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四百十三

關燈
署杭州府知府。

    實屬違例濫奏。

    應将該撫革任。

    得旨、此案福崧以未經實授之同知。

    遽請升署例應請旨補放之首府。

    且該員有罰俸十七案。

    摺内亦未聲明。

    違例濫行奏請。

    其過甚大。

    本應照部議革任。

    但未便以此一事。

    遽行更換巡撫。

    福崧姑從寬免其革任。

    仍注冊。

    着罰養廉一年。

    以為徇情違例濫奏者戒。

     ○辛酉。

    谕、據富尼善奏審明回子托虎塔、毆傷胞兄邁瑪特額則斯身死一摺。

    着照所奏。

    即行正法。

    新疆回子。

    歸化有年。

    應谙悉内地法紀。

    今托虎塔毆死胞兄。

    即應按照内地例案辦理。

    富尼善既将該犯問拟立決。

    又援引回疆捐金贖罪條款。

    摺内并稱我内地之例。

    彼回子之例。

    尤不成話。

    回子等均屬臣仆。

    何分彼此。

    富尼善甚不曉事。

    着嚴行申饬。

    嗣後遇有似此緊要事件。

    均照内地成例辦理。

    并饬新疆大臣等、一體遵辦。

     ○浙江巡撫福崧疏報、龍泉縣、乾隆五十六年分、開墾積荒田五頃九十畝有奇。

     ○壬戌。

    上詣大高殿、壽皇殿行禮。

     ○還宮。

     ○癸亥。

    孝慈高皇後忌辰。

    遣官祭福陵。

     ○谕軍機大臣曰、福崧奏秋汛安瀾、塘工穩固一摺。

    内稱、紹興府屬之蕭山縣境内。

    因本年江潮較大。

    該處土石各塘。

    間有坍卸。

    節經饬辦完整。

    惟荷花池、張神廟、聞家堰、三處工程。

    坐當頂沖。

    屢鑲屢蟄。

    形勢險要。

    現饬該府上緊搶築。

    借項趕辦。

    并将海塘購辦柴薪。

    就近截留應用等語。

    海塘工程。

    向來宜于南坍北漲。

    若北坍南漲。

    塘工即不免着重。

    今江潮大溜。

    趨向蕭山縣境。

    此或南坍北漲之漸。

    自系好機會。

    何以該撫又稱荷花池等處。

    形勢險要。

    須借項搶築。

    是北坍南漲。

    既需修築塘工。

    以資保衛杭城。

    而南坍北漲。

    又不免于紹興一帶另興工作。

    江潮大溜。

    斷不能使之直趨中舋。

    若如該撫所奏。

    則塘工修建。

    竟無已時。

    或系地方官藉詞興工。

    以為開銷地步。

    亦未可定。

    福崧所奏。

    殊未明晰。

    着傳谕該撫、即将現在溜勢既向南趨。

    因何蕭山縣境荷花池等處。

    又需借項搶築之處。

    據實覆奏。

    并詳細繪圖貼說呈覽。

     ○旌表逼嫁捐軀江蘇陽湖縣民潘某妻鄭氏。

     ○是日起。

    上以孟冬享太廟。

    齋戒三日。

     ○甲子。

    谕、據姜晟奏、本年湖南鄉試諸生。

    年屆八十以上者。

    單士拔等六名。

    七十以上者。

    秦沄等四名。

    俱三場完竣。

    榜發未經中式等語。

    該生等年臻耆耄。

    猶能踴躍觀光。

    三場完竣。

    洵為藝林盛事。

    其年在八十以上之副榜黃佑啟、貢生唐紫瑞、黃敦敏、李如湘、增生胡述發、附生單士拔、俱着加恩賞給舉人。

    準其一體會試。

    其年在七十以上之貢生秦沄、尹見珑、廪生唐缃傅、附生孟光淳、俱着加恩賞給副榜。

    以彰壽世作人至意。

     ○乙醜。

    孝敬憲皇後忌辰。

    遣官祭泰陵。

     ○谕、朕恭閱聖祖仁皇帝實錄。

    内載前任福建總督範承谟、雲貴總督甘文焜、遇吳三桂、耿精患、二逆之變。

    抗節不屈。

    殉難捐軀。

    忠荩深堪嘉憫。

    因命查該二臣珣節後。

    所得恤典。

    範承谟、甘文焜、俱贈尚書。

    并蔭一子入監。

    此等封疆死事之臣。

    雖非效命行間。

    臨陣捐軀者可比。

    但當逆豎盜兵。

    偏隅煽焰。

    緻命遂志。

    勁節不回。

    實有合于成仁取義之道。

    其身雖已仰邀贈恤。

    而其子僅蔭以入監。

    尚不足以勵臣節而慰忠魂。

    即使其子孫等、能承世業。

    疊繼簮纓。

    但所膺官秩。

    祇能及身而止。

    而其祖父忠貞之澤。

    究不能流傳勿替。

    非賞延于世之義。

    前因滿漢軍功、應得世職人員。

    襲次已完者。

    仍賞給恩騎尉。

    俾其子孫永遠承襲。

    所有範承谟、甘文焜子孫。

    亦着照此例。

    各賞給恩騎尉、世襲罔替。

    其有現任職官者。

    即準其兼襲。

    此外尚有似此殉節諸臣。

    并令軍機大臣、會同部旗。

    查明原有世職罔替者。

    毋庸另行賞給外。

    其并無世職者。

    均着一體賞給恩騎尉。

    以為荩臣效節者勸。

     ○是月、湖廣總督畢沅奏、荊州府城工告竣。

    得旨、諸凡皆妥。

    欣慰覽之。

     ○山東巡撫覺羅吉慶奏、德州等處。

    夏間得雨。

    鄉民種豆甚少。

    請将各糧戶應交黑豆。

    不拘小米黑豆均收。

    報聞。

     ○陝西布政使和甯奏、鹹陽、臨潼、渭南、災五分。

    長安、乾州、災六分。

    武功、興平、災七分。

    均因大路糧多。

    籴食稍易。

    無論正赈加赈。

    銀米兼放。

    其泾陽、三原、高陵、蒲城、韓城、災七分。

    醴泉、災八分。

    系偏僻地方。

    糧食較少。

    應請正赈全支本色。

    加赈仍銀米兼放。

    不敷。

    饬鄰邑撥濟倉糧。

    得旨、諸凡皆妥。

    仍應查察。

    俾受實惠。

     卷之一千四百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