    固必以有所倚恃。

    群生忻喜。

    即有心懷攜貳之人。

    亦必不敢稍萌他志。

    是福康安到彼後。

    即可潛消默化。

    弭患未萌着再傳谕福康安。

    接奉前旨。

    務即加緊遄行。

    至該處後。

    即不動聲色。

    親赴關隘。

    密察情形。

    據實迅速具奏。

    以慰廑注。

     ○己巳。

    以舉行仲春經筵。

    遣官告祭奉先殿、傳心殿。

     ○命皇子、皇孫、從至經筵聽講。

    上禦文華殿。

    講官暨侍班之大學士九卿詹事等。

    行二跪六叩禮。

    分班入殿内序立。

    直講官四人。

    出就講案前。

    行一跪三叩禮。

    複位。

    直講官德明、紀昀、進講中庸至誠無息不息則久二句。

    講畢。

    上宣禦論曰。

    此應與易乾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并觀之。

    蓋不息即無息。

    而行健亦無軍機大臣等、前因阮光平病故。

    安南系新造之邦。

    伊與其兄阮嶽、素不和睦。

    而吳文楚久管國事。

    亦恐非安分之徒。

    主少國疑。

    人心反側。

    設有事端。

    轉緻難辦。

    是以降旨令福康安、由四川取道湖南、星赴廣西駐劄彈壓。

    并于節次所降谕旨内、催令遄行。

    昨據福康安等奏到各摺。

    系于上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拜發。

    福康安尚在前藏。

    并未起程。

    藏内應辦事宜。

    已據福康安等陸續具奏。

    計于正月内。

    福康安自已由藏起程。

    前令福康安赴廣西之旨。

    系于正月二十二日。

    由六百裡加緊發去。

    計可在途次接奉。

    阮光平自臣服以來。

    最為恭順。

    而與福康安、亦素稱浃洽。

    該國當締造之初。

    内有權臣。

    旁有觊觎。

    世子阮光缵、年甫十五。

    設有煽構窺伺之事。

    甚有關系。

    朕因此一事。

    頗為廑念。

    福康安威望素着。

    此時若另派大臣前往。

    不但于該處情形未能谙習。

    且非該國臣民、素所知名信服之人。

    仍不足以資息之行也。

    夫何有為于其間哉。

    然惟天地能之。

    至誠之聖。

    即天地之不息而行健也。

    其久徵以至博厚高明之用。

    雖由至誠以顯天地。

    仍即天地以印至誠。

    所謂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朱子以無虛假間斷注之。

    予以為視至誠為小矣。

    試觀天地四時之運。

    有虛假乎。

    有間斷乎。

    至誠之無息。

    亦如是而已矣。

    然而至誠豈易言哉。

    必其緻曲之功。

    形而着。

    所謂無虛假也。

    變而化。

    所謂無間斷也。

    則朱子之言。

    未嘗無見。

    但以此注無息之至誠。

    則尚未造至誠之域耳。

    講官暨侍班官跪聆畢。

    興直講官鐵保、金士松、進講書經天聰明自我民聰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二句。

    講畢。

    上宣禦論曰。

    天擇人以為君。

    君奉天以治民。

    治民無他術。

    曰安之而已矣。

    夫以民視天遠矣。

    然而不遠也。

    天聰明自我民聰明。

    天明畏自我民明威。

    所謂至愚而不可欺。

    至弱而不可勝。

    呼吸相通。

    照臨有赫人君畏天。

    當知畏民。

    畏民莫若安民。

    而安民又在愛民。

    其道多矣。

    豈語言所能盡哉。

    惟日孜孜。

    克己複禮。

    或庶幾乎。

    講官暨侍班官跪聆畢。

    大學士公阿桂、大學士嵇璜、奏曰。

    自古天德王道。

    相為表裡。

    我皇上本天德以行王道。

    欽若諴和五十八年如一日。

    故能發前賢所未發。

    而言之親切如此也。

    臣等幸侍講筵。

    親承聖訓。

    不勝欽服。

    奏畢。

    諸臣出就拜位。

    行二跪六叩禮。

    禮成。

    上禦文淵閣賜茶。

    還宮。

    複賜宴于文華殿東庑之本仁殿。

     ○遣官祭昭忠祠。

     ○谕、前據全德參奏、運使柴桢、那移商人鹽課二十二萬兩。

    解送浙江。

    彌補鹽道庫内短缺銀兩一案。

    事關侵那帑項。

    不得不切實嚴究。

    特派慶桂、會同長麟、前往查審。

    彼時朕不但不疑福崧于此案有通同侵染情弊。

    即柴桢由貴州舉人。

    用至府道。

    擢授運使。

    該員以邊省寒畯得此優厚俸廉。

    已為逾分。

    亦不應再有敗檢營私之事。

    今據慶桂等、審明福崧、柴桢、侵婪各款于原參二十二萬之外。

    又審出福崧侵用掣規、月費等銀六萬餘兩。

    殊為駭異。

    實出意料之外。

    經慶桂等将福崧、柴桢、及案内各員。

    按律分别定拟具奏。

    現據軍機大臣、會同大學士九卿核議。

    請照慶桂等所奏。

    将柴桢拟斬。

    即于浙省犯事地方正法。

    福崧亦拟斬即行正法。

    均屬罪無可逭。

    柴桢着交長麟、即于浙省處決示衆。

    至福崧初次在浙江巡撫任内。

    尚能循分供職。

    嗣因失察知縣黃梅、勒折苛徵一案。

    令其前往新疆辦事伊在彼三年。

    自當愧悔勉勵。

    稍資曆練。

    複加恩擢用巡撫。

    又由江蘇調任浙江。

    冀收駕輕就熟之效。

    福崧系碩色之孫。

    伊家世受國恩。

    曆任封圻。

    自應廉隅謹饬。

    勉力圖報。

    乃辄向鹽道婪索多贓。

    以緻柴桢、虧缺庫項。

    營私骩法莫此為甚。

    此而不嚴辦示懲。

    何以肅官方而儆貪黩。

    本應将福崧解京廷谳。

    如從前王亶望、國泰等。

    嚴加刑訊。

    俾封疆大吏知所懲懼。

    但朕年壽已高。

    若親加訊問。

    必生憤懑。

    且福崧下流。

    不值朕動怒且慚也。

    着無庸解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