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四百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監修總裁官經筵講官太子太傅文淵閣大學士文淵閣領閣事領侍衛内大臣稽察欽奉上谕事件處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務正黃旗滿洲都
統世襲騎都尉軍功加七級随帶加一級尋常加二級軍功紀錄一次臣慶桂總裁官經筵講官太子太傅文華殿大學士文淵閣領閣事稽察欽奉上谕事件處管理刑部戶部三庫事務世襲騎都尉軍功加十九級随帶加二級又加二級臣董诰内大臣戶部尚書鑲藍旗滿洲都統軍功紀錄五次尋常紀錄十四次臣德瑛經筵講官太子少保工部尚書紀錄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五十七年。
壬子。
十一月。
辛亥。
上幸瀛台。
○壬子。
谕曰、秦承恩奏、陝西鹹甯等州縣。
秋禾被旱成災。
現在督饬所屬。
散放正赈。
至西安府屬之藍田、同州府屬之大荔等五縣。
秋收亦祇六分、及六分以上。
民食不無拮據等語。
該省鹹甯等州縣。
被災較重地方。
業經蠲赈兼施。
令該撫查明實力撫恤。
其收成稍歉州縣。
雖經酌借耔種口糧。
究恐民力拮據。
自應量為調劑。
以示體恤。
所有秋收祇及六分、及六分以上、西安府屬之藍田、同州府屬之大荔、澄城、郃陽、白水等五縣。
俱系附近災區處所。
本年未完錢糧。
着加恩緩至來年麥熟後徵收。
俾民力益臻寬裕。
以副朕轸念民艱至意該部即遵谕行。
○又谕、前因駐藏大臣。
尚乏幫辦之員。
朕以成德、前于鄂輝、巴忠、許銀說和一事。
伊尚欲帶兵進剿。
其後此扶同之咎。
尚有一線可原。
曾經降旨、令福康安體察情形。
将成德可否幫辦藏務之處。
據實覆奏。
今思鄂輝、業已降旨革職。
應行質審。
且伊現在患病。
藏中正當整頓之際。
事務繁多。
和琳亦不可無幫辦之員。
應即令成德在藏。
随同和琳協理一切。
○又谕曰、福康安此次辦理廓爾喀事務。
甚屬奮勉。
宜加懋獎。
福康安、着授為領侍衛内大臣。
其内大臣員缺。
着阿克東阿調補。
福康安未到以前。
及赴廣東總督任時。
領侍衛内大臣。
仍着阿克東阿署理。
再福康安家。
福隆安曾為額驸。
例有護衛官。
今已裁徹。
福康安到總督任時。
雖有營弁跟随。
不足示寵。
着加恩照王公名下親軍校之例。
賞給六品頂戴藍翎三缺。
聽其于得力家人内給戴。
傅玉年已及邁着令休緻。
其所遺内大臣員缺。
着明亮補授。
○谕軍機大臣曰、福康安等奏稱、行抵前藏。
将善後章程大意。
告知達賴喇嘛。
察看達賴喇嘛、感戴出于至誠。
一切惟命是聽。
斷不敢稍形格礙等語。
朕節次所示條款内。
如嚴禁達賴喇嘛左右近侍親族。
及噶布倫等。
幹與滋事。
并發去金奔巴瓶。
簽掣呼畢勒罕各款。
皆系保護黃教。
去彼世襲囑托私弊。
達賴喇嘛、自當一一遵奉。
此系極好機會。
皆賴上天所賜。
福康安等、當趁此将藏中積習湔除。
一切事權。
俱歸駐藏大臣管理。
俾經久無弊。
永靖邊隅。
方為妥善。
又據奏、達賴喇嘛告稱、此次官兵進剿廓爾喀。
收複邊境。
衛藏得以甯輯。
實深歡感。
即日專差喇嘛赴京。
進表謝恩等語。
前據福康安等奏、班禅額爾德尼、感激朕恩。
懇請差人赴京。
赍進表貢。
今達賴喇嘛、亦有此請。
自可與班禅額爾德尼所遣喇嘛。
一同來京。
計此旨到日。
福康安恐已在前藏起程着傳谕和琳、于班禅額爾德尼貢使到前藏時。
即令與達賴喇嘛所遣之人。
一同赴京。
不必分作兩起。
亦不必多派喇嘛。
祇須前後藏各差堪布一人。
赍送表貢。
沿途行走。
較為便捷。
再向來藏内出呼畢勒罕。
俱令拉穆吹忠、降神附體指明地方人家尋覓。
其所指呼畢勒罕。
不止一人。
找尋之人、各将所出呼畢勒罕生年、及伊父母姓名。
一一記明。
複令拉穆吹忠、降神禱問。
指定真呼畢勒罕。
積習相沿。
由來已久。
朕思其事近于荒唐。
不足憑信。
拉穆吹忠、往往受人囑托。
假托神言。
任意妄指。
而藏中人等、因其迹涉神異。
多為所愚。
殊屬可笑。
此等拉穆吹忠。
即系内地師巫。
多以邪術惑人耳目。
聞拉穆吹忠降神時。
舞刀自紮。
身體無害。
是以人皆信之。
此等幻術。
原屬常有。
但即使其法果真。
在佛教中已最為下乘。
若使虛假。
則更不值一噱。
其妄誕不經。
豈可仍前信奉。
福康安等、現在整饬藏務。
正應趁此破其積弊。
莫若在藏即令拉穆吹忠。
各将其法試演。
如用刀自紮等項。
果能有驗。
則藏中相沿日久。
亦姑聽之。
若福康安親加面試。
其法不靈。
即當将吹忠降神、荒唐不可信之處。
對衆曉谕。
俾僧俗人等共知其妄。
勿為所愚。
嗣後出呼畢勒罕。
竟可禁止吹忠降神。
将所生年月相仿數人之名。
專用金奔巴瓶。
令達賴喇嘛掣簽指定。
以昭公允。
再此次福康安統兵進剿廓爾喀。
如能直抵陽布。
将拉特納巴都爾、巴都爾薩野。
悉數生擒。
解京獻俘。
其土宇分給附近各部落。
克奏膚功。
該處系邊外荒徼。
非如金川等可比。
福康安果能搗穴擒渠。
厥功甚大。
前代功臣。
原有身非宗室。
晉封王爵之例。
朕本拟俟紅旗遞到。
加封王爵。
以昭異數。
今因廓爾喀畏罪投誠。
十分恭順。
而藏内又複氣候早涼。
恐為雪阻。
福康安等、遂傳旨受降。
班師蒇事。
是以止将福康安賞給世職。
海蘭察原有公爵。
晉封一等。
不克副朕初願。
然由今思之。
似此受降蒇功。
未始非上天嘉佑我君臣之意。
蓋福康安系孝賢皇後之侄。
大學士傅恒之子。
如果能成钜功。
或可晉封王爵。
在朕止以其勳勞甚大
壬子。
十一月。
辛亥。
上幸瀛台。
○壬子。
谕曰、秦承恩奏、陝西鹹甯等州縣。
秋禾被旱成災。
現在督饬所屬。
散放正赈。
至西安府屬之藍田、同州府屬之大荔等五縣。
秋收亦祇六分、及六分以上。
民食不無拮據等語。
該省鹹甯等州縣。
被災較重地方。
業經蠲赈兼施。
令該撫查明實力撫恤。
其收成稍歉州縣。
雖經酌借耔種口糧。
究恐民力拮據。
自應量為調劑。
以示體恤。
所有秋收祇及六分、及六分以上、西安府屬之藍田、同州府屬之大荔、澄城、郃陽、白水等五縣。
俱系附近災區處所。
本年未完錢糧。
着加恩緩至來年麥熟後徵收。
俾民力益臻寬裕。
以副朕轸念民艱至意該部即遵谕行。
○又谕、前因駐藏大臣。
尚乏幫辦之員。
朕以成德、前于鄂輝、巴忠、許銀說和一事。
伊尚欲帶兵進剿。
其後此扶同之咎。
尚有一線可原。
曾經降旨、令福康安體察情形。
将成德可否幫辦藏務之處。
據實覆奏。
今思鄂輝、業已降旨革職。
應行質審。
且伊現在患病。
藏中正當整頓之際。
事務繁多。
和琳亦不可無幫辦之員。
應即令成德在藏。
随同和琳協理一切。
○又谕曰、福康安此次辦理廓爾喀事務。
甚屬奮勉。
宜加懋獎。
福康安、着授為領侍衛内大臣。
其内大臣員缺。
着阿克東阿調補。
福康安未到以前。
及赴廣東總督任時。
領侍衛内大臣。
仍着阿克東阿署理。
再福康安家。
福隆安曾為額驸。
例有護衛官。
今已裁徹。
福康安到總督任時。
雖有營弁跟随。
不足示寵。
着加恩照王公名下親軍校之例。
賞給六品頂戴藍翎三缺。
聽其于得力家人内給戴。
傅玉年已及邁着令休緻。
其所遺内大臣員缺。
着明亮補授。
○谕軍機大臣曰、福康安等奏稱、行抵前藏。
将善後章程大意。
告知達賴喇嘛。
察看達賴喇嘛、感戴出于至誠。
一切惟命是聽。
斷不敢稍形格礙等語。
朕節次所示條款内。
如嚴禁達賴喇嘛左右近侍親族。
及噶布倫等。
幹與滋事。
并發去金奔巴瓶。
簽掣呼畢勒罕各款。
皆系保護黃教。
去彼世襲囑托私弊。
達賴喇嘛、自當一一遵奉。
此系極好機會。
皆賴上天所賜。
福康安等、當趁此将藏中積習湔除。
一切事權。
俱歸駐藏大臣管理。
俾經久無弊。
永靖邊隅。
方為妥善。
又據奏、達賴喇嘛告稱、此次官兵進剿廓爾喀。
收複邊境。
衛藏得以甯輯。
實深歡感。
即日專差喇嘛赴京。
進表謝恩等語。
前據福康安等奏、班禅額爾德尼、感激朕恩。
懇請差人赴京。
赍進表貢。
今達賴喇嘛、亦有此請。
自可與班禅額爾德尼所遣喇嘛。
一同來京。
計此旨到日。
福康安恐已在前藏起程着傳谕和琳、于班禅額爾德尼貢使到前藏時。
即令與達賴喇嘛所遣之人。
一同赴京。
不必分作兩起。
亦不必多派喇嘛。
祇須前後藏各差堪布一人。
赍送表貢。
沿途行走。
較為便捷。
再向來藏内出呼畢勒罕。
俱令拉穆吹忠、降神附體指明地方人家尋覓。
其所指呼畢勒罕。
不止一人。
找尋之人、各将所出呼畢勒罕生年、及伊父母姓名。
一一記明。
複令拉穆吹忠、降神禱問。
指定真呼畢勒罕。
積習相沿。
由來已久。
朕思其事近于荒唐。
不足憑信。
拉穆吹忠、往往受人囑托。
假托神言。
任意妄指。
而藏中人等、因其迹涉神異。
多為所愚。
殊屬可笑。
此等拉穆吹忠。
即系内地師巫。
多以邪術惑人耳目。
聞拉穆吹忠降神時。
舞刀自紮。
身體無害。
是以人皆信之。
此等幻術。
原屬常有。
但即使其法果真。
在佛教中已最為下乘。
若使虛假。
則更不值一噱。
其妄誕不經。
豈可仍前信奉。
福康安等、現在整饬藏務。
正應趁此破其積弊。
莫若在藏即令拉穆吹忠。
各将其法試演。
如用刀自紮等項。
果能有驗。
則藏中相沿日久。
亦姑聽之。
若福康安親加面試。
其法不靈。
即當将吹忠降神、荒唐不可信之處。
對衆曉谕。
俾僧俗人等共知其妄。
勿為所愚。
嗣後出呼畢勒罕。
竟可禁止吹忠降神。
将所生年月相仿數人之名。
專用金奔巴瓶。
令達賴喇嘛掣簽指定。
以昭公允。
再此次福康安統兵進剿廓爾喀。
如能直抵陽布。
将拉特納巴都爾、巴都爾薩野。
悉數生擒。
解京獻俘。
其土宇分給附近各部落。
克奏膚功。
該處系邊外荒徼。
非如金川等可比。
福康安果能搗穴擒渠。
厥功甚大。
前代功臣。
原有身非宗室。
晉封王爵之例。
朕本拟俟紅旗遞到。
加封王爵。
以昭異數。
今因廓爾喀畏罪投誠。
十分恭順。
而藏内又複氣候早涼。
恐為雪阻。
福康安等、遂傳旨受降。
班師蒇事。
是以止将福康安賞給世職。
海蘭察原有公爵。
晉封一等。
不克副朕初願。
然由今思之。
似此受降蒇功。
未始非上天嘉佑我君臣之意。
蓋福康安系孝賢皇後之侄。
大學士傅恒之子。
如果能成钜功。
或可晉封王爵。
在朕止以其勳勞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