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四百十

關燈
拉、着賞給羅丹巴圖魯。

    本布塔爾、着賞給噶圖布巴圖魯。

    巴旺守備多爾嘉、着賞給吉特卓巴圖魯。

    仍各賞銀一百兩。

    以示朕轸念戎行。

    普行施惠至意。

     ○谕軍機大臣等、藏内氣候驟冷。

    九月以後。

    冰雪封山。

    今歲節氣較早。

    計九月中旬。

    雪霰已在所不免。

    若非及早蒇事徹兵。

    設糧運稍有不繼。

    是進不能直搗賊巢。

    退又為大雪所阻。

    所關匪細。

    早經降旨、令福康安就近籌酌。

    如實在萬難進取。

    不妨據實奏明。

    受降完事。

    朕遠在萬裡之外。

    不能一一遙為指示。

    福康安受恩深重。

    曆經委任。

    不肯畏難遷就。

    惟在臨機應變。

    妥速蒇功也。

     ○又谕曰、郭世勳奏、暹羅國遣陪臣具表入貢。

    七月初一日。

    正副使船。

    陡遇飓風。

    漂至新甯縣海晏汛等處洋面擱淺。

    現将方物起卸。

    撥運來省。

    并飛行該地方文武。

    将貢使人等妥為照料。

    由省河另雇船隻、撥送赴省等語。

    暹羅國王鄭華、素稱恭順。

    本年屆正貢之期。

    備進表文方物。

    自當準其呈進。

    但該貢使等陡遇飓風。

    在洋擱淺。

    雖據該署督派員妥為照料。

    竟不妨令其緩程行走。

    于年前到京。

    彼時安南國王阮光平、亦有使臣前來具表納貢。

    與各國陪臣、同時并沾恩宴。

    共迓春祺。

    更為兩便。

    将此傳谕知之。

     ○軍機大臣等議準、直隸總督梁肯堂奏稱、勘明甯河縣七裡海地方。

    有焦案官地六十五頃。

    距保定不遠。

    水草甚便。

    請于此項地内、撥四十五頃零。

    作駐防官兵馬廠。

    分立界址。

    饬該城守尉、屆每歲馬匹出青時牧放。

    毋許越界肇釁。

    從之。

     ○丙子。

    谕軍機大臣等、昨因藏内氣候驟冷。

    已有旨谕令福康安等通盤籌畫。

    朕又思今年節氣較早。

    以熱河而論。

    現在氣候、已覺涼于往年。

    況藏地崇山峻嶺。

    往年九月以後。

    即不免冰雪封山。

    今年下雪自必更早。

    萬一福康安等銳于進取。

    冒險深入。

    轉瞬冬令。

    設至進退兩難。

    關系尤為重大。

    着再傳谕福康安等、如實不能進取。

    巴都爾薩野、亦不敢親自來營。

    即趁其畏懼懇乞。

    谕知該賊匪、以爾既畏懼乞降。

    情詞尚屬恭順。

    本大将軍代為轉奏。

    蒙大皇帝準爾遣如薩野等大頭人進京。

    具表納貢。

    悔罪投誠。

    如此則福康安系遵旨受降。

    徹兵蒇局。

    更足以尊國體。

    福康安等徹兵後。

    将善後各事宜。

    會同和琳、熟商妥辦具奏。

    再行回京。

    至宗喀一帶糧運遲誤。

    鄂輝亦難辭咎。

    袁國璜、彭承堯等所帶後起各官兵。

    途次行走。

    恐不免遲延。

    閱福康安等奏到摺内。

    亦隐躍其詞。

    微露兵糧不足之意。

    否則福康安等攻克濟嚨、熱索橋、協布噜、東覺等處。

    所向克捷。

    何不乘破竹之勢。

    迅搗賊巢。

    而為此按兵不動之舉。

    着福康安等、将是否因兵糧不足、不能進攻。

    并鄂輝、袁國璜等有無贻誤之處。

    據實覆奏。

    勿稍含混。

     ○丁醜。

    太祖高皇帝忌辰。

    遣官祭福陵。

     ○谕、前因順天各屬。

    間有飛蝗殘蝕禾稼之處。

    節經降旨嚴饬梁肯堂、蔣賜棨等、督率所屬。

    實力撲捕。

    并特派大臣分路查勘。

    核對所奏情形。

    蝗蝻自起之處。

    當在薊州、三河一帶。

    複經降旨令梁肯堂、蔣賜棨等、确查實在起蝗處所。

    将該州縣據實嚴參。

    嗣據蔣賜棨等查奏、蝻孽蠕生。

    系由三河所起。

    而梁肯堂覆奏摺内。

    含混其詞。

    并不将三河一路提出。

    轉請将三河縣知縣李培榮升擢通州。

    又經降旨詢問并令該督明白回奏。

    乃該督覆奏之摺。

    僅将署三河縣知縣州判陳馨洲、參奏革職。

    而于李培榮、則稱該員于五月内委署通州印務。

    三河有蝗之時。

    在該員卸事之後等語。

    朕謂蝻孽之生。

    多在二三四月内。

    即或至遲。

    亦不出閏四月李培榮系于五月内始署通州。

    蝻孽生時。

    即在該員三河任内之事。

    乃梁肯堂欲為該員規避處分。

    豫調署理别州縣。

    今又稱滿城地處沖衢。

    事務緊要。

    是以委令署理。

    查滿城本系簡缺。

    而該員三河本任。

    轉屬要缺。

    今以本居要缺之員。

    調署簡缺。

    而轉以地沖事繁為詞。

    且亦并未曾奏聞。

    顯系有心捏飾。

    欲蓋彌彰。

    為該員開脫。

    而卸罪于微末州判以完此局。

    此等伎倆。

    豈能逃朕之洞鑒。

    且即以通州而論。

    該處亦有飛蝗。

    李培榮并未據實禀報。

    實力撲捕。

    其咎又将誰诿。

    昨已降旨将李培榮革職。

    交刑部治罪。

    梁肯堂始終為李培榮開脫。

    欲其置身局外。

    仍邀升擢。

    袒護劣員。

    冀圖朦混了事。

    以緻簡要倒置。

    是誠何心。

    梁肯堂、着再交部嚴加議處。

    至蝗蝻殘蝕禾稼。

    最為民害。

    惟在及早實力搜捕蝻子。

    不緻成蝗飛起。

    方不緻蔓延贻患。

    如或地方官玩視民瘼。

    諱匿不報。

    及捕蝗不力之員。

    定例綦嚴。

    從前乾隆二三十年間。

    經朕屢降谕旨。

    節次嚴加懲創。

    地方大小各員。

    稍知儆畏留心。

    近因并無蝗蝻。

    二十餘年。

    從未降旨饬詢。

    是以地方官日久玩生。

    遂緻心存諱飾。

    豈朕痌瘝在抱。

    拯害恤民之意。

    嗣後除雲貴閩粵等省。

    向不聞有蝗外。

    其餘各省。

    凡有沮洳卑濕之地。

    即防蝻子化生。

    各該督撫務嚴饬所屬。

    每年于二三月内。

    實力搜查。

    據實禀報。

    各該督撫等具奏一次。

    倘複玩忽從事。

    有心諱飾。

    一經發覺。

    必當重治其罪。

    斷不稍為寬貸。

    将此通谕知之。

     ○又谕、據吏部參奏秦承恩會同勒保奏、請将推升廣西慶遠府同知之知縣張廷傑、留于陝省差遣委用。

    并聲明慶遠府同知、已據陳用敷請将肅崇阿補授。

    均未便準行。

    請令該撫即饬該員速赴新任一摺。

    向來邊省煙瘴等缺。

    例嚴規避。

    今張廷傑于本年四月内。

    推升廣西慶遠府同知。

    張撫等并未饬赴新任。

    遲至半年。

    乃複違例會同奏請留陝。

    名以藉資熟手為詞。

    辦理驿站非一人所獨能。

    此奏實為屬員規避遠省起見。

    陳用敷亦不候部行知。

    辄行移咨陝省。

    此端一開。

    必啟外省趨避之漸。

    勒保、秦承恩、陳用敷、均屬不合。

    着傳旨嚴行申饬。

    即饬該員迅赴新任。

    不得藉詞逗留。

    緻幹咎戾。

     ○又谕、各省學政。

    現屆應行更換之期。

    除順天學政吳省蘭、福建學政鄒奕孝、山東學政翁方綱、山西學政戈源、均任事未久。

    毋庸更換外。

    江蘇學政胡高望、着再留一任。

    浙江學政。

    着李潢去。

    江西學政。

    着沈初去。

    安徽學政。

    着趙佑去。

    河南學政。

    着曹振镛去。

    湖北學政。

    着查瑩去。

    湖南學政。

    着石韫玉去。

    四川學政。

    着吳樹萱去。

    廣東學政。

    着戴衢亨去。

    廣西學政。

    着劉鳳诰去。

    陝甘學政。

    着吳蔭暄去。

    雲南學政。

    着李傳熊去。

    貴州學政。

    着洪亮吉去。

    以上各員内。

    有現出試差者。

    即着于出闱後。

    各赴新任。

    不必前來請訓。

     ○以故貴州麻哈州屬樂平長官司宋聖宣子兆圖、襲職。

     ○戊寅。

    和碩特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