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四百十

關燈
為可嘉。

    已降旨将福康安交部議叙。

    其承勳所辦糧運如查明亦有似承光之贻誤情節。

    着一并枷号示儆。

    不必姑息。

    現在糧運。

    經福康安大加整頓。

    糧員兵丁等。

    自不敢仍前弊混。

    福康安因鄂輝辦事稍軟。

    和琳能駕馭番民。

    認真振作。

    飛咨和琳、即赴濟嚨一帶督辦。

    所見甚是。

    适和琳奏到。

    懇赴濟嚨内外一帶。

    幫同惠齡辦理糧運。

    與福康安所奏适合實屬可嘉之至。

    孫士毅行抵德慶。

    距藏隻有七十裡。

    和琳與孫士毅會商一切後。

    接到福康安咨文。

    自己前往濟嚨一帶。

    但前藏為糧運總彙。

    不可無大員督辦。

    前因裡塘有夾壩之事。

    令孫士毅即回裡塘查拏。

    并令觀成帶兵搜捕。

    觀成俟孫士毅到後。

    仍回成都彈壓。

    今觀成已奏到起程前往。

    竟着即在裡塘駐劄。

    該處夾壩。

    足資料理。

    孫士毅即應在前藏駐劄督查。

    此旨到時。

    孫士毅業經起程回途。

    着仍速赴前藏辦事。

    至濟嚨以外糧運。

    據惠齡奏籌辦背夫。

    于東覺、普東寨等處添設等語。

    所辦亦好。

    今和琳又赴濟嚨一帶幫辦。

    自更周妥。

    其濟嚨距前藏。

    尚有四千餘裡。

    亦恐鞭長莫及。

    着和琳酌量。

    如鄂輝查催糧運。

    尚為得力。

    莫若令彼于前後藏适中之地。

    往來照料。

    更為有益。

    如不能得力。

    即令竟回前藏。

    辦理一切。

    亦無不可。

     ○又谕、據梁肯堂奏、蝗蝻多起自濕下之區。

    所有薊州、玉田等州縣。

    業經飛饬通永道索明阿、親往确查等語。

    直省蝗孽。

    前據蔣賜棨等奏稱、竟系由三河一帶所起。

    是該縣知縣李培榮、實有應得之咎。

    昨已降旨詢問。

    令該督嚴查參劾。

    并令李培榮離任。

    聽候部議。

    該州知州員缺。

    已另放有人矣。

    茲梁肯堂奏到摺内。

    仍屬含混其詞。

    未将三河一路提出。

    确實奏明。

    顯系心存回護。

    是誠何意。

    着梁肯堂再行明白回奏。

    毋得始終瞻徇。

    緻幹咎戾。

    再前以保定、天津、一帶被旱較重。

    河間、景州、尤甚。

    因思向來散赈。

    原屬銀米兼放。

    谕令該督通盤籌畫。

    如庫項不敷。

    另須撥帑支放。

    即據實奏聞。

    候朕撥給庫帑。

    倘截留米石。

    尚有不足。

    亦即酌定數目陳奏。

    再行降旨。

    今尚未據該督覆奏。

    着傳谕梁肯堂、迅即确核情形。

    據實速奏。

    以副朕轸念災區。

    有加無己至意。

    又梁肯堂另摺稱、保定、所間、天津等屬。

    于七月二十一二等日。

    各得雨二三寸、至深透不等等語。

    此時節候已遲。

    不能趕種秋禾。

    即得透雨。

    亦豈能于民田有濟耶。

    總應盡心辦理災赈可也。

     ○壬申。

    谕、前因直隸順德、廣平、大名、三府屬。

    雨澤短缺。

    麥收歉薄。

    早經降旨截漕三十萬石。

    以備接濟。

    又因保定、天津一帶。

    得雨稍遲。

    被旱較重。

    而河間、景州、為尤甚。

    雖已賞截漕米二十萬石。

    但恐被旱處所較廣。

    尚有不敷。

    特令梁肯堂通盤籌畫。

    如放赈銀米不能足用。

    即行據實陳奏。

    再行撥給。

    今據該督奏、悉心核計成災分數。

    及應赈戶口。

    尚不敷米二十萬石。

    銀八十萬兩等語。

    着照所請。

    即于通倉内、再行賞撥漕米二十萬石。

    戶部庫帑内、撥給銀八十萬兩。

    交該督收貯。

    以備赈濟之用。

    梁肯堂務須督饬所屬。

    嚴加查察。

    毋使吏胥等、稍有克扣浮冒。

    俾小民均沾實惠。

    不緻一夫失所。

    以副朕轸念災黎。

    有加無己至意。

    該部遵谕速行。

     ○又谕、據托倫奏、雨水農田情形一摺内稱。

    南昌、新建、進賢、都昌、鄱陽、餘幹、德化、湖口等縣。

    濱河傍湖。

    因江水漲發。

    低窪田畝。

    間有被淹。

    現在積水未退。

    恐雜糧不及趕種。

    應查明分别辦理等語。

    南昌、新建、等縣傍水低田。

    被淹後積水不能速退。

    以緻雜糧不及趕種。

    着托倫詳悉查明。

    分别酌借耔種口糧。

    統俟明年秋收後。

    免息還倉。

    所有應徵糧銀。

    并着緩至來歲麥熟後徵收。

    俾傍湖貧民。

    得資接濟。

    該護撫務須确切查勘。

    實心經理。

    以副朕轸念民依至意。

     ○又谕曰、蒙古王公等奏、今歲值有閏月。

    哨内已降霜雪。

    且過哨鹿之時。

    請暫停進哨等語。

    山莊氣候早涼。

    該王公等以朕年過八旬。

    誠心籲懇。

    且駐跸此處。

    伫待紅旗捷報。

    道路較近。

    尚可早到數日。

    着照所請。

    停止進哨。

    但随圍人等、業已遠來豫備。

    不無需費。

    着加恩仍照例各減半賞給。

    即令回京。

    其禦前乾清門行走之額驸、及衆閑散蒙古王公等。

    俟十六日在惠迪吉門瞻觐後。

    均令各回遊牧。

    其由京前來之前<釒夅>護軍等各營官兵。

    亦着無庸前赴熱河。

    以示體恤。

     ○又谕、前因順天府所屬蝻孽萌生。

    經派往大臣等分路查勘。

    核對所奏情形。

    當起自三河一帶。

    梁肯堂非惟不将該縣李培榮查參。

    轉以之請升通州知州。

    所有三河縣缺。

    僅令州判陳馨洲接署。

    顯為李培榮規避處分起見。

    将其咎卸與微末州判。

    以完此局。

    本日據梁肯堂奏、李培榮已先委署通州。

    如蟲患竟起自三河。

    自應将陳馨洲參奏等語。

    果不出朕所料。

    朕知梁肯堂必如此辦理。

    早經降旨将李培榮離任。

    其通州員缺。

    另将景祥簡補。

    梁肯堂身任總督。

    乃徇庇屬員。

    曲為開脫處分。

    實大不是。

    着交部嚴加議處。

     ○又谕、據梁肯堂覆奏、查薊州至永平一帶營房墩台。

    被沖傾圮。

    州縣營員。

    均未具報請修。

    前任提督閻正祥、亦未移會有案。

    緻未修理等語。

    塘汛為兵丁防守之地。

    自當修理齊整。

    以壯觀瞻。

    乃該處文武各員。

    并不随時報修。

    閻正祥亦并不移會總督。

    任其傾圮。

    所有薊州、永平、一帶塘房墩台。

    即着落閻正祥分賠一半。

    該地方官分賠一半。

    勒限速修。

    以示懲儆。

     ○谕軍機大臣等、步軍統領衙門奏、直隸萬全縣民人王泰來、呈控伊子王世文、被齊齊哈爾索倫松安保殺害。

    呈控該副都統。

    不為究辦等因一摺。

    王泰來所控伊子王世文、被松安保殺害。

    并将屍身殘毀。

    如果屬實。

    自當嚴審辦理。

    即或王世文與松安保之妻通奸。

    若已離奸所。

    則非奸所殺奸。

    仍當照律定拟。

    況屬指奸。

    尚在疑似之間。

    乃該副都統并不虛衷研鞫。

    僅将松安保杖責完案、迨王泰來親往控訴。

    反勒令屍親具結領屍。

    難保無袒護情弊。

    不可不切實究辦。

    以成信谳。

    昨蘇淩阿派往盛京審辦事件。

    着傳谕蘇淩阿、于前案審竣時。

    即前赴該處。

    提集犯證。

    秉公嚴審定拟具奏。

    勿得稍存回護。

    以副委任。

     ○又谕、昨因福康安等奏、賊匪呈遞禀帖内、稱沙瑪爾巴、已于五月十五日病斃。

    恐賊匪詭詐多端。

    藉口掩飾。

    已有旨令福康安等留心查察。

    如竟屬假毀。

    務須設法生緻解京。

    盡法處治。

    如果伏冥誅。

    究屬幸逃顯戮。

    藏内羊八井地方。

    有伊舊住廟宇。

    未便仍令紅教徒衆。

    在彼安居。

    着傳谕福康安等、于事定後。

    無論