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四百二十一

關燈


    該國王系上年九月物故。

    該員目等呈報稍遲。

    想此時業經殡葬。

    飾終之典。

    不及施行。

    茲親制诔詩一章發去。

    着派臬司成林、赍赴義安。

    于阮光平茔前焚化。

    并賞大哈達一個。

    于廣西藩庫内發銀三千兩。

    俾作好事。

    俱着成林帶往祭奠賞給。

    以示轸恤。

    阮光平之子阮光缵、前已封為世子。

    自應襲爵藩封。

    着成林傳旨。

    即封阮光缵為安南國王。

    其應給襲封敕書。

    俟該使臣吳時任等到京後。

    再行照例給賞。

    即令赍回。

    至阮光平仰仗天朝威命。

    撫有安南。

    究系新造之邦。

    人心未能十分鎮定。

    況與弟兄不睦。

    阮嶽尚在廣南。

    未免心懷窺伺。

    即吳文楚、雖系阮光平幫同起事之人。

    亦未必忠誠可靠。

    阮光缵年尚幼齡。

    現在該國一切事務。

    必歸吳文楚管理。

    恐伊因主少國疑。

    中藏叵測。

    或緻有迫脅專擅之事。

    俱未可定。

    着陳用敷、将此旨密示成林、到義安後。

    不動聲色。

    暗加訪察。

    如吳文楚果能始終如一。

    為阮光缵盡心管理國事。

    朕當優加獎勵。

    若居心行事。

    多有不馴。

    着成林即由驿據實速奏。

    候朕酌辦。

    除另降谕旨令福康安由川馳往粵西、以資彈壓外。

    将此由六百裡加緊傳谕陳用敷、及成林、并谕郭世勳知之。

     ○禦制賜诔安南國王阮光平詩曰。

    外邦例以遣陪臣。

    展觐從無至已身。

    納款最嘉來玉阙。

    懷疑堪笑代金人。

    秋中尚憶衣冠肅。

    膝下誠如父子親。

    七字不能罷哀述。

    憐其忠悃出衷真。

     ○賜安南國世子阮光缵襲封安南國王敕書曰。

    朕惟列爵分土。

    通侯大保世之規。

    修禮作屏。

    元子貴象賢之選。

    荷诒謀于燕翼。

    開國尤重承家。

    蒙譽處于龍光。

    作忠必資移孝。

    贲茲成命。

    勖以訓行。

    惟安南遠介炎陬。

    爾阮氏起家庶姓。

    值殘黎之失守。

    用新造于有邦。

    萬裡來庭。

    躬效梯山之祝。

    一心戀阙。

    歲馳菉币之文。

    謂舀祿其方長。

    讵赴聞之奄至。

    七言親制。

    既稱诔以飾終。

    一介遠來。

    爰紹封而笃祜。

    爾阮光缵、英姿茁秀。

    粹質含和。

    教為子而教為臣。

    夙董陶夫庭訓。

    會有極而歸有極。

    當沐浴于皇風。

    昔日頒恩。

    玺黻早光乎世胄。

    今茲蒙業。

    仔肩悉萃于藐孤。

    時葉景風。

    主器莫若長子。

    恩深湛露。

    錫蕃是用康侯。

    今封爾為安南國王。

    錫之敕命。

    于戲。

    河如帶。

    山如砺。

    天心惟福善以長延。

    弓為箕。

    冶為裘。

    世祚以承先而益懋。

    王其撫臨茅壞。

    殚竭葵忱。

    戒匪彜于出入起居。

    勤茲夙夜。

    勉新猷于講信修睦。

    慎爾封圻。

    期世笃以忠貞。

    常祗承夫恩渥。

    欽哉勿替。

     ○又谕曰、福康安此次辦理廓爾喀、艱苦備嘗。

    功績懋着。

    原拟于辦理善後完竣。

    今福康安進京陛見。

    看視伊母。

    住京數月。

    仍回兩廣之任。

    嗣因福康安之母患病。

    複念福康安奉差在外。

    久違定省。

    且其母年逾七十。

    而禦前侍從。

    亦屬需人。

    又欲俟福康安到京後。

    即令留京供職。

    俾就近侍養。

    用示體恤。

    乃本日據陳用敷奏、阮光平上年九月二十九日患病身故等語。

    阮光平與其弟兄不睦。

    即該國陪臣吳文楚久管國事。

    亦恐非安分之徒。

    人心反側設有事端。

    轉緻難辦。

    此時邊隘事宜。

    不特非郭世勳、陳用敷、所能鎮定料理。

    即另派大臣前往。

    而該國人情震懾。

    究不如福康安之聲威素重。

    必得福康安前往、由廣西一過。

    或略駐劄數日。

    方足以資彈壓。

    福康安接奉此旨。

    即由川取道湖南、星赴廣西。

    該省本系福康安所轄地方。

    若别有所聞。

    福康安不妨在彼多駐數月。

    密行體察。

    随時酌辦。

    至福康安進京覆命。

    自為情殷戀阙。

    瞻觐之餘。

    并可省視伊母。

    即福康安此番勞勚。

    朕亦亟思一見。

    但此時情形。

    福康安不可不回兩廣。

    目下諸務。

    亦無須朕再為面谕。

    而福康安之母。

    病體又已大好。

    福康安受恩優渥。

    以公事為重。

    自能星赴粵西。

    妥為經理。

    并賞給禦用葫蘆大荷包一對。

    小荷包四個。

    用昭優眷。

    所有陳用敷奏摺、及寄信該撫等、及已差成林前往賜恤谕旨。

    并着鈔寄閱看。

     ○又谕、據禮部帶領伴送暹羅安南等國貢使來京之員引見。

    内廣東永甯通判蔡枝華。

    看其人甚平常。

    所奏履曆。

    亦不清晰。

    伴送貢使。

    自應遴派明幹大員。

    方足以資照料。

    而兼彈壓。

    廣西省所派知州陸澍。

    職分已覺略小。

    而廣東止派通判伴送。

    且蔡枝華人又平常。

    豈不為外藩所輕。

    殊屬非是。

    郭世勳、着傳旨申饬。

    并傳谕與外藩交界各省督撫。

    嗣後遇有各國貢使進京。

    務須遴派明幹大員。

    如再似此并不留心派委。

    或緻為外藩所輕。

    必将該督從重治罪。

     ○丁巳。

    孝聖憲皇後忌辰。

    遣官祭泰東陵。

     ○上詣恩慕寺恩佑寺、行禮。

     ○戊午。

    谕、戶部奏、據浙江石門縣民人吳清來、吳控該縣漕書楊巨川等。

    于五十五六七等年。

    将吳清來及其嫡叔吳汝諧、胞兄吳铨等戶下漕米。

    每石勒折大錢四千餘文。

    屢在巡撫衙門具控。

    兩次未經批發等語。

    漕糧勒折浮收。

    久幹例禁。

    吳清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