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四百十九

關燈
貴總督富綱疏稱。

    貴州凱裡、長寨、銅仁三協營。

    向屬邊缺近來水土平和。

    應請改為内地。

    所有額設八缺。

    均照常俸人員。

    一例升轉。

    從之。

     ○旌表守正捐軀山東樂安縣民魏蘭妻高氏。

    廣東英德縣民巫友聰妻江氏。

     ○甲申。

    谕軍機大臣等、昨降谕旨、将林俊升補四川按察使。

    符兆熊升補鹽茶道。

    其所遺甯遠府知府員缺。

    應行簡放。

    此次承辦軍需出力人員。

    如沈念茲、姚令儀、業經簡擢知府。

    此外随營同知直隸州内。

    是否尚有奮勉出力之人。

    着傳谕福康安、惠齡、秉公查明。

    據實具奏。

    候朕加恩簡放。

    以示鼓勵。

     ○乙酉。

    上禦甯壽宮景祺閣。

    賜王貝勒貝子公額驸大臣、及蒙古王貝勒貝子公額驸等食。

     ○以福建督糧道錢受椿為按察使。

     ○丙戌。

    谕曰長麟自棄瑕錄用以來。

    于辦理地方事件。

    尚屬認真現在調任浙江巡撫。

    一切正資整頓。

    所有該撫浙江任内應得養廉。

    着加恩準其全行支給以示體恤。

     ○又谕曰、善德年已及邁。

    着留京補授正紅旗蒙古都統。

    所遺廣州将軍。

    着富昌調補。

    富昌所遺荊州将軍。

    着永琨補授。

     ○谕軍機大臣等、戶部奏、各省未結地丁案件。

    前經奏明勒限五年清厘完結如逾限不完。

    即行參處。

    本年已屆期滿。

    所有直隸各該省、業于限内全完。

    惟河南省未能依限清楚。

    應查取該省承辦遲延各員職名。

    交部議處等語。

    各省地丁已未辦結之案。

    前經戶部奏請勒限五年。

    掃數奏報。

    通行在案各該省既皆依限辦結。

    河南一省何以獨至遲逾。

    殊屬延緩。

    穆和蔺着傳旨申饬。

    并着将己未結各款。

    作速趕辦結報。

    勿再遲延幹咎。

     ○丁亥。

    上禦撫辰殿大幄次。

    賜蒙古王貝勒貝子公額驸台吉、及霍罕伯克那爾巴圖來使回部伯克等宴。

     ○是日、癸醜年立春。

    順天府進土牛春山寶座。

     ○戊子。

    上幸瀛台。

    朝鮮國正使樸宗嶽、副使徐龍輔等六人。

    安南國陪臣武永城、陳玉視等四人。

    暹羅國正使帕史滑。

    理遜通亞排那赤突、副使朗汶悉呢霞喔撫突等四人。

    并廓爾喀貢使噶箕第烏達特塔巴等四人。

    于西苑門外瞻觐。

     ○己醜。

    孝莊文皇後忌辰。

    遣官祭昭西陵。

     ○上詣慈甯宮、壽康宮行禮。

     ○谕軍機大臣曰、福崧奏查明各屬未完耔種口糧銀兩。

    分别着賠一摺内稱乾隆五十年浙省杭、嘉湖所屬仁和等十七州縣。

    并嘉、湖、二衛。

    借給口糧耔種銀兩。

    尚有未完銀三十三萬四百兩零。

    請題豁二成。

    其餘未完銀二十六萬四千三百餘兩。

    着落各州縣、及該管上司。

    分别拟賠等語。

    此項未完口糧耔種銀兩似系地方虧空與鹽務近案無涉。

    但自五十年借給之項。

    何以遲至本年。

    始行奏明。

    此六七年内地方官、所司何事。

    并不實力經徵。

    而福崧亦漫不加察。

    看來福崧近聞全德參奏柴桢。

    将運庫銀兩。

    移往浙江鹽庫一事。

    故為此奏。

    豫占地步。

    希圖牽混。

    殊不足信。

    長麟現已調任浙江巡撫。

    地方虧空。

    系伊專責。

    着傳谕該撫、将此項未完銀兩。

    何以自五十年至今未經查催辦理。

    或竟系州縣等藉詞民欠。

    那移虧缺。

    務須秉公查明。

    據實覆奏。

    不可稍涉瞻徇。

    又福崧另摺覆奏、山陰、會稽等縣境内。

    南岸海塘各工。

    現俱穩固。

    惟荷花池等處江塘各工程。

    因該處江形曲折。

    潮汐往來。

    塘身着重等語。

    所奏亦屬牽混向來浙省海塘。

    南坍北漲。

    為極好極會。

    而福崧前奏南岸亦有要工。

    殊不可解。

    節次降旨。

    令其據實奏覆。

    今所奏南岸工程情形。

    系民修江塘為江浙瀕臨江湖地方所常有之事。

    與海塘本屬兩事。

    福崧何得将此項工程亦混入應修海塘項下。

    可見福崧全不用心亦着交長麟、将該工是否應修。

    地方官有無影射弊混。

    一并查明覆奏。

     ○庚寅。

    谕、前據全德參奏運使柴桢一案。

    當即降旨、令福崧将柴桢在鹽道任内。

    因何虧空。

    離任時作何交代之處。

    據實明白回奏。

    茲據覆奏柴桢在鹽道任内。

    有濫支商捐銀兩、及經管變價物件。

    黴損短交。

    自認照數賠繳。

    已據護鹽道明保、催收清楚。

    其接任鹽道張慎和、亦經結報無虧等語。

    所奏實大乖謬。

    福崧以巡撫兼管鹽政。

    于柴桢虧空庫項。

    至十七萬之多。

    豈竟毫無聞見。

    況現經書麟等、訊據柴桢供認屬實。

    福崧何得藉詞支飾。

    乃摺内并未将鹽庫因何虧短緣由。

    據實查出。

    猶複意存推卸。

    而于柴桢私那虧缺。

    福崧平日漫無覺察之處。

    腼顔若無與己事并不自請治罪。

    則所司何事。

    殊屬昧良負恩福崧前已降旨革職。

    着即拏問。

    交慶桂、長麟秉公确訊。

    歸案辦理。

    如有與柴桢通同染指情弊。

    即據實嚴參。

    勿稍徇隐。

     ○谕軍機大臣曰、柴桢所那揚州帑課銀二十二萬兩。

    前據書麟等奏、訊之柴桢供稱、内十七萬兩。

    系分作四次、送往浙江。

    填補交代。

    又五萬兩、亦系送往浙省。

    贖回抵押珠串玉器。

    既添補銀色之用。

    何以福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